“就业证”和毕业证的悖论 人社部: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创历史新高(
“就业证”和毕业证的悖论 人社部: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创历史新高
昨天和前天,是我们学校应届毕业生返校拿毕业证的日子。与往年一样,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提交一份个人就业证明,即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就业合同或协议。这让半数的学生相当为难。
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应届毕业生有近半数不能马上找到正式的工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让他们交就业证明纯粹是空谈。就算是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这里面也有一个悖论:在学生没有正式拿到毕业证前,用人单位一般是不会和学生签订什么合同的;而没有就业证明,学校就不发毕业证。
对此,学校也没有办法,上级要求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学生的就业证明就是唯一的依据。可是,让我们想不明白的是,这里的“上级”是哪一个部门呢?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置若罔闻?难道“上级”了解学生就业率只能通过这一个途径吗?
在这个过程中,唯一高兴的就是学校附近的打印部,因为他们每年到这时候都能着实地发上一笔小财。
人社部: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创历史新高
【导语】
今天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2010年二季度的工作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最近关注度较高的大学生就业、工资集体协商等问题,成为记者们提问的焦点。
【正文】
从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万,总量为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发布会同期声】: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通过“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努力完成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底总体就业率80%以上的目标任务。
【正文】
另外,针对于毕业后仍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社部还将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措施,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确立“一对一”的帮扶工作机制,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强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同期声专家】:政府现在引导大学生就业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既有提供就业服务,又有引导就业创业。我们看到这几年虽然我们的就业压力比较大,但是我们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灵活多样的就业帮扶政策,可以极大缓减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正文】
记者从发布会上还了解到,人社部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纳入正在酝酿出台的《工资条例》中。事实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我国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中,就已经提出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然而,在具体的推进落实上,却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协商,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同期声专家】:主要是工会对资方的依赖度过高,导致不能有效代表工人利益与企业谈判。除了工资条例中的制度完善予以推动这一政策的落实,还需要工会法对其配套措施的完善。
【同期声发布会】: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特别是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立足于通过协商来解决工资增长问题,我们特别注重发挥三方机制的作用,对于劳资方面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及时地通过三方机制予以协调和解决。
北京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