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我们如何追回为墨盒支付的冤枉钱!(转载)

一剑孤行4年前 (2021-04-01)问答87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墨盒标准之争的内与外——中国耗材业现状

  不久前,欧盟一致通过的“电子垃圾”回收一纸法令,很可能将改变中国耗材市场的竞争格局。

  长久以来,中国市场上众多耗材供应商关于墨盒标准重大分歧的背后,完全掩盖了企业对行业话语权的争夺与市场利益格局的重新切割。

  如何在分食100亿耗材市场中谋取自身最大利益,厂商主导着游戏规则制定权的同时,对于消费者利益博弈的漠视,恰恰暴露出了这一行业潜在的深刻危机。

  墨盒标准之争的内与外——中国耗材业现状

  计算机世界报记者:毛江华

  2002年年底,欧盟议会一致投票支持通过新的“电子垃圾”回收法律,新法律将禁止打印机生产商强迫消费者购买它们自己品牌的打印墨盒。这意味着,长久以来关系到各大打印机巨头利益的争执将随同产品和利益本身一直带进坟墓。

   在此之前,像打印机这样的电子器材能否加装阻碍循环使用的装置的争论在业界一直被争论不断。这些装有防碍再生的无用“芯片”的电子产品,经常被厂商冠以某种“特殊的优越性”而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在购买者为其付出高昂成本的同时,对于打印机墨盒是否可安置芯片的质疑,各厂商可视乎需要做出各种解释。

  更耐人寻味的一幕则是,2002年11月底,一家著名打印机供应商巨头在拜会中国有关行业主管时,话间非常巧妙地提到了中国信息产业部正在制定当中的墨盒标准,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利盟、佳能,还是惠普和爱普生等,这些跨国巨头在进行政府公关时,也会反复谈到它。

  可是,这只是中国每年制定的成百上千个的产品行业标准中的一个,但它却如此敏感地触及到耗材行业的神经中枢,以及神经末梢大大小小的300来家上下游的制造与销售厂商,一致于一再受挫。

   基于同样的原因,原定于2002年12月中旬举行的、国家喷墨盒标准起草专家组的立项以来的第12次工作会议,因故推迟。

   “墨盒标准,原计划2002年上半年出台,但现在我已经无法预计时间。标准争论太大,每次会议进展十分缓慢,有一次开了一天会,连一个字都没有讨论进去。” 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王立建主任说,“中国IT业发展历史上可能没有哪一个产品的行业标准的制定会如此艰难。”

  “没有确定的事情不能多谈,因为标准随时都有争议,随时都有可能变动。”墨盒标准专家组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用面红耳赤、唇枪舌剑来形容近三次会议毫不过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标准制定的酸甜苦辣。” 一个小小的墨盒标准,为什么会这样难以出台?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集团之间的激烈博弈?

  谁为刀俎 谁为鱼肉?

   墨盒标准的立项始于2000年11月,由信息产业部4所、52所以及国内的耗材厂商天威、格力、 宇宙开始启动。2001年9月行业标准《喷墨打印机零用配件墨盒通用规范》草稿一出来就遭到占据耗材业市场份额大头的EPSON、佳能、 利盟以及HP的强烈反对,有媒体甚至称,冲突直接激发了 “EPSON墨盒事件”。2002年初,信息产业部成立工作组,4月,标准组的成员扩充了整整一倍,增加了HP、EPSON、佳能、利盟,还有清华同方。

  一般说来,行业标准的制定过程是开放的。但记者历时1个多月的采访,断断续续,同标准本身的 制定过程一样艰难。无论是标准组的企业成员,还第三方专家,或三缄其口,或闪烁其辞。“除墨盒标准以外,我可以和你谈耗材业一切问题,标准的事情你去找代表政府立场的王立建。”快言快语的耗材专委会秘书长龚滨良先生说。

  在记者的“软缠硬磨”下,EPSON、清华同方等终于愿意说话,但仅局限于耗材的选用理念和打假。据EPSON(中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张峰先生说,墨盒标准组有一个协议,在标准没有最后出来前,各参与厂商对标准内容和争议要保持相对沉默。

   “制定标准的八大厂商就像是耗材业的‘八国联军’,他们要重新瓜分中国耗材市场。”有人这样断言。

  据统计,国内喷墨打印机的保有量在900万台左右,激光打印机1500万台左右,仅墨盒销量每年就达到3200万套,加上硒鼓、墨粉等,中国耗材业的容量已经突破200亿大关。中国耗材专业委员会估算2002年墨盒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35亿元人民币(不含假冒产品),预计三年之后,将突破100 亿元人民币,而整个耗材市场2002年是250亿元,到2003年会增长到312亿元。

  墨盒标准是进入墨盒制造业的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应该怎样制定?将会怎样制定?会对整个包括墨盒在内的整个耗材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各方利益活生生地摆在了标准组的面前。

  标准要“治”谁?

  “墨盒做标准这事该闹腾几年了吧,不就是几个大一点的兼容厂商想借机修理那几个国外大牌吗?”在中关村卖耗材的杨先生听说墨盒标准还在做,而且四大打印机厂商也加入进来时一脸的惊讶,“怎么都来搀和这事了,做标准对我们卖耗材的来说意义不大。我倒是希望多卖点兼容耗材的,能有点利,但不好推。原装耗材也忒黑了,贵,一百多块钱也就能留给我们几块钱的利 。”

  “真能制定一个统一的墨盒标准吗?”北京光电研究所专家、优威科技的总经理孙实宁先生表示怀疑,“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有喷墨盒的标准,墨盒是由壳体 、海绵 和墨水构成,必须根据打印机不同而有所变化的,例如EPSON、HP的墨盒种类就有无数,你无法给它一个明确的划分标准。

  而且,决定打印质量的应当是墨水。如果只做一个统一的墨盒外壳标准能有什么意义呢?标准即使出来了,实施和主管部门很难管,也管不了。标准能治谁呀?能改变这个行业的混乱局面吗?”

   目前, 这个行业(包括针打、激光、喷墨)的混乱可以用“我要死”(五一四)和“三高”

  症状来描述:“我要死”(五一四)是指耗材市场上原装、兼容、假冒伪劣的比例为5:1:4;“三高”症状是指耗材的假冒伪劣比例过高、价格过高、利润过高。

   “价格有多高?原装的墨盒差不多200元,兼容的也要小100元。平均每台喷墨打印机一年用4个墨盒,要花300元到900元之间,可以买台不错的机子了。”杨先生说,“我们正经做经销的利润并不高,厂商的利润高,海绵和塑料值几个钱?墨水也无非是溶剂、着色剂、添加剂之类的配制成的,就算你的工艺复杂,技术利润也不可能那么高啊?”

   “而且,中国没有哪一个行业比耗材做假厉害,用你们媒体的话来形容就是利润高过卖白粉,而且抓住后又不可能判死刑。”优威科技的总经理孙实宁先生说,“假冒产品肯定不只40%,我们油墨协会搞过一些调查,在中关村除了厂商的指定经销商外,卖假原装的高达百分之七八十, 品牌好一点的兼容产品也有假的。”

   据悉,回收的旧墨盒在10-20元左右,送到某些地方,用设备自动灌注后,再经过一番包装,就可以卖到100-200元,这种500%以上的利润曾经把某著名原装厂商的指定经销商拉下水,该厂商不得不在渠道内部打假。

   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和厂商带来的损失已经无法统计,而厂家不得不举起自卫之剑。据EPSON的市场部陈小姐介绍,EPSON仅2001年,就进行了80次打假活动,查获假冒耗材:墨盒120828个、纸18777包,色带34345个。而2002年4-6月,南方省份的有关政府部门对假冒的HP墨盒、硒鼓等耗材进行两轮打击,搜缴的假冒产品多达41万件。

   “加工的难易程度和利润的高低决定某个行业的造假是否严重。” 国家信息化标准委员会王立建主任说。

   王立建曾探过浙江某色带做假窝点。“很简单,一个人切带子,拿刀子一划;另一个备桶油墨,带个手套,用麻布一抓那油墨,用带子一捋,就上墨了。再卷一卷就可以卖了。成本不到2块可以卖到8块。”而王参观EPSON的厂子时,发现加工的设备非常昂贵,工序是一道又一道。“可是,对消费者来说,要靠肉眼判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标准管不了超越于法律之外的作假。标准只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规则,尽可能地把对消费者不利的东西挡在门外。”王立建主任说,“标准本身不区分原装耗材与兼容耗材,不管你这个墨盒在哪儿生产的、由谁生产的都一样对待,标准能治的是任何不符合标准的生产。”

   标准内的“矛盾”?

  “标准迟迟难以出台,主要是有些技术问题太敏感,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标准组的几位成员异口同声。到底是哪些问题敏感呢?大家沉默。

   “有些东西不宜媒体炒作,一旦走形,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技术的选择无论对厂商、消费者来说都是两难的。”标准组的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你只能考虑到所有人的利益,但你无法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

   全国复印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郑西振研究员曾经看过《标准》的草稿。他猜测,墨盒标准中最难摆脱矛盾的肯定是:“墨盒内置芯片”是不是应该被制止?是否应当“头盒分离”、“颜色分体”? “可灌注填充”是不是要写入标准?

  王立建也不否认这是困绕标准组的几大难题(见相关链结一),但是,“我们制定标准起码要考虑三个方面: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行业发展。”

  标准外的“争斗”?

  “在耗材市场上,原装厂商对兼容耗材采取的是全面封杀的政策,从宣传、技术、服务甚至到渠道都门禁森严。”龚滨良对记者说,明争暗斗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在宣传上,打印机厂商在推广打印机时,就开始强调耗材应用的重要性,向用户灌输原装耗材的不可替代性。因为近几年来,打印机硬件利润趋薄甚至亏损,打印机厂商不得不把利润赌在耗材身上,而耗材的单个价格不易引起用户敏感,是重复的消耗品,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再加上假冒和低质量产品的冲击,使得兼容的整体市场环境不好。”清华同方的张学强说,而兼容耗材厂商则抓住原装耗材的鲸吞海食,价格昂贵的机会来进行宣传。一位兼容耗材经销商的更是直截了当地宣称:“我们用低价阻击鬼子的圈地运动。”

  由于墨盒等只是打印机的某个构件,核心技术掌握在原装厂商的手中。“为了技术上的垄断,他们甚至在小小的墨盒上申请上百个专利,而国内的天威和同方加起也不过35个专利。”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有些兼容厂商愿意交钱得到受权生产,但是原装厂商的高价格使人望而却步。”

  为了应付有可能出现的专利诉讼,品牌厂商大都采取注册子公司的方式,天威集团在国内的总代理是珠海泛凌,紫光耗材由佳信特经营,同方用的是吉林同方,四通注册的是四通数码。同时,兼容耗材在技术研发、工业设备和流水线生产控制上开始下苦工夫了,力图创新。

  一部分用户不敢用兼容耗材主要是担心打印机出现问题,厂家不会提供服务,其次是某些兼容耗材的质量实在太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清华同方和紫光佳信特不得不在墨盒服务领域实施三包:包退,包换、包滞销换畅销。“三包服务是针对用户对兼容耗材质量的怀疑心理推出的。你先用,不满意可以退和换。” 张学强充满着自信,“用户最终会明白,价格低未必质量会低。”

  在渠道上,原装耗材和兼容厂商暗战不断,频出鲜招。原装耗材的指定经销商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旦经销兼容耗材和假冒耗材,就会取消资格。而且,原装厂商开始走向横向联合,阻击兼容耗材向渠道渗透。据悉,HP在2002年1月开始试行的全国“放心店”计划中,把HP放心店当作所有原装耗材的店中店,EPSON、佳能和它自己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给加盟店提供宣传培训、统一店面设计、统一展示牌、统一服装的同时,明确要求放心店:决不卖假货、水货和兼容耗材。

  但是,“渠道墙头草,利来两边倒。”原装厂商价格比较透明,经销商只能靠量大取胜,利润率比较低,已经由两年前的8%-10%下降到今天的不足3%。对于中小经销商来说,兼容的诱惑会比较大。某业内人士透露,原装耗材虽然在宣传和形象上对渠道下了不少功夫,但经销商只是纳入服务和销售体系,而某些兼容厂商把经销商纳入利益共同分配体系。

  谁动谁的奶酪?

  “原材料价格的3-4倍,才是耗材的理想价格。要是竞争能使耗材的价格下降10个点,就能为用户节省10个亿。” 龚滨良说,“不是谁要动谁的奶酪,而是在打击假冒后,一起做个适合消费者的大奶酪。”

  同方的张学强也认为,兼容耗材并不是原装耗材的真正敌人。“大家各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中低端的企业和家庭用户是我们的目标,而不在意价格的高端客户是原装的天下。”

  “就象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要用高档化装品一样,大宝也挺好的。一个成熟的市场应当是被不同档次的产品所细分的,产业链不可能被某一类型的产品完全占据。国内的兼容耗材至少比原装耗材便宜了35%,有它存在的理由。”薛先生说,兼容在欧美的一些国家,已经占到了40%-50%左右的市场份额。

  但是,国内兼容耗材进展缓慢,有些壮志难酬。业内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专家指出:“洋品牌的外忧只是一个方面,内患才是制约发展的真正原因。我们什么也没有,没有打印机技术、没有墨水的技术、墨盒的技术靠的是完全拷贝或有改进的拷贝;再加上兼容市场自身的不‘清洁’。在技术不对等的条件下,培养用户的认知度和消费习惯真的很难。”

  据悉,业内的兼容厂商分为三种,一类是审时度势,发现市场商机白手起家的,为数不多;二类是打算全面进军打印机市场,从内到外力图兼顾者,也就几家;更大一部分是,耗材打假后的“余孽”,他们拥有机器设备,随时改旗更张,美其名曰“兼容耗材”,成为兼容内的“不洁之源”。

  “为这种‘兼容耗材’对打印机造成的损害去提供服务,是不公平的。”一位声称并不反对兼容耗材的原装厂商的雇员私下对记者说,“不提高自己的技术,仅靠煽民愤来取得一部分市场是绝对的短视。”

  “打铁需要身子硬,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把东西做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兼容耗材的市场形象,从而使用户的观念有所改变。我们还需要政府在打击假冒伪劣多下些工夫,共同净化这个市场。”

  张学强说。

  链接之一

  墨盒标准的四大经典之争

  一、该不该限制墨盒内置芯片?

  墨盒芯片也就是内置于打印机墨盒内的晶片,主要作用是测墨盒内墨水容量状态,避免出现照片打印一半却没有墨水继续打印;估算每张照片所需的墨水用量。由EPSON公司由1999年底率先开始使用,2000年后,各大打印机厂商逐渐全面铺开使用。

  墨盒芯片的使用在欧美等国遭到普遍质疑,被认为是打印机厂商进行不正当竞争的的重要手段。

  2002年5月,欧洲议会反竞争委员会开始对此展开调查,2002年11月形成决议草案,2002年12月18日全票通过将从2004年起,在欧洲大陆禁止销售含有这种芯片的墨盒。

   在国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耗材专业委员会、中国复印技术专业委员会等专家也早已在一些内部刊物上撰文对“墨盒芯片”这一装置表示过不同意见,认为对消费者来说,墨盒芯片是一个无用的附加品:从技术上来讲对打印效果、打印速度没有太大的帮助,它只是打印机厂商保护自己利益的举措,消费者没有必要承担芯片的成本。

  业内资深人士透露,一个不带喷头的黑白墨盒,如果不带芯片,材料成本约为10元左右,带芯片,黑白的成本就会增加1倍,彩色的也会有所增加。对兼容厂商来说,由于市场占有率低,破译和制造芯片的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

  因此,在墨盒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当有专家提议直接将“禁止墨盒使用芯片”纳入标准时,得到所有兼容耗材厂商的热烈支持和所有原装耗材厂商的强烈反对。

   但也有消费者对厂家搞竞争设置屏障表示理解,但前提是芯片能提供一些实际的功能、芯片本身的成本要由厂家自己来承担,而非消费者来负担。

   头盒分离,还是头盒一体?

   喷墨打印机墨盒按构建方式的不同,分为头盒分离和头盒一体两种:头盒一体是指将喷头直放置于储墨体内,喷头只能一次性使用;头盒分离则喷头和储墨体不在一个构件上,而是经过输墨导管来传输和喷射墨水,喷头可以多次使用。目前,EPSON的墨盒,HP的部分墨盒均采取这种方式。从全球看来,大型宽幅喷墨打印机基本上都采取头盒分离的形式。

  墨盒标准制定过程中,部分专家和所有的兼容厂商都力推“头墨分离。”理由是:头盒一体的使用成本很高,喷头一次性消费既浪费又污染环境。

  但也有专家认为,墨盒标准在这些细节上不必要太具体,因为“采用什么形式,企业根据的是它对市场的理解”而且,二者的生产技术以及设备都是不同的,“你不可能一个标准一出来,企业要更换它所有的生产设备吧。”况且,头盒一体具有头盒分离所不具有的优越性。

  郑西振研究员就比较认同头盒一体的的墨盒,“如果一体后,喷头不容易坏。从质量上来讲,一气做成的喷头和墨盒比较匹配,不容易出现对打印效果不利的因素。”

  甚至有业内人士怀疑如果把“头盒分离”纳入标准就是借消费者来谋求兼容厂商的利益。因为目前国内兼容厂商对头盒一体的墨盒市场还无力染指,“按照常规的话,兼容厂商单生产一个墨盒,比生产喷头要容易得多。”

  三、颜色分离,还是颜色一体?

  彩色打印机一般打印3-6种颜色,传统的做法是颜色放在一个墨盒里,中间有隔离槽分开,当一种颜色用完时,其余颜色的墨水会跟着被淘汰。而颜色分体则是不同的颜色放在不同的墨盒中,一种颜色的墨水用完时,别的颜色的墨水使用不会受到限制。颜色分离墨盒最先由佳能于1999年推出,目前EPSON等也开始相继推出。

  对“颜色分离”是否该写入标准,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推崇者认为,“颜色分离”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不再出现一个颜色用完了,其他颜色用得比较少,盒子就报废了的现象”。国家耗材专业委员会龚滨良通过做实验认为,其综合成本要低于传统的颜色一体的墨盒。

  但是郑西振研究员认为,颜色分离虽然对颜色使用不均衡的消费者来说,能降低使用成本。但是,厂商的制造成本会上去,价格自然还会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需要由消费者自己来负担,这对颜色使用均衡的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他个人的使用经验表明,颜色一体的效果好。

  EPSON市场部陈小姐认为,每一款产品的推出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彩色打印量偏小,各种墨使用量相对平均,适宜采用墨盒一体的方式;而使用量较大的高端用户,则采用每种颜色分离的墨盒方式,打印成本比较经济。

  四、 要不要提倡“可灌注填充”?

   坚持将“可灌注填充”纳入标准的企业和专家的依据是:填充墨水不仅可以降低用户的购买成本,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解决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全世界都在提倡‘3R’,我们不能逆时而动,要对环境污染防患于未然,而2002年光北美就有25亿个废弃墨盒,到2003年会达到41亿个。”

   从加拿大回来的薛先生也主张在墨水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用灌注的方式比较好。“家庭用的黑白墨盒采用灌注的方式在加拿大非常普遍,一次收费在2-3加币,合人民币十几块钱,比国内要节约多了。”而美国总统布什在德克萨斯任州长时,曾颁布法令(SB1127),要求代理商使用再生产耗材,不要购买抵制回收再利用的产品。

  而某原装耗材厂商的代理认为,把简单灌注和回收利用混为一谈、写入标准中有可能促使假冒厂商回收旧墨盒,灌注伪劣墨水合法化。再说,提倡使用原装耗材并不等于禁止灌注。例如HP默认在其墨盒中填充墨水并不侵权,把HP喷头回收再利用也不侵权,但前提是要把HP的标识清除和遮盖。

   郑西振研究员也认为反复灌注,会破坏墨盒的气密性;灌装墨水质量不过关,颗粒大的话,容易造成喷口堵塞,腐蚀喷头喷口中的加热单元。“喷头很贵,从经济的角度讲,消费者可能会得不偿失,毕竟,灌注墨水比原装墨水的质量差得远。”

   HP公司引用Gartner的一份报告说,Gartner曾调查欧美的45个公司和5个服务商提供的108个 打印机用户:66%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原装墨盒比灌装墨盒好,后者常碰到的问题是墨粉或墨水泄露、卡纸、打印头堵塞或磨损,从而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从DCP(文件生产成本)模型来说,使用灌注的墨盒并不划算。

   链接之二:

  欧洲新“电子垃圾”回收法

  根据欧洲新颁布的“电子垃圾”回收法的有关规定,打印机生产商将不能再在它们自己品牌的打印墨盒中加入芯片。这种芯片会阻止多种打印机使用其它公司生产的墨盒,并且让消费者无法对墨盒进行充墨后再次使用。欧洲议会新闻办公室解释,对于电子垃圾这种未分类的城市废物,欧盟成员国将要求生产商改进产品设计,防止它们躲过回收法规的要求,利用“智能芯片”阻止产品的回收再利用。

  据了解,欧洲市场打印耗材价格偏高,彩色打印机的价格仅在100美元左右,而一个可充墨墨盒的价格至少要30多美元,为原装墨盒的60%—70%。 

  评论:

   沉疴和猛药

   文/毛江华

  当一个产业的造假率高达40%时,用“畸形”二字来描述它就显得毫不过分,几乎没有人否认耗材业内的造假使整个行业无法正常地发展,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巨大。

  从表面上看耗材造假是因为超额利润的吸引,和烟酒业没有实质的区别,“500%以上的利润”似 乎成了造假者铤而走险的惟一理由。但是,苍蝇不会盯无缝的蛋,我们应该有理由来反思耗材业本身的一些问题。

   先是耗材的价格是不是过高,比如不带喷头的墨盒,带芯片的据说材料成本在20元,不带芯片的在10元左右,一到消费者手中,兼容价格约100元,原装就会将近200元。研发投入再多、工艺再复杂、所采取的是超一流的海绵、塑料、溶剂、着色剂、添加剂,技术利润是不是依然过高?

  商业的本质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商业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当用户对消费易耗品没有更多的选择,而且利益受到损害时,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某中理想主义者身上,去理想地估计某些企业的社会良心。

  墨盒标准中的芯片问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比如有厂商希望人为地加入一些“玄奥”的东西来限制和打击竞争对手。“我替你做选择,是为你好,因为除了我,你别无选择。”极个别者甚至打着保护消费者的旗号,片面地用技术理解差异来混淆真相,令人匪夷所思。

  墨盒领域的沉疴已久,已经到了该用猛药的时候了。

  链接之三:

  中国耗材立法现状:

  2001年,国内市场共销售墨盒接近1800万个,整个耗材市场的容量已接近100亿元,其中喷墨耗材 的市场容量高达58亿元的销售规模。据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简称CCIA)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国

  内中小企业购买打印耗材平均每月支出842·56元,每年支出10110·72元,大型企业的支出更多。目前,在这一市场上,佳能、惠普、爱普生三家占据了企业市场的85%和家庭市场的77%。

  为了规范国内耗材市场竞争,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简称CCIA)耗材专业委员会在2001年11月开始了制订相关行业标准的墨盒标准的立项工作;2001年开始由信息产业部4所、52所以及国内的耗材厂商天威、格力、宇宙开始启动;2001年9月行业标准《喷墨打印机零用配件墨盒通用规范》草稿一出来就遭到几大国外打印机厂商的强烈反对;2002年初,信息产业部成立工作组,4月,标准组的成员扩充了整整一倍,增加了HP、EPSON、佳能、利盟,还有清华同方。

  CCIA副秘书长侯建仁认为我国发展耗材业一定要明确四个基本要求:一要有利于保护环境,二要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三要有利于国内耗材业的发展,四要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

  国家已经把耗材列为“十五”的重点项目。2001年我国计算机行业重点投资项目与产品中也把多功能专用打印机、计算机消耗品、打印机用喷头、墨盒、硒鼓列为重点。

收藏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