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何时醒 长篇小说连载之十五
这次军训结束后,李颖走进学校的食堂,她四处查看了一遍,发现再没有一个同学丢弃剩饭剩菜,更没有人丢剩下的馒头。此时,她才理解到为什么余波要请部队的同志帮助学校搞这样的野外生存特训呢?她从内心佩服余波,军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一所学校光教学生的文化知识不行,还应该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让他们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才。
因此,她联想到她原来在一中当校长时,整个思路都是让学生应付高考,追求升学率。全体教师和学生三年时光都花在围绕考试题的捕捉和猜想之上。那是多么的一种浪费啊!看来余波创办这样的一所学校不仅仅是为了他的企业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可能还在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余波的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人。李颖内心对余波的爱又深了一层。
余波在外地给她发了一条信息,问她这次野外军训如何。她回了几个字:“看来很有必要。”再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回答说他正在俄罗斯,带学生绘画,不久就回来。
李颖最后又发了一条:“我想你!”可是,她没有得到他的回信。这使她有些失望,她只好把对余波的爱埋在心里。学院招生工作开展的很不错,已经有3000多人,但学校的教室远远不够用,每班50人需要60多间教室,继续建教学楼。李颖把基建部的董工找来,叫他们尽快拿出一份增建教学楼的报告来,她好送给余波审批。
董工的设计规划很快拿出来了。按照他的规划学校需增建2栋教学楼,每栋20间教室,总投资1200万。
李颖打电话余波,汇报了增建教学楼的计划,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审批。余波说,你先把计划放一下,我两天内回来。
李颖在家里等余波回来,两天时间对她的心情来说太长了。这两天她似乎有点魂不守舍,做任何事都没有心思。正在这时,她发现齐燕特别的高兴。李颖平时除了工作之外是不愿与齐燕说话的,今天碰上了,随便问了一句:“小齐呀,什么事这么高兴?”
齐燕抬头一看,见是李院长,回答:“没有哇,我每天都是这样。院长,顺便告诉您一声,余老师后天回来。”齐燕叫余波习惯称老师。
李颖一惊,余波的行程这么快就告诉了她,他们真的走得很近?
李颖:“哦,我知道了。”便转身走了,她不想让齐燕看见自己的失态。
两天后,余波回到了学校。他急急忙忙来到了李颖的办公室。
李颖惊喜的迎上前去,“你坐飞机来的?”
“对。”
“怎么不先打个电话,我去机场接你。”
“哪用的着接,我打个的士就回来了。董工的设计规划呢?”余波急着问新建教学楼的事。
“在这里。”李颖递过规划书。
余波认真地看了起来。李颖趁空替他倒了一杯开水。
余波看完后,问李颖:“你们的意见呢?”
“招生部统计了人数,下学期可能有3000名学生来学校学习。现在的教室只能容纳1000学生,还要增加三分之二的教室,而且要快,寒假一到,来学习的学生就要进校,所以催你回来拍板。”李颖说。
余波说:“即使现在动工,寒假也不能建起来。我看是不是这样,现有的教室每天16个小时使用,学生轮流分批在室内听老师讲课和在室外写生绘画训练。新的教室是要做,我有个想法,不建传统式的教学楼,要建就建一个能容3000人、5000人甚至10000人集中听课的大教室。”
“几千人在一起听课?”李颖惊讶的问。
“不行吗?”
“课堂秩序怎么维持,老师在台上讲,下面的学生能集中精力听吗?”
“这就看老师讲的课能不能把几千学生吸引住。央视百家讲坛不是有那么多听众自觉认真的听吗?”
“那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了。”
“对。我们今后就是要请国家顶级的专家、教授来讲课。名师才能出高徒。”
李颖感到自己的思想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眼前这位老同学了,他的一些奇思妙想是一般人不可理解的。她还是努力去理解他,对他的每一项新建议和做法都尽量在实施中去悟清楚其中的意义。
“董工他们这个计划没有用了?”李颖问他。
“我马上带董工去国外考察一些超大框架结构,重新设计。听说这次你带学生去野外军训效果不错。”
“这是他们交来的体会文章。”李颖在案头上随手拿了一叠稿子给余波看。
余波接过厚厚的一大本学生写的总结翻了翻说:“你找几个老师看一看,挑200篇写的比较好的编辑成书,学校给他们正式出版。同时也可以发到学校的网上去。”
“好的。”李颖从余波手上接过稿子,放回原处。“你与董工出国,几时动身?”
“我还要回广州集团公司处理几件事,大概一周内可以成行吧。”
“你不能在学校多呆几天?”李颖含情默默地望着他。
“学校有你我就放心了。如果人手不够,你去动员杨放辞掉政府工作的职来学校当你的助手,这家伙能干事。”
“他还不是怕丢掉他那个铁饭碗。”
“你告诉他,到我这里来,我保证他的饭碗比铁还铁。”
“你现在真是财大气粗了!”
“国家总有一天要改革公务员制度,一个人要放在最能发挥他的才能的平台上才对社会有最大的贡献。杨放一直在政府机关工作,社会资源也很多,我们学校正在初创阶段很需要他这样的人才。我提个建议,你考虑一下。如果杨放不来,我招一个副校长帮帮你。”
“你暂时不要招,我尽量去动员老杨。”李颖当然希望杨放做自己的助手,对待杨放她可以随意指挥,换别人就不那么方便了。
“还有事吗?”余波问。
“你不可以和我多呆一会吗?”李颖怕他离开。
“你还真是个孩子!我真的有很多的事要去做,等我退下来可以天天陪你。”
“我要你现在就陪我,我一天看不到你就心慌,这是实话。”
“哦,我有那么大的魅力吗?我没有,我永远是你心目中从来那个我——山沟里的崽俚。”余波端起桌上的茶杯咕噜咕噜喝了大半杯子开水。
李颖突然感到无限的委屈,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失声哭了起来。
余波没想到她竟如此的脆弱,慌忙起身走到她的面前,扶着她的肩膀连忙劝道:“莫哭,莫哭!被人看见不好,这是在办公室里,听话。”
李颖猛地站起来,紧紧搂着他,把头深深埋在他厚实的胸膛里,哭得更放肆了。
余波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心中已经埋藏了20年的感情。他双手捧起她的头,对准她的嘴唇用力地允吻着。一股强大的电流顷刻触及李颖的全身,她只感到他的力气是那么的大,他的气味是那么的强烈。她用尽全身的力量抱住他,不让他离开。她象在梦境中,又象在神圣的天堂上,眼前出现了无数海市蜃楼般的幻景。此刻,这个渴望爱情的美丽女人完全陶醉在幸福的爱河之中。
正当他们忘情的时候,突然有人敲门。
李颖一惊,慌忙推开余波,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示意余波坐到对面的椅子上去。她稳定了一下情绪,也坐了下来。“请进!”
推门进来的恰恰是齐燕。齐燕一看余老师在里面,便先跟他打了个招呼:“你回来了?”
“是小齐呀,我刚回来的。”余波见到满身充满着青春气息的齐燕脸上挂上了笑容。李颖观察到了这个细节,便板着脸,问齐燕:“有事吗?”
“三位部队教官的补贴要你签个字,我好送过去。”齐燕拿出一张表格递到李颖面前。
李颖拿起笔签了个名字,又递还齐燕。
齐燕临走时对余波说:“余老师,我去为您准备午饭。”
余波说:“好。”
等齐燕走后,李颖对余波说:“齐燕对你很体贴。”
余波:“这个女孩很可爱”。
李颖只是笑了笑。
余波走后,李颖拨通了杨放的电话。“这么久也不给我打个电话,死到哪去了?”
“大美女呀,你从校长做到院长,你日理万机,我哪敢随便干扰你呢!”
“嘴贫!有空吗,有空抽时间来我这里一趟。”
“有何吩咐?”
“老余今天又提到你。想你来他这里干,你怎么样?”
“我是想去,但还有些具体情况。”
“是不是想提个什么有权的官当当?”
“你还不知道我吗?我不是那个当官的料,只会干点实事,。跑跑龙套。我是担心搞不到教育,到老余那里干不了什么大事,白吃白拿他也不好意思。”
“你来管行政一摊子,这个应该是你的强项。学校初建,老余正缺人呢,你来帮帮老同学怎么样?”
“好,好。我星期天过去,跟你好好谈谈。正好,有一个副县长也想下海。现在官场不好混,还不如干自己的事。”
“好,我等着你。”李颖放下电话,伸了一下懒腰。她今天的心情特别好,刚才她从余波有力的吮吻中感受到了他的真诚他的从前。男人和女人都一样,对于人生第一次的恋爱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她甚至想,如果余波已经娶了妻子,自己不做他的老婆,做他的情人,只要拥有他那一份初恋般的爱就已经满足了。
李颖看看时间还早,就把招生部的成忠诚叫来。
成忠诚是个很精干的小伙子,他负责学校里的网络传媒公司的业务。他创立的皇宫网站在媒体中很有影响,余波很欣赏他取的“皇宫”这个名字,我们的设计目标就是要像皇宫的建筑那样。
“院长,有事?”成忠诚一进门就问。
“这里有200篇学生写来的关于这次军训的体会文章,你们拿去,发到网上去,特别是全国500所大专院校艺术系的网站,让更多的大学生阅读,听听反馈意见。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你们联系他们,叫他们把电子稿发给你们。”
“好的。”
“最近我留心看了一下你们的网站,在宣传上要突出余董事长办学的理念,重点是如何培养特殊人才。他在各地讲座的图片消息要发,但要安排人整理好。他讲座都有新的东西,今后你们还要将他的讲座稿编印成册,发给来学校学习的学生。”李颖补充说。
“我回去就安排这两项工作。”成忠诚拿着学生的稿子退出了院长办公室。
成忠诚领导的皇宫网络传媒公司都是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工作效率很高,不几天那些体会文章全部发到网上,点击率直线上升,最高达到了上百万。但评论的意见褒贬不一,有的说这是什么学校,有的赞成青年学生就是要尝尝吃苦的滋味,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对这样的郊外生存训练好奇。成忠诚把反馈的结果报到了李颖办公室,李颖看后很满意,她对小成讲:“我们就是要让全国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知道我们的学校,这就是效果。”
小成一下子明白了院长的意思,她是想借此把我们的学校推出去。
成忠诚走后,李颖又找来学校图书馆的邱兵。邱兵是校图书馆的馆长,学校的图书每期需求量不小,学生的参考书,教师的讲课书都由他们购买和编辑出版。
邱兵走进来问:“院长,有事?”
“你先坐吧。最近要编辑一本学生的书,你到成忠诚那里去取这次郊外军训之后学生写的体会文章,共选出了200篇,配上他们自己这次写生的绘画作品200幅,找省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篇文章?很厚哇!”邱兵一听那么多文章编一本书,太多了。
“分上、下两册嘛。文章都不长,每篇不超过1500字。先设计吧。”
“图书馆刚进了一批美术书,经费不够了。这部书要另拨出版费。”
“要多少钱?”
“上、下两册单独书号,出版社每一个书号2万元,卭多少册?”
“先印5000吧。”
“那我要等设计出来了才能算得到,看有多少个版面。”
“你回去写个申请报告来吧。设计要新颖,纸张不要太好,包括绘图全用黑白的。”
“行,我这就去找成忠诚。”
“你去吧,抓紧时间,争取在新学员上学时能读到这本书。”
邱兵告辞院长直接找到成忠诚要来了电子稿,他回到图书馆让编辑人员在电脑上设计排版。排出来后,有500多个版,分两册正合适,他算了一下整个费用18万,其中印刷费每本大约26元计13万元,书号2万元,作者的稿费3万元。邱兵在报告中故意把印刷费提高2万元。印刷厂是他的老关系户,每次业务厂方都要给他百分之十的回扣,这笔钱也打入甲方的成本之中。
他把报告送给李颖院长,李颖一看这么多钱,问他能不能还便宜一些?他说:“钱并不多,这套书的定价可以定到50元,五五二十五,这些书如果卖出去可以卖到25万元,学校还可以赚到一笔。只是要学校先垫一下。”
“我们不能赚学生的钱,要卖也只能按成本卖。好吧,我签好字,你去财务部。”李颖很快在他的报告上签好了字。
两个月后,书出版了,很漂亮,图文并茂。图书馆拿到教室门口卖,照院长的意见每套只卖38元,正好收回成本。学生们很喜欢自己写的书。第一天,参加郊外生存军训的900名学生每人都买了一本,有的还买了2本,送朋友或留作纪念。一下子就销出了上千册,其他的学生也看上了这册书,每天都有人买。
出版这套学生的书,邱兵净得了2万元的黑钱,这家伙很贪,跟余波沾亲带故,手下的人也不敢揭发他。李院长不知道这里面的名堂,反倒表扬他办事得力。
李颖接到余波从美国打来的长途电话,说他在外国读到中国上海一位名叫赵金山的作家的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艺术之魂》,太棒了!请她找到作家协会的 ,帮忙联系上这位赵金山作家,请他来学校讲座。
李颖放下电话,询问周萍:“你在艺术界,你认识市文联作家协会的 吗?”
周萍说:“我在画院工作,跟作协联系很少,不过我们院长是文联美术家协会的 ,我问一下他吧。”
周萍询问后,告诉李颖作协 叫兰岭。
李颖一听兰岭这个名字就记起来,那年县一中学生会主办诗歌朗诵会,还请过兰岭来学校当过评委指导老师,她也听了他的点评,当时感到此人很有才华。
李颖把学校的工作交代了一下,专程回春江市去一趟,好久没有回家,顺便去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
她先回到家中,老母亲很心疼她,嘴里总是唠叨着这么大的年纪还在外面漂泊,家也没一个,孤单一人,怎么过啊?父亲也埋怨她不该与丈夫离婚,人家有错误也应该宽容对待,帮他改正就好,何必非要走到这一步!
老人怎么能理解她的内心世界,跟他们解释也没用,索性懒得理会他们。李颖肚子饿了,在家最喜母亲做的菜。她来到菜市场鱼呀肉呀鸭呀新鲜蔬菜呀买了一大堆回来,叫妈妈烧给她吃,她说她先出去会一个人办点事中午回家吃饭。
“你这么忙,想在一起谈谈话的工夫都没有,真是的!”妈妈又嘟囔了一句,望着自己心爱的女儿出去了。
李颖来到市作家协会,正好兰 在办公室。李颖谈到来意,兰 皱了皱眉头,说:“上海著名的作家大多我都认识,但这个叫赵金山的还真不认识,不过我可以替你打听一下。”说罢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上海作家协会。
上海的作家上庐山来都是兰 接待,所以彼此很熟悉。上海作协的同志讲上海作协会员名单中没有赵金山这位会员,他们可以代为寻找一下,叫兰 等待他们的回音。
李颖只好先告辞,麻烦兰 明天再催问一下。临走时,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兰 ,叮嘱他上海一旦回信立即打她的手机。
兰 热情地把她送下楼。
中午,她打了个电话给杨放,叫他上她家来吃饭。杨放马上答应了。
平时,李颖不在家,杨放也常常抽空来看望一下李颖的父母,看看老人家有什么需要办。所以二位老人对杨放很感激。
桌上,李颖除了叫杨放吃菜外,自己只顾挑好吃的吃,妈妈做的菜比任何店里做的菜都好吃。
李颖的父亲还特地拿出一瓶陈年老酒跟杨放对着喝。老人没别的爱好,平时就喜欢喝点小酒。杨放酒量大,一餐可以喝个半斤八两,他端起酒杯敬老人的酒,两人喝的很高兴。
李颖的母亲在一旁看到他们那亲热劲头,心里叹息,如果自己的女儿能找到像杨放这样的对象那该多好啊。
“小杨呀,你看看在你们机关里有没有合适的男人,留个心给颖颖介绍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一转眼就老了,她不急,我们急!”李颖的母亲边说着边给杨放倒酒。
“李姨,我会留心的。颖颖的个性强,你们二老要好好教训教训她。她的眼光高,一般人看不上。”杨放故意对李颖做了个鬼脸。
李颖正想回击杨放几句,她母亲接上话了:“什么高,怕还是十八岁吧?能找到你这样的男人算是烧高香了。”
末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