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河北省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越友巧6年前 (2019-01-19)问答168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桃城区 衡水法帖拓印技艺所属地区: 河北 · 衡水 · 桃 文化遗产名称:衡水 遗产编号:1—8— 城区 法帖拓印技艺 申报人/申报单位: 衡 申报日期:2007 年 水桃城区 遗产级别: 省 联系方式: 8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衡水湖畔的阎庄,是衡水法帖的产生地。 衡水法帖形成于明永乐年间,燕王扫北,该 区域战事频发,民不聊生,为了躲避战争,人们奔走他乡,以贩卖笔墨糊口度日。该村一位 姓阎的老汉非常酷爱书法艺术, 在贩卖笔墨的过程中, 见碑便拓, 见帖就求, 为了扩展生意, 便萌生了自己刻板拓帖的想法,此后便开始了卖帖的生意,经世代传承流传至今。 衡水法帖拓印技艺自明代形成以来,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雕刻、拓印、制作技术方法。 雕刻帖板的木材,主要是选择平原地区生长缓慢、木质较硬、纤维较短的杜木、梨木、枣木 和桃木,这些木材雕刻时不易走刀、跑刀,木板便于搬运保存。衡水法帖大多以阴刻为主, 雕刻采用直立刀法,陡刀立线、层层起底的方法; 拓印工艺有锤拓、擦拓、蝉翼拓三种方 法,拓片大多为毛边纸和宣纸,因为毛边纸和宣纸纤维较长、拉力强、不易破损,纸湿后能 凹到字体内。锤拓主要是多次着墨,着墨均匀,拓片品像好,但费时费工。擦拓是一次性着 墨,对纸的干湿和技术要求严格,此技术不易掌握,容易把纸擦破。在衡水(阎庄)法帖五 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拓印技法。从征集到的八百多张帖片中,锤拓、 擦拓和蝉翼拓拓片均有。 而且风格各异, 锤拓、 擦拓纸黑字白, 反差强烈, 蝉翼拓纸如蝉翼, 斑点透明,黑白相间。 衡水法帖的内容积极向上,思想性强。所拓的帖片,字体齐全秀美,自然古朴,气韵生 动,真实地反映了原作品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名家名帖居多,有《兰亭序》《神童诗》《治 、 、 家格言》《读书训》《赤壁赋》《道德经》《千字文》《十三行》以及字组画、楹联等。字 、 、 、 、 、 体有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等。 衡水法帖拓印工艺是古老的复、印刷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 艺术瑰宝。通过这种古老的复、印刷技术,历史上众多的名家名帖才得以流传下来。衡水法 帖作为载体,为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深州市 深州形意拳所属地区: 河北 · 衡水 · 深 文化遗产名称:深州 遗产编号:1—12 州市 形意拳 申报人/申报单位: 衡 申报日期:2007 年 水深州市 遗产级别: 省 联系方式: —5 遗产类别:杂技与竞技 形意拳是我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但是, 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形意拳出现于明末清初,为山西蒲州(今永济)人姬际可(字龙峰)所创。相传姬际可 早年曾到嵩山少林寺苦学十年,颇得少林秘传,尤精枪术。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姬际可考虑 到处于乱世可执枪护身,倘若处于太平之世,不带兵刃,一旦遇到不测,将何以自卫?于是 他变枪为拳,取“以意为始,以形为终”之意,创编出迅猛雄悍的形意拳。 后来,形意碰撞逐渐衍化成三大流派,内容也不断丰富。第一是山西派,代表人物是山 西祁县人戴龙邦。第二是河北派,代表人物是李洛能。李洛能是河北深县人,以经商为主, 拜戴龙邦次子戴文勋为师,苦学十年,人称“神拳李” ,回到河北原籍后传授不少弟子,形 成河北一派。第三是河南派,代表人物是戴龙邦的师兄弟马学礼。马学礼是洛阳从,回民, 所传多为河南回民, 形成河南一派。 民国初年, 河北、河南两派形意先后南传至四川、安徽、 上海等地,其后又远传海外。山西一派至今流传不广。 形意拳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 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 实践、 总结、 提高, 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却渊源颇深。讲究以意领 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 体用兼修的功效。 形意拳以冶炼操守、 强健体魄的宗旨, 不仅有强身健体, 修身养性之功效, 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 形意拳基本属于象形拳, 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及自卫动作而成, 即所 谓“象形而取意” ,如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等等。山西、 河北两派多用梢节(拳掌) ,河南派更注意发挥中节、根节的作用,多以肘膝和肩胯击敌。 形意拳雄浑质朴,动作简练实用,整齐划一,讲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形意拳的基本 套路,如五行拳、十二形等,多是单练式,一个动作左右互换,来回走趟。日积月累,年复 一年,一个动作可重复演练达数万次之多。一旦遇敌,在速度、力量、准确性方面均可达到 惊人的进步。 在技击原则上,形意拳主张先发制人,主动进攻,抢占中门,硬打硬进。拳谱说: “视 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练拳时无人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 ” 。在交手时,则要求“遇 敌犹如火烧身, 硬打硬进无遮拦”“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 , , “起如风, 落如箭, 打倒还嫌慢” 。形意拳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战斗: “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意思是敌人打 来,我根本不必招架,只须致命一击,便可取胜。清末时,有的形意高手常常是一拳即将强 敌打飞(如李洛能、郭云深) ,乃至一拳将强敌击毙(如马学礼的外甥马三元) 。所以形意拳 门规甚严, 不准轻易与人交手。 河南派形意规定:凡忤逆不孝者,贪财如命者, 逞能欺人者, 贪酒好色者,概不得收为弟子;凡练此拳者不得惹是生非,遇事必须忍让,也不准在街头卖 艺。 1954 年,美国有一位名叫吉尔比的格斗高手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市见识了一位华人拳师 演示的形意拳,大为惊佩,认为它是“拳术中的最高形式”“但要小心它的危险性” , 。 形意拳也属于道家拳派,讲究内功训练,在应敌时要求以意念调动出体内的最大潜能, 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在触敌前的一瞬间发劲,而且要求肘部不得伸直,缩短了出拳距离, 使得形意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往往可对敌人内脏造成伤害。所以,形意好手们在一般情况 下,绝不轻易出手,也不敢轻易出手。 形意拳以少胜多,以拙胜巧,以快击慢,以刚摧柔,其动作却是质朴无华,甚少跳跃, 几乎没有什么观赏价值。20 世纪 20 年代,王芗斋(郭云深弟子,1885 年-1963 年)又在形 意拳的基础上舍形而取意,创立了意拳(曾名“大成拳”。 ) 意拳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武术的一次革命。 王芗斋大胆舍弃了武术的所有传统套路和固定 招法,将站桩功提高到首要位置。意拳没有套路,没有招式,只讲究随机应势,应感而发。 王芗斋曾在一招之内,击倒世界最轻量级职业拳击冠军英格(匈牙利人) 。他又曾多次应战 日本柔道高手,均是一招将对方击倒。 形意拳动作简约,切于实战,顺应了武术发展的潮流,所以传播很快。此外,该拳系的 历代传人较少保守性,并致力于理论研究。它与太极拳系一样,都是以其潜在的文化优势而 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形意拳古朴、纯厚、富于攻击性,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武术拳种。 再补充一下: 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形意,顾名思义,就是外形与内意的高度统一和结 合。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不同体质的人都可练习。其拳势恢宏,劲力刚猛,功夫 上身快,实战性强。自清乾隆年间开始,形意拳在河南、山西、河北广泛传播。河南洛阳人 马学礼,山西祁县人戴龙邦以及戴的学生,河北深州人李洛能等,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形意拳 术,并且培养了很多学生。山西地区练法,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地区练法,拳势勇猛、 气势雄厚;河北一带法,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当年形意拳宗师郭云深曾创下“半步崩拳打 天下”的武林佳话。 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钻、崩、炮、横五式)、十三形拳为主,山西有些地区 站桩不用三体式,而有六合式、站丹田;十二形为十形。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捶、四 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对练套 路有五行相克、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器械练习有连环刀、三合刀、连环枪、 连环棍、三才刀、三才剑、行步六剑、六合刀、六合枪、六合大枪、凤翅镗等等。 武强县 武强木版年画所属地区: 河北 · 衡水 · 武 文化遗产名称:武强 强县 木版年画 申报人/申报单位: 河 申报日期:2006 年 北省武强县 遗产级别: 国家 联系方式: 遗产编号:Ⅶ—2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武强县是著名的民间年画之乡,地处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管辖。武 强木版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其丰富的内容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 “百科全 书”。 据现存资料考证,武强木版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后因地理交通 状况的变化而逐渐衰微, 民国时期的战乱导致武强木版年画业迅速萎缩, 仅有四十余家画坊 开门经营。20 世纪 40 年代初,武强木版年画艺人与晋察冀边区的美术工作者一同创办“冀 中年画研究社”,1947 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石家庄大众美术社”,武强木版年画由此 得以复兴并有所创新。1949 年后,武强县 40 家画业作坊合并为武强画厂。1985 年,武强木 版年画博物馆建立。1993 年,武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武强木版年画制作采用传统手工木版套印而成。在题材方面,既有传统的人物、山水、 花鸟,亦有当代现实生活及时事新闻,其中对传统美德的宣扬表现得尤为突出。武强木版年 画有门画、灶画、中堂、对联、窗花、灯方、斗方、条屏、历画、炕围画等几十种形式,充 分表达了下层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它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气氛中散入千家万户,吉利红火,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 目前武强木版年画已面临着人去艺绝的严峻形 势,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故城县 龙凤贡面手工制作技艺所属地区: 河北 · 衡水 · 故 文化遗产名称:龙凤 遗产编号:1—8 城县 贡面手工制作技艺 申报人/申报单位: 衡 申报日期:2007 年 水故城县 遗产级别: 省 联系方式: 一 14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故城县与山东省德州市毗邻,在古运河西岸,属平原。龙凤贡面是故城县特产,主要产 地在故城镇。 龙凤贡面也称龙须凤尾贡面,因面条匀净细长、状似龙须,并曾作为宫廷贡品而得名。 龙凤贡面起源于明朝, 为故城镇齐氏始创。 制作龙凤贡面最有名的是故城西南镇齐纪修所开 的“齐福源”挂面坊。齐纪修 16 岁学做挂面,他吸收诸家挂面工艺的特长,不断研究、总 结,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销路也越来越好。在故城挂面业小有名气后,被客商从运河输入 京城,很快进入宫廷,成为御用食品。从此龙凤贡面身价倍增,饮誉四方。 龙凤贡面白色微青,柔韧而晶亮,面条匀净细长,如须而空心,耐煮,汤清,味厚,细 软,有口劲。面条吸水,一筋挑起,碗内无汤;放下,仍清汤满碗,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 极高的风味。 由于龙凤贡面生产技术复杂,手工制作费时、费力,制作时必须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要求 操作才能成品。首先用面粉、蛋清、盐水按比例调和和面,再把和好的面放在盆中醒好。然 后做大条,在面板上将面用刀切成条并均匀刷油,上劲放入盆中。之后盘小条,在面板上向 大盆内搓条。再将小条挂在竹扦上,进行抻面,也叫桄纤。再把抻好的面连同竹纤,一同放 入面槽中醒面。 最后在车间里的面架上将面制作成细条后自然干燥, 切成小段, 过秤、 分装。 衡水内画所属地区: 河北 · 衡水 内画 申报人/申报单位: 河 申报日期:2006 年 北省衡水市 遗产级别: 国家 联系方式: 文化遗产名称:衡水 遗产编号:Ⅶ—15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衡水内画是指河北省衡水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 主要分布在衡水市及其周边地 区。其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认为不可思议。 鼻烟壶的内画技艺产生于清代,1696 年,康熙皇帝设立了第一个玻璃工厂,专门制作 鼻烟壶,赏赐给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乾隆时扩大了烟壶的选料范围,由料器(玻璃)、瓷 器发展到象牙、琥珀、珊瑚、玛瑙、水晶、竹根等。嘉庆年间,具有特定风格的京派内画开 始出现,咸丰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制作工艺包括写、画、雕、刻、镂、錾、烧、焊、凿、 磨、镶、嵌、铸、错、粘、漆及模压等技术。晚清时京城出现了一批内画大师,其中马少宣、 孙星五、叶仲三父子善画人物,周乐元、丁二仲、自怡子等善画山水花鸟。衡水内画号称冀 派,与京派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创始人王习三是京派老艺人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奉祺的第 一位外姓弟子。20 世纪 50 年代末,王习三熟练掌握了京城“叶派”的内画技法后,将中国 画中的工笔 “撕毛法” 引入鼻烟壶内画。 他自创了冀派内画的特殊工具金属杆勾毛笔, “习 即 三弯勾笔”,笔杆直弯,可随意改变方向。 衡水内画把国画的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引入内画。1981 年,该画派试用油 彩作肖像内画, 经过摸索掌握了油彩内画技法, 打破了传统水彩画的局限, 完成 “中西合璧” 的创举。衡水内画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 赏,深为世人所重。 衡水内画是现代中国内画的代表,行业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的一流画师就有十余人, 其作品豪爽奔放,富有诗情画意,肖像着色清淡,层次分明,富有质感。但目前衡水内画只 有王习三的师徒传承谱系, 此外并无系统的文字记录或著述, 若不制订出具体保护措施加强 管理,这一特色技艺将难以为继。

收藏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