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延伸到远方
现在,我们跟随黄公望的脚步,到他的画里看看。
最近处,两组乔木生长在溪滩上,它们品种不同,姿态各异,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说:“树要四面俱有干与枝,盖取其圆润。”树枝要有左右横出,也要有前后出枝。在平面中画树,左右出枝易,前后出枝难,这就需要不断的观察与练习。本画中,枝干确是向着不同的方向伸展的。“树要偃仰稀密相间,有叶树枝软,后皆有仰枝。”如他所说,树叶有用淡墨晕化似雾的,有用浓墨“提亮”如鸥鹭停集的,有用圆形勾出阔叶的,也有只剩下空空枯枝向天空枉然划着。还有一株以蟹爪画法绘出的耷拉枯木,位置、角度、姿态与黄公望另一作品《九珠峰翠图》中的枯树十分相像……透露着它们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里,生死相依,也生生不息。
▶元 黄公望(传) 夏山图***.7×**.*cm绢本 水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蜿蜒的溪谷,展现着曲态美。全画整体用淡墨,淡墨一般会用薄了,使得画面寡淡无味。黄公望的高超之处在于,淡墨也分出了层次,所以画中气息是透、是润,延展出无限纵深。画中亦没有大斧劈皴那种“鬼斧神工”的剧烈感,溪石尽管也有棱角,但都被包裹在圆的线质里,仿佛是被沉静悠远的水流长久打磨而成。如此,连同溪谷之上供我们仰望的山峰,也有着圆润、清淡、雅驯的神色。
视线往上抬升,视野越来越开阔,物象逐渐分出明确的层次,原本水润的淡墨,墨色更淡了下去,前景溪谷醒目,而高山渐渐隐于雾霭。在黄公望笔下,淡墨罩染山体,源自五代董源的“披麻皴”线条自上拉下直顺畅通。山体“植被覆盖率”似乎不高,但山体任何一个局部都有丰富的明暗关系,淡皴山石,辅以点苔,疏密得当,尤其是一簇簇树木的画法细腻丰富,使得山体生动朗润。甚至山体的陡然直下,也因这种生动朗润也不让人觉得剧烈了。同时,以横向笔法点就的亭亭枝叶,也减缓了这种“剧烈”。山脊线只绘出一部分,很快从右上方延展到了画外,供你想象整条山脉的丰富生态。
视线往山脚下的深处去,几家村舍微如芥子,半隐半露,墨色漫漶在有无之间,透露出作者的隐逸心境。黄公望说:“李成画坡脚须要数层,取其湿厚。米元章论李光丞(即李成)有后代,儿孙昌盛,果出为官者最多。画亦有风水存焉。”意思是,坡脚为山之根基,所以要滋润而丰厚,才能撑得住山峦的体量感。公望身为道士,多年卖卦占卜为生,认为画中存有风水之学,用好了能垂荫后人。而画中村舍所在,田畴沃野,烟水漫漶,垂柳滋长,这也是作者绘出的应许之地吗?引人遐思。而我们或许亦可以通过全幅太极图般的构图形式,体会其中蕴含的阴阳之道。
村舍之后,仿佛有个大型湖泊铺展到无限深处,没有画出水湾,只以渐变色模糊着湖水与雾霭、山峦、沃野的分界。“山水中唯水口最难画。远水无湾,远人无目。”(《写山水诀》)他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
向更远处望去,淡淡青绿罩染着山岗,若隐若现,宛如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