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一本书得多少钱:宋朝,清朝都得1700多元?
我国是雕版印刷的发祥地。一般认为,我国雕版印书兴于中唐,为时宪书(即今之日历),后推广至经书。至于文人集子,著名的例子,是《五代会要》中记和凝(898―955)“自篆于板,模印数百帙”(自己缮写,自己刻印数百部)。
印书的工艺流程,是先在一张薄纸上写上字,反贴在木板上,再把字刻出,然后在板上加墨印刷。可以说,印一部书,就是从事一项重大工程,耗资当然不会少。遗憾的是,目前还未发掘出五代以前的这方面实物。
北宋和南宋各有一例记载。我们可以一斑窥豹,了解千年前的刻书费用。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六记载,北宋刻完孔平仲(生卒年不详,公元1065年进士)《续世说》时出示有牌记:“其一云:‘沅州公使库重修整雕补刻《续世说》一部,壹拾贰卷,壹佰伍拾捌板,用纸叁佰壹拾陆张。右具于前。’
其一云:‘今具印造《续世说》一部,计六册,合用工食等钱如后:
一印造纸墨工食钱,共伍佰叁拾肆文足。大纸壹佰陆拾伍张,计钱叁拾文足;
工墨钱,计贰佰肆文足。
一裱褙青纸物料工食钱,共贰佰捌拾壹文足。
大青白纸共九张,计钱陆拾陆文足;
面蜡工钱,计贰佰壹拾伍文足。
以上共用钱捌佰壹拾伍文足。
”南宋淳熙三年(1176),舒州公使库刻曾《大易粹言》,书尾有雕造所的告白:
“……今具《大易粹言》一部,共贰拾册。合用纸数,印造工,墨钱下项:纸副耗共壹千叁百张;装背饶青纸叁拾张;背青白纸叁拾张;棕、墨、糊药、印背匠工食等钱共壹贯伍百文足;赁板钱壹贯贰百文足……”
国家图书馆的李致忠对这两则史料作了累计和推算:北宋的大纸每张0.115文,大青白纸每张7.33文;南宋《大易粹言》每部成本3贯290文。
宋朝印一本书的价格:
我们不妨在此基础上作一番古今析算:宋朝一两黄金兑钱36贯。一两约重31克(16两制)。每部《大易粹言》的成本按3.3贯计,则折合2.8克黄金。按时下金价每克人民币300元算,每部刻印成本费用人民币840元!
又,舒州公使库之告白最后宣布每部售价为“捌贯文足”,为今人民币1762元!
这种价码,有几个人买得起?
明清刻书费用之记载亦鲜见,幸有专研者予以搜集。其大要于下:一部刻于顺治十二年的佛经之牌记云:
“共字五千二百六十四个,写刻银三两七钱九分,板七块五钱六分,签头纸煤八分。”(缪咏禾《明代出版史稿》)
《大清会典事例》卷906“内务府”中二则:“外雇刻字人,每工给钱二钱二分。”“乾隆三年定,誊录书籍贡生十员,每员每日给饭银六分。”(袁逸《清代书籍价格考》)
《大清会典事例》卷1199载:“武英殿刻铜活字,每字工银二分五厘。”(吉少甫《中国出版简史》)
以上记载颇零星,而且均是某个侧面。有研究者列举上述史料后,举出清初《元气集》的完整刻书费用。《元气集》是徐增(1603―1673)编选的周亮工等七人的诗选。
徐增在《刻元气集例》中说:“吴门刻宋字者,每刻一百字,连写于版,计白银七分五厘。有圈者,以三圈当一字。《元气集》每一页字与圈,约有四百字,该白银三钱。今加笔墨纸张、修补印刷之费一钱,每页定白银四钱。刻三十首诗,约有十余页;刻一百诗,约有四十页。”
这段文字记载之清初刻书费用非常明确:40页篇幅的书,成本是16两白银。
清朝印一本书的价格:
我们不妨再作一番古今折算:清朝一石米为143斤,米的白银价格为每石63元。那么,16两即500克,可买米近8石,亦即1144斤。按时下每斤米1.5元算,16两白银折合人民币1716元。
民国印一本书的价格:
晚清及民初的价格亦不菲。震均《天咫偶闻》说,光绪初,京师陈寅生刻铜墨盒、铜镇尺,每件润资数金(比乾隆时武英殿刻铜活字贵多了)。
据周作人《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一书记载,
1914年,鲁迅付银60元给金陵刻经处,印《百喻经》40部,余款6元。(每部成本1.5元)。
1915年,付银40元刻所辑《会稽郡故事杂集》,印100部(每部成本0.4元)。
1918年1月18日,王国维为上海哈同花园延请名师刻书,致信罗振玉:“哈园刻书事,饶星舫(湖北籍著名刻字高手)只认每年四十万字,若后年可以增加,且每种大小总算,千字须5元9角,殊太昂贵,当与纬公商定书价耳。”
上面说的银元,为1912年所铸孙中山头像银元或1914年所铸“袁大头”。1元相当今人民币60元左右,刻一千字的工价是354元。这还不包括纸墨木料印刷装帧等费用,无怪乎王国维惊叹“殊太昂贵”了。
再看现在的书价……好便宜的,买买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