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新书]王十月新书《烦躁不安》花城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烦躁不安
附一、〈烦躁不安〉内容简介
打工仔温志国被老板黄得行打了两耳光,并被开除出厂。温志国找到《异乡人》杂志社记者孙天一。在孙天一、沈三白、《南城晚报》的记者石古、初来南城急欲打一场官司扬名立万的律师高明均的策划下,决定炒作此事。温志国将老板黄得行告上法庭,索赔一元钱。然而老板却买通了石古、沈三白,并串通治安队将温志国当“三无”人员抓走,官司不了了之。而此时《异乡人》杂志社要更换主编,老主编江上舟临走前推荐孙天一参加南城一年一度的十佳外来工评选,如评上十佳,可以解决户口、编制等一系列的问题。结果沈三白为了争取到十佳,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将孙天一排挤出了《异乡人》杂志社。孙天一以自由撰稿为生,因陷于妻子香兰、打工妹简洁如、三陪女阿涓和同性恋画家天佑的情感纠葛之中不能自拔,日渐沉沦。温志国回到南城之后,将老板黄得行砍伤后投案自首。孙天一的命运却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
小说总计二十三万字,作者以南国严峻的打工生活为背景,以一场打工官司为经线带动全篇,以孙天一和简洁如、香兰、阿娟三个女人的情感纠葛和打工仔温志国等人的命运为纬线,交织出一幅生动的南国打工图。小说中的记者、律师、打工妹、政府官员、治安员、道士、画家、三陪女、同性恋者,林林总总三十来人,各有特色。小说一气呵成,可读性极强,即有打工生活场面的如实描述,又有对人性的剖析和对人生哲学上的思考。被称为是“打工文学有史以来最有特色、最具文学品质的一部长篇,是打工一族的〈废都〉”。
附二、作者简介:
王世孝、曾用名王十月等。七十年代出生于湖北石首,初中毕业后四处流浪,做过建筑工、美工、在酒店洗过碗,也在外企当过高级主管。2000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因创作成绩突出被中国最早的打工刊物——深圳〈大鹏湾〉杂志社聘为编辑部主任,是南方打工文学的代表人物拥有大量的拥趸。〈深圳晚报〉、〈深圳法制报〉、〈南海日报〉、〈涉世之初〉、〈嘉应文学〉、〈大鹏湾〉、等众媒体就其打工及文学创作事迹做过报导,当过宝安电台外来工栏的特约嘉宾主持。迄今为止已在国内数十家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纪实作品近百万字,有十多篇作品被《作品与争鸣》、《小说选刊》、〈读者〉、〈文摘报〉等选载。在《广东电视周刊》开设爱情小说专栏一年,连载有爱情小说《漂泊红颜》、《不说再见》两部。作品《出租屋里的磨刀声》获〈作品〉杂志社“全国性精短小说奖”,并入选时代文艺出版社“新时期争鸣作品丛书”〈女人的宗教〉。《烦躁不安》为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现为自邮职业者。
通联: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邮政局2*号信箱邮编*18102 **42**81**
《烦躁不安》后记
惶 恐
很多年了,从我懂得我必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孤立无援地去奋斗,为自己,也为我那个在贫困之中风雨飘摇的家而拼博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我惶恐,害怕自己的松懈与懒惰,平庸与无能。从十六岁离开家乡第一次步入城市打工,我就感觉出了我内心的孱弱与对周围世界的敬畏和惶恐。对于城市的敬畏与不安,远远胜过了内心深处对城市生活的渴望。走在陌生的城市,就如同在无知的少年时代,在暮色苍茫的黄昏里闯入了黑鸦鸦的森林,暮归的乌鸦、忽然跳出的野兔、阴森森的老坟堆………但我没有锐叫,没有退缩,我大声歌唱,大吹口哨来掩饰内心的不安。听说鬼魅也是怕人的,你不能先胆怯了,就是胆怯了,也不能表现出胆怯。少年的经验被我移植于后来的打工生活中。于是在城市,我显得那么的从容,可是又有谁知道我从容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不安与惶恐。这些年来,我做了一个打工流浪记者,为打工人的权益尽着一点微薄的力量,也发出着一些微弱的呐喊。以一个记者的身份接触打工人,让我对打工生活又有了不同的看法。我越来越觉得我们这些打工人内心的惶恐与无助,这种内心的惶恐是相通的。一晃,在这种惶恐中,我步入了三十岁的门槛。三十岁的某一天,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在书店里看书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词:烦躁不安。我知道这是生命对我的恩赐,是上天在我三十岁时赐予我的礼物。十多年的流浪,对于城市的惶恐已退居了心灵的最深处,而浮躁的我,正一日日的不安了起来。不是对于自己的生存状况,而是对于一日日远去的生命。三十岁,我看多了生命中许多的别离、生老病死。一些很好的朋友、老师、同事过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些曾经胝足而眠的挚友也各奔东西,也许再也无法相见,每念及此,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对于我们的生命,我没有太多的渴求,只有感恩,真正的感恩,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是上天的恩赐。一个物种从诞生到灭亡的平均寿命大概是一亿年左右,恐龙主宰了地球一亿年,人类已经有了几十万年的历史,我们有幸来到这个美丽的星球,亲历这里的美丑与善恶,和平与战争。虽然是如此的匆匆又匆匆,我依然感谢上苍!对于只读过初中的我来说,选择写作作为生命中的最爱,我知道一开始就注定了其路的曲折。然而我别无选择,也无从选择,一切那么自然地开始了。流浪了这么些年,见识了这么多的事,想了那么多的想不明白,于是,有了笔下的文字。也许有一天,这份对于文字的酷爱会忽然消逝,也必将消逝,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像我们的生命一样。在我三十岁的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邂逅了这个词:烦躁不安。于是我决定抓住他,作为我抚慰内心惶恐的一剂药方,也作为对我三十年人生的一份见证。写作完这个小说的初稿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其间回了一趟老家。写完了就放下了,两个月后再拿来看,心中更多的依然是惶恐。从初稿的二十万字删到现在的十七万字多一点。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小说,我已不清楚,当时为什么会有其中的一些细节,一些人物,仿佛一切早已在我的生命深处,被一扇门关了起了,只是在三十岁的这一年,我打开了门,让他们走了出来。我依旧的不安,依旧的惶恐。但愿我的烦躁之心,能一日日的淡下去,心中有了太多的欲望,才会有烦躁不安的煎熬。三十岁里,读到了《道德经》,以前也读过的,没有现在读时想得这么多。三十岁时读到,有了不同的感悟。四十岁时再看,也许,那时我已不再惶恐,不再烦躁不安。
是为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