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书海钩沉》潘振中著——刘铁平 潘振中书学文集之一

宿州UV印刷5年前 (2020-07-29)问答37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书海钩沉》潘振中著——刘铁平 潘振中书学文集之一

《书海钩沉》潘振中著——刘铁平 潘振中书学文集之一

  作者简介:

  潘振中(振原作震),笔名吉印通、芒种、萍踪、潘江、容儿。 男,汉族,祖籍苏州,1*4*年6月出生于海滨城市东台。20世纪80年代中外对比文化研究生。当过农民、教师,长于文字训诂,兼擅书画理论,亦通书画篆刻之道。文化学者、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属于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人。“躲进小楼成一统”,静心治学,心无旁骛,跋涉书山学海,“舞文弄墨”,陶情冶趣。书画无门无派,随心所欲,花鸟人物

  草隶篆,自娱自乐而已。著有《三明台文集(三卷)》、《无锡书画》等,并为《中国艺术百科辞典》《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词典》以及香港大学的《音乐风流》撰稿。

  与刘铁平先生合著书学论文数十篇,出版的文集有《书海钩沉》、《先秦文字与书法》、《隶书学》等

  目 录

  汉字研究

  草书——抽象的运动美 1

  甲金文字研究方向刍议 *

  科学与艺术之间 12

  “輈”字乃错字 16

  【附】谈谈书法中的简繁字 18

  书法史论

  试论《瘗鹤铭》 2*

  漫话《秦公簋》 40

  话说古籀《虢季盘》 *0

  清代书法及其对当代书法的影响 *8

  基础理论

  浅论书法家的“博”与“专” 6*

  未来书法形式窥测 68

  书法——无声的音乐 *1

  从写字到书法 **

  笔求抒怀 书求载道 **

  学术争鸣

  再论书法形式的若干问题 84

  探古求源本 治学戒奢华 *1

  再议治学戒奢华,去浅薄 **

  商玺质疑 10*

  附:①试论我国印章起源于宗教 111

  ②再论中国玺印的起源——兼说所谓商玺的真伪 11*

  《韭花帖系列考》质疑 120

  书法批评

  书家还须多读书 1*0

  艺术的贫困和贫困的艺术 1**

  功耶,过耶,谁人曾与评说 1**

  书法美学

  天籁俱鸣《兰亭诗》 142

  宋拓《鲁峻碑》纵横谈 1*6

  魏碑探微 16*

  妙墨如悬流 集字若联珠 1*6

  赵孟頫及其《烟江叠嶂图诗》卷 18*

  碑形帖意 魏中《兰亭》 1*6

  笔随意转 墨与神移 204

  品艺小语·书法与诗词 211

  品艺小语·书法的韵律美 21*

  品艺小语·书者心之声 21*

  清芬扑面 闲庭信步 21*

  书法教育

  儿童写字与书法散论 221

  《毛公鼎》临习指南 228

  临习《秦公簋》刍议 2**

  用笔方法 2**

  附录

  1、隶书纵横谈 246

  2、“无锡画派”散论 26*

  跋 2*6

  跋

  探赜书海 钩沉古今

  刘铁平、潘振中二位先生是我多年的老友。铁平先生是知名的书法家,大笔如椽,龙翔凤翥,尽显大家风范,成名后又致力于理论方面的研究,是书家中的学者;振中先生近乎隐者,专攻文字训诂学,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且长于书画之道,是学者中的书家。他二人的友谊从研究甲骨文、金文开始,之后又合作写了一些书法理论方面的文字。这些文字大部分是应报刊而写,为了适合各种层次的读者,普及文章与专业论文,长短和深浅各不相同,读者皆可各得其所。

  二位退休以后,将尚存的文章辑成一册,作为同道之间的交流。本来打算按时间为序排列,可以清晰地展示他们在书法理论方面研究的印迹,这样的不足是显得有些散乱。最后还是将文章按内容分成几块编辑,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在书法的各个领域的成就。一些文章发表不久,港台的专业杂志马上予以转载,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在这本文集里,贴近书法论书法,纵横捭阖,文采洋溢,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书法诚挚的热爱与追求。文集中对“瘗鹤”“商玺”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可谓“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孜孜以求,不断完善。书法是一种文化,真正的书法家应当有如此深湛的文化与厚实的学养。

  由于时间跨度大,且早起资料稀缺,况又非一人一时之作,某些文章内容略存遗憾,难免彼此抵牾,前后差异。为保留原貌,不作文饰。由此亦可窥见其吐故纳新,在理论上不断完善与创新的过程。

  易经有言:“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文集名为《书海钩沉》,或为此意。

  恽立新

  辛卯大暑跋

收藏0
标签: 书海出版社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