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散文]名片

铜陵印刷报价3年前 (2021-10-20)问答76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名片

  名片兴起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我不知道——大约很久了!一本书上说,明清时期就有了。但在我们这个地方热起来时,却是公元1**2年。

  那时候,经商的热潮席卷全国,神州人民十人九商,业务员满天飞。空中陆地海上,车上路上船上,随便碰上一个,就是一个搞钢倒铁的生意人。寥寥几句闲话,生意就谈起来了。

  冷轧?热轧?

  热轧!

  现货还是期货?

  现的呀,期的谁谈?!

  几个数?

  **88!

  不管那钢厂的“热轧”出没出炉,这边的暗号却已对上了!

  下面是互掏名片,热烈握手,久仰久仰,久仰完了,匆匆而别,至于那“热轧”之下文……

  名片该是自营销人员热起的。

  那几年,皮包公司如雨后蘑菇,阳光一蒸,“咕噜咕噜”向外冒。一觉醒来,大街小巷奔走得全是“穿西装打领带夹皮包带名片”的大小经理。当时有段流传很广的趣话,说某建筑工地塌了一堵墙,压倒了四个人,救出后验名正身,四张名片,三个写的是经理,另一个副的,还是个副总。

  国人一向喜欢流行的东西,无论什么,即使“流行性感冒”来了,也要从众流行一把,更何况时尚典雅的名片。因此,名片紧跟改革大潮,热浪滚滚,一时间,神州大地,凡有人处,无不是名片翻飞。上自上层建筑,下至经济基础,党政商学兵,菜贩鱼贩水果摊,人手一张名片,恐怕就差农民老大哥没带摞名片下坡锄地了!

  时间就是金钱!被时间和金钱撵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人们,见面匆匆,谈话简短。名片的兴起,把人与人认识的“过门”省却了许多。掏出名片,很“派”地递上:唔,这是我的名片,请关照。

  啊呀,陈总呀,见到你很荣兴,唔,我这里也有,请……

  噢?!李总——你好你好你好!请坐——切入正题。

  名片递完了,自然要相互研讨一番。看一眼名片,看一眼人,点头微笑,微笑点头,副……总裁?听着怎么有点像国统时期蒋介石先生的专利——

  看着那意味深长的微笑,你心中不要打鼓,你尽可目光炯炯坦然直面,既然你堂而皇之标了个“副总裁”,那你就应该有那个“裁”的派,你不要被惯用词语吓着了自个儿,“裁”不就是个裁缝的裁吗?你没见过裁缝裁衣时的目光?那种笃定,那种成竹在胸!再说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他那里的头衔恐怕不知要盖过你多少倍呢!

  熟人之间也需要名片外交,人虽然还是那个人,身份却已不是原来那个身份,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的眉眼口鼻高矮胖瘦都能日新月异,何况原本飘忽不写的身份?邻里邻居的,又不好直言相告,递张名片,顺理又成章。

  噢哟,老兄这生意是越做越大了,这是什么,日杂商行?经理?啊呀呀,不得了,不得了!当然碰到一开窍的,你可能碰一鼻子南墙灰,你老兄还是省毛钱吧,我住你家对门八年了,你放屁打嗝什么调儿我都一清二楚,还在这里朝我充什么大头蒜,吃饱了撑着了是不?

  他的态度你不要管,你管不了,观念问题,观念!不是每个人都懂,你保持你的风范!

  开始,名片就是一张扑克牌样的普通纸片,上面报家门,中间报主人,下面地址电话,清晰简练,一目了然。后来,名片改革,小小名片从简到繁,由陋而精,花样越来越多。先是变色,颜色由单一的白,发展到赤橙红绿青蓝紫。后是变形,从平面直角到烫金、磨砂、抛光、压模,凸凹有致立体有感。再往后就是变体,正楷小楷大草小草颜体仿宋,反正电脑是个全才书法家,要苏东坡还是王羲之,尽在手指点动之间。排版,横排竖排,横竖没人管。如此改革仍有人觉得不够醒目,干脆把自已的玉照翻印上去。你再记不住,就是你的智商问题。

  名片花样不断翻新,其实也不过是“时装”式的改革,今天有袖,明日无领;今天裤长,明日裙短,佛祖手心过招——来回就那么几跟头。

  而文字上的功夫却大不一样了!

  中国文字原本洋洋洒洒,天地万物,无所不包。名片虽小,却是用武之地。有志之士,豪气干云,胆气冲天,小名片上尽做大文章。又有无所不能的现代高科技相助,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电脑可以让你做“宇宙王”。两军阵前勇者胜,名片递上,先吓对方一个脸儿白,占了山头,攻守由你,岂有不所向披靡之理?

  我从来不是个弄潮儿,接受新生事物总比人慢半拍。名片飞满天的时候,我还在用手写着姓名电话联系地址。直到新公司注册,我才去印了一盒名片,因为经理是自封的,递出去总有点不好意思。因此,在接到一张赫然写着:国务院~~~~~~的名片,不禁一阵鄂然,举着纸片好半天,不知如何是好。虽然绝不相信面前这个长颈小脑袋的人物是从国务院的某个大门里冒出的,但却不得不佩服他的胆量和脸皮。本人也常有相攀高层的企图,但只限于想想,想也不敢太“离谱”。而这位,竟敢堂而皇之把“国务院”的牌子拿来挂于自家门口,这不是胆略过人是什么?

  后来,不断接到“太平洋”“大西洋”“北极”“南极”“宇宙”“火星”一些冲出亚洲、冲出地球的名片,也就觉得把“国务院”当招牌的人还是小巫。只是这样吓人一个跟头的名片递过来,心情好,笑而纳之;心情不好,连手也不肯伸:您一个“太平洋国际商贸公司”跑来我一个鸡毛小店兜售釉面砖,您可真能开国际玩笑!生意是绝对不跟这些人谈的!

  最不可思议的还是那些将名片当简历的,他能不厌其烦把一生中所有的头衔一一罗列,不够了,再去背面继续,让你苦笑不得。一次,忍不住问一个登记了十三个职务的人:这,有用吗?

  什么?他一脸懵懂。他当然不懂,否则,他也不会如神经失常者划拉那么大堆无用的东西绑得满身都是。

  名片泛滥时,就像传单纸。人流如蚁的公众场所,随时都能看见一个“厂长”躺在马路上,一个“总经理”浮在臭水沟里;厕身纸屑垃圾的“总裁”“董事长”也不鲜见。也不知这些显赫的人物看见自已满身污垢横尸街头的感觉如何?反正,我是怕极了!所以,坚决不发一张名片

   做了多年生意,收到的名片有一大苹果筐,一直放在贮藏室里,不知道如何处理。有一次卖废品的人想连筐收走,他收走就收走得了,他却认真地挂在称上称起了重量。我忽然觉得很别扭,就说还有用,就没让他带走。

  有一阶段,我儿子和侄儿拿它们当扑克玩,但后来就被精美有趣的“三国卡”“水浒卡”取代了,名片重新回了苹果筐。

  再住半月,我们又要搬新家了。这次,总归是要处理掉的!

收藏0
标签: 名片排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