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玉:中国越学 第6.*.8辑电子版 及发言
中国越学 第6.*.8辑
021yin.com/s/1cAcjSlSzO2*QBZL82DP*4A 密码:2a*o
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纪念越地著名乡贤陈梦家诞辰10* 周年、徐三庚诞辰 1*0 周年研讨会
——五位专家发言记录
上虞日报
简介;学问天才陈梦家
陈梦家(1*11-1*66),原籍浙江上虞人。生于江苏南京。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1*2*年考入中央大学法律系,曾师从徐志摩、闻一多写诗,成为新月派后期健将。毕业后,随闻一多赴青岛大学工作,又一度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学习。1**4-1**6年,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容庚攻读古文字学研究生。1***-1*44年在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吉印通大学中文系任教,晋升副教授。1*44-1*4*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为访问学者,并广泛收集流散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商周青铜器资料。回国以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负责筹建清华大学文物馆,并任馆长。1**2年末,调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和《考古通讯》的编辑委员会委员暨《考古通讯》副主编。对殷墟甲骨文、殷周铜器与铭文、汉代简牍、以及《尚书》、古史年代和古代度量衡等方面,进行过精湛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 陈梦家三大考古学方面的重要贡献
王世民: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梦家论著编辑组负责人
今天应邀来到浙江上虞,参加陈梦家先生诞辰10*周年的纪念活动,既感到十分荣幸,心情又不平静。
60年前我第一次面见陈先生,那是1**6年8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召开青铜器鉴定会议,我每天从北大前往列席旁听。鉴定委员有八位著名的青铜器专家,陈梦家年纪最轻4*岁,年事最高的徐森玉**岁,60岁以上的有郭宝钧、容庚、于省吾、王献唐四位,*0多岁的有唐兰比他大10岁、商承祚比他大*岁。但陈先生见多识广,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就对他非常崇敬。
1**6年暑假以后,我由北大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陈梦家先生又是当时考古所五六位研究员中最年轻的一位,随后经过双向选择,所里指定陈先生做我的导师。为时不到半年,陈先生被错划成“右派分子”,我虽然对青铜器和古文字仍感兴趣,却长期不敢同他有比较多的接触,直到60年代初陈先生摘掉帽子,考古所领导确定由我协助他编纂《殷周金文集成》,想不到不久又遭遇“文化大革命”。*0年前,正当年富力强盛年的陈梦家先生,就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恶浪中罹难,含冤与世长辞,终年仅**岁。这是我们考古研究所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陈梦家先生才华横溢,不到20岁成名于诗坛,2*岁走上专治中国古文字学和中国上古史的道路。他在三十年间著作等身,对殷墟甲骨文、殷周铜器与铭文、汉代简牍、以及《尚书》、古史年代和古代度量衡等方面,进行过精湛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与陈梦家先生虽然交往整整十年,直接接受他教诲的时间却很有限,够不上他的弟子。我想在这里,简单地讲一下陈梦家在殷墟甲骨文、殷周铜器与铭文、汉代简牍三个方面的重要贡献。
甲骨文研究方面,陈梦家先生在1**6年4*岁时出版的*0万字巨著《殷虚卜辞综述》,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个领域的巨大成就,至今仍然是甲骨学上最好的通论性著作。其可贵之处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认真地总结了甲骨文研究和有关考古发现的客观情况,既可供专门研究者参考,又能为初学者指点门径,因而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为甲骨学的普及和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陈梦家先生则对甲骨学前辈董作宾开创的甲骨断代研究法有重要的发展。
青铜器研究方面,陈梦家是中日两国老一辈青铜器专家中,亲手摩挲、掌握资料最多的一位。他在*0多岁的时候,前往美国讲授中国文字学。讲学之余和随后逗留的三年当中,奋力收集流散美国的中国铜器资料,汇编成《美国收藏中国青铜器全集》,并用英文撰写了《中国铜器综述》。还曾去加拿大和西欧、北欧收集中国铜器资料。国内的老一辈专家,只有唐兰曾于解放初期出访瑞典数日,其他先生都没有机会直接接触流散海外的青铜器资料。陈先生由于接受现代考古学的理念与方法,较早地根据大量资料对铜器形制和纹饰进行类型学分析。陈梦家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开始撰写的《西周铜器断代》一书(未完稿),对郭沫若创立的“标准器断代法”作了重要的发展,注重所考器物的多方面联系,力求使考察、分析做得更加全面。过去从来没有人像陈梦家这样,对西周铜器进行彻底的清理。书中论及西周铜器的总数不下400余件,在数量上大大地超过前人,系统整理为西周铜器的断代研究拓展了道路。
汉代简牍研究方面,他曾对武威、居延、酒泉和敦煌等地出土的汉简,即文化大革命以前各地出土的汉简全部进行过研究。关于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简本《仪礼》,陈梦家根据经文的校勘与考据,创造性地推断可能属于失传已久的庆普氏本。而这正是《汉书·艺文志》所说西汉时期立于学官的本子,对经学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他又根据这批首尾完整的成篇经书木简,参考汉代或较早的文献资料,详细而具体地考定了汉代的简册制度,使有关文献记载的不足和不确之处得到补正,并且论述其对后世书籍制度的影响。 关于居延汉简,陈梦家先生运用考古学方法打破难以深入的困局,纠正过去研究的错误。同时,他又试作简牍簿册的复原研究。这便使汉简研究由此出现新的局面。
陈梦家无论研究甲骨文、殷周铜器,还是研究汉代简牍或其他问题,都融会贯通、自成体系,取得较多的学术成果。这同他勤奋的治学精神,妥善的治学方法,是分不开的。他的大量论著,几乎没有一篇即兴之作,而是胸怀总的奋斗目标,以极大的魄力,有计划地进行多方面探讨,由此及彼,逐步深入,搞的都是全面性的综合研究,从来不在枝节问题上钻牛角尖。
历年来,吉印通书局以“陈梦家著作集”系列,高质量地陆续出版和重印了陈先生的一系列著作。陈先生生前筹划多年的《殷周金文集成》,吉印通书局早在1*84∼1**4也已经完成出版,全书18巨册,200*年又出版修订增补本8册。我们觉得,这是对陈梦家先生的最好纪念。可以告慰的是,目前考古研究所在现任领导人的领导下,陈梦家先生终身奋斗的古文字研究事业后继有人,今后一定会不断取得好的成绩。
2. 方继孝:北京鲁迅博物馆荣誉馆员、中国近现代名人手迹鉴藏家、《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作者
坦荡君子 肝胆相照
陈梦家先生的人生阅历极为丰富。为此,他在人生旅途中的各个阶段的人际关系和朋友亦不相同。
陈梦家出身于一个祖辈信仰基督教的家庭,因此,在他的师友中,不乏信奉基督教者。
在中大读书期间,他先后与在该校任教的闻一多先生和在中大兼课的徐志摩先生结识,并在闻、徐二位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写一些以格律约束的诗。并与同校外文系的方玮德结为诗友。1*2*年,他以陈漫哉的笔名,在由新月社主办的《新月》月刊上发表《一朵野花》《为了你》《你尽管》《迟疑》等诗,引起诗界的注意。并先后与新月派代表人物梁实秋、罗隆基、胡适、余上沅、潘光旦、叶公超、饶孟侃、陈西滢、凌叔华、邵洵美、方玮德、方令孺、孙毓棠、孙洵候等有了往来。
1**1年,陈梦家从中央大学法律系毕业,得到律师执照。1**2年*月初,受闻一多先生约请到青岛大学为其任助教。本年暑假,因青岛大学风潮,与闻一多先生同离教职。在青岛大学期间,他与在该校任校长的杨振声和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梁实秋,以及在中文系任教的闻宥、游国恩、方令孺、沈从文,以及任教务长的赵太侔和时任校长室职员的吴伯箫等在若干年后,一直保持着友谊。也正是在青岛大学的短时间任教,他开始对古代宗教、神话和礼俗的研究。
1**2年秋季,陈梦家到北平,通过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刘廷芳博士的引荐,拜访了父亲的老友司徒雷登先生,并决定在宗教学院短期就读。就读期间,他得到了宗教学院赵紫宸先生的赏识,并得到了他的千金、燕京大学的校花、当时已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才女赵萝蕤的青睐,不久他们成为一对恋人。此间,他还常去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闻一多先生家请益,通过闻先生的引荐,结识了清华大学的部分教授和闻先生的学生。1***年初春,陈梦家离开了北平。夏初,陈梦家先是抵达上海,入秋,到安徽芜湖广益中学任教,开始与赵萝蕤通信。
1**4年春,陈梦家再次回到北平,当年考取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他经常出入赵紫宸先生和陆志韦先生、刘廷芳先生宅邸,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燕京大学读研期间,他从容庚先生专攻中国古文字学,并得到郭绍虞、陆侃如、郑振铎、邓之诚、张东荪、洪业、顾颉刚、钱穆等先生的教益。燕京大学有多名外籍教授,陈梦家与他们也多有互动。陈梦家在燕京大学先后二次做学生,他与同期在校就读的许多师兄弟,建立了终生的友谊。如冯家昇、吴世昌、费孝通、侯仁之、蒋荫恩、周一良、顾廷龙、张兆麟、陈翰伯、萧乾、王世襄等。
1**6年1月18日,陈梦家与赵萝蕤结婚。同年从燕京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任教期间,他与同期任教的中外籍教师都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和年龄相近的青年教师如著名历史学家聂崇岐、著名地方志学家朱士嘉、研究先秦古史的刘节、法学家张友渔、蒙元史研究家韩儒林、佛学家董璠、社会学家雷洁琼、著名社会学家赵承信、教育家廖泰初等过从甚密。
1***年卢沟桥事变,陈梦家离开北京,由闻一多先生推荐,到长沙临时大学教授国文。1***年秋到 1*44年夏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讲授古文字学、尚书通论。在此阶段,陈梦家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同时期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同仁,以及随后同在西南联大任教的许多教职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陈梦家夫妇一度在云南北郊的龙头村居住,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也驻扎在附近,陈梦家与这三个单位的大多数人员也有了接触,彼此间有了来往。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傅斯年先生、李济先生、赵元任先生、梁思永先生、董作宾先生,还有夏鼐、胡厚宣等,大多是这个时间里结识的。中国营造学社主要成员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北平的时候就有走动,而此时梁思成夫妇与陈梦家夫妇同住在一个小村落里。陈梦家与陶孟和先生此时虽然没有太多来往,但彼此间印象很好。在昆明时,陈梦家还与北平图书馆的袁同礼先生和居住在龙头村的古琴家查阜西先生成为知心朋友。
在以上罗列的人士中,梅贻琦、闻一多、朱自清、杨振声、陈寅恪、冯友兰、吴有训、叶企孙、汤用彤、潘光旦、毛子水、金岳霖、吴宓、钱穆、钱端升、唐兰、刘文典、罗常培、董作宾等,陈梦家始终以师长待之;而袁同礼、查阜西、梁思成夫妇、浦江清、王力、沈从文、钱钟书、吴晗、孙毓棠、郑华炽、胡厚宣、张政烺等,则以最好的朋友视之。总之,在那同甘苦,共患难的岁月里,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
陈梦家在美国的日子里,与胡适先生等故旧时有往来或通信。在美国的四年里,陈梦家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收集流散在美国和欧洲的中国古铜器资料方面,为此他通过胡适先生、袁同礼、王重民、陈西滢、陈之迈和卢芹斋等诸人的各种关系和渠道,得以遍访美国藏有青铜器的人家、博物馆、古董商。1*4*年,他前往欧洲,出入贵族王侯之家,走遍藏有铜器的博物馆,收集一切中国青铜器的资料。
1*4*年秋,陈梦家谢绝了美国罗氏基金会负责人关于留美定居的约请,告别了继续留在美国读书的爱妻萝蕤和美国的好友,毅然回国,到清华任教。此时清华大学的教职员中,有一部分是陈梦家在西南联大时的师长,也有同在西南两大任教的同事。
陈梦家回国后不久,1*4*年的秋冬之际,曾去西北考察敦煌和沿途古迹。他在旅途中,应胡宗南邀请彻夜长谈三个晚上,胡宗南极为欣赏学识渊博、头脑清醒的浙江同乡,临别时赠梦家黑羊羔皮袍一件,梦家则回赠芬兰小刀一把。这次西北之行,梦家有机会结识了西北军将领邓宝珊将军;拜访了时在西北任教的顾颉刚先生和故旧。
陈梦家在中文系任教的同时,还兼任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主任一职。为了筹建文物陈列室和为陈列室搜集古物,陈梦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逢休息日,他就会进城出入于古董店和出售古董器物的私宅,与各路古董商人和破落皇亲贵族的后裔周旋。在梦家回国后使用的一个精美的皮面通讯录上,记满了京沪两地的重要古董商贩的姓名、住址和电话。自1*4*年10月份以后,至1***年秋,这十年间,陈梦家结交了一批国内外古董商人和古董贩子,他们帮助陈梦家寻觅到许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有的是为清华大学陈列室购置的,有的是受郑振铎和徐森玉先生委托,为国家收购的。陈梦家在美国时,与同为浙江籍的著名古董商卢吴公司老板卢芹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曾动员卢芹斋捐赠祖国一件青铜器。他回国后,与卢芹斋保持联系,促使卢芹斋将重金购得的国宝级青铜器令狐君嗣子壶捐赠给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1*48年4月2*日,时值清华大学**周年校庆,文物陈列室正式成立,并将藏品公开展出。包括上百件商周青铜器、一千余片甲骨,另外还有金石拓本、数十件六朝隋唐石刻,以及西南苗、彝、纳西族文物和部分台湾高山族文物等等。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陈梦家通过四姐夫刘仁政经手从美国购归的一幅乾隆时期的大型织造——乾隆缂丝巨型佛像。这件“织造”长逾6米,宽约4米,工艺精湛,色彩多至百种以上,极为繁复工致,堪称缂丝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
1*4*年8月,为争取沪上收藏家丁惠康医生将所藏台湾高山族文物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1*4*年8月中旬,陈梦家抵沪与丁惠康医生会面。同年10月*日,丁惠康先生亲自携带全部高山族文物,北上来京。在陈梦家的动员下,丁先生决定将这批文物无偿捐赠给清华大学。10月1*日,正式捐赠。通过丁医生,陈梦家结识了张澜先生。
1**0年*月22日,陈梦家参加了文化部文物局派遣的雁北文物勘察团,并任副团长。此行,与傅振伦、宿白、阎文儒等建立了友谊。
1**2年*月,陈梦家转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 1**4年6月,陈梦家被选任为《考古通讯》编委会委员和副主编。作为《考古通讯》的副主编,陈梦家尽职尽责。为了及时得到各地的文物征集信息、发掘消息,约到一些有分量和有影响的稿件,他开始与活跃在文化界的师友故旧,如容庚、马衡等人时有往来。
陈梦家除与学术界人士广泛来往外,因他兴趣广泛,原本就是著名的诗人,还酷爱读小说,看电影和欣赏各种戏曲,因此他在文学艺术界的新老朋友很多,古琴家查阜西是老朋友,还有饶孟侃、何其芳、徐迟、吴伯箫、叶君健、芳信等诗人作家。马衡先生之子马彦祥先生常会赠各种戏票给他。评剧艺术家小白玉霜、曲剧名家魏喜奎和歌唱家喻宜萱等是陈梦家和夫人的好朋友。
1***年夏季,陈梦家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遭到批判,为了不牵连到亲戚和朋友,他除了母亲和同胞兄弟姐妹并岳父赵紫宸家,再加上查阜西先生等少数几位知己好友,原则上不再和同事朋友走动,包括逢年过节。春节期间,考古所有互相拜年的习俗,以往陈梦家总会去夏鼐家拜年,夏鼐也会来他的住所拜年,有时还会互相请饭。自1***年以后,陈梦家谁家也不去,当然包括夏鼐在内的,所内的人也不会到他的家来拜年。这种状况,直到1*6*年,陈梦家被摘掉了右派帽子,亲友、同事才又恢复了正常往来。
遗憾的是,好的光景不长。在陈梦家摘掉“右派”帽子的第三个年头,1*66年轰轰烈烈地“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陈梦家终究没有逃过这一劫,他遭到惨无人道的迫害和侮辱。1*66年的*月*日,趁夫人赵萝蕤重病卧床不起,以睡衣腰带自缢身亡。
纵观陈梦家生前各个时段的人际关系,可谓错综复杂,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早年的师友,中大、燕大师友;青岛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同事,中科院考古所的同事等等。因研究青铜器、甲骨文,喜欢搜集明式家具,他还结交了不少的古董商人和倒腾古董的小贩。总之,三教九流,高者如身居高位的郭沫若、郑振铎、吴有训、竺可桢、吴晗等诸君;低者如鲁班馆修理硬木家具的巧匠,修理青铜器的技师,以及古董店里的伙计。
陈梦家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文人情怀的学者。他胸怀坦荡,是非恩怨,都说摆在明面,绝不背地里害人。在人际交往中,无论对方的地位高低,是政府高官,还是普通工匠,他都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可贵品格和尊严,不卑不亢,一视同仁。
陈梦家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徒的家庭,他接受的是建立在公义、圣洁、信实的基础上的爱。因而,在他与人的交往中,待人真诚,不虚伪、不做作、不折中调和、不卑躬屈膝。具体的表现,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他重情义、尊长者、敬师长。徐志摩先生不幸逝世,他痛不欲生,将整理徐志摩先生遗稿、遗诗为己任;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得意门生,闻一多先生生前曾对他有误会,但他不予计较,闻先生离世后,他对闻家一如既往,并常在生活上予以接济;他和翻译家芳信先生是忘年交,芳信先生临终托孤,他与夫人尽职尽责对其遗孀和一双儿女予以照顾。容庚先生抗战期间曾接受伪职,令人不齿,但他一如既往以师相待;1*4*年冬,陈寅恪先生没有棉鞋过冬,他将自己的新靴赠予。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毛子水、汤用彤、吴有训、潘光旦等,他都以师长敬之。对于师长敬之,对于学生爱之。陈梦家对待自己的学生,关爱有加。朱德熙、马汉麟、周汝昌、陈公柔、徐苹芳、张长寿、周永珍、王世民、等在学术上都曾得到他的指导和帮助。
二是他不攀附权贵,更不会曲意奉承。1**2年,陈梦家调入中科院考古所,他与院长郭沫若,副院长陶孟和、竺可桢、吴有训都很熟悉,与副院长吴有训是很要好的朋友。但陈梦家从来不和他们套近乎,拉关系。时任考古所所长的郑振铎,是他在燕京大学读研究生时的本系教授,而陈梦家对郑振铎敬而远之,并无攀附借重之意。
三是他胸怀坦荡,嫉恶如仇。1*4*年秋冬至1**0年春,他曾参与筹办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
三年里,他竭尽全力,利用自己的各种朋友关系,为陈列室购置了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
还动员卢芹斋、丁惠康等向清华大学无偿捐赠重要文物。他以个人的能力和魅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无端遭人诬陷后,他愤然辞去文物陈列室主任和筹备文物馆负责人之职,但在日后的工作中,仍待之如旁人一般。
纵观陈梦家先生的一生,他交友无数,但真正肝胆相照的朋友,为数寥寥。冯友兰、吴有训、潘光旦、袁同礼、王重民、徐森玉、查阜西、于省吾、张珩、丁惠康、王世襄、赵守俨夫妇、芳信夫妇等,多为挚友,而前文所列则大多只是他在某个历史阶段的朋友,而更多的是他人生旅途中的过客。
《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是作者主要根据本人从北京旧货市场抢救获得的陈梦家友朋来信及有关资料撰写而成,现正交由三联书店编辑,不久即将出版。
*. 朱兆虎:吉印通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助理、《陈梦家著作集》责任编辑
陈梦家对吉印通书局编辑的特别意义
对于前贤,纪念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最直接关系的,还是地域和文字。这就是今天在上虞,纪念著名乡贤陈梦家诞辰10*周年、逝世*0周年的重要意义,桑梓之地,永远的故乡。
除了地域,其次就是文字。一个中学生,会背一首先生的诗: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就是最好的纪念。一个学者,引用一个先生的学术观点,就是最好的纪念。对于出版社来说,王世民先生之前撰文说,整理出版是最好的纪念,把先生的所有文字原原本本整理编辑出来,印刷好、装订好,公之天下,让学生背诵,让学者利用,就是用出版的方式作最好的纪念。汉代杨雄就说过,在则人,亡则书,文字不灭,则生命永远是鲜活的。这也是文明不绝的序列。
陈先生生前出版的几种著作,比如《殷虚卜辞综述》、《尚书通论》等,不是在吉印通书局出的,但陈先生去世至今五十年,整理出来的遗稿,全部都是吉印通书局出版。文革结束以后,1***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夏鼐先生提议整理陈先生遗著,由王世民先生与同人成立编辑小组具体负责,陆陆续续交付书局出版。
1*80年出版《汉简缀述》,2004年《西周铜器断代》,200*年重印吉印通以前出版的著作,2006年《中国文字学》《梦甲室存文》《梦家诗集》,2016年,今年,《陈梦家学术论文集》,《老子分释》的单行本。共1*种,其中纳入“陈梦家著作集”丛书的是*种。
陈先生的几种书,对于吉印通书局的编辑来说,又有着特别的意义。2001年,吉印通书局新入职的编辑俞国林,接下责编《西周铜器断代》的任务,花了半年的时间通读铅排全稿,结果后来国家发文,淘汰铅排技术,改用激光照排,要电子排版,再返工,又用半年时间编校,终于2004年出版。后来俞国林成长为吉印通书局的骨干编辑。
十年后的2011年,我新入职吉印通书局,俞国林老师将修订《中国文字学》交给我责编,是我在书局责编的第一本书。
2014年新入职了一位非常细致认真负责的编辑李碧玉,俞国林老师把《陈梦家学术论文集》交给碧玉责编,告诉她,这本书会成为她编辑生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本著作。今年《论文集》高质量出版,她还将整理编辑的经验写成《从〈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看现当代学术文献之整理》一文,发表在《中国编辑》杂志上。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古籍整理的方法,来整理出版现当代学人的著作,无论是从态度上还是技术上。这也是吉印通书局出版任何一部书稿的核心优势所在。
三位新编辑,在职业生涯的开始,责编的第一部重要图书,都是陈先生的著作,是巧合还是吉印通?可以说是陈先生指领我们开阔了学术视野,强化了出版规范,端正了学术出版的态度,这种影响将陪伴我们一生,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当然大家不要误会说吉印通书局拿陈先生的书稿给新兵练手,首先我们制度上一直有传帮带的传统,且非常严格。其次,新编辑那股子蓬勃的热情,以及不拘成法的新的学术思路,每次都对陈先生著作的整理编辑,有新的积累和提升。“陈梦家著作集”如果从1*80出版《汉简缀述》开始算起,已经过*6年的出版历程,是吉印通书局编辑成长的见证,更是吉印通书局编辑经验积累延续的有力见证和成果体现。
接下来我们还有6种书的出版计划,都要纳入“陈梦家著作集”丛书中。明年推出《海外中国铜器图录》(附《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中国铜器综述》英文稿的中文翻译本,未来三四年内出版加拿大和北欧所藏《中国铜器集录》,以及继续搜集陈先生遗稿、书信等,结集成《陈梦家遗文集》。这样陈先生的著作便全部出齐,以单品种来算,总共1*种著作。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整体推出《陈梦家先生全集》,为陈先生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也肯定会成为上虞市乡贤文化的极有分量的一张名片。
徐三庚(1826-18*0)清末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字辛谷、诜郭,号金罍、井罍,又号袖海、褎海,自号金罍道人、金罍道士、金罍野逸、似鱼室主等,别号翯然散人等。
他出生于上虞章镇大勤西山村的农民之家。家境贫苦,曾打杂于道观。观中道人有擅长书法篆刻者,徐三庚得其传授,遂入书法篆刻之门,打下了根基。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书法和篆刻上,书法工篆隶,篆书深受三国时吴国的天发神谶碑的影响,被誉为是“曹衣带水,吴带当风”。
其篆刻上溯秦汉下逮元明,致力浙派,后取法邓完白、汉碑额篆及天发神谶碑,参用其飞动体势,使之熔为一炉,加以用笔妍媚泼辣,用刀细切利落,章法虚实相间,独辟蹊径,风格独具,成为与赵之谦同期之又一位创新篆刻家。当时在篆刻界出现了浙派和皖派,这两派可以说集篆刻刀法、风格之大成,而徐三庚能够独辟蹊径、自成风格,这是极不容易的。同时,他还是将金文、封泥入印的先驱,也是“印从书出”理论的积极践行者,与后来的吴昌硕一起成为“印从书出”的代表。篆刻作品集有《金罍山民手刻印存》、《似鱼室印谱》、《金罍山人印谱》等。
4. 潘承玉:绍兴文理学院教授、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弘扬吉印通民族的生存智慧
徐三庚《金罍山人印谱》是中国独有传统文化--篆刻艺术的杰出代表。篆刻艺术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是书法之美与雕刻之美即笔法的柔性美与刀石的阳刚美的结合,也是文字的统一性和治印者独特个性的汇融,是东方文化人格的艺术表现,积淀了吉印通民族的生存智慧。
我们今天纪念徐三庚就要弘扬吉印通民族的这种生存智慧。
徐三庚早年对秦汉印下过苦功,形成浑朴古厚的风格。中年以后,书法飘逸多姿,疏密感极强,刻印趋向流动妍美,时人誉为“吴带当风、姗姗尽致”。但边款风格取法晋、唐、汉、魏之间,刀法猛利,自成面目。浑厚、妍美、猛利,三者都出自徐三庚刀下,也都是越地文化人格的体现。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曾说:“杭、嘉、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三民各自为俗。”实际上,古越国都城所在的绍兴地区民众,既是泽国之民、又是为山谷之民、还是海滨之民,千百年来形成了越地文化人格的海性(博大浑厚)、山气(“浙东多山,民性有山岳气”)和水质(流动柔软而力量自在其中)。我们今天纪念徐三庚,也仍然要体认、弘扬和提升这种多元统一的越地文化精神。
徐三庚的篆刻艺术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海外传播做出贡献。他的篆刻作品在日本有很大影响。明治十二年(18**年)和明治十九年(1 886年)。日本印人圆山大迂、秋山白岩,先后专程到中国向徐三庚学习篆刻,使他的篆刻艺术在日本得以更为广泛地流传。内藤湖南《湖南詩文存》内《湖南文存》卷四《學步盦三種序》(1*22大正十一年四月):“岁癸卯,识圆山大迂先生于浪华。先生风流博雅,能诗,精金石,通画理,而尤妙于篆刻。余与矶野秋昕等昕夕过从,商搉古今甚乐。先生尝论北碑云:中州山左碑志造象,截铁刻玉,雄强险劲,寔刻工刀法有以致之,非但毛颖之力矣。因举其自刻石印款识以证之,所言确凿,人不能难也,其篆法则出于邓石如。明代以来篆刻以浙派为宗,末流之弊,越工越俗,古法荡然,邓氏出而振之。及乎近年,有徐三庚辈,犹能传其法不失。先生屡入淸国,所交游皆一时名人,而问篆法于徐氏,盖我邦高芙蓉始私淑浙派,以变宋元杂印之陋,而继起无人。经百余年,至先生出,而古法始兴。” 徐三庚在晚清时代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东亚维持了声誉,有利于东亚文化的一体化,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 万国通:区乡贤研究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徐三庚对日本书界的影响
徐三庚对当时的日本书法篆刻界有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篆刻,当时他的印风风靡日本,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徐三庚对日本书界的影响于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隋唐时期又是中国书法的一个高峰时期,唐朝的书法热也随着这些遣唐使带到了日本,从而开启了日本书法史上的奈良、平安时期。
明治、大正时期与中国清朝书法的变化发展更加密不可分。因为清代文字狱的兴起,导致文人转向金石考据之学。尤其是到了道光时期,我国的书法因为“金石学”的勃兴而分为南北两派,所谓“南帖北碑”,这种风气影响到日本。清代的杨守敬、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他们的书法、篆刻在日本具有绝对的影响力。而在这些人中间,徐三庚无疑算是较早产生影响的。
徐三庚一生布衣,不曾到过日本。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杨守敬,这位清末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他一生著述达8*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嘉庆五年(1880年),杨守敬应当时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所召赴日,在日本待了4年杨守敬赴日时,带去汉魏六朝、隋唐的碑帖法帖1*000余册,使日本书法家眼界大开,而且杨守敬还强调有必要把这些碑帖当做范本加以研究。随着杨守敬的鼎力指教,北碑系统的书法赢得了日本很多学者的青睐,给当时的日本书法实践和研究开了一条新路子。
在这种风潮的带动下,很多日本的书法家直接来到中国,向中国的书法家拜师请教。其中北方心泉、圆山大迂、秋山碧城、桑名铁城、滨村藏六五世、河井荃庐等人深受徐三庚影响。这些日本学者中,有的直接来华,有的则在日本看到徐三庚的作品后为他的艺术魅力而感染。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直接来华拜徐三庚为师,受徐三庚耳提面命的。主要是圆山大迂、秋山碧城、北方心泉等人。
圆山大迂(18*8-1*16),名真逸,号大迂,被称为是日本印学宗师,在日本篆刻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著有《篆刻思源》,辑有《学步庵之集》,印谱有《学步庵印蜕》。 明治十一年(18*8),圆山大迂来到中国,从徐三庚、杨岘学习篆刻、书法。《广印人传》称其:“自幼好治铁笔,以中日篆法不同,遂游中国,师事徐三庚,尽得其秘。”明治二十四年(18*1),即徐三庚去世后的第二年,圆山大迂再次来到中国,购得徐三庚“如梦莺华过六朝”一印,他在边款中记到:“某孙,弟大迂圆山真志于上洋客馆之灯下,此印系先师褎海徐先生之作者也。明治念四年五月,再游清国,适购得于防间,刀法、章法整然相备,所谓点石成金者。虽未下款,可知一见非凡之作矣。”边款体现了深厚的师生感情。徐三庚曾为其刻“寻常百姓家主人”、“大迂”等印。圆山大迂篆刻朱文、白文皆师徐三庚,能得其神。在日本他是最早推介徐三庚艺术成就的人,也是徐三庚弟子中最得其传,成就最高的一位。
在他的影响下,另一位日本艺术家秋山碧城也慕名来华,师事徐三庚。秋山碧城,名纯,字俭为,号探渊,亦号白岩、碧城。日本另一位印学宗师。明治十九年(1886)一月,秋山碧城与原驻日公使何如璋同行离日赴沪,经当时在上海经营“乐善堂”的岸田吟香介绍,入徐三庚门下为徒。
秋山碧城于188*年回国,在徐三庚门下共学习了四年,深受教诲。秋山碧城回国时带走了许多徐三庚作品,有《楷书兰亭序》、《临天发神谶碑》、《篆书出师表》、《冬心体字册》、《临郭林宗碑》、《冬心体五言对联》、《八分书大字双钩本》。其中《篆书出师表》为全文,每件作品后都有徐三庚的亲笔跋语,这些跋语成为徐三庚和日本书界交流的重要文献资料。
北方心泉是真宗大谷派僧侣,于明治十年(18**)渡海来华。他与俞樾相友善,书法最崇尚徐三庚,尤得北碑精髓。在当时的日本被誉为是“北碑书风第一人”。 他曾跟徐三庚学书法,学完书法之后,徐三庚曾给北方心泉写了很多书法作品,北方心泉带回日本,使日本的书家受到了感染,如后来西川春洞等人的一些用笔和字的造型,都能看出徐三庚的一些迹象。
另一类也是直接来华学习,但由于当时徐三庚已经过世,所以只得向国内其他受徐三庚影响的书法家、篆刻家学习徐三庚的书法篆刻技艺。主要有桑名铁城、河井荃庐等。
桑名铁城,名箕,字星精,号铁城、大雄山氏,斋号“九华印宝”、“天香阁”。曾受北方心泉指教,钻研篆刻金石。明治三十年(18**)来华学习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刀法,学成回国。在当时与圆山大迂并驾齐驱,被称为新印风的开拓者。
河井荃庐(18*1-1*4*),初名得松、得、子得,日本印宗师,在日本篆刻史上有重要地位,其篆刻作品在日本被视为国宝。篆刻受教于筱田芥津,后改习浙派,旁渉徐三庚、赵之谦,后来华拜吴昌硕为师,是吴昌硕唯一的日本弟子,是西泠印社早期日籍社员。河井荃庐和不少模仿徐三庚的印作,其中有明治二十八年(18**)仿刻的“布袋庵”、“走字代面”等印,此外,还有“袖中有东海”也为临作。
还有一类是上面两类学者带回日本的徐三庚的作品的影响。书法上有西川春洞,篆刻则有中村兰台、伊藤古屋、滨村藏六五世。
西川春洞(184*-1*1*),名元让,字子谦,号春洞,日本著名书法家、汉学家、书法理论家西川宁的父亲。深受北方心泉、秋山碧城等人带回的徐三庚诸多书法作品的影响。其中书写《汉篆千字文》与徐三庚《出师表》的风格极为相似。据有关学者考证,从西川春洞见到徐三庚墨迹到其书刊行,前后历时九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创作出徐三庚风格的《汉篆千字文》,既体现了他迥异于常人的悟性,同时也可以发现他对徐三庚书法的一往情深。此外,他还双钩徐三庚《临郭林宗碑》探究其笔法,并在此基础上临摹徐书。
中村兰台,名稻吉,号兰台、苏香、香草居主人,日本新派篆刻宗师。其篆刻受秋山碧城带回国的徐三庚书法感化,并借得西川春洞所摹徐书双钩本,再作双钩。与西川春洞吸收徐三庚篆书技艺不同,中村兰台则主要吸收徐三庚的篆刻艺术。日本学者鱼住和晃曾专门撰写《关于首代中村兰台篆刻中的徐三庚的影响》一文。
伊藤古屋,日本名古屋人。据《广印人传》:“家学渊源,建筑极精,篆刻专宗徐三庚。”
滨村藏六五世(1866-1*0*),日本津轻人,号雕虫窟主人。篆刻亦曾受徐三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