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重点大学数量仅次于京沪,为啥感觉存在感不强?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陕西是不折不扣的高等教育大省,截止到201*年,省内共有**所普通高校,高校总数全国第1*。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8所,*所*8*高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211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双一流高校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陕西高等教育虽然大,却并不强,即便是省内排名第一的西交大,也早就进不了前十了。
真经在多年工作中接触过非常多的陕西高校毕业生和工作人员,尤其是西交大、西电、长安大学和陕师大这几所高校,总体感觉是这些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是相当高的,专业基础扎实,治学比较严谨,做事非常认真,但同时又不失活泼,很多理工科毕业生也非常喜欢音乐、文学。西安虽地处大西北,但却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之地,其思想开放程度,甚至比地处东部的山东要强很多。而陕西高校的成败,也与西安这座城市有莫大的关系(西北农林离西安也不远,也在西安的辐射带上)。
首先,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支持远远不够
陕西不算是有钱的省份,西安虽是新一线,也落后于同是西部城市的成都、重庆,只能排在西部老三。一个小康家庭,如果养一两个孩子,那应该绰绰有余,能保证吃好穿好,还能给买房买车。但如果养上*、8个孩子,就只能省吃俭用,最怕的是这些孩子还都想过好日子,那当父母的就很为难了。西安就是一个养了*、8个孩子的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除了实力不够以外,地方政府的观念和管理水平也相对落后,服务意识不够到位,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各自定位不清晰,相互之间各玩各的,这也使得高校在发展中遇到实际困难时,很难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传说当年长安大学想在门口修一座过街天桥,当地却不让建桥墩,最后长安大学发挥自己的道桥专长,设计了一座没有桥墩的彩虹桥。
其次,城市环境造成人才流失坦白说,西安在大西北算是好城市了,教育、医疗都是可以自足的。但终归来说,经济发展还是比不上东部地区的。西安的地方经济,比较依赖国企和事业单位等等,普通企业员工收入一般,事业单位员工则相对非常舒服,所以市场整体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落后,就业质量不高。气候环境也很一般,雾霾很重,作为旅游城市偶尔去玩一下很好,但常年居住其中,就总有一种昏沉沉的感觉。有网友就说,毕业生留西安就两个理由,一是进了华为分公司,二是娶了陕西媳妇。陕西媳妇倒成了西安的核心竞争力。前几年,西安的人才是净流出的,直到去年西安推出优惠的落户政策,西安的人才留下的比例才达到了及格线。
西安留不住人,那西安的高校同样留不住人,外地人才不愿来,本土人才又争着往外走,没有人才,高校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近几年的青千人数就可以看出,西安8所一流大学,引进的青千数量不到武汉的一半,而武汉一流大学比西安还少一所。甚至不如只有*所一流大学的广州。
最后,城市生活氛围消磨斗志个人去过很多次西安,西安虽比不上成都重庆这样的休闲,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安逸闲适的气氛。而这种氛围在西安高校中也显露无余。我在陕西师大有几个朋友,工作时间比我短,收入却一点不比我低,而且学校居然还分房子,每平一两千,跟白送差不多。另外,学校的附中附小附幼都比较不错,可以说,学校老师们基本不用操心生活。而且学校整体气氛宽松,考核也不是很严格。按理说,这样大家应该更专注学术。但人就是这么奇怪,太舒服了也不利于发展。我们就明显感觉到,不仅仅是陕师大,还有西北农林、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学校,学校节奏都比较慢,老师们也都普遍比较安于现状,只有西交大和西电,教师队伍的活力还强一些,但相比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高校,氛围还是有明显差距。
总的来看,陕西的高校就好比一群啃老的孩子,普遍在吃老本,没有和西安的发展同频共振。这其中,有政府服务能力的原因,但根深蒂固的,是观念上的问题。想要改变这一现状,西安和高校之间,必须打破壁垒和隔阂,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闭环系统,只有西安好了,高校才会更好,也只有高校好了,西安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