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苏州工业园区中等收入的陷阱(转载)

辽阳台历印刷4年前 (2021-05-27)问答52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2012年虽然政府仍旧强调未来苏州工业苏州工业园区应该加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规划,但是笔者看来,创新和转型升级并不是一个较快的过程,每一届政府都是有任期的,如果一味的在任期内喊出一个辞藻华丽的口号而不是数字指标和计划进行考量的话,那么最后往往都会留下毫无悬念的文字游戏。硅谷从1*60年开始建设才形成了目前的规模,苏州工业园区如果把1**4年算进去的话,目前是18年,按照产业规模来说,目前应该还是属于发展初期,但是,有很多不利的因素限制甚至是制约了现在发展速度和规模,可以这么说,苏州工业园区极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是工业区还是住宅区?

  苏州工业园区最初的设计和规划是和新加坡政府共同完成的,两国国家领导人都来过SIP进行过参观,但是随着合作的深入,200*年开始,人民币美元从8。2开始升值,加上新加坡国内本身的经济不景气,原先设计为工业区的地块逐渐转变为住宅区,新加坡工作人员逐渐退出苏州工业园区,由于房地产利好和土地拍卖和出让金带来的即时利益,使得政府可以有一个比较良好的财务报表,和当时国内所有沿海开放区一样,SIP开始了房地产发展的最快时期,多个楼盘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金鸡湖东部逐渐形成了一个较有规模的住宅小区,房价由0*年最初的*000-4000元/M2曾经一度在0*年涨到12000元/M2,飞速发展给政府带来了滚滚的收入,和培养一个产业群而言,房地产无疑有见效快,收入高的特点,不过正如同之前所提工业区和住宅区地块的转变,造成了目前仍旧存在的小区污染和业主抗议,一定程度上政府仍旧控制着媒体对相关新闻的报道。在苏虹路和星海街上,大型电子厂紧挨着住宅区而建,如果按照国外一般UPTOWN的说法,住宅区应该是在北面,但是苏虹路一带住宅区位于南面,紧挨工厂厂房,这并不是一个有效避免空气和电磁污染的设计;凤凰城一带小区的居民曾经联名抵御过三星电子在湖东建厂,最后厂房照旧奠基;较为有名的是业主对抗开发商改造绿化建造高层的事件,发生在金鸡湖路三星电子老厂对面的老小区。

  如果发展房地产和商业地产,短期的利益政府是可以得到的,对GDP也是一种拉动,但是缺点在于如果发展工业,产房的租售是长期的,利益也是长期的,如果过度开发地产而挤压了厂房的建设,问题就来了,买房的人在哪里上班?2012年目前经济是不景气的,加上国家实质是遏制通货膨胀的房地产限购令,直接将导致苏州工业园区GDP的下降。房地产商实际意义上是政府和银行的中介。由于目前经济不景气,苏州工业园区厂房空置率还是很高的,对于高档写字楼,上海可以做到出租率40%是一个相当高的比率,苏州如果有*0%那么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

  所有历任苏州的市委书记的干部最后都会高升:

  陈德铭 2000。12——2001。11,江苏省苏州市委书记 200*。11——200*。12,商务部副部长、党组书记

  杨卫泽 2001。02——2004。11,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1。0*——,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王荣 2004。11——200*。06,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2010。06——,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

  苏州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福地,2*00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景色优美,人杰地灵,目前,苏州仍旧是无数国家领导人,各省市领导干部,农村干部考察必经之地,他们在这里的待遇自然很优越,苏州工业园区除了名片的地位以外,更是官员社交的好地方,苏州工业园区多数五星酒店都有面对政府的专业销售团队,对于苏州的领导干部而言,金鸡湖的游船烟火和夜景,企业的参观,一流酒店的宴会和款待无不为自己的形象和政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这些来苏州考察的官员,有些的确是来学习的,有些是来指导的,有些是来要求苏州支援贫苦地区的,还有一些却真是来休闲娱乐的(笔者曾亲历安徽一农村干部学校的视察团携家带口来苏州工业园区视察。)

  曾经有这么两件事情:一个重要干部来科文中心参观,交警封路影响百姓交通这就一笔带过了,该干部在电影等看电影,电影院除了随从和苏州当地干部以外没有其他人,等了1*分钟,电影没有开始,该干部愤而离场,第二天,科文中心召开大会讨论此事,重点人员点名批评并要求改进;另一件事情是这样的,中央一位女官员要前去苏州工业园区奥特莱斯视察,由于是工作日,加上是奢侈品折扣店,本身周末也没有多少人气更不要谈视察时的工作日了,园区领导下令所有工作人员发了*00元到1000元不等的红包在这位女官员视察的那一刻身着便装前去消费。这家奥特莱斯现在已经改名,经营有困难的部分奢侈品店搬到了胜浦靠近沪宁高速苏州工业园区出口的舞台。

  *百姓在苏州工业园区

  小陈从苏北乡下来苏州读书,大学毕业后0*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找到一份工作,当时苏州工业园区经济还可以,对基层工程师待遇较高,过了一段时间小陈升为了工程师并结了婚,当时房价在4000左右,小陈问乡下父母要了他们的血汗积蓄付了首付买了房,0*年小陈换了套大房子,并把苏北母亲接到了苏州住,这时小陈是项目经理,在一家新跳槽的新加坡公司上班,基本工资是8000元左右,还会有奖金,公积金还房贷。

  小陈的经历代表了一部分在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初期来苏工作的外地人,苏州媒体称呼他们为新苏州人,这些人抱着买房,结婚,生娃简单的想法,吃得起苦,也遇到了自己的机会,大部分人换工作跳槽也只是为了尽早还清自己的房贷。现在在苏州工业园区湖东的小区里,工作日可以看到很多的老人和小孩,中间年龄段的年轻人都像小陈一样在工作。

  对于2010年以后来苏州工作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经济规模趋于饱和,全球经济不景气,原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每月注册上规模外资企业最高有20家,目前半年以来都很少有上规模注册资金超过*00万美元的企业。

  苏州工业园区的官方网站上的经济数据累计到2010年,而且都是总和数据,并没有显示逐年对比的数据。这是有原因的。

  当美国,日本已经放弃用GDP来考量国家经济,而采用就业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衡量的时候,中国仍旧采用GDP,迷信地方数据而不查用电量,地方数据往往都会造假。

  在苏州工业园区以加工代工为主的企业里,政府的声音是听不见的,即使苏州领导说企业要加强转型升级,试问,外企的海外领导层会听到吗?他们会采取行动吗?对于他们而言,苏州人口红利提供了较低的劳动成本,转型意味着新产品,新流程,新的生产线,没有人会陷入这个泥潭,说实在的,鬼佬没有人会理会转型升级。

  减税才是真的,苏州工业园区以前曾对刚入园的企业免征税收,知名企业诸如梅西埃航空等公司甚至为了免交2年的税重新换一个名字,友达光电万人大厂0*年甚至只交了60万人民币的税。

  外资企业今年纳税标准也已经和国内企业一样了,对外资制造型企业,特别是做代工和加工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压力,企业的缩减开支和减产最终导致裁员,这就直接导致出现了联建罢工事件,公积金讨要说法事件和之后零星企业的员工群体行为。

  *必须要谈一些苏州工业园区的人力资源管理

  据苏州工业园区官网报导: 截止2010年底, 苏州工业园区共有获得省市认定的内外资研发机构202家,其中获得省市认定的外资研发机构达8*家。

  笔者曾经亲历多家苏州工业园区外企进行参观,外资研发机构在苏州工业园区往往只是一个测试中心,通俗的讲,是一个翻译图纸,然后制造加工测试的地方,核心技术仍然由国外工程师进行研发,韩资企业的研发团队完全由韩国人构成,简单的制造环节在苏州工业园区进行。笔者不怀疑苏州工业园区官网报导这篇文章的准确性,但是对于研发中心的实质,是值得商榷的,对于雇佣本科,硕士生来进行产品的翻译和制造,这本身就是人力资本的一个巨大的浪费。

  漫长的涨薪路:

  2000年的时候,一家苏州工业园区美资企业的一线操作工人基本月工资是2*00元,这在当时是一个较为高的薪资水平了, 如果连加班算上, 去掉公积金和税,一个有时候可以拿到*000多,普通文员工资在*000元左右,技术人员工资在4000甚至更高,很多企业由于免税利好的消息纷纷从上海的办事处搬到苏州设厂经营,当时人才是比较紧缺的,跳槽也比较容易,由于是新设厂,老外难免不太懂中国的国情,听了咨询公司的报告给出了当时对新员工而言相当高的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当时的工资水平对他们而言还是比较低的,最主要的还是外资企业本国公司成本上涨使得政府将附加值低的制造和加工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大量企业纷纷涌入,这也是为什么苏州工业园区在10周年庆的时候中央电视台也会来采访,当时很多大学毕业生也不用愁,对于来苏州读书的外地学生,家乡经济比较落后,没有后门进不了国企,没有关系当不了公务员,没有钱也无法创业,纷纷留在了苏州,都争取在外资企业上班。的确,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相比,至少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员工的利益,对于胆小内向的人来说,外资企业在当时是比较稳定且体面的工作。

  不过正如上海谷歌,GE和NEC的经验,所有大型外资企业刚开始待遇都是好的,直到本土化经营以后。有些欧美国家才有的待遇在中国会渐渐取消,外资企业得知中国劳动力成本真实情况后会降低新员工的基本工资,部分部门会实行外包,而部分中国籍人力资源经理的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式成本管理的精髓。

  笔者在一家美资公司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2000人就餐的食堂,原先采用自助餐形式,饮料和蔬菜都自己拿,该形式不久之后就废除,成本管理,200*年该食堂饭菜标准改为*元每人,6年以后,该公司食堂标准为*.*元每人, 0*年到11年,按照通货膨胀每年*%计算,0*年*元在2011年的实际价值是6.*2元, 快餐供应商为此也采取了相应的成本管理对策,到最后所有人都抱怨餐厅的饭菜。这家美资公司还采取了人力资源外包政策,1***年新进操作工基本工资2*00元到了2010年采取劳务公司外包竟然变成了1*00每月,踩到了苏州当时最低工资基线,试问,这样的公司和本土公司有什么区别?原来一个新员工在这公司待一年,圣诞节会收到2*0元,第二年会收到*00元,每年递增2*0元,中国的人事经理看中了这个圣诞补贴的成本管理前景,召集所有主管以上人员开会,结果,2*0元递增的圣诞补贴变成了每年12月*0元的蛋糕券,换在美国,这样的成本管理(不如说折磨),员工早就罢工了,但是这些员工默默地仍受着,唯一的选择就是跳槽,老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位中国籍人事经理简历上多了一项成本管理的黑带项目,但是,他的同胞们却失去了自己原来应有的福利,耶稣基督的福音最终没有照到中国,中国的人事经理普遍没有“工资钢性”的经济学常识,而这样的事情,仍然每天在苏州工业园区无数的企业发生着,台湾,韩国,新加坡企业更甚,以至于从东莞深圳来的同事抱怨苏州工业园区待遇更差,因为这边的美资企业还没有像东莞深圳那样可以提供吃喝住宿。

  在苏州工业园区,普通生产人员每月生存的基本需求满足以后几乎没有多少可以积蓄。日本企业大部分待遇虽然不高,但是遵循着工资刚性和尊重老员工的原则,有些公司的待遇竟也比欧美企业高了。

  苏州工业园区曾流传博世和格兰富是待遇比较好的大公司,目前看来也是历史了,格兰富去年经营不好早已砍下裁员的大刀,老外看中财务报表上的成本和现金流,对于利润最低的制造部分中国人进行管理时有着“天生的成本管理优势”和“数据上涂涂改改”,所有的待遇的改变,都来自于中国人自己,就像一个新兴市场所有人一哄而上,利润由*0%降到了*%,最后只能以次充好,劣币驱逐良币,两败俱伤。

  “我住在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是个高生活成本的城市,苏州工业园区更是如此,经济规模没有上海大但是在物价方面却丝毫不输给上海,对于苏州工业园区月收入税前1万左右的家庭而言,如果拥有车,房贷和小孩的话,没有一定的家底和父母的支持的话,那么生活还是会步履蹒跚。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他们最了解苏州工业园区的空气,太多的钢筋水泥工程实实在在给空气造成了污染,相关部门对于空气质量的测量和公布途径,始终比较隐晦。

  有人会觉得苏州工业园区学校好,其实,说白了,学校哪里都是一样的,总会有收礼和不负责任的老师存在,很多年轻的女老师甚至是幼教会在教师节攀比收到的礼物和红包,苏州工业园区新建的教育设施往往给人以教学质量上的错觉。对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笔者只能谨慎的说:没有一定关系的人无法进去工作,甚至当协管员都要靠关系,管理方式没有新加坡或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管理的高效和务实,如果苏州工业园区的管理人员完全是靠权谋和人际关系工作的话,那是没有效率可言的,这也是我国很多经济开发区人才管理所遇到的瓶颈,我始终相信我国政府的管理原则和方法是正确的,但是现实往往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学校如此,机构如此,银行,医院,亦是如此。而苏州新加坡工业苏州工业园区,也失去了新加坡的STYLE.

  再次回到房地产的问题,一定要明确的观点是:

  发展经济不是钢筋水泥!

  中国很多地方经济过度依赖卖地和造楼这些看得见的工程,经济的过热往往会带来精神文明的贫乏。政府所提及的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质很难让人看明白,似乎是对发展目标的归类和总结,辞藻华丽但是没有什么可以执行的效果和措施,完成时间更是没有,那么如何理解这些产业振兴?

  笔者整理了一篇新闻稿和实地考察图片:

  苏州工业园区地税助推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2010-0*-*1 0*:01:44 来源: 吉印通日报(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近日,国际外包行业协会在美国举办的年会上公布了2010年全球外包100强,其中,苏州工业苏州工业园区的新宇软件(苏州工业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和大宇宙信息创造(中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入选。苏州工业苏州工业园区始终把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新的增长点大力扶持,去年*月,苏州工业园区被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左边照片摄于2012年4月,距该新闻发出近两年时间,该产业园目前企业入驻率不到10%,四栋建筑空荡荡,令人联想到鄂尔多斯的“鬼城”。先锋楼四楼有一家叫道鑫的物流公司,余下*层都是空层,据保安讲,该产业区大楼空关已有*年多,工作日如此空荡荡的人气似乎和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的头衔格格不入,然而,目前这些以生物,软件,医药,纳米行业和教育基地为名号的融资地产开发项目仍在进行,目的是形成“产业集群”。

  仍有不少民营企业以项目的名义套取政府扶植资金入驻产业园,聪明的中国人甚至用一个美国国籍和项目就可以套取补贴,真是太奇怪了!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机场路的国际科技园是另一个“产业集群”,很难想象在这个国际科技园中半数以上是贸易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和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大楼宏伟辉煌,却无法找到国际科技的味道。

  如果所有新产业和高教区归根结底如郎咸平所言完全是钢筋水泥造房子的话,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济模型就是完全政府投资导向式的,这些投资虽然带动了钢筋水泥等产能过剩的行业,让一部分承包商或者有关系的商人富了起来,但是重复投资带来的往往是环境的恶化和耕地的流失。

  上海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办公楼的空置率,大型企业向内地的搬迁,如果上海在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目前都遇到瓶颈,那么苏州有可能会超越上海吗?

  苏州工业园区的未来,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减轻税收,降低厂房租金以吸引民营企业入驻,以实体经济为先,控制产业园的建设,给首次创业的实体经济民营企业以补贴和通关时的绿色通道,以民营企业为先,随后考虑外资企业。

  控制政府机构的支出,减少接待考察团的费用,严格控制三公消费和地块拍卖。

  通过和国外咨询公司合作建立为期20年发展规划,用数字和量化的指标来考察建设成果,建立独立于政府管理外的风投管理公司,严格控制空置厂房和产业园。

  让企业和教育挂钩,从企业和国外吸收有国外商务工作背景且有一定实际国内工作经验的老师培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禁止聘用国内名校毕业生,或者没有商务工作背景的老师来执教,让传统学院和新型职业教育脱钩。

  提高政府效率,缩减人员,时间管理。政府应该对国际经济形势和上升的物流和生产成本有所认识。建立企业工会,按照工资刚性原则政府出面用政策和规章与外企管理层谈判,保证员工基本工资,社保和福利。

  苏州工业园区必须引入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模式,以国际为特色,真正以人为本,务实的发展,而不是考察经济指标,否则,当人口红利消失,国际市场萎缩的时候,再多的钢筋水泥都是虚无的,最终将堕入“中等收入的陷阱”。

  苏州工业园区的问题,也是目前中国所有开发区的问题。

  图

收藏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