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期末考试复习策略(转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本学期已经过半,期末考试也悄悄地临近了。检验同学们这学期学习情况的时刻即将来到,为此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老师贴心地为同学们制定了周密的复习计划参考,希望同学们可以按照计划执行,在期末考考出理想的成绩。
期末考试可以检验同学们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是否扎实,同时也能发现漏洞和不足,便于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个学期的学习作好打算。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迎接期末考试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期末考试的范围,北京不同的城区侧重点会有不同,比如,海淀区主要考查人文地理部分,西城区和东城区主要是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考查,朝阳区则侧重于人文地理,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部分的考查。所以,同学们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考试范围,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目前,高三地理正处于一轮复习阶段,而一轮复习是基础性系统性复习,周期长、内容多,是整个复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一定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下面结合地理学科的特色和现状做如下安排。
一、狠抓基础,构建网络
基础是能力的基石,考察能力离不开对基础的考察。在复习中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理解上的障碍。
1、 注重主干知识
从近几年地理考题来看,主干知识具体包括:自然地理部分(等值线的判读;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天气系统;气候;水循环;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灾害);人文地理部分(人口的变化;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的区位因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等。
自然地理主要考查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其考查的方式多偏重与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在自然地理中,考生薄弱的环节主要包括:等值线图的阅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的特点。这部分内容重在理解,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同学们需在适度训练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和运用原理、规律等。
人文地理主要考查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其考查的方式多偏重于思维的全面性和解题思路。相对自然地理而言,人文地理相对简单,但有些同学由于考虑问题思路不清、不全面,在人文地理的答题中,出现了“出题易、解题难、得分低”的现象。因此,复习时要以梳理基础知识为主,注意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还要注意分析知识点横向与纵向的联系,明确内涵和外延,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 利用图表信息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发展变化。例如,2012-201*学年海淀区期末考试题共14幅图,西城区考题中共20幅图等。
复习中可将图表分为三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这类图有很多共同点,同学们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入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析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充分提取信息,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但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所以,同学们在复习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以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地图册和练习册中的地图进行练习。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二、学科能力培养
(一)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考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形式多样,在解题时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就存在差异,要采取不同而的方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无效的或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一般没有。解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如果忽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和速度。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设问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一般可以获取有效信息如: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时间段和空间范围;明确设问的分值,预设答题的要点数及深广度。
*、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地理图表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地图上获取哪方面的信息,如经纬度、海陆轮廓、等值线、特殊地名与特殊景观、交通线等。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排除干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4、从试题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在设问时各题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一题的答案往往为解答后一题提供信息。如果前一题解答错误就会为后一题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
(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的着眼点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描述事物一般是表现地理事物的形态和形态特征,,而阐释事物则是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具体包括:
1、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
2、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要善于概括归纳,抓住实质、形成主线、把握要点。
*、把繁琐的内容进行简化,讲究逻辑清晰;要以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为依据,由因→果(果→因)、由大→小、由前→后等环环相扣、层层分析,将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切忌思路混乱、语无伦次。
(三)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地理考题中命题者往往将地理原理图表化,或将教材图表语言化。因此,同学们要夯实基础,过好教材关,以便能灵活地从教材中“迁移”知识。例如,可以将鲁尔区的整治措施迁移到我国东北老工业级的振兴,将京九铁路、南昆铁路的区位分析迁移到我国沿海铁路等的区位分析,将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迁移到我国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开发治理。
另外,在试题中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要求同学们能通过对比、联想、延伸,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上。这类题的解答经常要用到逆向思维。例如,从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分析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从三角洲与城市的关系方面,分析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
三、答试技巧
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明确题目有哪些限制性条件,找准解题方向(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
2、善于建立知识联系,确定答题的范围和框架。如气候成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影响等)、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掌握综合题表达的技巧。
(1)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担心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答案点多为善。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自露马脚。如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可答为板块的生长边界即可, 不确定哪两大板块可以不用作答。
(*)条理段落的技巧:回答要条理清晰,脉络分明、逻辑性要强。做到条理化、要点化、序号化,不能自始至终一大段。
(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但若实在没把握,或担心抓不住要点,则可以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你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抓紧现在的一分一秒,认真做好复习工作,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为即将结束的一个学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学习上如任何的疑问和困难,如你已是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的学员,请联系你的顾问老师,她会帮你找新东方资深教师来解决你的问题;如你不是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学员,你也可进行电话咨询,新东方老师帮你进行免费的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