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大沥附近那里招聘残疾人?
疾疾之家━大沥福利厂 大沥福利厂是大沥镇一间集体福利企业,现有职工18*人,其中残疾人1*0人,现有厂房面积11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00多万元,1**6年生产总值达1*00多万元,创税利140多万元,全厂职工人在收入*600元。现在,福利厂既无外债也无内债,生产正常,集体经济扎实。
残疾人员有了出路,安居乐业的大家庭。该厂上级民政部门和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多次被评为省市福利企业先进单位。具体做法如下: 一、自力更生,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职工的生活来源。 大沥福利厂的前身是一所四残院,1***年,由当时的县民政局拨款1000元兴办起来的,当时只有1*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在双目失明的黄灶安同志带领下,租用了四间破烂的平房,办起了以国家救济为主的四残院。
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四年后,他们甩掉了依靠国家救济的拐杖,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1**4年,改名为大沥福利厂。 1*8*年以前, 大沥福利厂产品只能生产手工操作的地拖、扫把、衣架等日杂产品,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劣,厂的效益低,职工的工资低,福利差。
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福利厂也要面临市场经济的新挑战,厂的出路在何处?残疾人的出路在何处?面对困境,新上任的厂长黄润波同志进行了大胆改革。在管理上实行了厂长领下的岗位责任制,成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建立健全了劳动生产管理制度,因人而异,安排好残疾职工的工种,做到人尽其才;在生产上,开办铝合金型材车间,当时,厂向银行贷款100多万元,克服了无资金、无厂房、无设备的重重困难,请来了“星期六工程师”,解决了技术问题,经过了一年的艰苦努力,铝型材车间终于在当年内投产。
十多年来,福利厂一台4*0吨铝材压机,每年生产600多吨铝型材,创税利100多万元。*6年,福利厂残疾人生产的地拖、扫把等生产总值达184万元,生产扫把*2万把,充分体现了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靠自己双手创造物质财富。 二、抓好职工的思想教育,为职工排忧解难。
大沥福利厂在抓好生产,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认真抓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定期组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鼓励职工自信、自强,十多年来,全厂无发生违法犯罪现象。残疾职工以厂为家,辛勤工作,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减轻了国家的负担。而厂部,亦时时刻刻关心残疾职工生活问题,重点解决了“两大难”,一是解决住房难,虽然残疾职工都是本镇人,但是对于残疾人,来回的交通已是十分困难的,厂部首先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经济好转后逐年投资,累计投资*00多元建起了40多套二房一厅的职工宿舍,不少残疾人在这里建立了温暖的小家庭;二是解决了“看病难”,残疾人行动不便,有了疾病求医排队较麻烦,为此,厂部在厂内建立了医疗室,方便了残疾职工就诊,深受残疾职工的欢迎。
同时,厂还积极搞好职工的福利,采用多种补贴,提高残疾职工的生活水平。例如,免费供应用水,免费在厂内就诊,外出看病每月补助20元,用电和物价每月均有适量补贴,还为职工购买了医疗保险、人身保险及退休养老保险,保障了残疾职工的生活,解决了残疾职工的后顾之忧。
三、积极创造条件,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大沥福利厂建起1000多平方米的运动场,有篮球场一个,乒乓球台二套,每年召开一次厂运会,有乒乓球、象棋、投篮、轮椅等项目,参加的人数达110多人。残疾职工李丽珍同志,由于坚持业余训练,1**4年,她代表国家参加远南伤残运动会,获脑瘫C*级女子标枪冠军,并获C*级铝球第一名,200米跑步第三名。
为大沥残疾人争来了荣誉,为福利厂赢得了光荣。在历届的南海市伤残运动会中,大沥镇的福利厂运动员,均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福利厂还建立了文化室,成立了1*人组成的曲艺队,曲艺队每星期练习两个晚上。其中何光同志虽然年龄超过*0岁,但他勤于训练,多次获得市、镇曲艺大赛的第一名,并经常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阵,开展联欢晚会,每年,曲艺队都到大沥敬老院演出,并常在大沥公园的舞台演出。
改革开放,给大沥福利厂带来了生机,给残疾人带来了幸福,大沥福利厂的职工都感慨地说:“有厂才有家,福利厂就是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