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自闭症成因研探

宁德名片印刷4年前 (2021-04-24)问答71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自闭症成因研探

  作者 汤凤林

  第一章 自闭症就是虚拟自我缺失

  1, 什么是虚拟自我

  虚拟自我最典型的表现是我们的“心”的感觉,以至于有“心理学”这门学科。这个“心”也就是自我,也被人看作人的灵魂。其实这个“心”是我们的大脑虚拟出来的,与我们的心脏不是一回事。这个“心”是我们身体的平衡中心点,而我们的心脏几乎都不在这个点上,一般人的心脏都在胸腔的左侧,离这个中心点约五到十厘米左右。我们大脑虚拟的这个中心点的最原始的作用是平衡我们的身体,这是我们行动的所必须的,如果没有这个虚拟的中心点我们甚至不可能在沙发上坐稳。所有的动物都有本能的平衡系统。但除了黑猩猩等少数灵长类神经系统已出现思维系统和储存记忆系统分离的动物有这种感觉外,别的动物由于不能反观自己的内部,因而不会有一颗具体的“心”的感觉。黑猩猩有这种感觉,我们知道黑猩猩在情绪激动时有拍打自己胸口的习惯,这种在动物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行为,说明黑猩猩不仅有“心”的感觉而且这颗“心”还充满了情感。

  有研究表明人类的虚拟自我是在四岁时才成熟的,三岁小孩的虚拟自我还不完善,还不能进入思维和记忆中:

  “*岁儿童在认识上有很大程度的障碍,他们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他们不明白怎么会有错误信念,怎么有人会相信那些和他们所认为的事实不同的东西,他们也不能在获得正确信念后想起曾经有过的错误信念,他们更是搞不懂实际上的事物怎么能和看上去的不一样,这些试验工作都非常谨慎,确保每一步特定的试验步骤都不会掩盖住儿童的理解,实验控制也确保了*岁的孩子是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虽然如此,实验的结果表明:*岁儿童对错误信念的确是一无所知的。------4岁的孩子能明白别人的错误信念,还能记得自己曾有的错误信念,而且能够区分事物的表象和本体,这是多次试验所得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儿童是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开始认识到这些事情的。”(见詹妮特·怀尔德·奥斯汀顿 Janet Wilde Astington 著《儿童的心智》孙中欣译,辽海出版社2000版100——101页)

  三岁的小孩已经能够回忆很多东西,但回忆不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想法,但到了四岁他们就能回忆自己曾经有过的观念和想法。也能明白别人的想法和心情了。这说明到了四岁时小孩的虚拟自我已经完善,并且能被记忆和提取。这同时也说明思维及其记忆系统与虚拟自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并且不是在同一时段成熟。

  自闭症小孩在三岁前不容易被发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虚拟自我的特征。

  人的神经系统不但能形成我们的虚拟自我,还能虚拟出幻觉系统来,这表现在人们的幻觉上。有些精神病人会出现幻听,并按幻听去行动,这是神经系统出现了病变导致的,也是人们理解的。但人们自己人为造成的幻觉却很少被理解甚至带来严重后果。如我国古已有的“气功”就是如此:一个人如果将注意力长时间多次集中于身体的某一点,并且想着这里会有一股气会走到身体的另一个地方去,那么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感到真有这么一股气在那个地方流动,就这是我们的神经虚拟功能给我们开的一个大玩笑。而这个玩笑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一旦这种虚拟幻觉形成,要想消除它就很不容易。我国古已有之的气功和所谓的经络只存于脑而不存于身,相信这不久的将来就能被证实,一方面因伤被截肢的人,如果先前“练”过气功,那他的这个“气”不会因肢体被截了而失去对这个肢上“气”还运行的感觉,(这已经有很多人提出过)另一方面大脑某些部位的受损,这个气就会消失。(这可能会成为诊断某些大脑中的病变的一个信号)。

  梦是从古到今人们总是在研究的对象,各种人对梦都有各种人的解释,但有一点我们认为是可能肯定的,那就是梦也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虚拟功能虚拟出来的。

  虚拟自我是思维的一张平台。人类思维的关键是形成概念,而概念的形成得有一个判断过程,也是一个感受过程,正是有了虚拟自我这张平台,这个判断、感受过程才有可能。当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后,被放进了虚拟自我内后思维系统对其进行判断和情感系统进行感受,然后形成概念被记忆下来。

  因此虚拟自我的关键特征在于情感是虚拟自我的环境,我们对于“心”的感受,也就是对于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的感受,也就是对于情感的体验。当然人类的思维还有一个平台,也就是思维记忆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进行理性思维。这将在下一章介绍。

  2,虚拟自我与自闭症

  人类对于自闭证的认识还只是上个世纪40年代的事,介绍进入中国还是在2000年出版的《儿童的心智》一书,现就以该书的介绍为基础:“闭症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身体机能失调的病症,该病症1 *前才被发现和研究。20世纪40年代初,有两位心理治疗师名叫利昂,凯纳和艾斯伯格,汉斯,他们分别独立描述了这种综合病症。他们所记录的孩子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缺乏与他人正常的接触,完全地自我投入和情感孤独,自闭症也因此而得名。在英语里“”autism“” -词来源于词根autos,在希腊语中意为自我,凯纳写道,“这些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天生不能建立起一种与他人在情感方面的接触,而这种能力通常是由生理因素规定的。” (《儿童的心智》詹妮特·怀尔德·奥斯汀顿  著Janet Wilde stinton孙中欣 译 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下同120页) 

  “自闭症有四种重要的症状:第一,自闭症患儿与他人的关系异常,这导致他们即便在被他人所包围的情形下还是处于孤独。第二,他们的语言发展能力受损严重,并且可能根本意义上的受损,所以用语言和他人交流存在障碍。即使不借助语言,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受到损伤一一即”与人联系“或”被人理解“的能力。换言之,他们的语言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第三,自闭症患儿不会自发地以各种方式加入角色扮演之类的游戏。这些孩子会十分着迷并反复地玩弄玩具,比如一遍遍地把玩具从这只手传到另一只手,正如艾丽摆弄她的链条:或是有规则地给玩具排队,就像艾丽对她的小积木所做的那样。这表明了自闭症的第四种症状——这些孩子对于老一套的动作、程序或是爱好十分痴迷,几乎完全沉迷其中。”(摘自《儿童的心智》120页)

  自闭症是虚拟自我缺失或损伤造成的,那么没有自我的概念是主要的,不理解代词的你、我、他是一个特征,以前在网上曾流传过自闭症小孩小石头的经典语言:

  来人问:“小石头,你妈在家没有?”

  小石头回答:“你妈不在,你爸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石头的思维系统和记忆系统都是正常的,他知道“你妈”和“你爸”是谁,只是不理解“你妈”和“你爸”同自己在称呼上是什么关系。这同时也提示我们,自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是有问题的,正常人有自我的感受和概念,在与人交流中相互理解“你”和“我”以及“他”等的概念和形成的相关和新的概念,但自闭症患者对些毫无感受,因此大量的概念不会被理解,长此以往语言和思维上的障碍会很突出和严重。与人交流困难自然是很突出的问题。

  虚拟自我是一个感情环境,我们的各种感情、情绪都是由各种激素通过虚拟自我来感受来表现的,虚拟自我缺失或损伤,情感的感受就不会存在,表现出来就会是情感的消失或者淡漠。因此自闭症患者感情淡漠也是一个主要特征。

  由于虚拟自我的最基本功能是平衡身体、控制动作行为,因而这个系统的缺失或损伤,自然其动作行为将出现困难和别人看来怪异。

  “自闭症儿童不仅仅会表现出运动癖性中集中和狭窄的一面,他们可能还会有喜欢的活动,如果:撕纸、旋转玩具车的车轮,这些活动可以让他们每天沉浸其中好几个小时。他们对玩具和其他物品的兴趣是整体中的一部分而非整体,比如:他们是对车的轮子感兴趣而不是对车感兴趣。他们也会抵制环境和惯例中的任何改变。玩具必须要放在同一个架子同一个地方。早餐必须有一种不变的、仪式性的顺序,首先吃鸡蛋,再吃维生素药物,接着吃烤面包。如果孩子感觉到有任何一个步骤被遗漏,他们就可能会发脾气。诊疗很多正常的儿童,当他们大约2岁半的时候,会坚持要求相同的惯例。因此这就意味着自闭症儿童的发育可能就停顿在这个时点上。”(《变态心理学》;劳伦.B.阿洛伊、约翰.H.雷斯金德、玛格丽特,.J。玛诺斯。汤震宇 邱鹤飞 杨 茜 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年*月第l版201*年8月第1*次印刷18*页)

  从劳伦的观察中我们也能看出自闭症儿童由于虚拟自我的缺失也体现为对信息的综合能力缺失。虚拟自我系统是一个有容量有感情的环境,是思维系统的一张平台,自然其作用也体现出了综合的能力。这也许是自闭症患者抽象思维能力严重缺失的根本原因。

  *, 动物有没有自闭症

  换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探讨一下动物的相同系统有利于问题的了解。

  我们认为动物绝大多数没有“心”的感觉,也就是说动物没有人类的这种虚拟自我,但是动物有相似的系统,这个系统应称为“虚拟统觉中心”,人类的虚拟自我就是从这个虚拟统觉中心发展而来。动物的这种虚拟统觉中心是更接近直觉,更接近本能的感觉,并且是动作行为的动力来源,是身体的平衡系统,也是行为的控制系统。比如刚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小鸡,它见到的第一个活动的物体将是它成长阶段跟随的目标,它的大脑里是不是建立了一个虚拟印象,或者说建立了对这个印象的依赖性情感?很多动物的母爱比人类的母爱有过之无不及,我们知道这种情感与体内的一种激素有关,但这种激素的作用是使主体有一种感受;如果没有一个虚拟的感受中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能进行自我体验的内部机制,动物的这种某种分泌物转化的母爱何以体现?很多动物会因为自己的小宝贝身上的气味有变化而无情地将其弃之不管;这种现象正说明了母爱的消失实质上就是虚拟统觉中心的感受受到了破坏,使主体失去了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内在体验。在高级一点的动物如猫、狗之类的虚拟统觉中心中也一定有一个思维系统,但这个思维系统是为虚拟统觉中心服务的,只能看作是“操作系统”,因此它们的思维系统要“跟着感觉走”。

  人是理性动物,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这是由于人类的思维系统能够独立的对信息进行处理。比如能够轻而易举地对内心十分反感的人做出笑脸。黑猩猩肯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隐藏自己的感情,因它们是能再思的动物,这从它们也能欺骗同伴的行为上可以看出来。除此以外的所有动物都将跟着它们的“虚拟统觉中心”走,虚拟统觉中心是它们行为的绝对的控制系统。一只带着小鸡的母鸡会毫不犹豫的同老鹰打架,这是因为它的虚拟统觉中心里充满是母爱,而对于未处于这种状态的母鸡来说看见老鹰它感到的是恐惧,因而它将发出特有的叫声和采取躲避的行动。

  对于人类来说思维系统是第一控制系统。虚拟自我已经降到了第二控制系统,但是对了除人以外的动物,包括黑猩猩在内,都没有独立于虚拟统觉中心之外的思维系统,或者说就是黑猩猩这样聪明的动物,它的思维系统也没有独立于虚拟统觉中心之外。虚拟统觉中心是所有较高级动物的绝对控制系统。黑猩猩之所以会照镜子,在思维水平上能“再思”,就在于黑猩猩是思维系统和储存记忆系统分离的动物,但它们这两个系统的分离同人有一个根本的区别是,人的思维系统够独立处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而黑猩猩的思维系统只对于储存记忆来说是独立的,但对于虚拟统觉中心来说还没有独立出来。这从黑猩猩对于信息不会相互交流,只能再思而不能反思就能看出,可以说黑猩猩会有“心”的感觉,但没有“心”的概念和认识。

  由此我们认为,动物不会有人类所说的意义上的自闭症,因为它们没有虚拟自我这个系统,但动物有一个我们的虚拟自我的前身“虚拟统觉中心”的系统。如果这个系统发育不全或者后天受到损伤的话,那么这个动物也是孤僻的,表现出不与别的同类接触,甚至弃婴。

  有些动物是群居的,有些动物是独居的,这应该是研究动物虚拟统觉中心系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以前普遍的看法是认为在进化过程中,环境的生存条件决定了动物是独居还是群居的问题,但观察所有独居动物,如果它们都变成群居可能其物种会生存得更好。

  “鸭朋友,鸡冤家”养过鸡、鸭、鹅的人都知道,要单独养活一只鸭或者一只鹅不是很容易,它们必须有伴才行,否则会在无伴的焦虑中死去。但单独养活一只鸡却不会有任何问题。猫是独居动物,不会同主人有什么感情。狗是群居动物,因此能被人家养,成为我们的宠物,有些品种的狗甚至能与人产生深厚的感情。甚至会为主人去同别的人或者动物拼命。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 的独居动物都可以说是自闭症。它们大多都是在发情期受到来自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或者说控制才会去寻找异性完成生殖过程。如虎、豹等动物不论雄性还是雌性都没有结伴的倾向。

  这种种的动物本性上的差别来自于什么地方?很显然,这一定与它们的虚拟统觉系统有关,但原因是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

  有人认为自闭症是催产素缺失导致的。这种说法看起来有一定道理,因自闭症所缺少的东西如情感等正是常人用了催产素后会出现或加强的东西。但事实证明对自闭症患者使用催产素,一点效果也没有。原因在于这种说法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自闭症是虚拟自我的缺失或者损害,所有情感型的或者能影响我们行为的激素都要通过虚拟自我这个环境或平台才能起作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虚拟自我的性质——对身体的控制性。

  第二章 治疗与关爱

  1 ,现状

  自闭症如果是按很多人认为的千分之四的发病率估算,就是中国也应有五百六十万自闭症患者,但在现实中能够受到治疗和关爱的只有不到一百万。(来自于网上有关机构对全国专业对自闭症患者进行的救助和关爱机构人数的统计)这就意味着可能有四百万自闭症患者被混同于弱智患者没有得到救治成了社会的负担。自闭症不能等同于弱智。弱智是思维系统受损,思维能力低下,而自闭症只是虚拟自我系统受损,而思维系统和记忆系统都还完好,这就决定了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正如怀尔德所说:

  “他们所遇到的困难,虽然有深刻的影响,但其表现却是十分具体的。他们并不是在完成所有的社交认知任务时都有问题,只有那些需要赋予心智状态的任务才让他们无法胜任。他们在那些无须了解他人想法的社交认知的测试中,表现得很好。例如.他们认识镜中的自己,照片中的伙伴,也能够区别生物和非生物,识别各人的特征,比如年龄,性别母子和夫妻关系。在感知方面的角色扮演任务中,他们能够判断出他人所看到的,尽管无法在此基础上判断出他人所体验到的。”(《儿童的心智》128页)

  应该说自闭症患者仍有很高的智商,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因此,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如果从小受到救助,得到专业的训练,长大后成为自食其力的工作者,有些甚至会成为优秀的专业工作者,是社会的财富,而不是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这在国内外都有成功的经验。

  人类与其它动物不一样,灵长类动物外几乎所有动物的思维系统都只有虚拟统觉这一张思维平台,人类除了虚拟自我这张平台外还有一张思维的平台,这就是思维记忆!就是由于思维记忆的存在,自闭症患者才能通过训练和学习达到常人的智力水平,过上常人的生活。

  2 ,什么是思维记忆

  “目前,记忆被公认分为三种;即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这是从记忆能保持的时间来进行分类的,并且仅有几十年历史。但这却是人类对自身心理认识的历史性的标志性认识和进步,是心理学史上至今为止最伟大的发现,特别是短时记忆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真正了解大脑工作原理的大门。

  “乔治·米勒1***年在东岸心理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过一篇演讲,这篇演讲后来成了研究记忆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家们的界标。米勒以惯常的活泼风趣把这次讲话称作‘神秘的第七,加上或者减去二’。他一开始就说:‘我的问题在于,我一直受到一位整数的折磨。’这个整数就是*,米勒为此感到很神秘和难以忍受的东西是,如许多实验已经显示的,人们可以立即转入记忆的往往是这个位数。(人们经过短时间的研究之后可以暂时记住像*2***14这样一位数字,但记不住像**411**2*6这类数字。)”(《心理学的故事》6*8页 )

  可惜人们至今对短时记忆仍没有充分认识,但历史会使很多事情逐渐地清楚起来,也许不远的将来人们在评定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现时,会把短时记忆的发现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提并论。从下面的分析中我们马上就能看到,这些发现意味着人类心理学水平已进入了真正的科学分析阶段;在这以前人们处于对心理的思辨分析阶段,对心理的认识极其有限。

  但是对记忆的这种分类显然只能说明我们对记忆仍只是处于较初步的认识。因为它既没有说明记忆的性质,也没有说明记忆的作用。用停留时间的长短来对记忆进行分类,也许会混淆了记忆本身应有的分类,混淆其内容和形式的界限。

  如果从记忆的作用来考虑,我们就会发现,瞬间记忆和短时记忆实际上一个是外来信息在感觉上的停留;一个是具体信息在思维中的停留,是感觉和思维的具体体现。与长时记忆有本质的不同。另外,作为记忆,应该说,被我们记住并能再现的都应称为记忆;那么,我们经过训练才行成的技能或动作是不是一种记忆?我们的习惯性动作行为是不是一种记忆?

  因此我们认为应从记忆的作用来对记忆进行分类和研究,因为要对记忆进行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它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思维中所处的位置。

  我们提出“思维记忆”的概念,是因为现在被心理学家们定名为“短时记忆”的记忆形式并不完全是短一点的记忆,其作用也远远超出了记忆的范围。同时人们对这种记忆的研究大多也是围绕着该种记忆能保持的时间和容量来进行的。

  当我们要打某一电话时,首先要从储存记忆中将要打的电话号码提到思维记忆中来,也就是我们常说要“想”一下,然后才去拨那个号码。这个提取过程是很明显的,打完电话后这个号码很快就会在思维中消失,如果还要再用这个号码,就得重新想一想。这里明显看得出储存记忆与思维记忆的区别,也看得出各自的作用,思维记忆尽管“短”却不属于记忆,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思维记忆是为思维服务的,是思维的一个平台。同时也可看作是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感觉记忆是感觉的一部分一样。感觉记忆和思维记忆实质上都是工作记忆,其作用都是工具性的,这一点早就不断地有人提出。

  思维记忆的特征在于,一方面它对任何信息的保留都是随着思维的需要与否进行取舍,另一方面,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刺激都将不断地进入思维记忆系统,并将保持一段短暂的时间,从而能使思维系统对该信息进行处理。这在思维的表现形式上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我们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一点,使注意力的转移成为必然,成为大脑工作的必然程序。另一方面是思维记忆的存在也就让注意力能暂时集中,使思维系统能对信息进行加工。

  思维记忆是思维系统赖以进行思维的一张平台,思维系统需要的信息将被提到这张平台上来,以供思维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或判断的加工。

  思维记忆由于容量小,并能保持一段时间,因而能让思维系统进行相对专注的工作。进一步考虑,思维记忆的容量也许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思维记忆的最大容量,如果是数字,不超过十三个,这也许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侧面的揭示,也是以前人们研究的方向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在于应搞清楚在思维记忆这张平台上到底能放多少东西?就是说我们的思维系统能同时对几个信息进行加工?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个数量不多,大约在三个左右,而且与每一个的内容有多大有关,比如说别人告诉我,要找某人可打两个七位数的电话,那么我在几分钟内是能记住这两个号码并反复拨打的,但告诉三个号码就很难同时记住。我们列解决问题的方案,一般最多列三个等等。这些都揭示了人类思维记忆的一些性质。

  思维记忆对个人的思维能力肯定有着较大的影响;接触过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人都知道,这类患者的思维记忆和储存记忆都是很弱的,刚做过的事立即就忘了。这类患者实质上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的思维,只能进行极简单的应对。精神病学教授许又新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他的《精神病理学》一书中曾说:“意识障碍的记忆特征是即时记忆受害很明显,而痴呆病人短程记忆受害严重。”。 见许又新著《精神病理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8年版211页。

  思维记忆是为思维服务的,是思维的具体平台,对思维能力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丢三忘四、说话东一句西一句难以同他讨论一件事的人,可以肯定是一个智商较低的人,他们的问题是思维记忆太弱,难以对复杂的事情进行深入的判断、分析和综合。

  这样我们就看得出来也许思维记忆最大的作用在于:人类思维方法的出现已是一种必然;因思维记忆这张平台已能放一个东西在那里帮助思维了;这样逻辑、辩证法都能够被我们所掌握和运用。这或许也是人类出现语言的一个决定性条件。

  而黑猩猩这类两个系统分离的动物同别的动物的区别又在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很弱的思维记忆。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回忆。因而它们也能够进行“再思”!这从黑猩猩能学会一定数量的手语能够看出。这也是除灵长类动物外别的动物所没有的。黑猩猩的思维记忆从它们堆放箱子只能一个一个试着来的过程来看,显然它们的思维记忆的容量只能有一个很简单的信息,人类思维记忆的容量在三个以上,而且可以是有着很复杂内容的概念。因此人能用概念产生出概念来,而黑猩猩的思维记忆由于只能容纳一个非概论的直观的信息,这就是说黑猩猩的思维记忆不足以承担“想象”这样的工作,更不可能对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信息进行分析,这就是黑猩猩只能再思而不能反思的关键,也因此它们只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但不能用工具制造工具。也许哪一天,黑猩猩的思维记忆进化到能容纳二个或二个以上复杂的信息时,它们就能够学会打结,也有可能会开口说话,成为人类会说话的朋友了。

  思维记忆的出现,同时也使我们反观自己的内心,和考察思维过程得以实现,这们就形成了人类所独有的精神世界,黑猩猩的思维记忆只能放一个信息,因而不能反观内部和思维过程,因此也不会出现自我概念,也就不会有“精神”。

  动物界由于没有能进行“想象”的平台,同时也不能反观自己的内心和思维过程,这样就形成了它们有自我的感受但没有自我的概念。也就不会有精神病,至多只会出现神经病变。

  思维记忆同时也是一道对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刺激进行过滤的屏障,人们在气愤或有要事考虑时不会感到饿,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思维记忆不是我们常说的记忆,它是一个完整的平台,是思维系统的工作空间。

  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动物都没有思维记忆,但有很多高级一点的动物有短时记忆,如猴、猫、狗都有短时记忆,狗能找出一段时间内人们拿给他嗅了一下的物品。猫能长时间的等待在那个地方出现的鼠或其它别的猎物,这都说明它们有短时记忆的存在。

  动物的短时记忆同人的思维记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的思维记忆是能够从储存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这就是我们的回忆功能,由于这个功能的出现,短时记忆也才进化成了思维记忆,也就成了思维的一张平台。动物的短时记忆只能是来自外界的信息得到一定时间的保留,不能对它的存储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提取,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短时记忆。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记忆,其功能是对信息的储存。应称为储存记忆。动物的短时记忆只能是储存记忆的一部分。

  前面我们说过:人与动物在智力上的差别,来源于人是由于思维系统与储存记忆系统的绝对分离。据我们的考虑,这种分离也同时伴随着思维记忆的出现和完善,也有可能是由于思维记忆的出现导致了这种分离,因为两个系统的分离,其结果是我们的大脑出现了能进行想象、分析,以及对某一信息进行关注的功能,而这些都要以思维记忆为基础和平台的。养过狗的人都知道,如果狗犯了错误,要进行惩罚以使它以后不再犯,那就一定得在它犯错误的数秒钟内惩罚它,在十秒钟后就不会有任何效果,狗也会感到莫名的受到惩罚。这说明像狗这样的动物只有短时记忆,没有思维记忆这张平台。因为思维记忆的特征是回忆,也就是提取信息。狗在犯错误的当时受到惩罚它能将它当时的行为与受到惩罚联系起来,而过了几秒钟后,它的短时记忆的信息已经消失,它不能去回忆十秒左右前的行为是什么,因此它只会感到受到了莫名的惩罚。但是狗的短时记忆是很有效的,比如拿一个让狗嗅过的东西藏起来让狗去找,一般的狗都能完成这个任务,这说明它们有短时记忆,但狗的这个短时记忆是储存记忆的一部分,是单向性的,它这个短时记忆的信息是来自于外部的信息同内部信息的印证,这体现在狗不能回忆这一点上。因而狗这一类动物的训练是建立在条件反射这个基础之上的。而人类的学习是建立在思维记忆的基础之上的,人类的思维记忆的信息既来自外部也能由思维系统提取出来到思维记忆中,因而人类能进行概念化的学习,这也是人与动物大脑工作原理的根本差距之一。黑猩猩显然与狗不同,黑猩猩是能够进行回忆的,这从它们能学会一些手语就能看出,这说明它们也有思维记忆,或者说它们的短时记忆也进化到了思维记忆的程度。但由于黑猩猩的思维系统还没有概念化的功能,同时它们的思维记忆的功能只能存放一个信息,因而它们只能“再思”而不能“反思”,它们处理事情也只得一层层的来。人的思维记忆上是能够放三个以上的东西的,这就是人能够“反思”的根本原因。黑猩猩的思维记忆虽然只放一个信息,但同狗、猫之类的动物也比已经是质的不一样了,这就是黑猩猩比狗要聪明很多的原因。

  没有思维记忆就没有我们的理性推理功能,清楚地认识思维记忆,也就基本认识了我们的思维。因此我们说思维记忆(也就是没有细分清楚的短时记忆)的发现,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摘自汤凤林《人类思维类型及其先天差异》)

  自闭症患者是能够在镜子里认出自己,照片中的伙伴,也能够区别生物和非生物,识别各人的特征,比如年龄,性别母子和夫妻关系。在感知方面的角色扮演任务中,他们能够判断出他人所看到的,尽管无法在此基础上判断出他人所体验到的。这些表现都说明自闭症患者尽管虚拟自我受损,但他们的思维系统和思维记忆一般都是正常的,储存记忆系统有些甚至好于常人。因此都能学会说话,能够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自闭症患者都能在很小的时候学会走路,这说明他们的虚拟自我的基础层面经过训练至少能达到虚拟统觉的水平。

  4, 训练与治疗

  人类大脑中的虚拟自我的建立,究竟是神经系统的线路的串连还是一种神经元群体的共振还不得而知,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在自闭症患者的大脑中安装一块芯片,让他们能够建立起虚拟自我,从而治愈他们,但在现在还看不到这个希望。

  由于自闭症患者的思维系统(也就是时间空间把握系统 )与思维的平台:思维记忆系统相对来说一般都还是正常的,其记忆系统也是正常的,因此决定了他们通过长期的训练是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和从事一般性工作的。从对自闭症患者的研究来看,对自闭症患者的训练越早越好,首先是动作行为的训练,虚拟自我是个平衡为基础的系统,大量地动作行为的训练对于重新建立或者说修复这个系统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其次是语言的训练,自闭症儿童由于虚拟自我的的损伤,导致他们的抽象能力低下,对于语言的掌握,概念化的程度较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同常人的区别在于,常人对于语言是概念化的掌握,而自闭症患者只能直观的信号式的掌握。对于常人来说语言可以说是一个逻辑系统,是由小概念组成大概念的逻辑体系,而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语言更像是各种信号而已。所有有直接针对性的语言他们都够记住和应用,但要他们掌握抽象的语言就有困难了。

  “自闭症儿童的普遍特征是语言困难。尤其是,自闭症儿童似乎在察觉周围世界中的模式或规律方面有困难,这可能严重妨碍他们的语言学习。有些自闭症儿童可能把句子理解成长词,因为他们不能将它们拆为成分,也弄不懂它们是较小的、有意义的单元的合成。这样的儿童学习一批句子可能活像学旅游用语手册,每当与最初听到例句时多少类似的情境再现,他便运用这些句子。譬如说,自闭症儿童一次在应当午睡时踢床边的墙,母亲吓唬他说,“你想让我把你的鞋脱掉吗?”从那以后,只要处于带有表现不好,要受惩罚的同样情感暗示的境地,他就使用这一完整句。其他自闭症儿童,特别是那些关在以消极的电视媒体为娱乐手段的保育院里的孩子,都有一手一字不差地背广告词的本事。韵律铿锵的广告词重复、易记,极易预料,从而成为儿童世界中无可比拟地实在而要求不高的语言输入。”(《幼年语言》彼得.A.德维利尔斯Peter A. Devilliers) 吉尔为G。德维利尔斯Jill G. Devilliers) 贾 生 译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42页 ))

  因此,自闭症患者的用语应该说是比较特殊的,他们对于大多数词语的理解和使用都有特殊的角度,因此编写一体自闭症人专用词典非常有必要,但至今未见有人编一本自闭症患者专用词典,这其实是对于自闭症患者进行语言学习和训练非常有用的工具书,也是同他们共同生活的人适应他们思维方式、交流思想,很有用的工具书。这应该是国家层面首先要做的事。这是对自闭症患者进行训练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首要条件。

  当下,管护教育自闭症患者的人员,只要有自闭症患者的语言有其特殊性的意识,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总结必要的专用语言,这对于他们以后一生的生活学习都有很重大的作用。同时语言也是思维的工具,规范他们的语言对于他们智力的培养、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对于成年的自闭症患者,有些规律性较强简单的工作,经过训练很多自闭症患者是能够胜任的,甚至有些工作上他们比常人更优秀。但这需要社会多方的合作。让大部分自闭症患者自食其力,自娱自乐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但这是从生理、心理、医学、教育、培训等等方面大力研究实践才能实现的,是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完成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因而也是自闭症患者最多的国家,数百万的家庭陷入自闭症困扰之中。我国也是经济大国,而且也将成为经济强国,相信我国有能力会在自闭症的问题上走在世界的前面,让自闭症患者不再成为家庭的负担;社会的负担。期望不远的将来在医学治疗上有突破性进展。无论是理论研究上还是医学治疗上的每一个阶段性进展,都应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值得每个相关人员去努力。

  参考书目

  《儿童的心智》詹妮特·怀尔德·奥斯汀顿  著Janet Wilde stinton孙中欣 译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

  《心理学的故事》(The Stories Of Psychology)(美)墨顿·亨特(Morton Hunt)著,李斯 王月瑞 译

  许又新著《精神病理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8年版

  《幼年语言》彼得.A.德维利尔斯Peter A. Devilliers) 吉尔为G。德维利尔斯Jill G. Devilliers) 贾 生 译 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

收藏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