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灯光船的主要设备
前几篇说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渔工的经历,说了第一个航海晕船和克服晕船的过程,也说了渔捞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接着再说说灯光船的主要器材设备。船上的主要器材设备分为航海机械仪器、轮机设备、通讯器材、渔捞机械等几个大类。
航海机械仪器,有舵机、罗经、望远镜、雾钟、航行灯、倾斜仪、风向风速仪、雷达、测向仪、定位仪、六分仪等等,海图作业用的圆规、三角尺等则可不计入仪器范畴。
舵机、罗经前面已经做过介绍,不再赘述。望远镜是高倍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很有感觉的那种。雾钟就是挂在驾驶室右侧窗户外的一口铜钟,航行中遇大雾时人工敲响,声音可以传出去很远,以知会对方来船注意避让,必要时还需以汽笛配合。航行灯由左舷灯、右舷灯和艉灯组成,左舷红,右舷绿,艉灯为白色,在航行中看到灯光就可判断出对方处于什么状态,如何避碰。
倾斜仪装在驾驶室后部的壁板上,用于判断船舶横向摆动的幅度,其作用是告诉我们船摇晃到什么程度,船长据此可以作出调整航向或是就地抛锚、进港避风的决定;风向风速仪装在一个小箱子里,平时由船长保管,用于观察风力风向。在早期的航海中,这类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现代气象服务和通讯联络的发达方便,这些仪器就很少使用了,但要求船长、大副等必须掌握使用方法。
雷达、测向仪大船上有,灯光船没有。雷达主要用于在雾中和夜间航行时判别障碍,帮助把握正确航向和及时避碰;测向仪利用电波定位技术,大概用于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失散的跟船和判定己船的方位。
当时还没有GPS卫星导航设备,定位仪可是渔轮配备的最先进的航海设备了。它的工作原理为,在我国从南到北漫长的海岸线上,设立了几个由海军建设和管理的信号基站,24小时不间断地发射不同频率的无线电信号,船上的专门仪器接收信号后自动算出数据,利用不同方位定点信号的夹角,就可以准确地标出船舶的所在位置,误差很小。
对这类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我历来就感兴趣,所以在上船的第二个航海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我看船长心情很好,就让他教我使用方法,而且居然很快就学会了,船长很惊讶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会使用方法,以后我提出要他教其他东西,他都很爽快地答应。其实,那东西比现在好多家用电器的操作要简单多了,只不过当时的规定造成了一种神秘感,让人感到高深莫测而已。
六分仪倒是真有点神秘,不管导航设备的发展先进到什么程度,至少到现在还是所有航海人士必须掌握使用的。六分仪的外形呈扇状,由一架小望远镜、一个半透明半反射的地平镜、一个与指针相联的指标镜、一个为圆周的1/6的弧形刻度盘和一个把手所组成。使用时,观测者手持六分仪,前后转动指标镜,使在望远镜的视场里同时出现所测天体与海平线重合影像,根据指标镜的指针读出天体的高度角,然后根据星球的高度角所对应的系数,算出船舶所处的位置。对它的使用,船长也曾给我示范并让我操作过,但平时不能乱动。
到公司半年后的一个航海,中队指导员跟我们船一起出海。有一天天气晴朗,指导员拿着六分仪在甲板上测太阳,我看着手痒,就跟他说让我试试,他看看我不屑地表示:你才来几天就敢动这个家伙,还不知道把太阳拉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我朝他笑笑,从他手里拿过六分仪,三下两下就把太阳拉到了海平面上,于是他也惊讶了。
轮机设备:主要是柴油机、发电机、传动装置、空气压缩机、水泵,当然还应包括电瓶(蓄电池)等。
灯光船的主机是一台上海柴油机厂生产的12V1**的高速柴油机。 12个汽缸分两排成V形排列,缸径1**毫米,所以型号标为12V1**。1*00转的转速,带增压*80匹马力,算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机型。两台各60马力的辅机,主要用于带动发电机发电;传动装置由齿轮变速箱和曲轴、主轴组成,带动螺旋桨推动船舶前进,航速可达10节以上(10海里以上,近20公里),这在当时的渔船中还是比较快的。
灯光船的船底靠船头部位还有一个横向安装的小型螺旋桨,用电瓶驱动,用于靠离码头时的船头助动,使船的操控性能更加灵活。
空气压缩机、水泵等都是辅助设备,空压机主要用于主机的起动,还为船上的汽笛等提供动力;水泵是清洗船舱、甲板等的主要工具;电瓶(蓄电池)为船上一切普通电器设备的用电提供保障,灯光诱鱼作业时的用电则必须启动辅机专门发电。
通讯器材:主要就是无线电收发报机和对讲机,还可加上信号旗和信号灯。
无线电收发报机配备在拖网船的头船和围网船上,有专职报务员每天数次用密码跟公司联系,报告航行与作业情况,接受公司指挥调度。灯光船必须跟着围网船共同作业,只配备了一台高功率对讲机,传输距离很远,我在《回首海上/ 踏上渔工生涯》里说到过的驾驶台左右两侧的细长天线,就是对讲机天线;信号旗则按国际航海规则配备,挂什么旗表示什么意思,有专门的文本说明,任何国家的船员一看都能明白。
每条船配有一名经过专门训练的兼职信号员,负责用旗语和信号灯建立与海上其他船只间的联络。旗语用于白天联络,信号员两手各持一面红黄两色斜向镶拼而成的小旗,面向对方变换各种姿势,表示不同的拉丁字母,从而传达信息。信号灯分两种,一种是安装在桅杆上的一组红绿蓝黄等多种颜色的灯,开启不同的灯光组合表示不同的船舶状态;另一种安装在驾驶台顶部,是一盏灯面装有百叶窗式遮光板的探照灯,使用时由信号员操纵手柄启闭遮光板,运用摩尔斯电码原理,在灯光明灭的长短组合里,传递出信息。
这些通讯器材,在我的记忆中用的最多的是对讲机,那是除了停靠在码头上之外,24小时都要开启并随时可以通话的,为避免在通话中泄漏生产内容,公司还制定了一套暗语。信号旗只是在进港靠泊码头时才偶而使用。旗语、灯语,我只是在信号员练习时见识过,真正的使用一次也没碰上,毕竟那是为防止通讯设备失灵而配备的,谁都不希望用上它。
渔捞机械:根据渔轮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灯光船的渔捞机械主要是探渔仪与灯光诱鱼装置。
我们当时安装的是超声波探渔仪,开启时船底的探头发出超声波束,同时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驾驶室里的仪器表面有个指针上下移动,利用静电技术在热敏纸上刻出一条条深浅不一的线条,伸展开来就是上面一条海面线,下面一条海底线,中间一片空白区域。仪器上有刻度,可以读出水深,所以它又兼作深度计。一旦遇到鱼群,中间的空白区域就会出现黑斑,据此可以判断鱼的种类和鱼群大小、,并决定是否可以下网捕捞。后来听说还发展到彩色探渔仪、声纳水平探渔仪等,那时我已离开渔船,所以对它们也就不甚了了。
灯光诱鱼装置也就是我在第一篇文章里描述的:驾驶室后的两面,分别排列着*只像路灯似的灯罩,安装着大大的灯泡,这叫“水上灯”,海上作业时开启用来诱鱼,还加上甲板上装置的l两个大功率“水下灯”,作业时放到海里几十米的水下,水上水下灯火齐明,引诱那些趋光性强的鱼类像飞蛾扑火一样向我们船底集结,然后放网将它们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