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从九大产业集聚基地不要成了深圳最大烂尾楼---看敢不敢承认深圳办事效率低还是发展眼光短视(转载)

床上不败4年前 (2020-10-19)问答77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三十而立。1月8日,深圳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举行,定全年乃至下一个三十年深圳发展之调,核心:转变发展模式。

  这不是一个新名词。在土地、环境、资源等多方客观条件的倒逼之下,深圳多年来一直在寻求转身的最佳路径。

  时间退回*年前,200*年,深圳确定建设九大产业集聚基地,气势恢宏:总面积12.4平方公里,投资400亿元,按照规划预计,建成后的基地每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创造税收160亿……

  现实往往残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今当我们再次回访时,除了珠宝、家具两大产业集聚基地外,其它基地大多连基建都没法完成,有的荒凉一片,杂草丛生,有的被圈进铁丝网空落落地等待。

  曾经的踌躇满志,在现实的困境中似乎变得举步维艰。

  放弃,抑或继续等待?尚未建成的产业基地,面对产业变局下的深圳,或成为深圳最大的“烂尾工程”,最终黯然离场。

  偌大的工业园招商广告牌,醒目地横在龙岗平李大道路边,铁丝网围着的一块空地旁边,临时搭起的棚子里,几个民工装扮的人正在打牌。

  “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家电产业基地。”南湾街道金积嘉科技园里匆忙行走着的人们也会摇摇头,一脸迷茫。在政府推进了四年多后,“产业集聚基地”,对于深圳来说,多了几分“陌生”的意味。

  一个多月前,深圳200*年政府绩效审计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沉寂许久的九大产业集聚基地,重新进入公众视线。而深圳刚刚召开的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上提出的“转变发展模式”,则让更多人疑惑:九大产业集聚基地是否在需要转变发展模式的产业之列?如果继续发展,该怎么走下去?

  “集聚”现状

  产值仅为规划的千分之三

  新建的基地在2008年合计实现产值6.02亿元,对于2000亿的规划产值目标来说,这个数字,只能算是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零头。

  “深圳的九大产业集聚基地现在已经有些鸡肋的味道了。”200*年11月26日,曾是深圳一家家具厂老板的陆友文在南都网的新闻后敲下这样一句评论。在这则有关深圳绩效审计的报道里,对九大产业集聚基地推进情况的绩效审计发现,从200*年正式启动后,四年的时间里,多个产业基地至今甚至连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率都不足40%,有些甚至连10%的进度都尚未达到。

  “九大产业基地规划之初,政府是计划投入大手笔的。”原深圳市贸工局、现深圳科贸工信委某处的负责人,回忆起200*年在五洲宾馆举行的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大会,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说投资400个亿,两年时间建成这九个产业集聚基地,随后还专门为了基地的选址规划,召开过多次协调会。”

  按照六年前的规划,九大产业集聚基地总面积12.4平方公里,总投资在400亿元,以市、区两级按照*比*的比例进行财政投入。对于产业集聚基地的远景,当时的政府主管部门曾经预计,建成后,基地每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创造税收160亿。

  时隔多年后,陆友文的工厂已经搬到了东莞的长安“另起炉灶”,而对九大产业绩效盘点显示,新建的基地在2008年合计实现产值6.02亿元,对于2000亿的规划产值目标来说,这个数字,只能算是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零头。

  而上述科贸工信委的负责人则表示,产业集聚基地的概念,实际上最早从2000年开始便被提出,当时的机械行业协会便提出建设模具产业基地的建议。到200*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发展产业集聚基地的若干意见》,在其中的总体目标里,提出将用五年时间,陆续建成家具、钟表、模具、服装、工艺礼品、内衣、玩具、印刷、珠宝、精细化工、汽车电子、装备工业等产业集聚基地。在产值目标上,许多基地提出到2004年便可实现超过百亿的目标,占行业产值比重则超过*0%。随后,市政府还特别建立了产业集聚基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产业集聚基地的概念,开始正式纳入深圳的产业发展布局。“开始是认定了服装、钟表、模具、内衣、黄金珠宝、家具六个产业集聚基地,随后又认定了现代家电、汽车电子和新型自行车三大基地,就是现在的九大产业聚集基地。”

  “推进得一直不够理想。年年都说马上动工,但迟迟不见有动作。”家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闫运礼的语气颇为无奈,到目前为止,基地的五个工业园区内,为企业搭建研发、展示、交流、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总部功能区,一直没有开工,“这些对招商来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但是现在,我们只能说还在纸上。”

  这种情况在其他多个产业基地建设中,也多有存在,多个行业协会负责人在介绍基地进展现状时均表示,虽然政府已经立项,但“几年下来,每走一步都感觉异常艰难,现在政府机构改革后,基地的前景如何,我们自己也不明朗。”

  有关产业基地的深圳愿景,现在已经甚少被关注和提及,“我们只希望基地的架子能够最快时间搭起来。”

  为何“集聚”

  为传统优势产业寻出路

  深圳希望借助产业集聚基地,引导这些传统产业聚集,同时实现产业的技术和品牌提升。

  “产业集聚基地是深圳为传统优势制造业寻找发展出路的一次尝试。”在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曲建看来,即使今天回头审视这一政策,依旧是深圳产业布局的一次正确选择。

  实际上,在最初确立基地的产业时,官方的态度非常明确:集聚基地的主导产业,必须在国内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工艺水平,主要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在这一标准下选择的九大产业,作为深圳代表性的传统产业,当时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经超过了*0%,虽然由承接香港的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起来,但由于发展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已经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深圳希望借助产业集聚基地,引导这些传统产业聚集,同时实现产业的技术和品牌提升。”

  “土地稀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实原因。”曲建表示。而在一份200*年深圳市贸工局对产业集聚基地的分析报告中,也透露了官方在产业集聚上的想法:由于目前特区内的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已经制约了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科学、集聚式的产业持续性发展。报告还指出,深圳的传统优势制造业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后,在全国同行中发展均位居前列,但“由于区域竞争的日益加剧,深圳的区位优势已经日趋弱化。为强化这些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必须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形成产业基地化的竞争态势。”

  “深圳的传统制造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规模不大,分布零散。”钟表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朱舜华认为,产业集聚基地,是深圳为传统优势制造企业提供升级创造空间的必然之举。“这种上升空间仅靠单个企业,已经难以完成了,需要发挥一个产业链的效应。实际上,每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转移这个问题。比如钟表产业在流程设计、制造、检测等方面,需要很多东西的配合。企业聚集到产业集聚基地,就是慢慢利用它们的已有基础和资源,实现具有整体效益的产业价值链集聚效应。”

  而当时贸工局的报告中也指出,从深圳制造企业现状来看,许多企业还是单兵作战,难以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迫切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品配套链,形成有机的生态产业链。“当时也有一个考虑,就是通过产业集聚基地,来解决特区外工业用地分散的问题。”科工贸信委内部人士表示,由于当时,深圳特区内旧工业区的改造问题已经日渐突出,特区外的工业用地又非常零散,没有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因此产业集聚基地在规划之初,也希望借机整合关外的工业用地。

  “集聚”困境

  用地难审批慢消极怠工

  每一次的选址、征地、报建、审批,都是一个异常漫长的过程。这些企业所办理的各项报建手续中,最长的竟然需要*0个月,最短的也要一年。

  “大家都没有想到进展中会遇到这么多问题。”曾经参与过多次项目推进协调的原贸工局加工贸易处负责人表示,产业集聚基地最开始的势头很好,尤其是在2004年,先后完成了服装、黄金珠宝、钟表、内衣、家具、模具首批六大产业集聚基地的规划,六个产业集聚基地总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转地新建的面积为6.6*平方公里,旧工业区改造的面积为0.**平方公里。

  其后,基地的建设全面启动,服装、黄金珠宝、钟表、内衣、模具、家具、家电等基地全面开工建设,预计第二年就能够基本完成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各基地招商工作也已经提前展开,先后组织多个招商小分队赴国内外进行宣传推介,当时的内衣产业集聚基地甚至已经确定了*.*亿美元投资的*个入驻项目,模具产业集聚基地的入驻项目首批确定了*个,计划投资1.**亿美元,另有60多家企业申请入驻;服装产业集聚基地已与16家品牌企业签订了入驻协议,还有80多家企业要求进入服装基地;家具产业集聚基地已收到20多家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入驻申请……

  一时之间,产业集聚基地似乎令深圳的传统制造业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据多个行业协会负责人回忆,真正启动建设后,问题才接踵而来,先是一些用地涉及到占用基本农田和生态线问题,土地确定后,征地拆迁又进行缓慢,好不容易这些前期工作都做好了,遇上行政区划调整,整个基地选址地点变化,之前的所有工作要推倒重来。以钟表产业基地为例,仅仅一个选址就出现了三次反复。最初的设想是把基地设在盐田,后来由于规划原因,改在了龙岗,最后光明新区成立后,考虑到新区的产业布局,基地选址最终定在了光明新区。

  而每一次的选址、征地、报建、审批,都是一个异常漫长的过程。2008年,主管部门在向政府汇报的一份基地建设进展情况说明中,曾经对1*家参与基地建设的企业进行过调查,由于报建审批手续速度缓慢,这些企业所办理的各项报建手续中,最长的竟然需要*0个月,最短的也要一年。

  而在审计局此次绩效审计报告中也指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基本农田占用审批、蔬菜基地置换和征地拆迁,加上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基地开发主体变化,基础设施难以按时完成,企业无法取得土地和开工建设。此外,基地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报建审批时间较长。

  “我们当时也问过入驻基地的问题,但一个审批,就要这么长时间,怎么等得起?政府不能画出一个饼来,让我们充饥吧。”陆友文如今深圳东莞两地跑,他说自己也很无奈,当初曾经四处咨询申报进入基地的政策,后来听到建成需要这么长时间,只得放弃。

  除了用地难、审批慢,在一些推进基地建设的行业协会人士看来,基层政府的“消极怠工”,则是基地建设滞后的另一层原因。根据产业集聚基地的建设政策,在财政投入上,采用市级财政出三成,区级财政出七成的方式,在具体建设中,基地直接对接主体则是所在片区的街道办,由于基层是主要出资方,对于这项全市性的产业布局,在推进时却并未有效调动起执行方的积极性。深圳市贸工局在2008年的一次年终汇报上也坦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产业集聚基地的开发建设积极性在消退,在2008年上半年由街道办负责开发的*个产业基地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没有任何进展。

  “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缺乏更高层面的统筹协调,推动起来积极性自然打折。”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少萍认为,产业布局上的调整,和政府的引导力度有极大关系,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是市里面拍板,但真正到了推动的时候,又全部都“下放”,而规划调整、审批以及征地拆迁等等,又需要多个部门的经常性协调,“一旦政策的推动力弱了,基地建设自然就会陷入停滞。”

  “集聚”之忧

  传统优势产业或将步向末路

  对于已经甚少进入官方视野的九大产业集聚基地来说,是否意味着在深圳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中,将被彻底放弃?

  在对产业集聚基地年复一年的等待中,一些企业选择了离开。

  黄少萍曾经将一份集聚产业园的企业名单,带到了由市长牵头召开的协调会上,对于这些企业的心态,她用“很遗憾,很着急”来形容。如今,名单上的这些企业,有许多已经离开深圳,在200*年开始的工业制造企业外迁潮中,产业集聚基地和总部公共服务区的规划,曾经是协会用来挽留企业的一项重大利好,但从200*年启动的规划,到2008年甚至尚未开工建设的现实,让这项利好对于企业来说,已经无法继续等待。

  朱舜华也表示,最初深圳将钟表集聚基地放在盐田,后来由于盐田港用地发展,盐田放弃了这个项目,又辗转定到了光明。此前,他们曾经邀请瑞士、日本、香港等国际知名企业来考察,后来感觉钟表基地可能不了了之,也不敢再邀请他们来考察了。

  “不是仅仅走一两家企业这么简单,而是这些深圳经济起家的传统优势产业,还能不能等得起的问题。”模具网CEO、深圳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认为,产业基地建设的滞缓,正在让内地城市在这些产业上加速直追。以模具行业为例,深圳周边的东莞、佛山、清远,及内地的湖南、江西、重庆、四川、湖北等地政府都审时度势,抢占先机。去年前10月,以外源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市进行产业升级转型,主动走出去寻求周边产业合作,内资引进协议投资项目1208宗(100万元以上投资),协议投资*6*.8亿元。从全年来看,预计将引进内资协议投资项目超过1400宗,同比增长82%。今年,东莞将在北京、上海或重庆举行投资推介会,吸引环渤海、长三角或西南地区大型企业与东莞产业对接“对于深圳来说,时不我待。”

  在对产业集聚基地未来或乐观或谨慎的揣测中,一种更深层的忧虑也在发酵:对于已经甚少进入官方视野的九大产业集聚基地来说,是否意味着在深圳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中,将被彻底放弃?

  在罗百辉看来,当深圳提出引进产业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值要达到100亿这个标准时,许多传统产业企业会认为自己已经被深圳拒绝了。“仅拿模具产业来说,现在政府不了解整个模具市场,仅看重模具企业对当地的财政贡献,而忽视了模具必须走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概念,并且这个产业是关系到整个制造业水平的。绝不应该是产业调整中要被放弃的。”

  “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产业集聚的建设进度,更多的是深圳对这些传统产业的态度。”陆友文目前自主开发的绿色环保家具,已经取得了国家专利,内地有城市以非常优厚的条件邀请他过去,在他看来,在珠三角的产业转型中,工业制造企业本身就有着一种自我焦虑,“能不能跟上转型的步伐,能不能自我提升、高端化。”

  他坦言,作为企业,自己对深圳的产业集聚基地“非常失望”。“因为还住在深圳,经常看到有关深圳建设总部经济、高端化的报道,但是传统优势产业,这几年明显式微,看看产业基地的现状就知道了。现在看来,觉得自己当初决定走还是对的。”陆友文说,自己跟一些还在深圳做企业的朋友聊天,普遍忧虑在深圳下一步的产业政策中,他们都会成为“被抛弃者”,“至于说产业基地,我周围现在基本上没什么人在谈论了,因为这几年很少听到新的信息,大家也就自然不怎么关注。”

  不过,一些建设推进良好并且已经在“集聚”效应上有了明显“收获”的基地,依旧对传统优势产业的集聚政策充满了信心“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2004年挂牌成立,市、罗湖区先后投入1.48亿元用于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环境改造的配套建设。可以说,集聚基地现在已经是全国黄金珠宝首饰的生产和加工基地,甚至已经成为全国黄金珠宝首饰的贸易中心。”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杨绍武认为,对于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来说,已经具备的优势,加上快速的自我改造升级,就意味着深圳将成为整个产业的中心地带,“我们认为,对这一部分产业,深圳肯定不会放弃。”

  实际上,无论是经过几次辗转选址的钟表产业基地,还是刚刚启动建设的汽车电子以及自行车等基地,虽然阻力重重,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推进的脚步。钟表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就将全部完成,企业也可以进入基地开工建设。家电产业集聚基地的甘李工业园,上个月向社会公开招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根据方案,整个公共服务平台的占地面积为***6.*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2**00平方米。

  闫运礼说“大家都还在努力。”

  九大产业集聚基地建设进展

  ●成功型

  珠宝产业集聚基地 *大产业集聚基地中,最成功、效益最好的基地。投入1.48亿元建成的吉印通珠宝产业基地,现在的生产及交易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成以上,拥有黄金珠宝“中国名牌产品”24个,汇聚了1*00多家珠宝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占据全国珠宝首饰行业“龙头老大”地位。

  家具产业集聚基地 坑梓家具产业集聚基地占地约*2.6万平方米,项目的总投资为26224万元,截至200*年10月底,基本配套已完成约*6%,园区内的8条市政道路已经全面完工并经过验收。

  ●滞后型

  内衣产业集聚基地 选址公明合水口、茨田埔社区,内衣基地总规划面积**2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目前正在建设的二期规划126万平方米。一期基本都是原有老企业,二期新进企业目前建成投产的包括世界*00强Y K K等企业,但是不少土地已经被高新企业“抢占”,三期计划目前尚属空白。

  钟表产业集聚基地 之前因为征地选址问题,耽搁了很久,新选址于宝安区公明街道,规划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主要配套企业*0家,总投资**亿元。原定200*年就产生效益的基地现在仍处在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中,今年有望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家电产业集聚基地 整个基地分布在龙岗区布吉、南湾街道布澜路两侧,由甘李工业园、联大科技园、金积嘉科技园、联创家电城和金积嘉工业园*个园区组成。甘李工业园由政府主导,建设总部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200*年12月才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工程的勘察、设计。在公共服务平台开工建设前,整个基地的前景并不明朗。

  服装产业集聚基地 在几大基地里,该基地为宝安区很重视的一个项目,但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耗时较长,目前进驻企业基本已经开工,预计2年左右可全面投产。

  模具产业集聚基地 基地原定总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规划建成后可容纳模具制造及配套企业100多家。而目前基地实际建成面积**万平方米,为基地一期,落成之初共有*家企业签约,目前建成投产4家,另有*家正在报建中。

  ●空白型

  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基地 位于龙岗区宝龙工业区,占地约*0万平方米,选址用地为工业用地。基地于200*年初立项选址宝安区观澜街道,后来基地选址从宝安区移到龙岗区,于200*年12月正式挂牌,在选址历时五年后,于200*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自行车产业集聚基地 200*年,深圳新型自行车产业集聚基地在龙岗坑梓街道奠基开工,该基地占地**.8万平方米。截至200*年10月,该基地累计完成了投资2601.*8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1.*8%,进驻到基地内的企业也只有两家,长达600多米的秀禾路是基地内唯一建成的市政基础设施。

收藏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