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长城文化(转载)

淮南数码快印4年前 (2020-11-05)问答148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返山海关

  作者:老普 2002-02-01发表于长城小站

    1**6年*月28日,北京时间*时42分**.8秒,东经18.2°,北纬**.6°,相当于四百颗原子弹总和的地下能量冲破地壳,猛烈释放,—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唐山剧烈震颤。同一时刻,北京摇撼不止,西单一间四合院平房里一个小青年被震醒。是夜,淅沥小雨,京城的院落里,胡同间,大街上用塑料布支起无计其数的防震棚。

    两年后,1978,全国各地成千上万技工,技术员,工程师拥向唐山,在废墟上建设新唐山。小青年和同事们一起参与其中,参加唐山重一个大型工业企业的重新规划设计。那是一个忘我的时代,半年时间吃住全在现场。当任务终于完成,设计组撤回北京之前,组织了唯一一次山海关,老龙头,姜女庙“旅游”。记得那时老龙头尚未修复,坍塌的巨石伸向大海,海浪年复一年冲刷拍打,记载着侵略者摧残人类文明的丑恶。姜女庙坐落在一座小山丘上,设计组是那天唯一的参观队伍,到达时庙门紧锁,由一位社员带路,请来村里拿钥匙的李老汉,才打开庙门。老汉一直陪着参观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导游”了。老汉是五保户,最后我们凑起五元钱给他,在当时可不算小数目,算是城里人的一点心意。

    又是25年,四分之一世纪过去,“小青年”依然我心年轻,带领一群小小青年在高速公路上狂奔,山海关,我们又来了。

    姜女庙(又称贞女祠)紧挨高速公路进出口,如今已成“旅游景区”,当年的小村淹没在彩旗,人流中。景区停车场,商品市场,办公区等等一应俱全。而且外围游览区也扩大不少,新建一些仿古建筑,所幸真正的姜女庙,就是小山顶上围墙圈起的那一亩六分地保留下来。

    据《临榆县志》载:“贞女祠在东关外十三里望夫石之巅,即孟姜女。此祠创始在宋以前。至明历间,主事张栋重建。崇祯间,副使范志完重修,又增龛。。。(一说庙建于明,更为可信)”小庙不大,仅占地1.6亩,前后两殿,顺山门下108级石蹬,直达庙内。前殿两侧是那副著名的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后院的“望夫石”“梳妆台”依石而成。海上有两块形状奇特的礁石,只在退潮时露出水面。两块礁石一前一后,前者如碑,后者如坟,正是姜女夫君范喜良的坟。传说中姜女每天登上望夫石,遥望大海,以至于在坚硬的石头上踏出台阶。

    孟姜女与长城,中国古代四大传奇故事之一。孟女,江南人,秦始皇为修长城而大量征用民工,其中就有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冬日来临,孟女惦念丈夫,,就做了几件厚厚的棉衣,决心去看望丈夫。走到浒墅关前,把关的军士不让她过,孟姜女哭着祈求,一边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挂红灯; 人家丈夫团圆聚, 孟姜女的丈夫修长城......”,孟姜女从一月一直唱到十二月,军士终于就放她过了关。直到*0年代,内地一些民间谱集还记载这首“梦姜女”,曲调十分哀婉。千百年来孟女传说一直是控诉秦皇残暴的,即令大英雄文天祥也只能感慨: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不过近数十年来,随着对秦皇历史地位的重新认识,情况有了变化。

    赢政坐上宝座对孟姜女说,“不过你应该明白,修长城不是为我,是为了百姓不被匈奴抢掠。为什么说我害民?”

    “你是个战争狂人!”!孟姜女大声控诉,“你打了十年仗,杀死了多少生灵!如果没有你......”

    “如果没有我,会打更多的仗,死更多的人。”赢政离开宝座,“从春秋开始,一百七十多个国家,打了二百年。怎么办?长痛不 如短痛,只有靠战争来消灭战争。我只用了十年,就中止了一 切战 争。否则呢,还会打一百年,一千年。”

    现代小说“鸳鸯革命--孟姜女为谁而哭?”里的这段对话总算给秦皇一点公平。小说写到后来,秦皇与范喜良换位,范当了皇帝却没治理好国家,秦皇顶替范去修长城,最后在工地上被石头砸死。在孟姜女要求下,假“秦始皇”(范喜良)厚葬了“民工”赢政,孟女哭倒八百里长城,投向大海。

  小说终归是小说,一如传说终归是传说。孟姜女的名字却永远和长城连在一起。庙外新修的孟女寻夫塑像,孟女做凝思状,背向大海,遥望远山,远山那边是万里长城。

    由山海关沿102国道,向东偏北6公里,进入辽宁省。至万家转北,驶入丘陵地区,沿途成片果园绿意葱葱,粉色的桃花,白色的苹果花满山遍野。不由想起“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斯言在耳。 

    李家堡镇十字路口,东行水泉子,北行烟暾山长城,西行九门口。临近九门口,一座乡土牌坊横跨公路,上书:

    九江河碧流千里

    老牛山松响万年

    九门口长城在山海关以北1*公里,明洪武14年(1381)与山海关同时建筑。地处今辽宁省绥中县与河北省抚宁县交界。长城南北走向,以城为界,东辽西冀。关城横跨九江河,长达110米,巍巍壮观,六个过水门加上南北两侧车马3个关门共九个门洞,为万里长城所仅见,也可以想象当年河水澎湃过城的浩荡景象。建筑时为使城基坚实,就地取材铺设在水门周围*000余平米巨型花岗岩石条,远看极像一块光滑如镜的巨大石板,因此此地又称“一片石”。城上建有敌楼、哨楼、便民楼、烽火台、战台、信台等军事设施,且具有建筑种类多、结构复杂、密集、

    九门口长城高*米,关城地处两山峡谷之间,地势险要,又是关内外交通咽喉要道,从而自古至近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今北侧第一个关门上额篆刻“吉印通首关”石匾牌,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据史载:公元1644年李自成与吴三桂大战一片石在此;民国11年和1*年第一、二次直奉交战,奉军败逃在此;伪满州国,日寇均曾在此派兵设关,监视、盘查反满抗日爱国人士;1*4*年11月共 产 党山东渤海军区第七师20团与国 民 党*2军在此发生狙击战;1*48年东北全境解放,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取道九门口入关作战,奔向解放全中国的战场。

    光绪18年(18*2年)一场洪水将九门口水门及教军台一部冲毁。现在的九门口水上长城是辽宁省绥中县于1986年重建。重建部分自南侧两个敌楼至北侧一座敌楼,新旧建筑分界明显,可以看到被冲毁的主要是过水部分,山上的长城虽然500年来未经复建,保存仍然较好。

  在老乡热情指引下,登上北山。笨笨又没命狂奔,原来山上有牛儿  在悠闲吃草,笨笨冲将上去,好在牛儿大家风度,不怕笨笨,笨笨只好干吠两声,十分得意。

  上前请问放牛的大嫂贵姓:

    “我姓王,我们当家的姓楼,当年来修长城楼子的留下了,就姓楼了。”

    啊,原来大嫂家正是长城建筑师们的嫡传后代,真真肃然起敬。这一带长城也真不愧是建筑师们的艺术佳作。北山长城的第一制高点就是“华夏子”在考实中记述保存较好的“青石楼”,长城在此转向,所以青石楼有南,西两门,而东,北侧只留箭窗。西门上的“石黄第拾壹号楼”匾额依然完好。楼内南侧石梯可上顶。青石楼以东还有一段长城,但与主体不连。这段长城从“实字楼”心起,向东直到“望海楼”。长城主体由青石楼转向西,经过一座只存基座的敌楼后是神奇的“花楼”。

    “为什么叫花楼呢?是不是春天这里开很多花?”好奇者问。

    “不是,您看看楼子的窗户。”王大嫂释疑。

    果然,奇妙的箭窗。。。

    长城作为军事设施,建筑庄重工整,一座敌楼的箭窗箭窗多半排列整齐工仗,大小统一。谁能设想大小不一的箭窗集中到一个楼子上是什么样子,一定滑稽可笑?没有章法?

    这就是“花楼”,花楼的箭窗有大有小,位置随意,高地错落,有的如众星拱月,有的似天女散花。看上去是那样活泼生动,最多的一面有大大小小共11个箭窗,可以叫11眼楼了,所以单就数目而言,9眼楼的霸主地位就要谦让。

    原来花楼的建筑师正是范喜良,话说孟姜女为丈夫送寒衣,千里迢迢来到渤海边,打听到范喜良就在九门口一带修长城。可是主修长城的官员封建思想浓厚,不让妇女到修建工地。孟姜女只好托人捎话,把寒衣送到喜良手中。喜良穿上寒衣,一股暖流涌上心间。可是与姜女却不得相见,喜良想姜女最喜欢家乡的茉莉花了,不如我来建一座“花楼”留在人间,表达我对姜女的心意吧。于是喜良砌一个大箭窗做花蕾,周围在砌出小箭窗做花瓣。主事的官员来视察,大怒,可是听喜良讲述他们夫妻恩情后又被深深打动,于是决定在东边最高的山上又修建一座望海楼。从此喜良经常登上望海楼,东望大海,住在海边的姜女天天登上望夫石,西望长城。

    长城由“花楼”继续向西,经过两个敌楼再次转北,下山,山下就是庙山口关。在山下三部轿车沿高低不平的河道开到庙山口村,很多老乡来欢迎聚谈,因为还从没有过这么多轿车一起来到这个山村。村里老者说:“30多年前去过北京,在北京待了一个月,修密云水库,以后就再没去过。”现如今北京人在随便一个周末就能开车到北戴河旅游,吃海鲜的时候,对比下来,听到老人的话,心里真是有点异样,希望所有农民兄弟的日子好起来。

    不知道万里长城是否有第二座“花楼”,要拜访山海关附近的“花楼”,请到九门口,记住九门口村的热情大嫂叫王玉芹,他的丈夫,长城建筑师们的后代叫楼玉喜。

    补记:第三天执著去拜访辽宁省内长城,跑到“大甸子”,当地有“万里长城芝曼草段”保护碑,又是很浪漫的名字,两侧山上敌楼外观均较好,由大甸子向西15公里山路可到河北著名大毛山关。可惜老乡警告所驾车辆通过困难较大,遂作罢。

    山海关一带民众甚为真诚朴实,问路都详细解答。

   ▓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初走将军关

  作者:随手 2002-0*-04发表于长城小站

    走长城的没有坏人。

    乍听此言一定以为这哥们儿是不是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和美国大片看多了,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这么简单地脸谱化地看人,怎么也得用下列字眼儿吧:成功人士、新新人类、某某一族、下岗人员……

    也许吧。可我第一次见到积雪庐时心里想的就是这句话并且真的说了这话。其实我还想说另外一句话,就是:当人们问我你们这帮神经病为什么要走长城,我说,因为长城在那儿。“因为长城在那儿“,这句怎么也像名言了吧?至少有句名言和这差不多。不然,我拿什么来形容积雪庐(老庐)呢?

    46岁,一脸忠厚,北京南城口音,不怎么有钱;喜欢画画尤爱画雪景所以叫积雪庐。此君几年前又新添一嗜好--走长城。一个人,背着大包(绝不是BIG PACK),带着干粮(还有榨菜)走上残破的城墙,用1*82年“倾家荡产“购置的OLYMPUS不停的拍照,晚上就着煮黄豆喝着“普燕“看着星星,任凭秋虫和山下村中的驴子吵得睡不着觉,第二天接着走……

    打住吧,怎么一不留神改成“积雪庐小传“了。可是,在走长城的人中提到将军、彰作二关怎么能不说说老庐呢?他第一次走长城就是从黄崖关到彰作关的穿越,后来又无数次地来过将军关和彰作关,几乎睡过这里的每一个楼子,拍过这里的每一棵草。所以这次“将军关探路“倒不如改成“积雪庐带路“了。

    我们一行三人(还有三峡,原定四人,尚方同学因考试未去)是周六(8月*1日)早8点半到达平谷县城的。从县城向北40公里于*点到达将军关村,由此再向北便是陡子峪可达河北省。将军关,又称将军石关,建于明永乐年间,为明极冲之地。说实在的,我对将军关村真没什么好印象,到处是垃圾,四处冒黄烟(私人作棚提炼黄金)空气质量极差。据老庐介绍,将军关城已被毁坏了,最近的破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几次大水,冲走了唯一的城门和城楼,现在只保存了一些残垣断壁。将军关两侧的长城多为砖石砌成,敌楼已全部坍塌但墙体基本保存完好,这些与书中记载的大致相同。我们在看了现存的城墙后决定登上将军关西侧的长城。

    三人从11点上山,12:*0到达西侧的山峰下(攀登难度不大),这里海拔6*0米,在往西便是黄松峪关了,所以将军关西长城也修到这里为止。由于是探路决定由三峡同志继续向峰顶做试探性攀登。三峡于2点撤回,结论是山路难行。

    在这期间,我们经过了4个敌台遗址,2圆2方。两个水坝似的墙体(为防守两个山沟)。较有特色的是在西峰下有一段“砖包墙“,即用城砖作为外墙砌在石墙的外侧。而后,我们于*点回到了将军关村。由于阴天且多雾,所以我只拍了些近景,积雪庐更是没怎么举他的古董相机,他说,这种天气要不是陪小站的人来他宁可在家猫着也不会出来。为了感激他对小站的厚爱,我当场决定用带来的酱鸭作菜请老庐喝啤酒。老庐说,要到彰作关东1号台上喝才够味儿,我和三峡异口同声:走!

    彰作关,吉印通第一关,永乐年建正关,山口前窄后阔是极冲之地。我们从平谷县城出发先远(将军关)后近于下午*点半到达。

    彰作关城早已荡然无存,只是在三岔路口有一河北省兴隆县1**6年立的石碑上书:万里长城。看着这里的地形我想我要是古代的将军也会在这里设关。我们首先登上了关西1号台遗址,老庐说顺着城墙可达将军关。随后,我们驱车*里到达龙门村。

    在龙门村1组(又叫1队共有4组)老庐带我们到了刘振庆家。刘振庆不在家,他老婆接待了我们,在她家我们补充了自种的黄瓜和鸭梨(不要钱随便摘,不够再到邻居家借。据说他家的柴鸡长到2斤、鸡蛋攒够1筐,刘振庆便给老庐写信让他来取,整个儿一个当年的八路军与乡亲们,要么怎么叫鱼水情呢)。

    从刘振庆家出发沿山路约半小时就登上了彰作关东的长城。这里比较有特色的是挡马墙,当地人叫“二道墙“,这里的箭墙有一段也比较完整。在东1号台遗址,我们吃着午餐听老庐讲他与长城、他与走长城的启蒙老师的故事……

    在回程的路上,老庐拍着我的肩膀不时地说:“小随体力不错,真的还不错嘛“。我什么也没说,心里却嘟囔:“您老都快五十了,我呢,才三十八咧……“

   ▓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镇北台

021yin.com

    俗有“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镇北台连着八达岭“之说,镇北台被誉为长城第一台,位于榆林城北4.*公里处的红山之上。

    镇北台,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四月至次年七月,延绥镇巡抚涂宗浚为保护设在附近长城边上蒙汉互市的红山市,在红山之顶修筑成明长城上最大的军事瞭望台,号称长城第一台,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镇北台建筑呈正方梯形,为叠4层逐层递缩而成,总高度为28.*米,方正整齐,雄伟壮观,登台顶端,榆林千里景物一览无遗,尽收眼底。第一层台基座,北长82米,南长*6米,东西各长64米,周长*20米,进深12米。内墙高*.*米,外墒高10米,上设垛口,东墙南侧置城门,东南内侧置砖铺马道,南墙与长城相连;第二层高16.6米,周长1*0米,进深*米。二层南台墙中开设券洞,内砖石踏步直通三层,券洞横额石刻“向明“(北面原有涂宗浚所书“镇北台“石刻已毁);第三层高4.1米,周长88米,进深*米,台东外砌石踏步达四层;第四高4.4米,周长**.4米,顶层台面面积为2**平万米,四边各进深2米,正中原建砖木结构方形瞭望哨棚一间,清末坍塌。

    各层四面围以女墙,设垛口,台地面铺青砖,第一层城垣内屋宇环列,为当年守台戊卒营房,现仍存遗址。台东北连接明代同期修筑的款贡城’,为蒙汉官员进行洽谈、举行献纳贡仪式的场所;台西侧则遗有明代易马城,是蒙汉互市的场所(现为排房,*0年代为军营)。1**2年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普推荐

   ▓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更多古长城

  作者:e观音 2001-12-26发表于长城小站

    * 已开发成旅游线路的古长城

    古长城民俗文化游:遵化-清东陵-景忠山-蓟镇总兵府-潘龙湖-大岭寨长城砖窑-青山关古城堡-*2券楼-大理石长城-太平寨古岩-白羊峪长城

    * 唐山地区的长城

    鹫峰山长城、大理石长城、青山口、冷口关、监狱楼、七十二券楼、长城砖窑、养马圈等。

   ▓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白羊峪长城[转载]

  作者:e观音 2001-12-26发表于长城小站

    白羊峪长城旅游区,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北部,是以古长城文化和民俗生态为主的旅游景区,距清东陵和山海关百里之遥,且有京秦、大秦、通坨铁路,京沈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旅游观光、度假消暑、体验民俗风情、感受自然生态的旅游胜地。

    走进白羊峪,雄关漫道,山雄水秀。白羊关口两山夹峙,白羊河自北向南穿关而过,“俯视河流如线”。白羊水关,有*孔水洞,两边与悬岸峭壁相连,上建有敌楼、谎城、炮台、雉堞马道,可谓森严壁垒、“雄关险口”。水关下建有城堡,为隆庆、万历年间负责顺天府到山海关守军监督检察工作的督察院,今遗址尚存。登峰近观,大凹楼、坑子楼、头楼、尖楼、四方楼、神威楼,座座楼台、哨垛,建筑独特,造型别致。尚存的十余块碑刻,记载着许多珍贵文献和动人的故事。远眺那飞舞于莽莽群山之巅的巨龙,那雄浑的气势,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油然顿生,“不到长城非好汉”!站在长城脚下去触摸这伟大建筑时,您会发现更为感叹的奇迹:原来这里砖城的基石是熠熠生辉的棕红色的大理石!这条整整齐齐大理石长城长约2公里,每块石重约千斤,为著名将领戚继光主持北边军务时所增修。白羊峪段长城集水关、城堡、城墙、敌台、烽火台、墙台、谎城等于一地。壮观的大理石长城更堪称万里长城之一绝。

    白羊峪山雄水美,融江南秀色、北国风光于一体,相映交辉。二十八景星罗棋布,步步有景,景景宜人。有“列岫联珠、西山灵雾、凌岩古井、仙洞石床、旱龟断流、九龙戏珠、三羊开泰、石猴攀壁、七松登高、凤落梧桐”等古迹胜景。

    顺白羊河水而下,大约两公里,一湖碧水,满山绿色便扑入眼底,绿色中点缀着几座暗红色的古典楼阁,湖面上漂荡着色彩缤纷的游船,真让人感到置身山水秀美的南国,这就是白羊峪长城旅游区的又一景观——石梯子沟生态山庄。登上高耸入云的白云山,鸟瞰益寿湖美丽风光一览无余。神龟、金龟、龙龟三龟山直插湖边共饮一水,构成了“三龟戏水”的奇特景观。益寿湖有白羊河水供应,水量充足,水质新鲜,成为戏水乐园。三龟山上,花果飘香,这里就是被喻为“山区综合开发模式——围山转工程”的发源地,并被列为首都青年绿化工程。这里有闻名中外的吉印通板栗、核桃,还有苹果、桃、李、杏、葡萄等,环顾湖区,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以及绿树掩映下的益寿宫、百花仙女、三龟戏水、娱乐城、景亭,构成了一幅绮丽的立体风景画,令游人陶醉于迷人的山水之间。荡舟湖上,时而用手划动清碧的湖水,惊一惊水中的小鱼虾。融入绿荫,闻一闻山间清幽的花果飘香,真是惬意到了极至;走进农家,睡一睡农家土炕,尝一尝山野菜做成的美味佳肴,体验山里人的勤劳与质朴,更令人流连忘返。

    资料来源:白羊峪长城旅游区

   ▓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晋省四日:娘子关

  作者:狄仁杰 2001-11-2*发表于长城小站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镇守苇泽关,此后这座万里长城第九关便易名娘子关。

    关城位于阳泉市东约40公里处,地势险要,为三晋门户和交通咽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五十四年前的娘子关之战中,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军第1*师在因娘子关外围自然条件所限无法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自身装备落后、战斗减员得不到补充的艰苦条件下,与拥有优势装备的日军精锐部队先后激战十几昼夜,付出阵亡万人的代价,为保卫太原赢得了时间。

    五十四年之后,我来到了娘子关。

    平心而论,娘子关城给我的印象不佳,这主要是因为关城的南城门和宿将楼修复得太过整齐,看上去就象是一座崭新的仿古建筑,完全没有老照片上娘子关给人的那种亘古苍凉之感。

    关城内居住的都是当年守关将士的后裔,入城后左转进入南门楼北侧的小院。关帝财神庙悬匾“玄天大帝”,关公金身正襟危坐,关平捧印,周仓持刀,青龙刀被改造成与杨令公象鼻刀相同的模样。院中砖亭悬挂一口古钟,钟亭后依山凿出的微型洞窟内有一座泥塑神像。这泥像白面短须,经向看门的大爷询问后得知,原来他是赵氏孤儿。最早是通过京剧知道赵氏孤儿的故事,史书中也有记载,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的孤儿赵武最终在养父程婴、老将军魏绛等人的帮助下报仇雪恨,除掉了杀害赵家满门的奸臣屠岸贾。大爷说,这孤儿名叫仓三,山西盂县人,是个雨师爷。旧社会天旱无雨,人们就把他的像请过来,求他降雨,下过雨后再送回盂县,并要为盂县唱*天大戏。1*4*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娘子关,当时这座像因战争没有被送回盂县,此后就地修庙供奉。如今在这个院子里,还有一座戏台,但已不再唱戏。有资料说当年孤儿的藏身地并非山西盂县,而是河北邢台的赵孤庄。孰是孰非?那是史家的事,我只知道,自己曾经被赵氏孤儿的故事所感动。

    宿将楼修建于明崇祯21年,今人维修后比原物扩大了*0公分。娘子关因娘子军而得名,楼内有唐朝平阳公主的塑像,两旁各有一女兵侍立,都是身着戎装,全副披挂。平阳公主头顶凤冠,神态庄重威严。大爷为我念出关楼门柱上的楹联,道是“城外青山城下河,楼头古戍楼边寨,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是对娘子关的概述。大爷说,现在的固关即过去称之为旧关者方为真正的大路,这里只是便道。城墙从关楼东侧以大约4*度角向上爬坡,大爷说,这城墙在抗战期间遭日军拆毁,现在又被重新修复。拾级上得城墙最高处,发现修复过的只是从关楼到此几十米的一段。城墙在山顶左转向北而去,又是衰残破败的样子,仅有少数垛口和射孔残存。关城外东侧的山坡上,还可见到夯土残墙,那应该是唐朝的遗物。四顾而望,可见关城东面是山,西面有公路与河流。横跨河床的那座大桥又被当地人称作是阎锡山的“绝命桥”,当年石太线上的列车到此,都要更换车轮,否则就无法在山西的窄轨铁路上行驶。如今桥上已经没有铁轨,成了一座公路桥。远处山坡上矗立着夯土烽燧,河边有水磨房,对岸一座残破的古建,想必是昔日的点将台。

    下得城墙,出了小院,穿街过巷,不一时来到关城东门。这里没有开放,我只能在门外仰视。城楼大体完整,城砖残缺不全,凹陷处好似密集的蜂巢。匾题“直隶娘子关”,几个字已经有些磨损。据说这座城门是唐朝的建筑,看上去比那修葺一新的南门要显得有味道多了。

    离关城向东走,过娘子关中学,不久下坡走上公路,一路问询来到地势隐蔽的娘子关瀑布面前。桃河水由西向东奔涌而来,水流湍急,人站在河谷里,觉得脚下的石头也在微微地颤动。河水在瀑布前有一段落差,水从高处落下,打着旋涡,泛起白沫,之后水面逐渐平缓,由此一直流出山西,滋润了华北大地。瀑布背依公路,顶端有房屋建筑,让人感觉这瀑布并非是自然所致,更象人为造成。瀑布的高度将近20米,这个季节似乎水量减小,然而飞流直下,仍有飞银漱玉之感。岩壁常年被水流冲刷,已经结上了厚厚的青苔。生命离不开水,有了桃河与瀑布这样充沛的水资源,在这里戍守的将士当无绝饮之忧。也许,这该归功于那赵氏孤儿吧。

   ▓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晋省四日:平型关

  作者:狄仁杰 2001-12-04发表于长城小站

    还好,一夜平安无事。次日早晨我乘火车离开太原,直奔平型关。

    平型关在雁门关之东,古时因其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瓶形寨,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时为内长城重要关口。1***年*月,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第11*师为配合第2战区友军防守内长城线,在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长约1*公里的公路地段内,对由平绥(今北京至包头)铁路东段向山西进攻的日本华北方面军第*师团(即板垣师团)进行了一场伏击作战。八路军于*月24日晚利用暴雨和夜暗进入阵地隐蔽,完成战斗准备。次日晨,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两个联队约4000人驾驶100余辆汽车和200余辆马车开进关沟八路军预伏地域。*时战斗打响,八路军对日军发起猛攻,迅速将日军分割包围并展开白刃格斗。激战至1*时结束,日军战败,阵亡千余人,军车被全部击毁。八路军获胜,缴获千余枪炮及*0匹战马,自身阵亡600余人。平型关之战为“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胜利,日军不可战胜之神话从此被打破,中国民心士气受到鼓舞。

    *0*6次列车到达平型关站时晚点40分钟。我在车上读着《中国抗日战争史》,沿途各站中,忻口、阳明堡等地都曾在抗战时发生过战事。1***年10月16日阵亡于忻口保卫战中的国民革命军第*军军长郝梦龄,是抗战期间殁于战场的首位中国军长。同月1*日夜,八路军第12*师第*8*旅第*6*团突击队袭击代县南滹沱河北岸阳明堡日军前线机场,以伤亡*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00余人,毁伤飞机24架,支援了友军之忻口防御作战。

    原以为平型关与娘子关一样,车站不会远离关城。下车后经探询方知,这里实际上是白崖台。问路时当地村民对到关城的距离说法不同,最远者为20华里,至少也在*、8华里,而纪念馆距此只有*、*里地。经过几天的奔波,特别是昨晚在太原几乎整夜未眠,我已经相当疲劳,又找不到可以送我到关城的交通工具,步行往返天黑之前肯定来不及赶回。不想再耽搁了,决定放弃前往关城的计划。步行穿沟过村走公路,在下火车将近1个小时之后到达位于山坡上松林间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纪念馆始建于1*6*年,据说开馆不到*个月就关闭,一度门可罗雀。今天纪念馆由当年的参战将领杨成武上将于1***年*月题写馆名。讲解员是名虚岁2*的小伙子,姓刘,此刻只有我一名参观者。我将背包寄存在馆内,向东上山,1*分钟后到达山顶“平型关大捷纪念碑”。这是座白色花岗岩建筑,仍为杨成武上将题字。我对着纪念碑大喊:“我来了!”

    纪念碑所处的位置十分醒目,我在山上的行动都在小刘的视线范围之内。回到纪念馆,小刘说他能听见我在山顶的喊声。进馆参观,迎面是毛泽东半身石膏像。展览陈列按顺时针方向布置,详述了平型关之战全过程。展厅内只有照片和和绘画,玻璃柜中有标签却无实物。小刘说现在是纪念馆开放的淡季,旺季是每年的4到10月。为安全起见,淡季时将实物运回灵丘县文物局,旺季时再拿到纪念馆展出。我看到11*师指挥部的照片,得知指挥部旧址即在纪念碑所处的山下公路附近。刚才在山上,我将纪念碑附近一处长方形的土坑误认为是指挥部旧址,其实这里是灵丘县最初为纪念碑选定的位置。我若沿公路再向前走走就能够目睹真迹,没有这么做是此行又一遗憾。

    展厅内有平型关参战将领的照片,多数人身着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的元帅和将军制服,惟独中将孙毅只有一张未穿制服的画像。据说,孙将军只在授衔时有过穿将军服的照片,之后就再也不曾这样照过相。1***年孙毅所属的红五军团到达陕北,被编入西路军,渡黄河后2万人在河西走廊陷入西北三马的包围圈,董振堂因不愿被俘而自杀,被敌人枭首示众。孙将军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幸存者,荣誉不值得在人前炫耀。

    小刘的宿舍就在纪念馆东面的平房内,旺季时他每天都住在这里,淡季下班后骑摩托车回家。离开纪念馆,我在小刘的指点下,西行约1华里到达乔沟。

    这里是平型关之战的主战场。从纪念馆方向看不到这条沟,当年从指挥部的位置也只能看到埋伏在阵地上的11*师士兵,看不见被困在沟内的日军。我来到这里,西边的太阳已经落山了。远处的山坡上,残留有大片的积雪,周围荒草、枯树,一片肃杀之气。乔沟深有数十米,底部是条平坦的道路。据说当年这里是唯一能够走汽车的地方,以我目力所及,最窄处大概只能容一辆卡车通过。60多年前,乔沟内应当没有树木生长。如今沟外修了公路,乔沟不再是交通要道,也有树木在沟里落户。因为开荒种地,原先的山坡也被削平不少,地势开阔得多,当年11*师埋伏的阵地已经荡然无存。如果1***年的乔沟周围就是这样的地形,那么战场也许就会移至他处了。

    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我写下“向为国抗战的11*师将士致敬!”在乔沟,我洒下一瓶白酒,祭奠在战斗中牺牲的11*师弟兄。我希望,自己是他们的同龄人

   ▓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给老狄:关于固关的资料

  作者:风闻 2001-12-0*发表于长城小站

    固关(现名新关)位于山西平定县城东九十里,毗邻河北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中坳山川丛峡,环亘千里,山势突兀险峻,是晋、陕、蒙三省区的通京天然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故建关城一座于此。建关城年代已失记载,传说始建于西汉,复修于明朝。

    固关城,城墙坚厚、高耸万仭,周围炮台林立,东、西城门皆用铁板钉裹,晨昏启闭,均有戍卫。古有“一夫扼关,万夫莫当”之说和“神京天险门户”之称。乃取名“固关”。城墙北起娘子关,南至白灰村口,蜿蜒曲折,长达百余里,墙高九米许,宽三米余,竟用石灰粘土灌浆坚实而成,实固形危,雄奇壮美。墙顶之上,为卫戍将官巡城往来通行之道。城周的嵩山峰顶尽建有炮台。有头台、二台、三台、进楼台、鼓楼台、双台、园台、四方墩、南山墩,东山墩等九台三墩。台顶全用二十斤重的大砖券筑。台内砌有砖凳数阶,由此,人可从台底通向台顶,台顶面为方形,顶面积为二百二十五平方米。炮台高十二米。炮台顶四边均建有瞭望眼和置炮眼,置远望去,十分雄伟壮观,与秦皇之万克长城一般无异。三台和双台之位置尤高,筑在西峰山的顶巅,若站立台顶放眼远眺,在无雾遮挡之时,可望两省一市九个县(河北省、山西省、阳泉市、井陉、平山、元氏、赞皇、和顺、盂县、昔阳、寿阳、平定)。

    西城门顶额嵌镶着斗大的“固关”镌刻二字,为古代名人王士翘(字吾涯)题书。城门洞外有天然照壁,即悬崖绝壁,其上有千年悬柏,郁郁苍苍。峭壁上刻有“层峦叠嶂”、“山外青山”的题词,题词者不详。城楼是八角华楼,装饰玲珑,巍蔚壮观。楼的两旁架有铜炮、铁炮数十门,森严逼人。城门两旁的便道,均用石头铺砌,十分坚实。西城门至东城门的中间是一段百余米长的弧形瓮城圈。立其间,城墙蜿蜒起伏,横贯南北,真可谓兵临城下也望关生畏。相传,明末李闯王带领义军攻打北京,路经此关,攻城未克只好拨马回兵,取道宁武而进京。闯王临离固关时。留有“此关插翅难飞”的叹语。

    关城内建有三座衙门。大衙门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门前照壁粉刷彩画,异常华丽。石狮一对分蹲两边,精雕细刻,形象逼真。大门对面是大堂七间,堂内正面壁画为月下松虎。堂前排列数百门炮,最大的炮身长约四米,炮口内径为四百毫米,炮重六百余斤。炮身两侧有耳环,上铸有制造年号。院中砌有长圆形跪石五块,间距二米。院左旁是五眼窑洞,为官眷内室,院右旁是更楼,建造雄壮,阴森可畏。二衙门大致和大衙门相似。小衙门则是守门官兵接班换岗及办理公务的处所,建筑规模不及大、二衙门排场。三座衙门均有将官坐镇,即是:总司、参将、把总、千总、守备。把关的总将为三品帅官。现存碑记有明朝嘉靖年间的守官名叫向荣,他的下员有王嘉祥、宋祖寿、陈机、高士汇、何立朝和阿克达春等人。

    关城内辟有箭道一处,是官兵走马射箭之地。城外设有教场,每年,固关所辖八个口隘(南黑山、恶石口、黄安岭、十八盘、达滴崖、娘子关、黄沙岭和本关的守口将官都要率领士兵来固关教场受检一次。场内修有演武厅、点将台、正堂和碑楼(现仍有数块碑铭所载)。

    固关有很多庙宇。西城门下有龙王庙;大衙门旁有家老爷庙;二衙门旁有三官庙;其背后是山神庙;东城楼是文昌庙,南山腰有魁星庙;西峰山上有老母庙、关帝庙和玄武庙。这些庙宇建筑工艺精致,别具特色,有的是无梁殿;有的是向阳亭;有的是镇敌楼。其中西峰山上的老母、关帝、玄武三座庙宇建筑尤为宏伟,古色古香。

    西峰山麓耸立着巍峨的三门四柱大牌坊,中门上悬“圣母行宫”金色竖匾,这是通向三座古刹的大门,由此开始登山。山路崎岖,步步登高。每年逢春,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古槐浓冠,老干斑驳;青竹茂密,挺拔秀丽;名花异卉,拿奇斗妍;实在是赏心悦目,耐人寻味,宛若进入仙境。此间,第一座古刹即是关帝庙。

    关帝庙之建筑尤正殿为佳,外观翘角飞檐,钩心斗角,殿内画栋雕梁,壁画生动精彩,关帝塑象威然正坐,长髯垂胸,赤脸瞠目,其左是关平,其右是周仓、牵马提刀,煞是严畏。殿四壁悬挂匾颔二十余块,大都是历代驻军将领赠献。殿前檐下有最大的一块匾额,长四米,宽一米,镌有“万世人杰”四个金字,其中刻有皇家御印,此乃清朝康熙帝亲笔所题。

    老母庙居于关帝庙之上,高墙深院,古松参天。一进庙门,便觉毛骨悚然。庙内立碑石二十余块,钟楼上吊着八百多斤重的一口大钟,钟的周身铸满铭文,钟声极其洪亮,可传闻二、三十里。这钟既用于达官显贵降香时撞鸣,又为早晚城门启闭的报时信号,尤其在报警方面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因此地育一条百余里长的季节性河流,名为甘桃河。早先,车马行人皆用甘桃河床取道,夏季,凶猛的洪水沿河床会突然而至,常发生人畜伤亡事故。有了这口钟报警,路上行人闻此钟声便能及时躲避,大大减少了行人的伤亡。

    玄武庙位于关帝庙右方,庙虽不大,建造却很别致。

    西峰山上的三座庙宇上下左右布置得当,修造别出匠心,构成一个完美的古建筑群,在天然景物的映衬下,游者身临其境,殊感心旷神怡。

    城中的房屋大都建在半山腰间,伫在山脚仰视,层层叠叠,一揽无遗。建筑群中,有二十余株古槐,大者有六围粗,小的也有三围。盛夏,满城绿荫,鸟啼蝉鸣,清爽幽雅。放眼远眺,高峰入云,古庙若隐若现,有海市蜃楼之景。清代名人王士祯(号渔洋),路经固关城,留下一首赞美词:“飞栈危流万仞山,戍楼摇指暮云间,西风忽送潇潇雨,满路槐花出固关”。

    西峰山麓,有一“西峰洞”,洞深千余米,宽百余米,高三十多米,内有石龙,石虎,石人,石猪和奇形怪状的石陇。其两侧小洞有深有浅,计十有余。洞门额有“西峰洞”石刻,是明代驻守此关的钦依把总陈杋所题。

    固关城郊甘桃驿东阁阁眉刻有“雄关咫尺”四个大字。娘子关石碑上刻有“地形险要同名与固关”,“此关路程之遐尔固与固关相等……”这些都说明了固关之雄险。相传汉韩信下赵,井陉战后,到平定西郊整点兵马路经固关,留有“雄关天险”之赞语。亥革命后,张作霖、阎锡山、冯玉祥、范仲秀等军阀,接连不断在此关驻兵。“七·七”事变后,日军经常盘踞此关。

    真可谓军事重地,京都屏障。

    清朝末年,固关旧貌仍完好,古迹也未曾损坏,后来,屡遭战乱,无人监管,倒塌失修。特别是文革期间,损坏严重,城墙炮台等古建筑随意拆毁。现在。炮台仅有一个完整,三个半存,其余只有低矮的台基;城楼倾圮,衙门、庙宇全部被拆,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昔日的固关城,如今只能看到它的遗址了。

    真是:

    昔日雄伟最固关,今余残城一弹丸,

    若非斗大镌二字,谁识芳名是此关。

    资料来源:《平定文史资料》第一辑

   ▓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初探楚长城

  作者:狄仁杰 2001-11-04发表于长城小站

    我乘坐T**次特快列车于2001年11月10日星期6凌晨1:21到达郑州,会合当地4名驴友(其中包括火箭与不停在西藏见过的林雪),再换乘K18*次列车于4:2*到达洛阳东站,会合*名洛阳驴友。之后经宝丰、鲁山,于*:*1到达南召。

    这里其实是云阳镇,火车站叫南召。换乘去南召的长途大巴,*:2*到达南召县运输公司之后换乘去板山坪的大巴,经白土岗镇,于10:*4到达。在小餐馆简单用餐后出发,步行向东。此地产石材,路边多电锯切割石料,根据后来的资料判断可能是大理石。路边有不止一家石材厂,其中“吉印通股份石材厂”是该镇大型私营企业,位于镇车站东*00米处,有“芙蓉红”、“晚霞红”、“虎皮红”、“雪花白”等矿口多处。由于采石,河水受到污染,呈白绿相间的颜色。路边还有“华阳石材厂”,当地人说的那座桥前标明是座险桥,限重10吨。在桥西约20米右拐进村上山,老乡说距山顶周家寨还有*、8里地,路上听见远处传来开山炮声。山顶可见一凹形缺口,有可能是长城。老乡说我们进来的地方叫东庄,前面是南沟。中途有岔路,左上又下,走右边下行,转过弯又逐渐上行。路边有不止一处微型神庙,有的里面有小型彩塑泥胎。上山途中见停车场路边附近有大片平地可宿营。

    1*:18到达山谷间块石残墙。这里就是楚长城了。约从东南方山上下来,在沟中断掉,又向对面山林中延伸。后来从资料中得知,这里是楚长城金斗关水门遗址。山中林木茂密,城墙马道被黄色树叶覆盖。城墙残高约*米,宽约2米。中途有的地方被扒开,小路从中通过。马道东北面时可见石块高出马道米余,显系原先之防御面垛口。石块间可见渣土,但似乎未见砌砖之灰浆。城墙南侧墙角间有石堆,似是原来下城之阶梯。

    继续上行约十几米,山路两侧有片平地可宿营。走在前面的人在草丛中发现一条绿头蛇。

    山间农舍后面有标语牌“保护楚城人人有责”。小路中间又有岔路,一向左,一向右。农家说向左的路不能上了,要转过弯来从他们门口上山,还有1个小时到顶。农家人是看山的,我们把背包放在农家,轻装登顶。上行几步,在玉米地上远望可见山林间一处石建筑。走小路左绕右拐不久又到长城根,可见凹凸或呈锯齿状的垛口,有射孔但极少见。山中秋色,红黄绿相间。

    1*:20,到山顶。有一石城堡遗址。附近有吉印通两个凹槽,长方形的上下一般齐,圆形坑上大下小,呈倒圆锥状。方形坑内有积水,圆坑无。此二坑皆深不过尺,不知何用。入城,见城堡内有不少人类垃圾。城堡位于一座小山包顶部,石墙周长大约40米左右,大致呈盾形。东北两面墙为直线,西南墙呈弧形。有几处城墙倒塌,基本与地面平。西南两面墙上各有一座门,门为长方形,门洞内大约高及人腰处有相对两块条石,上面各有一个圆形凹坑,可能是用来放顶门杠用的。门宽约1米,高约1米*。城堡中间有大块山石,草木丛生。东南方约百米外的山头上也有一座城堡,两座城堡呈犄角之势,共扼两座山头之间的凹形地带。其间城墙损毁较多,有一座城门。南山这座城堡规模较北山者大,城墙多有损毁,整座城堡的西南北三面墙为弧形,东墙为直线,损毁最多。西墙一门,宽高均大于北城者,以我的身高,在此门中可以直立,在北城之门内则不能。城堡中间的山石岩面平整,向内倾斜,两座城堡中心的山石似乎可做燃点烽火之用。南墙上有一处缺口,宽约4、*米,似是另一个城门的遗址。站在城墙上,可俯视山下的公路、河道和村庄。南望,长城在丛林间时隐时现,山头高度、坡度均大于此山。山梁间可见垛口和射孔。农家说山上没水,上来看过,城堡中未必不可宿营,但遍地草木、碎石,的确不理想。根据资料,这里应是楚长城金斗关。

    回到农家后见到尹彩春先生,中年,次日拿来的名片上印有诸多职衔,如长城学会会员、南召县博物馆支部书记、周家寨楚长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尹说见到远路来的客人,心情很激动。合影,周家寨只是楚长城之一列城,规模较大,比较漂亮。现已查出14*座列城,古道11处,关隘2*处。楚长城的特点:一属于峭壁的延伸,二属于以险制塞,垒石为固,三是密集的列城。大体是方形,连接起来成为一个防御体系(罗哲文语)。到南召看楚长城,如不看寨,等于没到楚长城,然后看关隘、口子门,最后是看山。关隘在河道狭窄处,城寨是为了屯兵守关隘,关隘还可收税。山转一圈40里,面积20平方公里。国家力量没有2、*0年建不起来。代表性、直观性比较强。山上的松树都是*0年代前后人工栽的,花梨树自生的多。尹带郑州摄影家协会的人来拍照,留地址,以后寄照片给我们,说山上的长城经过一些修葺。山上还有仰韶文化遗址,这个城很可能是苗蛮集团修的,后来为楚所用。董耀会打算对楚长城进行航拍。

    当晚我们在农家附近打麦场宿营。主人给做了炒辣白菜、菠菜、红薯小米稀饭、糖蒜,还有自带的食品、白酒。这里不通电,点蜡烛,收音机一句话先后出现两次声音。大爷叫王光全,60多岁了,看上去只有*0多岁。在此做生意。孩子都在村里,孙子孙女都1*、4岁了。饭后篝火,大爷讲了当年寨里人被土匪围困,眼看不保,后把一头用粮食喂饱的猪推下山去。土匪见猪都吃得这么饱,认为山寨粮食充足,久攻难下,随即退兵。解放战争时解放军在这里打土匪,死了很多人。

    星期日尹彩春带着记者来了。因已过*时,再上南门时间来不及,我们决定下撤。留个遗憾,天暖和了再来。尹带来简单的资料,发名片,建议我们回去研究多找苗蛮集团的资料。王大爷说以后路修起来,会架电话。指点营地北侧小路下山为*里,原路下山10里。

    出发近1小时后回到板山坪镇,之后换车辗转回到云阳,乘4**2次列车经鲁山、宝丰、汝州、伊川、关林、洛阳东,于1*:4*到达洛阳。聚餐后我于当晚乘T2*2次特快列车,星期1早晨6:*0到达北京西站。

    南召长城之行结束。

   ▓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论坛-〉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长城的历史文献考证,有兴趣大家研究研究

  作者:长城人 2001-11-11发表于长城小站

    长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作为战争防御工事而存在的。自人类出现之始,人类的防御手段也就随之而产生了。

    在人类刚脱离动物界的早期,我们的祖先还处于原始生活状态的时候,他们为保护自己,或穴居山洞、地下,或巢居于树上。进入氏族社会以后,先民们多聚居于肥沃的河谷台地,开始修建简易的房屋。为防御野兽的侵害和其它氏族的侵扰,他们在所居之地四周挖成壕沟,将挖出的土方堆于沟的内侧,其状似高厚的土墙。有些地方还在此墙之上筑有篱笆。这一点早已为很多考古发现所证明。如西安半坡遗址,围绕着居住区挖一条宽、深各五、六米的防御性壕沟;安阳后冈龙山文化层中还发现过夯土墙,它围绕在龙山文化遗址的西、南两面,长约七十余米,宽约二至四米。在登封王城冈及淮阳平粮台亦有夯土城堡。这些壕沟和城墙全是为防御而设置的。

    大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我国进入奴隶社会时期,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相传发明城廓构筑技术的便是夏禹之父鲧。鲧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其治水主要方法为沿河筑长堤以堵洪泻。后来他将修筑防洪堤坝的技术移用筑城。这种说法是有其道理的。古人最早筑土障水为防,《说文解字》将“防”字解释为。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后,我国奴隶社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商开始建都于亳,曾多次迁徙,最后盘庚迁都于殷。殷都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解放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沿洹河两岸十余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宫室、庙宇、住宅、坟墓等遗址。在小屯村西约二百米的地方有一条大沟,沟内填满灰土,沟长七百五十米,宽二十米,深约五至十米,成斜坡状,应是为防御而掘的堑壕。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大规模地将封地连同居民赐给王室子弟和功臣。这时期除王室筑城外,各诸侯国也都筑城廓,巩固发展其统治中心。到西周末,公元前**1年,周幽王因宠爱褒姒,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之父申侯吉印通犬戎攻杀周幽王。《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由此可知,两千七百多年前作为传递战争消息的军事设施烽火台已经出现。关于烽火台的使用,还有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数燃烽火狼烟的故事。它的出现为长城的产生又创造了一个条件。长城具体首创何时、何地,争议颇多,尚待有新的发现,长城产生于战争连年不断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为诸家所一致承认的。公元前**0年,各诸侯把周幽王的太子宜臼立为天子,是为周平王。平王继位后,戎狄势力在周王畿地内发展,严重地威胁王室的安全,迫使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此时王室衰微,仅名义上保存着“天下宗主”的地位。齐、晋两霸打着“尊周室,攘夷狄”的旗号,纠合诸侯阻楚北进。战国时期,因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由奴隶主所有制向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变革,导致了社会性质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相继发生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实行变法,促进了地主政权的巩固,推动了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由于地主经济的发展,较强大的诸侯国对别国土地、人口的占有欲也更加强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而残酷,和春秋时期相比,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战争的规模愈益扩大。为了防御邻国的侵入,各国都不惜耗费巨资修筑长城。由此,长城作为大国争霸的防御手段而出现在中国的军事历史舞台上。直到明末,两千多年间,有十几个朝代或多或少地修建过长城。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筑的长城,其单线长度都超过一万华里。(待续)

收藏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