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字为什么简化成现在的写法?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谢邀。
今“笔”字,古写为“筆”即“笔”的繁体字。二字都为竹字头,下部“聿”简化为“毛”。《尔雅 释器》释曰“不律谓之筆”;即“筆”也叫“不律”,这只是称谓上的区别,实指同一物;正如《说文解字》所说:“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可见“筆”的叫法因地域不同也就各自称之为“聿”、“不律”、“弗”、“筆”,显然就不一致;所以秦统一文字时,也统一了笔的称谓,即秦人蒙恬造秦笔而传袭,实际都是同指;“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所以“笔”保持了竹字头。至于“聿”为何简化为“毛”,亦应该是源于古人之说;《古今注》曰:“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可见,简化为“毛”,是因为古时“史官记事用之”之笔,就是以鹿毛羊毛制成的“蒼毫”毛笔,而非今日金属笔头或铅芯等笔头;所以,简化的出处是有源的,是沿袭古人之笔形而来,而且更准确地表明古之笔就是由竹与毛合成的,成为会意象形字,而非随意臆想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