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城市管理需要对地摊经济“划线圈地”
现代化城市管理需要对地摊经济“划线圈地”
地摊经济是眼下热议的话题。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回答记者提问时点赞部分城市率先松绑“地摊经济”,中央文明办也明确表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一些地方随之出台相关松绑地摊经济政策……
不可否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压力面前,“地摊经济”为解决困难家庭人员就业有岗位、经济有收入、生活有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地摊经济”是否真正适合一个城市,要由这个城市的发展定位做出科学判断和合理选择。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城市功能定位,更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途径,一旦脱离城市定位和发展实际,一窝蜂式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
盘活地摊经济,“有序开放”是关键。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关于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考核机制的核心所在,都是让城市成为一个更具洁净美丽、更加畅行无阻的宜居生活环境。松绑地摊经济,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关注民生的惠民之举。盘活地摊经济,需辅以相关配套管理政策,做到有的放矢,有序开放。在“不影响居民、交通和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城制宜的对地摊现象进行适当松绑,对地摊经济进行恰当鼓励,更需要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出台行之有效的相关细则法规,明确城管执法边界,约束不规范的地摊经营,并依据民众需求开辟划分固定的经营摊位,合理规划摊位的大小、范围,将无序经营变为合法经营,让商贩带着信心守规而行,有序经营,让城管部门带着诚意做好规范服务和有效管理,让有秩序的文明和更文明的秩序成为城市烟火色的应有之义,展示现代化城市立体多彩的包容性。
松绑地摊经济,需要结合城市发展定位为地摊经济“问诊把脉”和“划线圈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脉络、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具体情况,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定位和发展理念,因此,各个城市开展地摊经济活动更应体现在城市管理的多样性和精细化上,要体现“因城制宜”的属性。一方面,给地摊经济“松绑”就是在给各地政府“加码”,要对地摊经济的回归立长志,确保地摊经济真正融入到现代化城市肌理中去,而不是仅作为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提振城市经济,拉动消费,降低失业率的“救急药”,要以严谨细致的政策辅之以合理执法,处处体现精细化,管理文明化,让城市旧有的“烟火气”与现代化城市管理“并行不悖”,防止地摊经济落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另一方面,要切实把握“因城制宜”的原则。“地摊经济”是否适合一个城市,要由这个城市的定位做出判断和选择,一定要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诸如当前一线城市的管理已经趋于精细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业态较高,如若粗放式鼓励地摊经济,无疑会对原有城市管理建设和城市治理实践造成破坏,就会得不偿失。
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归根到底是“以人民为中心”。如何在地摊经济回归与城市精细化管理之间寻求共赢共存,需要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科学统筹,认真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