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二零一三年台湾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试题 历史考科

邢凉城5年前 (2020-02-03)问答89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

  二零一三年台湾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试题

  历史考科

  作答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80分钟

  作答方式:

  1、 选择题用2B铅笔在选择题答题卡上作答,修正时应用橡皮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带)

  2、 非选择题请在非选择题答题卡上作答,务必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更正时,可以使用修正液(带)

  3、 未按规定填涂答题卡,致机器扫描无法识别答案;或未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致阅卷人员无法识别答案的考生,其后果由考生承担

  4、 答题卡每人一张,不得要求增补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80分)

  一、 单项选择题(72分)

  说明:第1题至36题,每题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最恰当的选项,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选择题答题卡上。每题答对得2分,未作答、答错、或多选一个选项者,该题以零分计算。

  1.某一时期中,商人可以通过竞标,取得征税的权力,并用各种日常用品到各社换取鹿肉, 制成鹿脯上缴,作为部分税收。此征税方式为:

  A.荷治时期的购社制度 B.郑氏时期的五商制度

  C.清领时期的土官制度 D.日治时期的保甲制度

  2.某人说:本岛人诸君,要自己省察,你们对帝国尽忠只有二十余年,“内地”人已有两千余年,所以不应奢望权利与待遇与“内地”人相同。说这段话的人应是:

  A.郑氏官员对在台汉人所说的话 B.施琅入台对明郑遗民所说的话

  C.日本殖民官员对台民所说的话 D.战后陈仪政府对台人所说的话

  3.一个工业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战火破坏,战后经济困苦。藉着韩战爆发的时机 ,迅速复兴其工业,到1970年代称为经济大国。1990年后,该国经济发展则陷入停滞,但其科技研发仍居领先,这个国家和地区是:

  A.德国 B.苏联 C.日本 D.台湾

  4.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主张见诸行事,通过具体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 ,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懼。司马迁继承春秋学传统,作《史记》,是为中国史学的起源。从《春秋》、《史记》以来,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如何?

  A.考据、求真 B.求真、鉴戒 C.鉴戒、陶冶 D.陶冶、考据

  5.一个宗教团体出版信仰手册,要求信徒崇拜圣人遗骨、向遗骨祈祷、到罗马朝圣、肯定罗马教宗的赦罪权、主张教义遵循罗马教廷的解释。这个团体最可能是:

  A.加尔文教派 B.英国国教派 C.长老会 D.耶稣会

  6.某一时期中,学者强调分析与研究,在探讨不同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时,还努力找出这些影响背后的规律和因果关系。这最可能是那个时期学者思考的方向?

  A.中古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7.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A.东汉 B.东晋 C.北周 D.北宋

  8.某位史家说:“十字军对欧洲文明影响是否很大,是有争论的。毫无疑问,十字军有助于 意大利港口城市的显著增长,尤其是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然而重要的是,十二世纪财富和人口的增加先使得十字军运动成为可能。十字军也许促进商业复兴,但确实并未引发商业的复苏。”这位史家要说明的最可能是:

  A.有关十字军运动对于东方世界的影响 B.十字军运动对于欧洲文明并没有影响

  C.意大利商业复兴是十字军运动的结果 D.商业和人口复兴是十字军运动的背景

  9.某国政府重视贵重金属,除立法禁止输出金、银外,还规定外国商人前来贸易时,须以金、银支付货款。为振兴经济,又取消国内贸易障碍,已建立单一市场,并补贴本国商品奖励出口,同时还限制殖民地仅能与母国贸易。某国是指:

  A.十五世纪的荷兰 B.十七世纪的法国 C.十九世纪的日本 D.二十世纪的英国

  10.一位台湾历史人物经历两个不同时期,他虽未曾担任过官职,掌握过实权,却是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动见观瞻的社会领袖,他用温和的方式来抵抗日本殖民政府与国民党的统治。他是:

  A.辜显荣 B.林献堂 C.蒋渭水 D.谢雪红

  11.某一皇帝下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七姓十家,不得“自为婚”(相互联姻),又禁止“卖婚”(与非世族的富人联姻,以获取丰厚的聘金和嫁妆)。但七姓十家自封 为“禁婚家”,私下仍相互聘娶,只是不敢公开举行婚礼而已。此一记载反映的时代和现 象可能是:

  A.秦汉时期,世族势力仍然顽固 B.魏晋时期,世族势力已经衰落

  C.唐代世族在社会上仍有其地位 D.宋代世族受到打压,渐趋崩解

  12.《元史·泰不华传》记载:“泰不华字兼善,伯牙台氏,父塔不台,历仕台州录事判官,遂居于台。家贫好读书,年十七,江浙乡试第一,明年至治元年,进士及第。至正元 年,泰不华除(担任)绍兴路总管,行乡饮酒礼,教民兴让,越俗大化。”下列论述或述著,何者最有可能引以上文字作为证据?

  A.《元初州县多世袭》 B.《元西域人华化考》

  C.《色目人随便居住》 D.《元典章校补》

  13.在一场内战中,全国分为两个阵营,战后,战胜阵营主张:各邦人民不仅是邦的公民,也是联邦公民;邦政府未经法律程序,不得剥夺该帮人民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法律程序”须由联邦政府制订。这场内战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大革命

  14.一位十九世纪初期的政治人物表示:人民以为谈一谈社会契约,革命就完成了!事实上,对于所有国家而言,最重要的绝对不是改变,而是保持体制的稳定,以及不中断的执行既有法律,因此应该让现存的政府继续执政。此人的政治观点最可能属于:

  A.保守主义 B.民族主义 C.自由主义 D.社会主义

  15.中国古代的某一宗教,其经典不少是学习、模仿,甚至借用其他宗教经典的内容而成。《玉清经本地品》就是一例,如:品中述及元始天尊的十戒,第一戒,不得违弃父母师长,反逆不孝;第二戒,戒杀生。这个例子的情形,应作怎样的解读?

  A.道教取佛教经典为本,增添儒家观念 B.佛教取道教经典为本,增添儒家观念

  C.道教取儒家经典为本,增添佛教观念 D.佛教取儒家经典为本,增添道教观念

  16.某一时期,台湾当局公布:纠众集伙而以暴行或胁迫手段达成目的者,皆属“匪徒”, 依下列情节分别论处。一、为首及交唆者处以死刑;二、参与策划者或担任指挥者处以死刑;三、附从者处有期徒刑或重劳役。这个法令的目的是:

  A.清领初期,为了防止漳泉械斗 B.清领中期,为了避免原汉冲突

  C.日治初期,为了镇压武装抗日 D.日治后期,为阻止原住民起事

  17.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三代之前,海内诸侯,何啻万国,有民人、社稷者,通谓 之(甲)。合万国而君之,立法度,班号令,而天下莫敢违者而谓之(乙)。王德既衰, 强大之国能帅诸侯以尊天子者,则谓之(丙)。”甲、乙、丙各应填入何字?

  A.霸、王、君 B.王、霸、君 C.君、王、霸 D.君、霸、王

  18.清朝末年,中国开始与西方工业文明接触,如李鸿章已深感“洋机器于耕、织、印刷、 陶罐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之用。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之劳费。”于是主张“ 设机器局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以便“为内地开拓生计。”但当时朝野人士

  ,鉴于时局的严峻,亦赞成利用机器,但多主张以制造何者为先?

  A.轮船、铁路 B.铁路、织机 C.织机、枪械 D.枪械、轮船

  19.图一是历史上某一战争路线图的一部分。图中,黑色线条表示战争进行的路线,箭头指

  示战争进行的方向。根据图中资讯判断,这应是那次战争的一部分?

  A.亚历山大东征

  B.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C.十字军东征

  D.蒙古人西征

  20.东晋的孙盛讨论《三国志》与《世语》有关袁绍出兵人数的差异。《三国志》写到:“袁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曹操根据地)许”。《世语》则记载:“袁绍仅有步卒五万,骑八千。”孙盛指出:“根据曹操曾对崔琰说,冀州户籍曾有人口三十万,再加上 幽、并、青等州,更是不少。袁绍用兵,必然大举出动,所以他出兵十万攻打曹操应属可信。”上述孙盛所说的内容,在历史学中称为:

  A.叙事 B.考证 C.褒贬 D.史论

  21.越战期间,美国派军支援南越政府,美国汲取韩战的教训,不允许其地面部队越过北纬十七度线,以避免刺激某国,让战争扩大。此处某国或地区是指:

  A.大陆 B.印度 C.菲律宾 D.北朝鲜

  22.总督府视鸦片吸食是一种疾病,吸食者是身心不健全的中毒者。因此,在制定鸦片政策时,规定只提供鸦片给经医师认可的中毒者,避免其苦痛或猝死。如此不但可以减少民众对新政策的抗拒,也将鸦片吸食者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期自然消减,同时也可以经由鸦片贩卖增加总督府的收入。从以上文字来看,总督府鸦片政策所采取的手段为:

  A.放任与自由买卖 B.治疗与自由买卖 C.渐禁与专卖制度 D.严禁与专卖制度

  23.某位学者比较人类四大古文明时,提及其中两个文明:这两个文明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地自行发展出来的,也都有自然天险屏障或地理上的偏安,让他们自成一个世界,为统一政权的出现提供有利养分。学者所指称的两大文明最可能是:

  A.印度、埃及古文明 B.两河、中国古文明

  C.埃及、中国古文明 D.印度、两河古文明

  24.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并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他最可能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25.图二是十六世纪初东南亚某一国家都城的格局图。从图中内容判断,这最可能是下列哪座都城?

  A.吕宋的马尼拉 B.暹罗的阿瑜陀耶 C.缅甸的蒲甘 D.越南的升龙

  26.太平军起事期间,西方各国希望维持中立,英国驻华公使文翰于1853年4月抵达“天京”,东王杨秀清与其有书函往来。江苏巡抚得讯后,为此深感紧张,也特别行文照会英、美两国领事。以下是当时三方来往的书信资料:

  甲:希念两国通商和好已久,今商民被扰,贸易不通,希速发火轮来江剿击。

  乙:尔远人顾为藩属,天下欢乐。既忠心归顺,是以降旨尔头人及众兄弟,可随意来天京。

  丙:来书言语无状,不能理会,中国即准吾通商,则无论何人,有损我商务,我国准以兵戈从事。

  三段资料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乙甲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7.“吠陀经”和“奥义书”都是古代印度婆罗门信仰的重要经典。“吠陀经”是婆罗门信仰的基础,“奥义书”则是针对婆罗门信仰流弊而起的反省与改进。从“吠陀经”到“奥义书”,印度婆罗门信仰有何变化?

  A.从一神信仰到多神崇拜 B.从牺牲献祭到哲学思辨

  C.从消极出世到积极人生 D.从有神主义到无神主义

  28.1950年代末期,台湾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侨投资,以拓展输出,增加外汇收入,特别制定一项“有利政策”,克服了制度困难,终于在1966年设立高雄加工出口区。这项“有利政策”是指:

  A.奖励投资条例 B.币制改革方案 C.促进产业升级条例 D.十大建设

  29.某位史家比较近代史上两种政治经济制度,指出:“‘乙主义’可算是因著‘甲主义’而产生的一种变态。‘甲主义’提倡各种经济因素公平而自由的交换,是以个人的私利观作主宰。‘乙主义’则从专制体制出发,以政治力量强迫将民间经济组成集团,干预所有权与雇佣的关系。”在上文中,“甲主义”、“乙主义”分别是指:

  A.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

  C.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 D.共产主义、新保守主义

  30.某位史家称伊斯兰世界为“居于中间的文明”,因其地理疆界处各文明之间,并兼纳许多文明的因素,如接受印度的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造纸术。然而,伊斯兰社会却是迟至十八世纪才逐渐接受印刷术,且早期印制的都是辞典、数学类作品。推测其因最可能是:

  A.惊怕亵渎经文 B.轻视学术发展 C.施行愚民政策 D.鄙视异国发明

  31.明朝末年,内有盗寇流窜,外有强敌压境,赋役繁急,百姓负担沉重。大臣上奏指出:“不宜随便保举边地的将才,监察官员也不宜一下子就派任为巡抚。”又如:“边地官员的升迁,应该在任满之后,看他的表现再做决定,不要随便升任地方要员。”三如:“地方的总督、巡抚,大多由监察官员出任,朝廷商议时,很少讨论,吏部提出名单,大家也只得答应。”利用这三道奏疏,可以推论出当时边地的情况最可能是:

  A.军情紧急,仓促用人 B.战术运用,攻守兼施

  C.军费筹措,民穷财尽 D.工事修筑,无地不防

  3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有些殖民地母国在本国实行民主法治,重视人权,却对殖民地追求独立施以军事镇压。殖民地经过漫长而激烈的斗争获得独立。以下哪组殖民母国与殖民地属于这种情况?

  A.法国:阿尔及利亚 B.英国:印度 C.美国:菲律宾 D.日本:韩国

  33.一位演说家称许:我们的政治体制最完美,政府由国王、贵族、平民三者组成,互相制衡,法律保障人人平等,以确保社会秩序,人民享有自由。这位演说家所说的体制最可能发生在:

  A.五世纪的东罗马帝国 B.八世纪的查理曼帝国

  C.十六世纪的法兰西王国 D.十八世纪的大英帝国

  34.某年,中国发生重大事件,引起苏联关切;《消息报》指出该事件将打击中国反日力量的团结;《真理报》更认为该事件将造成中国分裂,使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此一重大事件为何?

  A.甲午战争,日本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

  B.袁世凯称帝,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作为交换

  C.五四运动,学生认为政府对日软弱,主张抗日

  D.西安事变,张学良要求停止剿共,以共同抗日

  35.1940年代,南非通过了“某项政策”,导致内部反抗不断。自1960年代起,对该政策的大规模抗争运动逐渐展开。至198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认为,只有藉由外界施加压力,如金融与其他经济制裁,才能解除南非的动荡不安;1986年时,大约有五十家美国公司撤离南非。在这些压力下,南非政府自1980年代末,开始放松甚至废除该项政策。“某项政策”是指:

  A.发展核武 B.政教合一 C.黑金政治 D.种族隔离

  36.民国时期,西医界提出所谓“废止中医”的主张,引起中医界强力反对,形成论战。以下是当时论战的相关资料:

  资料一:古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

  资料二:所谓阴阳者,犹物之有表里、动静,动植物之有男女、雄雌。凡物之相反者皆得而名之,其意不过如此,其用不过止此,非有神妙不测之玄机包于其中。

  资料三: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中西医学的基础也不同,西方科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医学自有其立足点。

  资料四:所谓“历著明效”,所谓“成效已著”者,无他,多言幸中也,贪天之功以为己也,以言乎实验,渺乎远矣。

  以下何者最可能是中医界对“废止中医”所提出的反驳言论?

  A.资料一、二 B.资料一、三 C.资料二、四 D.资料三、四

  二、多项选择题(8分)

  说明:第37题至第40题,每题各有5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的,选出正确选项,将答案填涂在选择题答题卡上。各题的选项独立判定,所有选项均答对者,得2分;答错1个选项者,得1.2分;答错2个选项者,得0.4分;所有选项均未作答或答错多余2个选项者,该题以零分计算。

  37.后藤新平治台时提出:“治理台湾的方式绝对不是把成功的日本经验套在台湾人民身上。 我们以生物学上的比目鱼为例,比目鱼的两眼长在身体的同一边。若你一定要把比目鱼的眼睛改装在身体的两边,那就是违反了生物学的原则。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台湾人的习性,依据其习性定出一套管理办法才有效。”此一想法与他的那些施政内容有关?

  A.旧惯调查 B.户口调查 C.神道信仰 D.同化政策 E.南进政策

  38.以下为北宋末年“联金灭辽”政策的讨论,有正、反两种意见。

  资料一:“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怎么可以呢!”

  资料二:“中国与辽虽为兄弟之邦,然百余年间,彼之扰我者多矣。今辽已衰弱而不取燕 、云、女真即强,中原故地将不复为我所有。”

  资料三:“两国之誓,败盟者祸及九族。陆下以孝理天下,其忍望列圣之灵乎!”

  下列有关这三则材料的解读,哪些是正确的?

  A.赞成者是资料一与资料二,反对者是资料三

  B.赞成者是资料二,反对者是资料一与资料三

  C.赞成者是资料二与资料三,反对者是资料一

  D.赞成政策者的理由是:取得燕云十六州,建立前代所无的大功

  E.反对政策者的理由是:”澶渊之盟”与辽结为兄弟,不可背叛

  39.十九世纪中叶基督宗教进入台湾传教时,面临许多阻力,台湾民众往往抗拒基督宗教的传播,他们拒绝传教士进入村庄布教,更拒绝将屋舍租于传教者。面对民众的反对,为降低冲突,教会有哪些因应方式?

  A.建立医馆利用医疗传教 B.停止向平埔族地区传教

  C.广召洋人担任传教工作 D.培养本地信徒为传教士

  E.设立学校藉以传播福音

  40.以下是两则有关罗马帝国时代的资料:

  资料甲:“罗马前期皇帝甚少主动采取影响全帝国的措施,通常于地方社群或个人要求后才作回应。皇帝与人民的接触最主要的模式为‘要求与回应’。”

  资料乙:公元112年小亚细亚总督普林尼写信向罗马帝国图拉真请示如何对待基督徒。图拉真回复:“你处理基督徒的方式很正确;要规定一个普遍原则,以为处理这类事的标准是不可能的。”

  比较两则材料,下列哪些说法较合理?

  A.两者全无关联,甲谈罗马帝国皇权特性,乙则呈现帝国处理基督教的问题

  B.两者角度不同,甲是整体的概论皇帝所为,乙是一则皇帝作为的具体例证

  C.两者观点不同,甲说明罗马皇帝角色较为消极,乙凸显皇帝角色较为积极

  D.两者可以印证,甲有关罗马皇帝的分析论点能从乙的具体实例中得到支持

  E.两者可以对应,甲对皇帝角色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乙中地方官和皇帝的关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20分)

  说明:本大题共有四大题,每大题包含若干小题。各题应在“非选择题答题卡”上所标示题号(一、二、三、四)之区域内作答,并标明子题号(1、2、...),违者将酌予扣分,作答时都要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且不得使用铅笔。每一子题的配分标于题末。

  一、以下是一则与台湾有关的资料,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小的三十二岁,乾隆三十八年,随父母来台,赶车度日。时常听见漳、泉两府,设有天地会,邀集多人,立誓结盟,患难相救。我与同伙,平日 意气相投,逐拜起盟会。后因斗六有人立会入伙被人告发,并牵连我们一齐呈告。彰化官衙,差人到处查办,衙役等从中勒索,无论好人、歹人,纷纷乱拿,以致各村庄俱被滋扰,我等只好抗拒官兵,”

  1.这则资料应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2.就资料内容来看,资料中的主角“只好抗拒官兵”的原因为何?(不可抄题干,请用自己的话语归纳说明。)(2分)

  3.就史料性质来看,这侧史料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1分)你如何判断?(1分)

  二、阅读下列三段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乾隆十三年,湖南巡抚扬锡绂指出:“国初地赊于人,则地价贱。承平以后,地足以养人,则地价平。承平既久,人赊于地,则地价贵。向日每亩一二两者,今至七八两;向日七八两者,今至二十余两。”

  资料二:乾隆十三年,云贵总督张允随指出:“天下沃野,首称巴蜀,在昔田多人少,米价极贱,雍正八、九年间,每石尚止四五钱,今则动至一两。”

  资料三:“台湾地广民稀,所出之米,一年丰收,足供四、五年之用。民人用力耕田,固然是为自用,也希望卖米换钱。雍正三(1725)年以后,台米年年运送福建漳州、泉州、福州等地,亦达浙江、天津、广东,乾隆年间,台湾米价逐渐上扬,道光初期(1820年代)起,米价腾贵。”

  1.根据资料一、二,从清初到乾隆十三年间米价日渐上扬的原因为何?(2分)

  2.根据上述资料,台湾地区米价逐渐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何?(2分)

  三、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十六世纪初,一位欧洲学者写了《骑士手册》,谈到研究《圣经》的方法:“《圣经》里包含着耶稣的教义,没有人为掺染。但我们需先有古代文学的训练,因古代文学滋养人的思想,使其能理解神圣教义。”他指出:“一个基督教徒应通过诗人和演说家,来研究哲学家的著作,最好是柏拉图学派,因他们更接近《福音书》······他须怀着崇敬的心情研究《圣经》,坚信能从中找到可靠的道理。”又说《骑士手册》是要纠正一些人的错误,他们把宗教说成是由清规、戒律和外在的宗教仪式组成,他们完全不懂崇敬的真正本质。”

  1.文中提及“古代文学”,其所称的“古代”,应是欧洲史上的那一时期?(2 分)

  2.这位学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的那种思潮?(2分)

  3.这种思潮影响了后来那个运动的发生?(2分)

  四、一本书谈到俄罗斯教士对土耳其帝国的宗教怨恨,说道:“四百年来,俄罗斯帝国官方信仰的精神首都,一直落在可恨的土耳其人手下。将这个圣城从伊斯兰异教徒的掌握中解放,长久以来一直是俄罗斯教会人士的一个颇负众望的原则。”请问:

  1.文中所说的“精神首都”、“圣城”,其“现在”的名称为何?(2分)

  2.文中所说俄罗斯帝国“官方信仰”所指为何?(2分)

  版权所有,2010--2015 ?山曦斋工作室(sankotku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著作权人授权,严禁商业机构和组织利用本工作室作品进行商业活动。一经发现,按《著作权法》有关条文予以起诉,后果责任自负。

收藏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