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韵
武夷茶韵
我生在武夷,喝茶半生,奈何异乡漂泊为异客,劳生浮梦事匆匆。总是少有清闲品茗的时候,也总是难于忘怀武夷茶的醇味厚韵。每每匆匆喝茶时,总归会想起武夷的茶韵来。
自唐陆羽的《茶经》问世,茶便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建阳区域(含武夷山市)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茶是唐.孙樵的《送茶蕉刑部书》所记的“晚甘候”(唐名茶之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逸人王休居太白山(陕西眉县境内),日与僧道异人往返。每至冬时,即溪冰敲精壶存煮建茗,共宾客饮之”。建阳最早的官办茶局——玉茸轩也于南唐保大元年(943)应运而生,至宋时,经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梅尧臣等名流诗文的颂扬,使得建茶(武夷茶)更是名噪声一时,如诗“平生心赏建溪春,一丘风味极可人。”梅诗“建溪团片敌汤并”。武夷的茶自宋至清都是名列贡品,到清道光引进红茶制法后,就已经具备了绿、青、红、白四大茶类。往事越千年,如今武夷山中的名丛如大红袍、白鸡冠、曲奇等都是茶中的极品,如今的武夷山依然有着元的御茶圆遗址,如今的武夷山流香涧,天心岩的正岩乌龙以及“正山小种”正令人口齿含香、传颂不己。
在茶的选择上我却更钟情于曾令英女皇也倾倒的正绕武夷红茶“正山小种”。清道光后这种茶就自然地生于我家乡的深山涧边,自纳山川雾露之灵气。每过清明,茶头便要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以祈茶神庇佑于茶农,随后采茶的少男少女总是提着茶篮唱起多情的采茶山歌,既收获着茶叶、也撒播着爱情。那份山野茶地独有的烂漫不是亲历过的人是很难想象的。鲜茶下山经萎凋、搓揉、然后堆起发酵,再烧松柏木烘干。便成了黑色的正山小种,每一道工序都那样有讲究,这些是全凭茶师手、脚、眼、鼻的半富经验的,冲泡起来,茶汤红润得己令人陶醉,茶气的清香能弥漫到令人如痴如醉的份上,只要你品上一口,那份略带龙眼味又泛出松柏气的醇和得仿佛自己连骨头也酥了的味道能回味一生一世。何况往前想一下,这茶的制作那般考究,这茶的采摘那般烂漫,这茶的生长那般清幽,能不回味隽永么?
而品茶,古往今来,品出的岂止是感官的享受,浸淫其中才能琢磨出中国茶德文化所推崇的廉、美、和、敬之哲理。其实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当你(我)身处清幽的茶室,面对精致的茶具,馨人心脾的茶香,红润而清澈的茶汤细细品上一口,那份清、香、甜中透出淡淡的清润滋味,淡淡的甘苦交融、淡淡的醇和、隽永。斯时斯境便会油然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袭上心头而无需眼下茶馆的丝丝竹乱耳,茶妹当目。
每每身心俱疲时我会想到茶,想到武夷的茶,想到武夷的“正山小种”红茶,它的清香、它的醇和、它的厚韵、仿佛品出的是一段人生,一段足够回念韵味的平和、平淡、平实的人生,在那份香、清、味甘的茶韵中回味着人生、涤荡着俗念时,我想,这就是苦茶庵主所道的“可抵十年尘梦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