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在喧嚣的在城市里,闲下来时,搬一张藤椅,执一卷书,品一茗茶,时光悠悠然地就静了下来。在幽静的山村中,与青山绿水相伴,伴随着鸟语花香、蛙鼓蝉鸣;听着溪水潺潺,感受着徐徐清风,再品一茗茶,若是再添上个星辰明月什么的,生活还有比这更具有诗情画意的吗?看那茶烟袅袅腾起,衬得四周朦朦胧胧,恍似入了画中;再看那碧波荡漾着浮萍,散发出清清茶香,沁人心脾,不得不感叹人生之美妙。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相传,一位帝王于四千多年前就发现了茶,最初是作为药物来使用的。从汉代起,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习惯这种在国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历史。它与柴、米、油、盐、酱、醋一起,被认为是日常生活中的七样必需品。自古以来,国人都好以茶会客,几乎每家每户都搁放着茶叶,客人一上门,首先就会泡上一壶茶。泡上一壶好茶,似乎成了主人招待客人最殷勤的方式。当然,茶不单是泡给客人喝,自己也要喝,家里常常泡着,或是解渴,或是慢品。即使到了现在,各处餐厅饭馆,客人一进门,服务员首先送上的也是一壶茶。一杯普普通通的茶,看似很平常,但并不平庸,它不但以平凡的脚步走进千家万户,还能如诗一般,让生活变得精致无比;它看似单调,却不乏味,清淡时清淡,甘甜时甘甜,苦涩时苦涩,同一杯茶,不同的人能品味出不同的味道,不同时间能感悟出不同的人生。茶到了诗人手里,它会变得如诗一样。普通人喝茶,喝完之后最多赞赏一句,好茶!可诗人一喝茶,立即就会诗兴大发。识得此中滋味,觅得无上清凉。茶就被诗人这么一吹捧,瞬间也变得耐人寻味起来,简直令人遐想——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滋味?都知道诗人擅于赞美物体,无论什么样的物体,只要到了诗人的笔下,瞬间就仿佛如同出尘仙子般,清新脱俗起来。他们的笔就如同一个高大尚的包装盒,无论什么,只要往里格子里一放,霎时就上了档次。就连随处可见那么不起眼的小草,都被一句妇孺皆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给改头换了面,变得伟大起来。小草如此,何况茶乎?茶本身就带着一股脱俗气质,仿佛能与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相融和。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这是一副多么美妙的画面啊!竹里里,下着潇潇细雨,一阵阵风忽喇喇吹着松树,芭蕉叶影子摇曳着;琴声幽幽,书声朗朗,一阵阵茶烟袅袅腾起,茶香扑鼻而来……茶在诗句里,更像是主角,似乎是因为有了它,诗句才变得如此的曼妙。再看,“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读书声”——这么多雅致的物体整齐地排列成一行,竟契合得如此恰到好处,仿佛成了世间最巧妙的组合,岂不妙?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如“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诗中无茶,但无茶胜有茶;如“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整句诗只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凉爽;又如“一帘春欲幕,茶烟细杨落花风”“春”“细杨”“落花”“风”,这又一副怎样的景象呢?一句句的诗,只能用两个字形容,一个是“巧”,另一个是“妙”。可是茶的雅又何止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被称之为茶艺。艺是手艺是技巧,同时也是一种美学。因此,茶艺所体现的不单是茶艺技巧,还是美学。在唐宋时期,王孙公子之间盛行的斗茶,除了斗技巧外,美感也必不可少。这是一种风雅,就如同书生之间的诗文较量。同时它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从种茶、采茶、选茶说起,再到择水、烹茶、茶具,过程相当繁复,每一步都要做得非常精细,但凡有零星半点偏差,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口感。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还得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美感来,达到过程与精神相互统一。就像《红楼梦》里的妙玉,明明几分钟就能打来一桶水,却偏要一点一点地去采集梅花上的雪储藏起来泡茶。想想,在白茫茫的雪地里,闻着淡淡的梅花香,一点一点采集梅花上的雪水,是怎样的画面?又想想,用梅花上的雪水泡出的茶,别说茶水味道如何,就冲着这带着梅花香气的雪水茶就忍不住想抿上一口。自然, 烹茶过程中,这择水也是一个重要步骤,用梅花上的雪水泡出的茶,味道又怎会差?不过这其中奥妙,只怕只有真正的茶道中人,才能领悟这其中奥妙吧?不过说到茶,最令人欣赏的是它的性情。茶艺又可称之为茶道,它与融合了儒、道、佛的文化思想,以茶修德、修身、修性为理念,渲染了清纯、幽雅、质朴的个性,而且还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除了性情,它还具有实际效用。不仅可以美容,还能养生。它不像酒那么烈,喝多伤身;不像烟那样让人沉沦,抽多了伤肺。它是温和的,就如它的性情。茶,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三杯为驴饮。像茶这等高雅之物,是需要细细去品才能品味出味道来。其实这品的又何止是茶?更是人生啊!就如烹茶。烹茶之人有几个意在喝茶?大多时候都只不过是在享受整个烹茶过程,当然,也唯有如此才能全心投入,才能烹出一杯好茶,若只是为了喝茶,又怎能烹出好茶?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多时候我们不正是在享受这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要细细品味才能品味出味道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