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转载)
提及文化产业交易,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各类书画、艺术品、邮票、钱币等。随着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金融文化发展,票证交易犹如一股异军突起的势力,成为整个行业里独树一帜的鲜明标志。
票证是什么?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也许并不熟悉,但对于身处特殊计划经济时代的老人们来说,票证代表的是曾经容藏着的饥饿寒冷和无言期盼的“时代记忆”。一代人说不清的“票证情结”和年轻人对于票证的隔膜,折射了改革开放30年生活的巨大变迁,也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的沧桑轨迹。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票证早已退出市场流通,虽然不再参与交易,但因其唯一性和稀有性,也开始被广大收藏投资爱好者所关注,与邮币卡一样,在“互联网+文化+金融”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下,被赋予了更多的金融属性,其经济价值与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彰显。
因为同属文化产物,票证经常被拿来与邮票比较。诚然,二者本身都拥有收藏价值与文化底蕴,但对于线上交易来说,票证的优势却要比邮票高出许多。
首先,票证作为历史遗留产物,其本身数量不会增长,甚至可以说是只减不增的。换句话说,票证只会越来越稀缺,也会愈发增值。而邮票则不同。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传统邮寄已逐渐没落,邮票作为曾经的邮寄凭证,也正慢慢退出邮寄业,而以一种文化收藏品活跃在现货市场及电子盘交易中。众所周知,作为发行邮票的部门,中国邮政每年都会发行新型邮票,数量巨大,时间频繁。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过去的邮票由于时间流逝,数量稀少,因此价值不断上涨。然而目前市面充斥着各类邮票,令人眼花缭乱。在滥发背景下收藏价值寥寥,根本无法与票证相提并论。
再者,邮币卡交易平台数量已接近饱和(据不完全统计大陆共有90多家),行业发展后劲不足,与数量众多的邮币卡交易平台不同,目前全国只有一家票证交易平台(安贵票证交易平台),也就是说各类票证的线上交易都将聚集在这个平台上,像一块巨大的价值洼地,等待着更多人的发掘,同时作为唯一的平台,其本身拥有票证行业的绝对话语权。可以预见是,其日后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而票证作为电子盘线上交易的新军,未来将有无限可能性。
收藏是种长远的投资,而票证恰恰符合这种长远。泱泱中华,正需要如票证一般的产物为载体,将民族文化传承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