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笔记本》杂志 “中国当代诗歌”专刊:一个新的岛屿的诞生(转载)
近日,智利诗歌杂志《笔记本》推出“中国当代诗歌”专刊,在拉丁美洲国家发行,产生了广泛反响。
《笔记本》季刊由智利聂鲁达基金会主办,是拉丁美洲发行量最大的诗歌杂志,在智利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刚刚出版的第83期封面用中文和西班牙文标注“中国当代诗歌专刊”,收录了莫言、吉狄马加、胡弦、沈浩波、周瑟瑟、黄礼孩、李少君、严力、伊沙、蔡天新、明迪、李成恩、颜艾琳、陆渔、秦菲、梦亦非等20名中国当代诗人、作家的诗歌作品,诗歌文本中西双语版对照,封面照片为聂鲁达在长城,设计、插图均采用了大量中国元素。另外,本期专刊篇幅达110页,超过平时杂志页码的两倍,创了杂志办刊以来单期记录。聂鲁达基金会执行 费尔南多•萨艾思•加西亚在给中国诗人作者的邮件里说:“本期特刊向中国诗人致敬。这是本刊历史上第一次推出一个国家的诗歌特刊。希望不久的将来能与您再次在智利相会。特别感谢孙新堂先生,是他成就了本期特刊。”
孙新堂策划和翻译了这一期从封面到封底都是“中国当代诗歌”的杂志。他是北京语言大学教师、阿根廷国会大学荣誉教授,目前在智利大学教授中国文学。他在拉美工作和生活多年,曾主持孔子学院拉丁美洲中心的“中国作家讲坛”项目,邀请过50多位中国作家、诗人访问拉美,并与聂鲁达基金会多次合作举办交流活动。
中国和智利的文学交流源远流长。聂鲁达基金会 劳尔•布尔内斯•卡尔德隆在本期特刊前言中写道:“以“中国当代诗歌特刊”形式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智利共和国建交50周年,令人倍感欣慰。1970年12月15 日,在智利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的推动下,中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智利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南美洲国家。建交之前,巴勃罗•聂鲁达曾多次到访中国,并结识了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艾青,两人的清风高谊推进了中智两国政治联系和各项交流。” 除了聂鲁达外,智利诗人埃弗拉因·巴尔克罗、阿曼多•乌里维、巴布洛·罗卡、贡萨洛·罗哈斯等均在中国工作生活过,并通过诗歌书写中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8月,孙新堂和《笔记本》主编、诗人塔米姆•毛林商定,出版一期中国诗歌,纪念中智诗歌交流的历史渊源,同时献给2020年两国建交50周年。今天,这一期中国当代诗歌专刊已经出版,并发行到拉美多个国家,短短几天来收到了中国和拉美众多诗人、作家的认可。
智利著名作家、前作家协会 拉蒙·迪亚斯是西班牙文译文的审定者,他表示,本期作品质量很高,让他对中国当代诗歌有了新的认识,审稿过程非常享受。阿根廷著名诗人格莱茜拉·马图罗收到杂志后说,内容和设计非常精美,爱不释手,中西文双语版是个创举。哥伦比亚著名诗人何塞·迪亚斯·格拉纳多斯认为,专刊意义重大,丰富了我们时代的文学认知。哥伦比亚作家、汉学家、塔德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恩里克·波萨达教授说,杂志设计精美,译文完美,双语出版对于汉语学习和中国研究都是难得的文献。墨西哥汉学家拉嫡娜认为,在拉美严重的疫情期间,出版这本专刊比任何时候都弥足珍贵,是世界诗歌对话的一大贡献。
中国著名诗人、《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表示:《笔记本》中国当代诗歌专刊的出版,数十位中国诗人作品的集体亮相,是一个耀眼的文学事件,它像一个新的岛屿的诞生,通过它,远在地球另一侧的人们,也许已望见了一个诗歌大陆隐约浮现的身影。诗人周瑟瑟认为,本期专刊把中国与拉美诗歌交流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大规模把中国当代诗歌向拉美推广,这是第一次。孙新堂的视野广阔,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到80后、90后的中国当代诗人,他都关注到了,让拉美读者能够读到中国当代诗人不同的写作。诗人沈浩波拿到样刊后说:孙新堂硬生生地在中国和拉美之间假期了一座诗歌桥。
近年来,孙新堂翻译了《蔡天新诗选》,主编、翻译了《林中鸟》、《海上的霞光》等多人诗选在古巴和墨西哥出版,与学者黎妮主编翻译了《中国新诗:五个诗人》在哥伦比亚出版、与诗人周瑟瑟共同主编《中国当代诗选》在中国和智利同时出版,兼任《人民文学》杂志拉丁美洲版《路灯》翻译总监在智利和墨西哥两国同时落地出版,协调了赵丽宏《疼痛》、王寅《灰光灯》、沈浩波《下半身》、欧阳江河《蝴蝶》等中国诗歌作品,以及韩少功、阿来、刘震云、方方、李敬泽等作家的图书在拉美翻译出版,翻译中国诗人的作品在拉美《另有之诗》《诗歌报》《剑与笔》《普罗米修斯》《辛普森七号》十家杂志发表,并在智利诗歌杂志《圆锥云》开设中国当代诗歌专栏。
孙新堂在《笔记本》中国当代诗歌专刊的前言中写道:专刊是跟随聂鲁达和艾青的脚步进行中拉诗歌交流的最佳最佳途径,假如聂鲁达本人在世,定会乐见这一成果。
(来源: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