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海南文化锐评:文学期刊现状

镇江数码印刷3年前 (2022-03-21)问答212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海南文化锐评:文学期刊

  主持人:胡涔

  评论员:黄罗丹(黄老呆)

  1,主持人:在载体单一化年代,文学期刊曾经给您的精神以及文学创作带来怎样的滋养

  评论员:主持人好!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我非常怀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学青年,那个时代我是泡在几个全国著名文学期刊的精神圈子里面的。《收获》,《十月》,《当代》,《红岩》,《雨花》等纯文学杂志,我都订阅得有。每一个月,这些杂志期刊的出版发行,都是我这个个人值得十分翘首盼望的日子。手里头捧着带有墨香味的新期刊,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不容置疑。无法言表。文学期刊,就是我,还有像我类似的文学爱好者的精神粮食。当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拔乱反正,全体中国人民在为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努力工作,反思文革。知识分子,文学青年渴望表达,几乎到了全民写作的状态。许多文学期刊,杂志发表了具有争鸣性的文学作品,几个好朋友,还要专门找个时间一起讨论。因为观点不同,视角不同,理解不同,审美不同,哲学思想不一样,甚至还争论个面红耳赤。可以说,那个时候,文学期刊,就是我这样的文学青年,学习写作的教材,没有教室的课堂。那个时代的文学期刊,就成为了我们这类青年作家的教堂了。

  许多现在在中国文学成就显著的作家,比如余华,莫言,张贤亮,王蒙,王安忆,铁凝,舒婷,梁晓声,韩少功,阿来等,都是那个时候,在那些文学期刊了发表小说 诗歌,文学评论,散文,成长起来的。莫言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作品,在那些文学期刊是发表出来,都是原创型的文学作品。他们的文学作品,反应了时代的变迁,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创造了新的文学表达形式,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深刻反思了文革的荒诞,总的说来,在这些纯文学期刊上发表的作品,都歌颂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批判了人性中的丑假恶。这些纯文学期刊,在启迪读者心智,培养读者审美意识,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的文学青年时代,受益良多。十分感谢这些纯文学期刊。

  2,主持人:网络时代叠加全民写作,您对传统文学期刊的存在现实有怎样的观察?

  评论员:主持人好

  上个世纪的人,怎么能够预料得到一个网络时代会降临到人类社会里来呢?说老实话,我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批从事计算机软件的技术人才来说,我都没有意识到今天的网络社会网络时代的诞生。有科学家预料到了吗?没有啊。就是那个写下《第三次浪潮》的美国未来学家托夫聂,有没有在他这本轰动全球的著作里面提起过网络时代。不过,他倒是提及过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时代,其实就是信息时代的降临。谁也没有聊到,网络时代的到来,把每一个可以上网冲浪的人,可以用键盘敲字的人,可以用手指在手机上发文字信息的人,都弄成了作家。是的,有个互联网大佬说了一句话,他说,凡是可以用手机写字发文字的人,都是作家。作家,不就是写写东西,发表文章那种人吗?所以,网络时代叠加全民写作的大时代就来临了。用手机,在各种网络媒体发表文章,不需要编辑修改,手指一点就发表了,不需要找什么发行机构。这种网络时代叠加的全民写作方式,太爽了。如果想写诗歌,网民创作了诗歌,就在朋友圈发,或者找诗歌网站上发表,非常容易,非常方便,非常快捷。哪里需要什么文学编辑审核。如果像创作长篇小说,写出开头一些段落,前面几章,放在一些网络文学网站上去发表,如果点击率高,网络文学网站还可以签合同协议,如果大量的网民阅读,这个作者还有非常不错的经济收入。写作,还可以成为一个挣钱养家糊口的职业。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文学编辑来把关。也许,所谓的文学编辑,水平还不如这个写作者呢。

  关键是,那些传统的文学期刊,观念可能落后,限制有多,或者这种期刊稿件太多,顾及不了许多创作者的存在,渐渐地,作者也不往期刊投稿了,直接上网发表。尤其是那些不靠你这个文学期刊发表了他的小说,诗歌 ,他可以去评个什么职称,什么教授,付教授的,什么一级作家,二级作家之类的。文学期刊 ,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创作者投稿的热情。读者呢,在手机上可以阅读到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他也就与传统文学期刊渐行渐远。手机阅读,多么方便。什么信息都有,文学期刊,渐渐成为一个小圈子人的自嗨花园。脱离了读者,读者抛弃了纯文学期刊。就是现在的这个现实。你不要怪读者不爱你。纯文学期刊。

  3,主持人:对育邦所谓文学期刊已经落后于时代有怎样思考?

  评论员:主持人好!

  我也注意到《雨花》杂志副主编育邦说了文学期刊已经落后于时代,还说大多数文学作品没有力量。应该警醒这样的话题。

  刚才讲了,文学期刊被很多作家抛弃,被广大读者抛弃,这种现象是的的确确的。我甚至怀疑文学期刊,下一个十年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不是国家拿钱资助这些文学期刊的话,恐怕我说的情况是肯定要发生的。

  这种现象,就是文学期刊落后于时代了。文学期刊你落后于时代,并不是说文学落后于时代。拿最近在网络文学领域非常走红的现实主义题材《大国重工》长篇小说来说,文学并没有死亡。文学不在你期刊上出现,发表,它移动到网络上去发表了。文学的出场,可以不在你所谓的文学期刊上,期刊拿起来比较麻烦,不能像手机随时可以拿起来阅读,读者可以碎片化阅读。可以利用一切闲暇的时间阅读。传统期刊,是纸质的,拿起来就没有这么方便。不知道主持人你观察到这个现象没有,现在,你很很少在大家上,茶馆里,看见一些人,拿着报子,或者拿着一本纯文学杂志招摇过市。要知道,还在十多年前,手里拿本纯文学杂志,出现在人群里,有种高雅的味道。有种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味道。现在,没有谁这样赞叹你了。不是人们不读文学作品了,是人们阅读的方式变了。人们可以用手机阅读,可以用IPAI阅读,可以用KINGD阅读。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自能手机的到来,人们阅读的方式改变了。

  另外,现在的文学期刊,发表的许多文学作品,的确没有什么看头。没有力量。某些作品,故事老套,激发不起阅读者的阅读兴趣。文本也没有什么创新,没有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惊艳审美体验。自然,阅读者就逐渐远离这样的文学期刊。文学期刊落后了,文学作品没有魅力了。这种现象,就是《雨花》杂志付主编所看到的现实。他的担心,他的隐忧,是正常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4,主持人:海南文学期刊的过去和今天,在您心目有哪些转变吗(重在个体感受,希望畅所欲言)

  评论员:主持人好。

  海南岛的文学期刊,在建省以前,可以说是不值得提及的。《天涯》在建省以前,基本上就是一个地方性杂志。毫无影响力。建省以后,在韩少功等文化人,作家的努力下,《天涯》改革改版,这个期刊杂志脱颖而出。并在全国的文学期刊领域里面,名声大噪。《天涯》在全国文化界,文学界,响有思想先锋,大胆发声,学味浓郁,用于开图的名气和名声。许多思想家,学者,理论家,专家,作家,能在《天涯》期刊发表文章而感到自豪。

  海南岛建省初期,建立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当时那批闯海的文化人,雄心勃勃,意气风发。决意要在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前沿地方,海南岛,在文化领域,在文学领域做出一些在内地不一样的动作。取得成就。不愧海南岛这个经济特区,不愧改革开放的时代。不愧一个文化人,一个作家的雄心壮志。我们海南岛的《天涯》期刊,得时代之先,得地方之先,得人才之先。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它为海南岛的文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培养了不少海南岛本地的作家人才。从种个意义上来讲,《天涯》就是海南岛文化文学的标志符号。

  《天涯》在全国文学期刊上的崛起,还得于当时互联网并不太发达的年代。后来,互联网的论坛出现,社区出现,各种BBS的出现,作者们可以直接把文章发表在网络上,可以及时的与读者探讨问题,形成作者与读者互动性的崭新场景,及时场景,作者对把作品拿到期刊上发表的热情,逐渐减退。尤其是那种政论性,社会问题性文章,就不必走拿到传统期刊发表的路径,直接放在网络上发表,自然而然,杂志期刊吸引力对作者和读者的吸引力就减退了。《天涯》期刊,目前也面临这个情况。

  谢谢主持人。

  5,主持人:传统文学期刊市场的萎缩,是宿命还是暂时性?(或出路何在)

  评论员:主持人好

  以前的文学刊物因为是国家拨款,不愁发行量,所以编辑的工作只是策划选稿、组稿和改稿,其他与编辑无关的事儿大可不必考虑;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编辑其实也间接地承担着营运。期刊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光靠国家有限的资金支持,太难了。有些高端文学期刊,不得不引进广告了。

  我以前很喜欢,也受其它读者喜爱作一本外国文学杂志,《译文》的停刊,让我和很多外国文学爱好者扼腕叹息:不得不感叹杂志市场之大,“却容不下一本严肃的纯文学译刊的生存”。

  据我了解,纯文学杂志在全国市场普遍处于较为尴尬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市场销量较好的是各种青春文学杂志和白领丽刊,可以说,杂志消费的读者群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些年来,文学杂志普遍陷入窘境,发行量严重萎缩,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当今信息社会媒体的高度发达、读者阅读的可选择性大大增加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传统文学杂志面对业已形成的市场经济局面,未能很好地从内容设置、管理运营等方面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密切相关。

  市场经济时代,文学杂志应该是为读者办的,读者的认知度决定着文学杂志的生存。纯文学期刊应该反思一下如何做,要从创作、作家、编辑身上找原因,要顺应大环境、大方向。文学期刊的卖方市场早已由新时期初以作家、编辑为中心转向了如今的以读者为中心,即读者决定作家作品的印数、更决定文学刊物的生存。文学杂志出路在应变和不变之间,文学期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发行百万份的也不在少数。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几乎全部的文学刊物发行量都一直往下掉,不少刊物还相继关闭。不过有些文学刊物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影响力,坚守文学阵地,活得也还不错。比如以《收获》、《当代》、《十月》、《人民文学》、《小说月报》等为代表的老牌刊物,“以不变应万变”,它们的发行尚能支持杂志运营。但也有不少传统文学刊物走在文学边缘,小说、诗歌等“纯文学”作品数量减少,文化随笔分量增加,从文学转向泛文化的杂志,其中以《天涯》、《作家》等为代表。当然,也有更多传统文学期刊为迎合读者口味和市场,完全改变了面貌。

  传统文学期刊市场的萎缩,我个人的判断 是宿命。是不可逆的事态。

  6,主持人:当下各种传媒高喊媒体融合,却大多仅仅只是内容上网,编辑组稿仍然沿袭过时的思路。文学期刊上网的也不少,效果仍然难敌一些自媒体,您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与时俱进

  评论员:主持人好

  现在各种媒体融合,是大趋势 ,是人类社会今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必然。是信息的创作,加工,传播的革命。但是现阶段,大都还是处于摸索,试探中。主持人说的当下各种传媒高喊媒体融合,却大多仅仅只是内容上网,编辑组稿仍然沿袭过时的思路。文学期刊上网的也不少,效果仍然难敌一些自媒体。这种现象很正常。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初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滚打摸爬走过来,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和成就。小小的文学期刊,我完全支持大胆的探索,放开思想的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文学期刊 ,不探索 ,不改革是死路一条。探索,改革,融合互联网,或许能找到新的生机,新的出路。如果实验了一百次 ,最终失败了,敌不过其他形式的互联网生存模式,说明期刊杂志被时代彻底抛弃了。但是,新的互联网阅读方式,新的融媒体传播方式,还在演变,会继续。无论是微博方式,还是微信公众号平台方式,还是其他移动互联网阅读方式,总有一种方式是读者乐于接受的。是读者认可的。只要内容好,通过新的传播渠道,作者照样可以生存下来,甚至活得很精彩。甚至赚很多稿费。

  手机阅读的时代到来,手机阅读的便利性,方便性,随时性,碎片性,充分尊重了绝大多数读者的生存,工作,休闲,睡觉,交际

  方式。认内容生产者,让内容传播者,让内容阅读者,更好地活在这个当下,就是融媒体最好的生存方式。该淘汰的,就淘汰,就绝不保护。就好像僵尸企业那样,绝不怜惜。我个人认为,只要人类还在,人类社会还在,人类文明还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就永远还在。只是随着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传播,阅读的媒介变了。期刊市场,毫不遗憾。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另一边风光无限。

  传统期刊,尽快拥抱互联网,就是你生存得下去的理由。

  7,主持人:您认为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大背景下的海南文学期刊,应该有怎样的作为(结合国家〈或省〉领导人等对文化文艺发展方面的指示来谈)

  评论员:主持人好

  海南岛正在建设国际自由贸易港,是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新时代之举。 激励我们海南岛把握好中国对外开放全方位、全领域,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将继续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就是我们的海南省,全省建成自由贸易港。这是海南岛光荣的使命。也是海南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我的理解是海南岛将迎来全岛全方位的发展局面。就我们现在谈论的文学这个领域来说,海南岛文化事业文学事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创作爆发时期。将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甚至百家争鸣的格局。作家的思想将空前解放,传统现实主义写法,现代派甚至后现代派创作风格,缤纷亮相,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家们的创造热情空前高涨。海南作家协会的优秀作家,海南各大学的专家学者,民间积极的活跃文化人士,特立独行的自由作家,都跃跃欲试。海南岛虽然是一个岛屿,它将在全国产生重要的作家,诞生重要的文学作品。仅仅是房子建得高建得美还不算是我们期待的海南岛国际自由贸易港,我们更期待一个成功的海南国际自由贸易港,文化开放,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第一流的,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也走在全国前面。海南岛将在中国的新时代,将在全体海南人民的大胆实验过程中,在政府和文化人士,作家们的共同努力下 产生璀璨的文化繁荣景象。许多作家们,年轻的,老年的都写出好作品,写出甚至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作品来。矛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都花落海南岛作家们的头上。销售量达到100万册的作家一个又一个,网络文学作家,年收入达到一百万的比比皆是。甚至,我们海南岛还可以诞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奖主持人,这个美妙的时代一定会到来。我非常期待着。

  谢谢主持人。

  (以上文字由胡涔主持的深度时间记录而来)

收藏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