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私人藏书]万科的《万科》——《封面是书,封底是生活》第六页

宁夏会员卡制作3年前 (2022-02-25)问答106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封面是书,封底是生活

  ——我的书生活

  ♂马国兴

  第六页:

  万科的《万科》

  2004年,我30岁,万科20岁。

  2004年10月18日,由万科集团主办的《万科周刊》出版了总第460期——这一期是万科集团20岁生日特刊。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的发生,会让你不得不相信机缘,比如我与《万科周刊》的相识。1995年,郑州商战硝烟已息,有远见的商家开始从“价格战”的误区里抽身,转换经营思路,郑州百货大楼即是其中之一。1995年底,郑百大楼和郑州三联书店合作,开办了中原第一家商场中的书店——我就是在其后不久加盟三联书店的。

  1996年4月18日,我被派到郑百三联加班,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万科周刊》,便在下班后带回去看。这是1994年9月2日出版的总123期《万科周刊》,主编是第二任的林少洲。现在看来,这本杂志或许是企业内刊(报)交流过来的,被收阅者随手放在了某处,却不经意间成就了我与《万科周刊》的相识。

  那一期的“封面专题”是有关郑州商战的,这并不是当时我的阅读兴趣所在,吸引我的,倒是最后的一篇《万科情结》。时任天津万兴公司房地产事业部高级助理的赵彤,在文中表述自己的经历与感受,给我很大的启发和震动:“在某种程度上,求职只需勇气,而掌握以至精通某种知识则需要悟性和毅力。”多么切合自己的实际!相当初,加入三联全凭满腔对书对三联书店的热情,被负责人以“人已招够”婉拒也不放弃,最终如愿以偿。图书的采购、配送、宣传和经营诸环节,对于原来对书和书店仅仅是读者感受的自己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仅凭热情和勇气已不够。《万科情结》恰在此时,为我拨雾指路。

  《万科情结》是作为“我看万科”征文刊发的,我不知道此文是否最终获奖,但对我来说,获奖与否已不重要,关键是我读到了我受用了。赵彤现在不知身在何处,无论你在哪里,请让我在此致以诚挚地感谢!

  从此,我和《万科周刊》成朋友了,虽然只是一面之交。再见到《万科周刊》,已是三年后的1999年。三年中,我由仓库做起,到店面店长,又到采购部总监,又兼任企划部总监,从无知无识的店员成长为书店的业务骨干。我相信淡水似的君子之交就该这样:我和你并不经常见面,但彼此心存感念,某日无由头地想起对方,见个面抑或仅仅通过书信和电话聊聊——就已足够。那天我就忽地想念起《万科周刊》来,也不知她是否还存在,更不知如今她变成了什么模样?取出珍藏的总123期杂志,抄了上面的地址,寄问候过去。1999年6月11日,我收到了黄芳寄来的总335期《万科周刊》(6月1日出版),得以与她再续前缘。缘分缘分,缘由天定,分要人争,我珍惜与《万科周刊》的缘分。

  这几年中,积存了不少《万科周刊》,对于无根而漂泊的我来说,未免是搬家时的一种负担。于是,每到年终,我总是将自认为精彩的文章剪裁装订,汇编成精华本,迄今已有10大册。《万科周刊》每年也都会编辑出版精华本《白领》,自然落后于我编的精华本,但我又总要再买一本《白领》,两相对照阅读,自是另有一番情趣。

  就这么一路看来,胸中颇有些感受,不吐不快。照我的理解,“企业视角”里的文章是有关头脑的,尤其是“经济茶座”(现为“视窗”),作者从日常生活入手,以经济思维观照,深入浅出地行文,每每给我洗脑,让我受益匪浅;“人文情怀”中的文字则是有关心灵的,它们总是时时触动我最温暖最柔软的部位,让我咏而叹之。刘齐、陆新之等人的文字极佳,但由于在读《万科周刊》之前就已在其它地方结识,所以是一种意料之中的满足。相比较来说,丁宗皓和他的文字对我却是意外的惊喜。《软火》、《木头的声音》——丁宗皓以平民视角,描摹细腻而真切的感受,读来让人心痒、舒服。单小海和颜雪明的文字也很好,都是比较干净又纯粹的那种。前任总编王永飚也不错,单纯某期“致读者”里一句话就足以让我终生难忘:“我们因缘得以际会并且相互敲打着成长,又因为成长漂离不同的方向”。

  说了这么多,我发现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万科周刊》。如今,她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阅读她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事件。长久以来,都是《万科周刊》单向度地“倾诉”,而我只是做为一名听众/读者存在,实际上,我也有许多话要说,稍加整理,就成了这篇文章。

  2001年6月15日草

  2004年11月24日定

收藏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