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刊物载文炮轰医疗教育产业化(转载)
党校刊物载文炮轰医疗教育产业化 提民主选举
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载文称,公共机构改革,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公共机构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并暗示,将首先在教育和卫生部门实行这项改革。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目前政府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
文章说,经过1990年代两次大规模的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的改革,中国政府规模已经基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比较严重,机构重叠、机制不顺、责任不清、效率不高是政府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章指出,文章认为,公共机构改革,主要是教育和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直接与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及党和政府的威信相关联,要按照宪法和...确定的公共机构管理和改革原则在制度安排上落实到位,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公共机构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文章提出的理由是,所谓要建立一个规模适度的有效政府,就是指要建立一个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除了国防和外交以外,主要包括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法律秩序、社会安全、社会福利和宏观经济政策等,这些产品和服务,主要的和基本的要由政府来提供,做不好就不能说是一个有效政府。
一般认为,中国政府将医疗和教育产业化是一个败笔,因为造成了很多社会底层人士看不起病,上不起学。
文章严厉地说道,社会主义公共机构,特别是学校和医院,是中国...和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工具,特别是涉及千家万户日常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需求,主要的应该由政府来办,以保证人民群众能看得起病、上得起学。
文章说,基本教育与健康,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社会主义公共机构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安民、便民、利民和富民,随着经济的增长,这些以非赢利为目标的公共机构是政府应该重点加强的部门,以使全体公民都能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
文章说,公共机构的改革重点应坚持以“四个民主”为主要方向,制定价格标准和监督措施,提高效率和服务的有效性,使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化,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文章说,评价政府好坏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公共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