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索引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兼议未来50年科技发展热点》索引
(1)人名索引
(人名后面的数字是在本书中出现的页码)
A爱因斯坦11,25;爱丁顿12
B比尔?盖茨7;白居易17;伯努利75;彼得89;贝克勒尔99;毕昇108;巴克拉150;布拉凯特150
C曹冲9;陈景润15;陈耀庭21,55;车尔尼雪夫斯基34;陈建峰35,104,156;程颐55;常志宏56; C.T.R.威尔逊;150查德威克;150陈甘棠;156陈国术;161
D笛卡尔11,36;杜甫17;达尔文43
F法拉第4,152;弗洛里(高分子物理化学家);4弗莱明10,99;冯之榴47;费伯雄48;傅青主54;弗洛里(病理学家)99
G哥白尼43;顾炎武54,55
H华佗6;黄丽30;惠更斯44;华幼卿47;黄宗羲54;胡佩国56;惠勒74;华罗庚92;H.A.威尔逊150
J居里夫人10,48;金日光21;伽利略15,43;焦红霞56;贾梦秋59
K孔子9;卡皮查81,155;Kurauchi 100;卡文迪许147;考克拉夫特150
L鲁班6;老子9,34,54;洛伦茨12,95;李时珍14,29,50;李言闻14;李白17;李商隐17;罗蒙诺索夫44;励杭泉47;李中孚54;路安卿54;罗伟56;李海亮56;林巧稚57;莱尼茨尔71;列曼71;卢瑟福75,155;莱布尼兹77;罗素96;卢国楷135;朗之万149;里查森150
M门捷列夫1,44;麦克斯韦1,147;曼德布罗特74;麦克勒伦149;孟根发158;
N纳塔;4牛顿15,77
P皮埃尔?居里48
Q齐格勒4;乔布斯7; 乔辉30;钱恩99
R任定成127
S苏轼1,2;施陶丁格4;宋应星6;师昌绪8;盛志勇25,28;孙思邈27;孙优贤156
T汤姆逊12,149;唐敖庆18;谭天伟20,35;屠呦呦96;汤森德149
W王子镐19;王芳19;武德珍30;吴一弦30;王秀芬30,90,109;王峰31;王选35,108;王国全47;王寅旭54;吴任臣54;王山史54;王夫之54;武荣瑞55;王文一56;瓦特77; Werner Frossmann 82;王渝生127; W.L.布拉格149;瓦尔顿150
X徐迟15;谢忠麟30;徐梁华31;熊利泽112
Y袁隆平8,30;杨万泰31;于中振31;苑会林31;亚里士多德43;叶天士50;杨雪臣54;扬时55;俞江华56
Z张衡3;祖冲之6;朱熹27;周有光27;张丽叶30;赵素合30,108;周淑琴30;曾晓飞30,104,160;张胜31;张立群35,153;张稷若54;朱锡鬯54;张力臣54;曾芃56;张晓丰59
(2)机构索引
科技部156,157,158;教育部153,157;卫生部96;国家知识产权局127,128,132
中国科学院18;中国工程院25,28,1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8,156
中央电视台16,233;北京电视台216,232,233;
北京化工大学19,30,59,152;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1,152;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156;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3;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153;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58;教育部“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科学重点实验室157
剑桥大学10,147;卡文迪许实验室10,147;哈佛大学185;巴黎大学48;曼彻斯特大学75;美国《科学》杂志74;《泰晤士报》12
复旦大学27;清华大学35;浙江大学156浙江大学自动控制博士后流动站156;北京服装学院55北京化纤工学院55;天津工业大学56;山西水利学校57
中国化工学会16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82;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30;色母粒专业委员会30;
北京协和医院57,216;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98,112
兵器工业出版社101;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05;化学工业出版社159;江西人民出版社17;农村读物出版社220;《健康报》16,21,25,46;《中国教育报》157
苹果公司129;奇瑞汽车公司131;贵州省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2;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132 156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内容提要
本书从“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出发,首先探讨了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新技术开发与新产品研制的思路和方法,进而讨论了专利技术研发、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最后,对未来50年科技发展的热点作了展望。本书适合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学生阅读,也可作为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前言
在当今的科技界和高等教育界,创新型人才怎样培养、创新技术怎样开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专业科技工作者撰写的著作,一般以科技专业内容为主,较少涉及科研人员的素质培养、科技创新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书是在作者30年科研与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长期从事科技、教育工作,对于科技创新有亲身的实践,对于科技人才培养也有一定的经验。作者把科技创新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创新思维方式、研发方法结合具体实例写入本书,期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本书列举的实例中,有科技名人的发明创造历程,可以给我们以激励;也有我们周围科技工作者的事业追求,可以给我们以启迪。本书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思路与方法、科研团队建设、著作权保护、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提出了作者本人的一些见解,可供读者参考。
本书第五章讨论专利技术研发中的一些问题。纵观专利技术产生与运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技术研发、专利申请的审批、专利技术的实施应用三个环节。如果我们对技术研发过程予以必要的关注,促使更多高质量的研发成果涌现出来,进而提交专利申请,这对于提高我国专利技术的整体水平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书第八章是对未来50年科技发展热点的展望,以此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本章标记出未来科技发展的几个热点,不可能反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全貌,作者是在抛砖引玉,希望读者能够举一反三、由点及面。并且,依作者之预见,新一轮技术革命在这几个热点上将会有精彩的演绎。
本书可供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参阅,可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自修读本,亦可作为“科技创新思维”、“科技研究方法”等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可作教学参考,同时也是作者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方式。
本书作者
2012年7月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目录
第一章 引言:科技发展的动力
1.1 社会需求: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
1.1.1 回眸历史:社会需求促动着科技发展
1.1.2 古代社会:国家需求与民间需求
1.1.3 现代社会:广义的民生需求
1.2 实践与思辨: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
1.2.1 基于实践的科学路径
1.2.2 基于思辨的科学路径
1.2.3 实践与思辨的相互促进
1.3 支持系统:科技发展的催化动力
1.3.1 社会心态
1.3.2 国家投入
1.3.3 教育水准
第二章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
2.1 好奇心
2.1.1 好奇心的培养
2.1.2 好奇心的延续
2.2 实践的精神
2.2.1 实践精神的典范
2.2.2 实践能力的内涵
2.2.3 实践能力的培养
2.2.4 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2.3 思辨的能力
2.3.1 思辨能力的内涵
2.3.2 关于当代教育的思考
2.3.3 思辨能力的培养
2.3.4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2.4 傲然独立的个性
2.4.1 不迷信权威
2.4.2 不随波逐流
2.5学者风范
2.5.1 一丝不苟
2.5.2 百折不挠
2.5.3 博学真知
2.5.4 虚怀若谷
2.5.5 团队精神
2.6 人文情怀
2.6.1 注重以人为本
2.6.2 提高人文素养
第三章 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
3.1 创新思维的着眼点
3.1.1 由总体到局部
3.1.2 由局部到总体
3.1.3 由实际需求到寻求解决方案
3.1.4 由发明或发现到寻求实际应用
3.2 类比式思维与联想式思维
3.2.1 类比式思维
3.2.2 联想式思维
3.2.3 类比式思维与联想式思维的关系
3.3 跨越式思维
3.3.1 简单例子
3.3.2 相反相成
3.3.3 另辟蹊径
3.3.4 克服思维定势
3.4 科学思维的缜密性与前瞻性
3.4.1 缜密性
3.4.2 前瞻性
3.5 常用的具体思维方法
3.5.1 运筹学的方法
3.5.2 短板理论
3.5.3 黄金分割
第四章 新技术开发与新产品研制
4.1 新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
4.1.1 文献查阅
4.1.2 选题与研究方案的制定
4.1.3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4.1.4 实验数据的认定
4.1.5 创新技术的“生长点”
4.1.6 新技术的改进与完善
4.2 新产品研制的基本思路
4.2.1 完美设计与有瑕疵设计的对比
4.2.2 功能的提高与结构的简化
4.2.3 使用的便捷性
4.2.4 产品的“自优化”
4.2.5 安全性的考量
4.2.6 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2.7 新产品开发的广阔空间
第五章 关于专利技术研发
5.1 专利技术研发概论
5.1.1 专利技术的定位与特征
5.1.2 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5.1.3 科研单位与企业对专利的不同需求
5.1.4 关注专利技术的研发过程
5.1.5 专利技术的品位与价值
5.2 专利技术研发思路与方法
5.2.1 发明与发现
5.2.2 新颖性、创造性产生的途径
5.2.3 实用性怎样落实
5.2.4 申请专利时机的选择
5.3 关于专利领域的若干误区
5.3.1 为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
5.3.2 片面追求新颖性
5.3.3 把论文直接转化为专利申请书
5.3.4 认为专利技术就是先进技术
5.3.5 某些专利对于侵权行为难以查证
第六章 科技创新若干问题的探讨
6.1 关于科研团队建设
6.1.1 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的活力平台
6.1.2 学术带头人: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6.1.3 不同层次人才梯队的合理组成
6.2 科技创新与科技“维稳”
6.2.1 创新与“维稳”的关系
6.2.2 维稳型人才
6.2.3 “维稳”创意之一:数码胶片兼容式相机
6.2.4 “维稳”创意之二:含有呼机模式的手机
6.3 科技领域其他有待讨论的问题
6.3.1 科技领域的泡沫现象
6.3.2 关于著作权的思考
6.3.3 SCI的作用与误区
6.3.4 科技蛋糕怎样切:学科划分小议
6.3.5 科学随想
6.3.6 归来兮,人文精神
第七章 无扰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7.1 无扰论: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7.1.1“无扰论”的基本论点
7.1.2 “无扰论”的思想渊源
7.2 扰乱、破坏自然平衡带来严重后果
7.2.1 破坏自然平衡导致链锁式扩展
7.2.2 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不同见解”
7.3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环境的“无扰者”
7.3.1 出行:让我们成为现代的徐霞客
7.3.2 居住:房子是愈大愈好吗
7.3.3 饮食:美味佳肴带给我们什么
7.3.4 服装:我们已经很困难了
7.4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7.4.1 趋向节俭是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7.4.2 企业界的“责任关怀”
7.4.3 倡导节俭并不会导致消费萎缩
第八章 未来50年科技发展热点展望
8.1 预防保健系统工程
8.1.1 治未病:把医学的关注点适度前移
8.1.2 注重基因学科研究
8.1.3 健康生活方式的科学指导
8.1.4 注重心理健康
8.1.5 食品、环境安全
8.1.6 健康状况监控关口提前
8.1.7 “中间状态”的调节:亚健康与亚临床
8.1.8 预防保健系统工程的运作模式
8.2 老人生活自动化扶助体系
8.2.1 巨大的社会需求
8.2.2 老人生活自动化扶助体系的分类与分级
8.2.3 生活能自理老人的生活自动化系统
8.2.4 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自动护理系统
8.3 后信息时代:信息的简约化
8.3.1 信息时代发展简史
8.3.2 信息化社会的四大构成要素
8.3.3 信息化社会存在的问题
8.3.4 信息的简约化与精粹化
8.4 未来科技发展的其他热点
8.4.1 虚拟实景技术:新奇的生活感受
8.4.2 无排水洗衣机:家庭的节水先锋
8.4.3 家用检测装置:百姓的自我防护
8.5 结束语: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