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婚姻 公务员中也存在“围城”现象
公务员“热”延续了十年也未见消减趋势,每年报考的人数仍有增无减,这有点像“围城”,“城”外的人拼了命想进来,而“城”里的人却过得苦不堪言,时常纠结要不要跳出“城”去。为什么会想跳出“城”去?这就不得不吐槽一下现在公务员的生存现状。
无止无尽的文山会海,干了点工作就要求写信息、写简报、填报表、拍照留存;到了月底、季度、半年,还要写总结,动不动就要求交个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工作“金点子”等等。在检查督查方面,任何一个单位或镇街时常要接受多个上级部门,有时甚至是同一个部门不同科室的重复督查检查,每次迎检都要加班加点准备资料,事中还要留存资料图片、过程记录,而且事后还要写信息、整改等等。经常是落实工作没花多少时间精力,开会、准备前后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些“痕迹主义”的工作、天天填表汇报,仅仅是要向上级证明自己做了事而已,而上级也仅仅是为了有东西证明自己来督查了而已。而且现在干工作动不动就要追责,比如上级来督查,如果上级不挑点毛病,也怕被说督查不认真不仔细,有时非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来以证“清白”。大多时候挑的问题根本不照顾基层治理规律和实际,缺少参考价值。同时频繁的督查检查考核,除了加重基层负担,也会让基层干部觉得上级对自己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基层干部就会产生内心抵触感,但慑于行政等级,又不得不虚与委蛇、应付了事,这更加助长了形式主义。
这些形式主义,让许多基层干部身心俱疲、压力山大,尽管深恶痛绝,却又深陷其中。他们抱怨的是,做实际工作的同时,为什么要花大把的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功?这些个体无力解决的问题常常让他们产生放弃转行的念头,每当夜深人静时都忍不住反复思考人生的意义,一遍又一遍的追问:到底要不要跳出“围城”?
其实,作风问题仅仅是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直接原因,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基层治理任务重与治理能力较低之间的矛盾。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反复强调了传统中国的一个现实:大国治理却缺乏数字化管理能力,因此产生诸多问题。也就是说,在一个大的疆域中,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是现代化治理的基础。但实际上,在信息传递如此高效的今天,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严重。本质上,督查检查考核主要是因为上级没能对基层信息充分掌握,这就为今后的工作指出了一个方向:在大数据时代,在各类先进设备设施已普及的今天,应该允许大家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减少督查检查,给基层减负;另一方面,我们的追责机制应更加注重实效,而不仅仅是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从而减少过度留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