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娶了多少钱?
前几天与一刚认识的朋友交谈,问我老家是哪里,傲然答道是某城,因经验所得知道此地的人不是很多,便没有期待下文。没料想到他讶异一声后说那是个好地方,消费便宜美女还多,我正准备笑着同意时,他吐出了最后一句话:娶媳妇是真贵啊。我,竟无言以对。
某城不算富有,民风也很是淳朴,儿时生长于某城的一个下属县里,谈不上无忧无虑却也有山高皇帝远的感觉,没看过地图以前以为我们处在祖国的边缘,就很是奇怪为什么没有海也没有沙漠和我们比邻。长大后渐渐走出了她的地界,看到了大海,也看到了大海比邻的城市是那么繁华,知道了某城是很穷的。
儿时身边的哥哥姐姐出嫁或结婚都是很简单的,虽然因孔孟之乡的影响,繁文缛节较多,但结一次婚却满满的都是喜庆,都是笑嘻嘻的嫁乐呵呵的娶,一家嫁娶整个院里(也可以叫家族)的人都会跟着忙活,甚是热闹。小孩更是兴奋的不得了,可以去新娘子带的嫁妆里寻找点心、饼干和糖,接亲当天能跟着跑完全程。真是满满的都是喜庆。
但后来全变了,记得是上高中的时候,大概05年左右吧,第一次和一位叔叔聊天时听到了三斤三两的说法,很是好奇,三金是早就有的,三斤三两是何种规矩?细打听后才恍然,彩礼也就是聘礼,把百元的人民币用秤称,三斤三两大约在十万人民币左右,倒吸一口凉气,这对我来说是天价,至今都是。我笑说这下村里原来被人绝对看不起的绝户头(也就是家里都是女儿没有儿子)该扬眉吐气了,一个闺女可以带来这么多钱,有个两三个就赚大发了。叔叔给我解释,没那么好的事,男方给了这些聘礼,女方还要准备足份的嫁妆,而且结婚时女孩还要把彩礼带回去,娘家人只礼节性的扣除一小部分。我再也笑不出来,从那开始,结婚缺少了一些喜庆,一家嫁娶整个家族的人都人心惶惶,怕被人借钱。
而且自此后开始了严重的攀比风,总有人过得会比别人好点,拿出十几万轻松地想唱歌,就不满足与三斤三两的限制,有了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五元人民币一千张百元人民币一片五十元人民币),有了六斤六两,有了女方嫁妆要买汽车要带二十万存折。酒席也不再古老,在自家院里摆酒席的风俗基本被废掉,也有了乡镇酒店承包婚宴,还有的去县城,每桌从一百多元飙升到了上千元。听着有了城市的感觉吧?但这是村里,是住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村庄。
都想让自己儿子娶得风光,也都想自己女儿嫁的有排场,于是在结婚前两个家庭就早早的走上了谈判桌,对彩礼给多少和婚礼在哪里举行进行持久性的谈判,一对新人天天被各自父母耳提面命,有感情的伤了感情,没感情的更加陌生(村里还是有很多媒妁之言的,见了一面就谈婚论嫁,以后文章会有专门讲这方面的)。经过几轮谈判和N轮借钱后,双方家长都满足了彼此的条件,那就结婚吧。
于是有了这么一个怪现象,村里的小年轻都有房有车有存款,小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各自的父母却更加苦哈哈的每天干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一年回去,一表哥儿子刚二十便已经结婚,我好奇之下去看了一下,房子建的就像小别墅,院里停着一辆十万左右的车。我就向表哥打听结婚总共花了多少钱,新房大约二十万,彩礼二十万,新娘结婚带来二十万和一辆车。我听着很是咋舌,表哥没看出有多开心,他现在住在儿子的院里,住偏房,身上有几十万的债务,正说着,表侄子开车出去了,表侄媳妇穿着恨天高从里屋出来,我明白了表哥的苦楚。小两口哪里是做农活的料,也没有替父母把债还掉的觉悟。
娶了个媳妇,压住了天。你娶媳妇,娶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