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合伙人》与《致青春》:关于新浪的《中国合伙人,一个典型烂片》
乌托邦里的乌 发布于新浪,重新发帖于天涯
对比《合伙人》与《致青春》:关于《中国合伙人,一个典型烂片——俺的第一个影评 》。被@电影微吧 质疑,而且貌似还是一个笑料,引来一些围观和谩骂,同时原文无法修改,只能另起炉灶,有必要就我的复杂的观感,进行一些厘清和说明。希望大家批评和围观。
一. 关于第一段
“《合伙人》看了开头就感觉不如《青春》”“……靠上当了……《合伙人》是新东方自传吗?真差劲”“更正一点虽然是新东方新传……但是这个故事关于尊严……《合伙人》”这三句话被视作水军的语无伦次,我笑了,这是本人微博里直播看合伙人感受的句子,不信可以翻翻看;另外,见过一个人作战的水军吗?
二. 关于第二段【本段是本文的精华所在,有点长,请亲们有点耐心】
“不仅仅是水军,而且很多所谓的大V都装逼似得往死里吹中国合伙人,我特别奇怪,这部片子除了再一次证明除了浮躁和简单适合这个快餐的时代还证明了什么,除了它关于尊严让我觉得稍有动容外,其他的,剧情竟然是新东方,说他反美吧,新东方就是靠哈美起家,通篇的哈美;说它哈美吧,它偏偏要表达自己如何爱国,国格如何如何坚挺。”这话说的确实有点激烈,但是确实新浪微吧虽然后来居上吧,但是毕竟很多真正的影评人并不在这里,我一再举例子,豆瓣的这几个评论:
021yin.com /zHv9LUR@mark (今天 20:36)
021yin.com /zHPJUCj@mark (今天 20:37)
021yin.com /zHvQele@mark (今天 20:38)
这是豆瓣目前最热的帖子。 土鳖。 (豆瓣影评 - 关于电影《中国合伙人》) )
我的列举不是说明自己多正确,我只是说,你们可以喜欢合伙人,就像我可以喜欢致青春,但是,别总觉得支持就正确,差评就丧心病狂毫无理智,甚至就要被辱骂。看看,在有名的文艺青年聚集区,差评可不是一个两个。下面就上述引号内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1.“不仅仅是水军,而且很多所谓的大V都装逼似得往死里吹中国合伙人,我特别奇怪,这部片子除了再一次证明除了浮躁和简单适合这个快餐的时代还证明了什么”这确实是愤慨之语。刚刚开始就置顶很多帖子全部是叫好声,说实话我是质疑的,包括今天还有一些疑似水军的人,他们的战斗时非理智的战斗,虽然我斗志昂扬像个刺猬,起码真正理智者都最后能和解的。这个吹,和我自己的感受却是背道而驰,我是听了宣传,尤其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的陈可辛和三位主角的宣传,期待了好久去看的,落差太大。我为什么说浮躁和简单适合这个时代呢,看看骂我的人,喜欢合伙人的人,和微博刷博者的统计数据时匹配的,大部分是90后和未婚者,他们不喜欢致青春那种有悖于原文的黑色修改,或者说看不懂;但是,陈可辛这种概念明确、政治正确——个人尊严、屌丝逆袭、祖国尊严、卡耐基成功哲学——都是非常容易被认可的。而问题是,作为屌丝的我本身不反对什么政治正确,但是也不愿意被它绑架,作为电影,它的故事性太单纯了,结构几乎是平面化的,大学生活-创业-兄弟情-事业巅峰,期间夹杂哈美到中国脊梁那种意味,偶有感情戏,对于熟悉新东方的人一看即知,甚至缺乏人为的更为精巧的设计。作为商业片,你不能说它完全缺乏考究,起码他将很多时代感试图带入电影,甚至在电影最后加入很多成功人士的大头照,但是,这种做法是无奈的,实话实说,如果没有老干妈那出人意表的大头贴,整部片子在一个七零后看来,缺乏新意,缺乏惊喜。
021yin.com /10019/t/zvrpdwC9F。或者自己分析,开头的大学校园如实还原,您可能觉得稚嫩,我个人觉得考究,很多幽默轻松明快,继承了原作网络文学那种“轻”的属性。里面的人物,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境不同的世界观,但总是青春的孩子:爱的放肆——尤其是女性【郑微、阮菀】——几乎只有在冲动的青春里特见的女性风格——非理性——由此为很多看官所诟病,认为假;就像很多信仰来自青年,很多牺牲来自青年,爱情也是青春的呓语,它属于青年尤其是女性。当然,由于不同的世界观,也有现实的女人,青春时候就比较现实,黎维娟;她就算最后“成功”做成太太,我们会不会为她的青春的现实而叹息呢?当然,她的自由。复杂的社会生活略露脑袋,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探出它狰狞的面目。朱小北,是一个直率的女娃,一度我傻傻的想为嘛女生宿舍留宿男生,哎,这欣赏水平,抱歉啊。她也是社会的缩影,因为穷,所以当别人尽情青春的时候,她靠着姐姐的支持打工过活,而且还时刻被歧视,被视为一个偷盗者,从经济的贫穷到社会评价的低贱,是赵薇电影考虑到的一个细节,它就是社会的狰狞的现实的牛刀小试而已——期间更不乏对既有教育制度的批评,如果你扼腕和深感叹息乃至不公的话。这四个女性,代表了青春的女性形象。
3.更复杂的,电影《致青春》还有那几个男性【与合伙人里的电影形象进行勾连和对比】:
1)关于成功
男主角陈孝正,出身贫寒,但是以成功为己任,他不具有合伙人里黄晓明那种傻傻的为了感情不顾一切、承担一切的心态——这可能构成对于合伙人喜爱的原因——而这正是我觉得赵薇电影结构复杂的地方,其实,男性在这个社会被赋予很大的现实的职责,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更倾向于现实的男性选择,男性在这个意义上是悲剧,屌丝逆袭的真实形象往往不是黄晓明式的,而是陈孝正式的。大家喜欢合伙人的原因,喜欢合伙人屌丝逆袭的原因,是这种逆袭大多无法典型存在——不说新东方无法复制,因一个国家弱小者向国家强大者的移民而存在,就说这种傻傻的一层不变的真诚的逆袭,它是一个梦,一个现实中容易破碎的梦——陈孝正用残忍的选择,带给我们一个绝望感,这恰恰是真正的社会悲剧根源——我们的时代太强调成功,将生物性的雌性对雄性的仰仗和强大选择完全杜撰到社会生存之中,并不断强化;而且自我复制——于是貌似屌丝逆袭的《合伙人》,恰恰反面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到底多么渴望成功”这个真正的现实,不容易复制的黄晓明不影响成千上万的陈孝正们的真正向往的存在,这个意义上的《合伙人》现象是更为彻底的绝望的表现——这种表现并不是电影原始呈现的,它只是被解读的,从合伙人呈现的那种中国人对成功的渴望中,任何有逻辑的人都能想到的。很多人可能觉得合伙人更多的是男人戏,没错,只有男人戏,男人的这种自然和社会属性,由他们来表达“成功偶像”的形象更为合适,甚至演员的选择本身就说明这一点。
2)关于财富
致青春里,人物的家庭背景作为每个人性格和最后选择的底色,始终存在强烈的暗示。
许开阳,家境很好的人;在致青春的大学校园里,表面单纯和开头轻松的细节画面,无法掩饰大学生活中的社会现实影响,许开阳,可以给陈孝正介绍工作,也可以因为争风吃醋恶揍陈孝正,而且从来不乏朋友和帮手。青春里的郑微给了这种现实一记狠狠的耳光,她起码说,在青春,在冲动的青春岁月,爱情是金钱无法购买的奢饰品。还有一个女孩叫郑微。但是,还有一种现实叫陈孝正。也叫许开阳,毕业后,许开阳找了与他门当户对的校长的女儿,那个曾经暗恋陈孝正的让陈孝正放弃郑微出国的女孩。放弃了郑微,用佟大为的话说,“我的青春埋葬了”,许开阳的青春埋葬在校园里。强烈的感情,到弱弱的关注,因为青春不在,许开阳为人夫为人父。。。。逃避不了的现实,财富虽然使人平淡,但是也使人安全。
在合伙人里,很多人说财富和钱,其实合伙人如前所述,它强调的是成功;财富只是合伙人的一个砝码。虽然钱,构成了屌丝黄晓明的困境,但是,导演强调的只是黄晓明的屌丝的失败——恋爱的失败、高考的失败和工作的失败,真正的窘境关于金钱,就是他买给女友的那两本托福课本,我一度怀疑那钱是卖血来的。钱,在合伙人里更像是抽象的符号,就像佟大为在赚到第一笔钱后,对待它的态度,非常浪漫主义的抛向天空,诗人的气质,小资的情调,是符号是炫耀,但是它缺少真正的压迫。不是陈孝正的午餐,不是许开阳的礼物,不是黎维娟的挣扎,不是买通同学、举行KTV、购买奢侈品的现实力量。我们可以在年轻时热爱武侠的金庸,但是我们必将在中年时候理解古龙的黑色,前者的侠客从来不缺乏金钱和武功,后者的浪子无论多么高的武功都可能为了钱卖命,因为前者是浪漫,后者才是现实;虽然很多人所持观点相反。那只能说,看你到底喜欢浪漫基础上的现实,还是喜欢现实基础上的浪漫了!?
4.两电影各种关键词的再辨析
1)关于青春
致青春的青春是实实在在的青春,爱情、纠葛、现实、浪漫,相互交织的青春【参考前文】;合伙人的青春,是渴望成功的时代和浅尝辄止的爱情。用那些投票给致青春的人的话说,这样的青春更像青春。合伙人的青春,导演野心勃勃的想去描述一个时代,问题那个时代,大学、学生、英语、出国、英语培训,无论如何只能是时代的一角,里面除了提到黄晓明的家境作为一个含糊不清的背景之外,其实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是苦兮兮的,都穷,那个时代太远,太复杂,无法用一个镜头完全描述,野心勃勃和情节的单薄,是强烈的对比,不是吗?简单的说,青春里除了爱情,也不仅仅只有中国和美国,青春是一个个普通的家境,是每一个鲜活的境况。
2)再说成功
在致青春里,成功是相对的,你很难说陈孝正是成功的,虽然很多女性愿意做他的干女儿哈哈,很多女人愿意嫁给他;比照剧情,你不能不说,他失去了青春里最可珍惜的一份沉甸甸的爱情,一份不计回报的堪能生死相许的冲动。他真的成功了吗?这反而构成,对照这个渴望成功的真实社会的一种诘问?刚刚没有提致青春里的那个只会送花的哥们,他很细腻,也很怯懦,他保证了人格的平庸的同时,也很难说成功了,虽然我很喜欢这个角色,一个真正的屌丝,但是他由于怯懦丧失了青春中原本或许可以挽回的最可珍视的情感。许开阳算成功吗,不是吧。他只是安全的,完整的,度过了青春;失恋了,然后门当户对。现实的陈孝正对比致青春的成功观,恰恰是一个现实的问号。用吴秀波的话说,我不同意成功这个词,一滴水在一片海洋里,说我成功了,这何其可笑?!
合伙人的成功,是简单明了的;失败,也是简单明了的。高考成功是成功,高考失败是失败;签证成功是成功,签证失败是失败;被女人睡了是成功,强吻而不得是失败;挣到钱是成功,挣不到钱是失败;让美国人蛋疼是成功,被美国人漠视是失败。这是一部多么旗帜鲜明的片子啊,仔细想来,这个就是我说的“简单”“粗糙”的快餐文化。也是我们现在最推崇的文化,成功文化,卡耐基、厚黑学和不择手段——比如在美国失败的准屌丝郑超回国告诉他的同胞如何出国,比如为了讲课效果可以开任何人的玩笑包括自己的伤疤和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比如为了成功,一步步的方案如何步步为营天衣无缝。郑超是诸葛亮似的人物,黄晓明式刘备式的人物,佟大为是可爱的诗人,他们用自己的智谋和勇武打新东方的天下,至于为什么美国人看得起就是成功,他们没有那个心思计较——对于他们,对于这部片子,这个问题不需要被提问。
三、第三段
“竟然还有的傻V说它比赵薇的青春强100倍,真不知道他怎么计算的,明显《青春》用力和用心的程度比这部片子好太多了,片子的好坏和时间的打磨还是有关系的,这部烂片,除了男主角本身的强悍演技和坚挺人气,片子自身真的缺乏可陈。叫好的那么多,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1.有个大V说合伙人比致青春强100倍,我想起看电影前 但斌的一个帖子,说广药集团多么好多么好,说加多宝集团如何卑鄙如何卑鄙,我当时鉴定的是,此人是利益相关方,很简单,明明是一个商标问题,非要讲人家的包装设计甚至广告词都设计取了去,简直野蛮到一定地步了,偏偏有人叫好。据网上言,他有股票。转发叫好的是广东那边的,恶意揣度,可能也是利益相关方。我觉得说致青春弱100倍于《合伙人》,按照我前面的分析,是不是能够接受,是不是盲目吹捧,我给了个是的结论。
另外,我看了致青春的采访,赵薇拍完片子就发烧,专一一意做事的明显特征,她专门讲到自己的片子和小说的关系并不大,这个并不大,主要在于,他通过修改各人的不同结局的形式将她对于整个社会的思考融入进去,由于篇幅问题,有点碎,但是,个人觉得很见功底,我想起中国画的留白,一个个结局如此耐人寻味。比如朱小北,被开除后,成为新的教育者,给每个好好学习的学生讲成功的记忆,将人生的道理。并彻底和既往决裂,更名换姓,她的青春也埋葬了,埋葬在开除的那个时刻。导演没有写那么清楚,也没有像合伙人那样,黄晓明用了很多ING语和哲人语录,告诉我们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人生。影片始终是个故事,而不是一部教科书。好的影片是社会现实的挖掘,而不是政治正确的标签语录串联。
2.在第三段里,我仅有五段的文字里,我特别说“男主角本身的强悍演技和坚挺人气”,我不想也不觉得合伙人一无是处,仔细考量,闪光点很多,如果你不对比,不批判的看待的话。比如男主角三个我都很喜欢,黄晓明那种屌丝逆袭虽然不可复制,我仍然非常非常的向往——屌丝明明知道的很难的向往,呵呵。三人的演技个人觉得也很好,内容的肤浅不是演员的过错,在简单化的商业片里,他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演技。尤其黄晓明的屌丝扮相没话说啊。人气,能有话说吗!看看那些公知的人气,顶天百万人,大多几十万就是大V了;他们三人的粉丝可以平定东海,剑指南海,威震寰宇了。这就是闪光点。
整部片子很清楚,是非分明,导演要什么,强调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一目了然,看着不累。当然,因为他简单,故事性实在相对符号化,我用个词,叫“缺乏可陈”,没什么要说的。
四、第四段【励志和其他】
“说它是励志片,它明显不具有励志的典型性,新东方能够复制吗?说它是偶像片还凑合。说它表明了新东方的成长,我信;但是,你说里面有什么沁人心脾的感悟和令人折服的道理么,我觉得就是卡耐基。看着恶心的主题。烂片、卡耐基哲学、达尔文主义,另外,中国人需要向美国人证明是吗?看着恶心的主题。实话实说而已。”
1.励志片
1)励志片是将一种成功,强调努力就能行,强调个人的主体性。新东方不具备这一点,为什么呢?
不是每一个领域都是你吆喝就有人买,不是每一个领域你发挥才智按部就班按照所谓天衣无缝的郑超的计划书就能成功,成功要求的很多,我们除了在导演强调的失败符号里,看到一个个和事业未必相关的屌丝的失败——高考、爱情和教师工作——我们看不到真正的挫折,真正的让人感同身受的那种压力,也许我苛责了,但这就是我的看法。
2)励志片往往强调你在一个领域内精益求精,克服种种磨难的成功
合伙人里的挫折我刚刚讲到,个人觉得是符号化的,真正的挫折,在创业过程中几乎没有碰到,可能是新东方的老总们觉得如今忆苦=思甜 吧?所以,你看黄晓明创业后,就一下子成功了,没错是一下子成功了,没有其他的创业中的艰辛,唯一的表达艰辛的还是一个时差问题——郑超从美国回来在学校被警察刁难时候,要告别人——也不是真正的挫折,他们交钱走人,郑超留下,如此而已。
精益求精,全文能够体现的有一处,就是片末,黄晓明对美国人展露了一段飞机上背所有法律条款的功力,点出他为了成功背过字典,这点算精益求精吗?所实话作为一个中国高考的非失败者,我个人对于背字典略有小试,我不认为这件事具有普遍可能性,励志题材强调的是人人皆可,人人都能,我想问,那些觉得很励志的同志们,背个字典我看看!?
2.其他——烂片、卡耐基哲学、达尔文主义,另外中国人需要向美国人证明吗
1)为什么是烂片,我上文分析了,如果您站在只有更烂没有最烂的基础上和我交流,或者谩骂,那么,我无语。正像我的某些回复里,之所以去看,去评论,去言辞激烈,因为人家是陈可辛拍的,因为期待很高,因为很尊重人家,而不是相反。
2)关于卡耐基成功学,关于成功一再提及。
3)达尔文主义,就是我说的,胜者为王。我想最后弱弱的问一句,假如黄晓明没有成功,他创业失败回到农村,他的人生就失败了?!他就不是这三十年来让中国日益强大的贡献者了?!非要讲名字刻在历史上才是成功者吗,还是非要大富大贵才是成功者呢?这就是我们推崇的励志片吗?
4)最后,就算这种直线结构,陈可辛的这部片子的感觉是还没有展开;比如这三个成功的男人的感情,更多像笑话。刻骨铭心,请问,这位看官,您看到了迈?多少人能理解那个诗人气质的佟大为,黄晓明和郑超的爱情呢?我甚至不知道郑超怎么失恋的。。。。。。
五.最后一段就一句话“今天看完,非常后悔去看。”
综上所述,我非常失望,非常后悔,另外,这只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第二次的评论,您无需将俺看做一个哗众取宠的老手或者评论的高手,俺只是将自己的观感写出来而已。欢迎批评,谢绝谩骂,此致敬礼。
@乌托邦里的乌
2013-5-20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