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钱(转载)
“白条”上救济原因及用途一栏上写着:红十字灾后重建补助
“512”地震已经过去三年多了,对于甘肃省天水市郭山村三组的22户灾民来说,他们的灾情却更重了——政府承诺拨付的3万元救灾款一分钱没有拿到,反倒每户身上背了2万元国家贴息贷款。
当地红十字会拨付的1万元他们只拿到了一张“红十字灾后重建(补助)”白条,国家安排的2万元无息贷款也不知被谁以他们的名义弄走了。
地震只是震坏了他们的房子,可救灾却留给他们一张纸和一笔债务。
“512”地震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旺川镇的一些灾民手里的救灾“白条”却至今无人给兑现。“白条”的“救济原因及用途”为“红十字灾后重建补助”,打条子一方为当地的秦州区旺川镇政府,持条人分别为当地郭山村三组的22户村民。
天水市秦州区旺川镇一名领导向记者解释说,之所以出现“白条”,是因为天水市红十字会承诺的款项一直没有到位。天水市红十字会则拒绝对外公开款项拨付手续,称自己只接受上级查询监督。
省上要检查 当地紧急打补助款“白条”
旺川镇郭山村距离天水市区120公里,属天水比较偏远的自然村落之一。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该村三组的22户人家全部受灾。由于当时所居住的地方存在地质隐患,所以当地有关部门在勘察调研后决定,将郭山村三组的22户人家整体迁移到2公里外的另外一处田坝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置。
2009年地震一周年时,村民们从广播上听到,天水市红十字会承诺给该村22户人家一笔“重建补助款”,金额为每户1万元。久等不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上门,郭山村村民代表张海明就打电话到天水市红十字会询问,结果被告知这样的款项“不对个人,是逐级拨付到基层组织的”,具体让他们去找镇政府问。
2009年9月下旬,张海明等人到旺川镇政府询问,结果被告知是有这笔款项,但还没有拨付下来。村民们对此答复不满意,镇上就让他们回家等消息。
当年秋冬季节,村民们听到一个消息,说甘肃省红十字会将派员到天水各地检查救灾款的落实和发放情况。于是村民们决定等省上的人下来,然后反映该情况。
但没过几天,村干部和镇干部便一起来到郭山村,给每家每户送来一张制式的“救济款(物)四联单领据”,数额为7500元每户。条子上有时任旺川镇党委书记魏毅的签名,经办人为时任副镇长安永平。有村民问送票的干部,红十字会的灾后重建款不是每户1万元嘛?条子上为啥只有7500元?副镇长安永平解释说,红十字会的钱分两期拨付,首期为75%,其余款项等房子盖好验收后再拨付。
村干部告诉大家,如果上面的人来检查,这张条子就说明钱已经拨下来了,最近就会发放到各户手中。
但不巧的是,后来由于天气连续下雨的缘故,甘肃省红十字会的检查组临时改变了路线,没来郭山村。
“红十字会承诺的许多救助款项至今未到位”
“有张白条终究比啥都没有好,好歹还有个盼头,万一政府真的发钱,有个条子也好说话”。
抱着这样善良的想法,许多村民对于这张“白条”格外重视。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张白条就是现金,就是国家对自己的照顾和帮助。
该村64岁的村民张建周将白条装在一个信封里,然后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了,最后又藏到了箱子底。
但让村民们失望的是,两年过去了,再没有人提过兑付白条的事。村民们打电话问天水市红十字会,对方让找秦州区,区上又让找镇上,镇上说红十字会的钱至今没下来。
就这样,至今白条还未兑现成为现金。
8月11日下午,旺川镇镇长石成玉对华商报记者解释说,他和镇党委书记都是从外地刚调过来的,具体事情不清楚,但据他所知,红十字会在“512”地震后给基层承诺的许多救助款项至今都没有到位,这也是许多村民手里持有“白条”的主要原因。“镇上没有收到钱。村民要说法,一些镇上只好打白条。”
8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天水市藉河北路的天水市红十字会。在说明来意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拨通了该会负责人周长生的电话,让记者具体和周讲。但蹊跷的是,在听记者说完情况后,周长生明确表示不接受采访,让记者去找秦州区民政局。
记者表示只是想核实看一下这笔救灾款是否拨付到位的相关手续。周长生问记者,我为什么要给你看?记者说红十字会的善款来自全社会,有义务向社会和媒体公开啊!周长生很不耐烦地说,“我们只接受上级监督,只对我们的行业负责”。说完就挂了电话。
8月15日下午,华商报记者致电甘肃省红十字会,希望了解该省红十字会对灾后重建资金的拨付管理情况,以及天水市郭山村三组村民反映的情况。一位女工作人员表示要请示相关领导,随后再和记者联系。但截至记者发稿,甘肃省红十字会没有给记者答复。
“白条就像给我们灾民出了个谜语”
据天水市红十字会公开的一份资料显示,“512”大地震发生后,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天水成为了甘肃继陇南之外的第二大重灾区,损失达2.6亿元。中国红十字会最早对甘肃天水援助的初步意向为5000万元。但后来由于发现当地灾情比较严重,加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北京市红十字会、上海红十字会等地的捐赠援助,红十字会给天水地震灾区的援助资金总额已经到位的有8500多万元。
陕西省红十字会赈灾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向华商报记者介绍说,按照中国红十字会的统一要求和实际操作,红十字会对农村灾后重建款有严格的划拨监督管理流程。即受灾户先向村上报告,村上核实后将情况报给乡镇。乡镇做完第二次审核后,上报给县区的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做完第三次审核后,报到市一级的红十字会。
红十字会一般都是根据所报名录,将灾后重建款项直接拨付给受灾户——许多地方的做法都是直接打到受灾户的个人存折上。由个人根据房屋建设等实际需要支配使用。
该工作人员介绍说,红十字会的灾后重建款一般都是分两批拨付,第一批一般是总额的75%。等灾后重建项目验收结束后,再拨付剩余的25%。
两批拨付的比例确实与郭山村村民手中的白条上的数字比例一致,但问题是本应直接拨付到灾民账户上的救助款怎么又成了“不对个人,是逐级拨付到基层组织的”,而面临上级检查又匆匆打白条。
村民们想破脑袋也搞不明白,最后只能做几种推测:一种可能是上级的确把钱拨到位了,被镇政府挪用了,所以打白条应付检查,但天水红十字会负责人周长生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责任在政府,但他并没有这样说;第二种可能是上级拨钱了,但未全部到位,镇政府用了,只好打白条;还有一种可能是上级没拨钱,镇上和天水红十字会出于好心,先打白条,好替大家多争取些救灾款。但这也不太像当下某些基层政府的作为,为老百姓利益给上级“设套”,也不太可能。
村民代表张海明说:“一张白条就像给我们灾民出了个谜语,但却没有人给你答案,问题是这笔钱跑哪去了。”
国家无息贷款半路“失踪”
让郭山村三组22户灾民更愤懑的是,1万元红十字会补助款变成了白条,而国家贴息的2万元救灾款也失踪了。
56岁的村民张洪杏说,地震后村子整体搬迁到另外一个地方。国家为每户灾民新建了3间到5间不等的新房。2010年大家陆续搬进新家后才发现,房子虽然很新很敞亮,但厨房、厕所、牛羊圈等辅助设施却不完善。于是就出现了部分村民住在新房里,牲畜依旧住老院子的“两头跑”现象。天水市有关部门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最后做出决定,给该村的22户人家每户提供2万元的无息贷款。
中国信合天水市秦州区信用联社营业部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证实,这笔无息贷款是甘肃省统一给受灾群众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灾民们用来搞新房子的辅助设施。
46岁的村民张四清是在今年的7月份才听说有这笔贷款的。他为此专门去旺川镇询问,被告知没有听说过有这笔无息贷款。回家后,张四清给在西安打工的村民代表张海明打电话,说听别人说这笔无息贷款已经下来了,附近有村子的灾民已经领了。
张海明这才想起了在2009年11月时,村干部和镇上曾让他帮忙收22户人家户主的户口本和身份证,说是要办一笔什么贷款。他清楚地记得,当时仅复印相关资料就花了42元钱。但几个月后,村干部让他去镇上拿回所有证件,说贷款没办成。当时大家也都没在意。
7月份,不时有村民给张海民打电话,询问他贷款的事情,并埋怨他说当时是你收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如今听说钱到了,你怎么就不管?7月底8月初,越想越蹊跷的张海明决定回天水老家一趟,他想给乡亲们一个交代。
7月31日,张四清和张海明一起来到镇上的信用社,想查询自己的信用贷款记录。工作人员简单翻了一下资料后告诉他们没有任何贷款。
在大街上出去转了一圈后,张四海又返回信用社。他说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在外打工,如今经济比较宽裕了,想把银行的贷款还了,所以来看看是啥情况。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这次很热情地给他翻账,并从电脑里调阅资料。很快告诉他说,你有2万元贷款,是国家贴息的
村民怀疑44万元被人做手脚“借”走了
为了证实这一说法,从信用社出来后,张四清和张海明直接坐车到了天水市。在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中心支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柜台,张四海拿到了一张“个人信用查询报告”。报告显示,张四海在2009年11月18日从银行贷2万元,属于国家贴息贷款,最晚还款时间为20年后的2029年11月17日。
随后,同行的张海明也拿到了自己的“个人信用查询报告”。贷款数额、还款日期和张四清一样。
闻讯后的郭山村三组村民纷纷到人民银行查询,结果22户人家均被告知在当地中国信合有国家贴息贷款2万元。
这2万元让谁领走了?村民们相互反问。张海明一时间很是内疚,他感觉自己做了一次“帮凶”。
曾在部队当过兵、如今在青海工作回乡探亲的张进英对记者说,2万元对某些人来说,也许只够买一个包,但这2万元对于人均收入不足1千元(留守人群)的郭山村人来说,却是一个天文数字。“有很多人家,全家的资产加起来也没有2万元。”
在外闯荡多年的张海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2户人家的钱加起来是44万元,这笔钱在天水当地足够投资一个不错的生意。所以村民都怀疑这笔钱被人从中间做手脚“借”走了,至于去做什么,大家猜测不已,有的说是被拿去投资生意了,有人则认为是被拿去放高利贷了。因为这笔贷款最大的诱惑就是国家贴息。
在天水市从事多年会计工作的孙先生说,如果这44万元按照无息贷出来后又重新存入银行,按照国家最新的银行利率,20年可得利息36万9千元。“这笔钱如果用来做民间借贷,利息会更高,每个月的利息至少在2万以上,甚至更高!”孙先生认为。假如这笔无息贷款真的被他人挪用做“放款”,那么问题可能就严重了。
受灾户多报145%,又套走了多少钱?
旺川镇党委书记张恒刚对华商报记者说,他刚调来镇上工作不到10天,上述两个情况听村民反映过,他也给秦州区做过汇报。但这笔钱到底去哪里了,被谁挪用了,他也不清楚。
张恒刚书记还说,他前几天为此还专门打电话问过前任镇党委书记魏毅,但魏说他和这笔钱无关。
郭山村村主任吕刘娃说他和大家一样也很关心这44万元的下落,但此前的事情一直是原村支书郭金言经手,所以他也不清楚。而郭因涉嫌侵吞虚报退耕还林款等经济问题,已经被法院判刑入监。
旺川镇原党委书记、如今在当地另外一乡镇担任党委书记的魏毅对华商报记者说,他承认当年村上和镇上收取过郭山村三组22户村民的户口本和身份证,但不是用来贷款,而是申报另外一个灾后重建项目。后来项目没有申请成功,身份证和户口本就退还给了村民。
魏毅对22户村民名下每户有2万元“贷款”的事情也感觉很蹊跷,他认为问题可能出在银行身上,和村镇无关。
至于村民手中的白条,魏毅说,红十字会的钱“实际只到了一点”,镇上把这个钱直接拨给了盖房的工程队。至于到底多少钱,魏毅说“时间长了,忘了”。
8月13日上午,记者跟随村民张海明、张四清到天水市秦州区民政局反映情况。该局救济股工作人员张治国翻开相关文件给村民们解释情况,眼尖的张海明当即指出,郭山村三组实际人口为22户,但救灾报表上的受灾户数却为54户,多报了32户,多报145%。“这32户又能多套多少钱呢?这可都是国家给我们灾民的呀!”张海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