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三不”:说说资金问题(转载)
创业“三不”:说说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集中反应了对创业本质和内在规律的理解,关系着创业的成败。最直接的影响着创业行为――尤其是如何起步。
先简单描述以往和当今的创业行为――几乎无一例外的行为。
赵老师您好!我通过江城晚报的报道我知道了您的《民富论》,通读后内心倒海翻江苦辣酸咸。我后悔,为什么没早一点读到您的书。不至于投资17万于元成立了一个无根无魂的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已占百分之九十,目前投资已快用光!后续运转资金尚无着落!)我庆幸读到了您的书,那10%的成功希望有望扩大到100%。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出资赞助了一位专利发明人,在辉煌前景的感召下,我出资17万余元在北京注册了一家公司。目前如您书中所述,公司注册了,办公室租赁了,办公用品购买了,网站建立了,厂房租赁了。前期投资快用完了,可项目投资仍没到位。原因是商业计划书没完稿。
021yin.com /)专业的资金项目对接平台,热线0551-5625958/15056976498,拥有海量可靠资金项目信息,另有创业知多少、投融资资讯、创富故事、创业好项目等多个版块。
在没读到您的书之前。我还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计划书写出来资金一到位,马上可以上项目、建厂房,打市场、做广告、搞销售,就可以赢利了。可读了您的书我才感到投资创业哪里是如此简单!我们目前所处的状况是既无魂又无根,搞不好肯定是“烈士”了!但该项目属于国家级优秀专利(多为大豆玉米糊),市场前景看好,还是有一线希望的!
请教您赵老师目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谢谢您为广大投资者写出了这么好的一本书。
信中涉及的事,是每日每时都在发生的创业故事,是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曾经走过的路。一涉及创业,人们通常先干这样几件事情:选项目找资金登记注册办执照;搞计划弄方案建章程纸上谈兵;租房子装电话配置办公用品;招兵买马设置部门封官许愿……。一通忙活之后就茫然了――干什么?多少公司到了这时候就该善后了。如果是产业投资,忙活的时间会长一些,有资金支持会到把产品弄出来,市场在哪里?通路在哪里?等等问题的解决哪里时简单的事,资金计划往往就到这个“时点”――撑不下去也就STOP了。
解决创业资金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问题。即便有了资金,可以让你玩上一把,对会玩的有心的人,玩了一通长了见识――这是最好的结果。对无心的人也就“而已”了。与资金相联系,首先清楚三点:
1,创业不必“执照”
看清楚了,是“营业执照”。创业不是营业,创业是个过程,由创业到营业是要经历若干个绝对不可逾越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是无“业”可营的,因此,也就不必“执照”。什么时候需要呢?有产品了有客户了,需要发票和结算工具了,项目或业务稳定成熟了。在此之前,何苦花数月时间,数千元钱去握那张纸?问题是公商局并不因为你有这张纸就给你发钱,投资人也不会看见了这个东西就给你投资。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正在办执照,与我大讲“雪山草地”的名字如何之好,代表长征精神,说到业务定位,一片虚幻。当时我心里想――“两个月完活”。事实上是三个月,办完执照后给三个员工发了一个月工资――回东北了。
有个人打电话给我:能不能在工商局注册个税务局?――真要是行,那这个注册是有用的。当然不行。他坚持要我告诉他,怎样才能办到。我说,先找个老头,最好是外国人――越远越好,编一套功法――越神越好,成立个组织――越大越好,然后横刀跃马直取江山社稷。这时才能办税务局。他说不行,太慢了。
一个与我关系很好的小伙子范凌佳――去年清华经管学院毕业,《民富论》的最早读者,一个得道之人。自去年已经做成两单进口橄榄油的生意,规模在逐渐扩大。没有什么公司之类。我的意见就是盯住一点,深入进去,想干什么就先干起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了要开信用证的时候,找家外贸公司代理就是了。
2,创业不是演戏
《民富论》中讲过拉封丹寓言中“大山临盆”的故事:先是天崩地裂、雷鸣电闪、日月无光;接着是狂风怒嚎、飞沙走石、烟尘滚滚;再接着是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生灵涂炭――大山分娩了:生出来一只小老鼠。有多少创业者或团队,大山临盆后连老鼠都没生出来,就命殇黄泉了。
我的一位多年相识,一纸任命当上了国企领导。萌发创业激情,执意要上个项目,弄了一笔钱干起来:装修办公楼,更换办公用品;设置若干部门,选拔任命部长,招聘各类员工――出题、考试;进行企业CI设计;完善通讯系统;树立巨大招牌……。钱花完了再弄钱,有了钱再把上列事项重复一便。三年过去了,几百万没了――压根没见到产品影子。
中关村一家初创的公司,拥有一项来自清华的成熟技术,找到一位“从前在投资公司干过”的MBA。由于技术在国内是填补空白的,争取到了国家科技部无偿资助的创新鼓励基金,还得到了2000万元的风投资金;引进了20几个研究生和MBA,成立了四个项目组。至此,豪华的创业阵容形成了:领先的技术+数百万资金+20个MBA。结果呢?闹腾了半年,产品没生产出来,派仗打的一塌糊涂,散伙了之。如何认识他们的呢?
这两个“创业”哪里是在创业。是什么?是演出一场创业名义的闹剧。全然不懂得创业的真谛和创业的内涵是什么。经理人“在公司干过”――会开汽车的人多去了,都能造汽车吗?三大资源不是整和,也不是集合而是凑合,20个MBA对创业而言是乌合。因为没有驾御资源的灵魂。
看看当事人分析失败的原因:什么“应该早些拿初产品哪”,什么“信任代替部了制度哇”,什么“相互交流部够哇”,什么“不能当断不断啊”,什么“激励机制不合理呀”――整个的离谱不沾边。这些原因用来说任何事情都可以,一个没有创业经历的人分析创业也只能如此。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句话:“没魂――没有资本之魂。”若进一步说,《民富论》中揭示的创业道理,概括出来的观念、规则、程序、方法,都是对这个案例的解释。
3,创业不要找钱
书归正转,对待创业资金问题:一大观念,两大忌讳,三个途径。
在观念上必须懂得:对创业成功而言,首先不是资金;主要不是资金;起决定作用的更不是资金。投资,是投入一种创造力――整和资源驾御要素的能力,通透要素把握项目的工夫,是启动智慧和能量的开关。靠有资金投入而成功创业的极少,而把事业做成做大的都是白手起家――无尽事实都在说明。
两大忌讳,一是为寻找资金而筹资金。就是把可能凑到的钱用来寻找资金――通常是没有希望的。二是为等待资金而铺摊子,通常是由于某个承诺,先把前期的事情作完,接着守株待兔――通常是等不到兔子的。总之,创业之始先找钱,注定死路一条,找到死,找不到也死。
三个途径是:
1,零点起步。两个月前,我给来北京求职的青年搞了两个小策划,都是不花钱的,靠他们自己的悟性和努力,靠所谓“创业真经”――《民富论》指引,都干起来了。
“速递公司”。策划背景:北京之大交通之挤――运动和交往的时间成本大增――城市速递应运而生前景广阔。策划要点: A,总投资800元,其中设备50元-购置自行车;宣传费250元-印名片5000张;四联单500元-印3000张。 B,人员2人,一人守电话,另一个取送。C,启动程序:起名字子――“百佳仆速递”――准备――发名片――接单取送。D,随业务增加而增人,在投送实践中学会统筹安排路线,寻找最佳运作模式。两个月后平均日送30件,日收入300元。
租房中介。也不要资金投入。问题是中介公司早都臭大街了,出租和承租者都声明:“中介免谈”。我告诉从这点切入要换个名字,叫“大学生住房互助组”,还要把目标对准老外。前些天打电话告诉我,有几次成交都赚到3000元。
2,滚动前进。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切入点先干起来,起点不要高,规模不要大,把长本事和做实事同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培育项目的根 找到业务定位,稳定运作模式,实现补偿费用的转动。一旦走到这一步,持续推进,适当扩张,增加业务量,用主打业务和系统功能造血,有了血也别张狂,小心翼翼,稳扎稳打。
3,优势吸引。吸引资金不是靠讲故事,写闭们造车的计划书,要靠真正的项目优势和能力证明。
我经常收到读者发来的创业计划、方案,让我提意见,我经常是一句话也说步出来。为什么?整体不行,一看就是没干过。这样的计划书怎么能付著实施、吸引资金呢?有过历练,有所发现,有某种优势,有独特之处,有运做程序,有模式设计,有利润发生点,有对市场现状与前景的令人信服的证明,有必要的数据与实证。已经完成了作到了什么等。这样的方案是多少人昼思夜想的――因为巨大的游资在寻找出路。到了这一步,是你选择投资人,是钱找你。这时,你的举手投足,眼神表情,掩盖不了你的自信与魄力,这是演不出来的感染力量。――来自对具体项目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深入过程。
历练-证明-信心-感染力是引资的法宝。对项目的理解-通透-把握是法宝的内涵。不是说创业不要钱,不排除利用多种途径筹措一些资金。重要的是理解创业的内涵。比方说,懂得创业必须从小做起,从难做起,在艰难中起步,“业”才有“根”,“魂“才能造就,企业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再比方说,确立创业观念――务实关念、生物关念、先胜观念、程序观念――都是书种详尽阐明的。我要说真正的创业并不花钱,或者不需要花很多钱,或者开始很长时间内没有必要有许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