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弄虚作假怎么处理?
档案弄虚作假的问题,在一些干部中还是存在,比如说,假文凭,假学历,更改出生日期,甚至冒名顶替都有。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处理,那将会败坏社会风气,使干部提拔受到干扰,甚至严重破坏地方的政治生态,影响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拿学校来说,如果某位能力达不到应有水平的教师,通过弄虚作假的材料得到高级职称,那些真正付出了努力又有能力的人却没有得到,将会严重打击其他教师的积极性。评上的没有能力,评不上的没有积极性,单位的工作怎么做得好,教学水平怎么能提升。
因此,对于档案造假的行为,应当是要受到处理的。近年来,国家对档案造假问题非常重视,加强了对档案的审查工作,除平常的审查及专审外,相关部门对人事档案“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并在干部管理权限发生变化时“凡转必审”,在干部动议、考察、任职前公示、录用、聘用、遴选、选调、交流,人才引进,军队转业(复员)安置,档案转递、接收等环节,严格审核。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的会受到严肃处理。
一、哪些是档案弄虚作假行为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是指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取篡改、伪造等手段,造成干部信息失真失实的行为。主要是以下行为:
篡改、伪造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习经历、工作履历、民族成份等信息;篡改、伪造公务员(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等材料;篡改、伪造学历、学位等材料;篡改、伪造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等材料;篡改、伪造加入中国共产党或者民主党派等材料;篡改、伪造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材料;篡改、伪造录(聘)用、招工、入伍、转业安置、工资待遇等材料;篡改、伪造考核、考察、任免、鉴定、政审等材料;篡改、伪造评先评优、奖励等材料;擅自抽取、撤换、添加、销毁档案材料;冒用、顶替他人身份等材料,在入学、入伍、招工、招录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其他篡改、伪造情形。
总之,只要对进入档案中的材料进行篡改、伪造或者抽取、撤换、添加、销毁的,或者冒用、顶替他人身份材料的,都属于档案造假行为。当然,由于个人填写档案材料时填错,造成的个别信息“填写不一致”等行为,是不算档案造假行为的。
二、档案造假哪些人会受到什么处理
利用职务、工作上的便利,直接实施造假的,或者帮助他人造假,不认真履行干部档案管理职责的,不配合有关部门对档案造假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甚至知情不报的等等,都可能要受到处理。
三、档案造假会受到什么处理
档案造假一般是要对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进行处理的。但处理也分轻重。最轻的是批评教育,最重就要判刑了。
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诫勉处理; 情节较重的,给予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限制提拔使用处理;
情节严重或者干部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处理。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行为涉嫌违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此外,在干部选拔时,凡发现涉嫌造假的,一律暂停选任程序,进行调查核实;问题未查清前不得提拔或者重用。
通过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获取的不正当利益,经组织审查认定后,还要依据有关规定予以纠正、撤销或者取消。
现在,对人事档案造假行为的处理还是相当严的。千万不要为了获得一时的利益而去实施档案造假,这样会对自己的政治前途造成很大的影响。
以上是个人了解到的情况,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