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字大约多少钱】-发光字大约多少钱一个
1。驩头
出自《山海经·大荒南经》
“大荒之中,有人名曰 驩头 。 鲧 妻 士敬 , 士敬 子曰 炎融 ,生 驩头 。 驩头 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
白话文(出自吉印通 )
有一种人,长着鸟的嘴,生有翅膀,正在海上捕鱼。在大荒当中,有个人名叫驩(huān)头。鲧的妻子是士敬,士敬生个儿子叫炎融,炎融生了驩头。驩头长着人的面孔而鸟一样的嘴,生有翅膀,吃海中的鱼,凭借着翅膀行走。也把芑、苣、穋、杨树叶做成食物吃。于是有了驩头国。
很多人都说驩头其实就是企鹅,其实还真符合里面的内容,吃海中的鱼,凭借着翅膀行走,人身鸟头,真的很符合企鹅的特征,而且企鹅是群居的动物,又把企鹅当作人,因此作者也很然他们当成一个国家,也是有可能的。不过,大荒南经是指南极?还是南非,就这几个地方才有企鹅而已
2。鸮
颍考叔对曰:“此鸟名鸮,昼不见泰山,夜能察秋毫,明于细而暗于大也。小时其母哺之,既长,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鸟,故捕而食之。”——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
一种鸟叫鸮,早上连泰山都看不见,但是在晚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小东西看得清楚,大东西反而看不清楚。小时候,被其母亲哺养,长大之后就把自己的母亲吃鸟,是不孝之鸟。
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啦,就是民间的夜猫子,也就是猫头鹰!
无论是我们东方的中原之国,还是西方的国家,都把猫头鹰视为不祥之鸟,甚至现在依然有很多人都相信着。因为猫头鹰是晚上才出动,黑暗的时候,她的眼睛还会发光,头还可以270度,不知道的人在晚上看到当然会害怕,更何况以前没文化的古人。
至于为什么说它吃母亲的骇骨,其实猫头鹰常将猎物整个吞下,待消化后将不能吸收的皮毛骨头几丁质等杂物混成团状吐出,称为唾餘。古人可能以前就观察到了,就误解它吞噬父母後吐出的骸骨。颍考叔更是利用这点来劝谏郑庄公,成为一时佳话,更让后人世人对他的误解更深。其实猫头鹰是个益鸟,根本对我们无害,反而还可以在夜间捕捉老鼠,蛇。
可以说,猫头鹰是负载着冤情最大的鸟类,可悲的是现在依然有很多没文化,愚蠢脑袋的人依然还认为他是" 不祥之鸟" 。
* 。驺虞
出自于《山海经》卷一二〈海内北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
白话文翻译:日行千里,白毛黑纹,尾长于身的妖怪。长着狮子的脑袋,老虎的身子。因为它只吃自然死亡的动物尸体的肉,因此是有名的仁兽。
现在普遍被人认为是雪豹。驺虞是著名的仁兽,一来它性情驯良,不忍踩踏草地,不吃活的动物。而且比起其它生物,它也不是神秘的那一位,屡次被奉献给皇室的纪录。雪豹是一种只生活在雪线附近的大型猫科动物,分布极为稀少。雪豹皎洁的白色长毛中布满黑色不规则环纹,很符合“白虎黑纹”的传说,其外形最有特色的是在所有猫科中独具一格的又长又粗的蓬松大尾巴,也与从远古到近代传言中“尾长于身”契合,甚至是所有考据观点中唯一相符的。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山岩栖动物,雪豹昼伏夜出,不喜在草地和林间穿行,只在傍晚沿着石崖和溪涧的固定路线觅食,这一特性与古人描述中”不踏生刍“的细节惊人的相符。另外因为雪山环境恶劣,研究者观察发现,有母猎豹将猎物埋在雪地里,等食物短缺重新挖出来充饥的记录, 加上在世界范围内从无有过袭击人类的良好记录,偶为人见就因为奇特的秉性很容易被附会成连草地都不忍心踩踏,不主动杀生只吃"自死之物”的仁兽了。
* 。蛊雕
出自于《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
白话文翻译:”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长角的雕?在现代一大堆,就是不知道他说的是那里,非洲,南美洲有许多品种头上长角的雕,会袭击小孩,被称为“暴力”美学的鸟类。
一般角雕不会袭击人类,只要你不要碰她的小孩,他不会有攻击性。
也有可能使美洲角雕,也是一样不主动袭击人类。除非你在她的育雏期对其巢造成骚扰或威胁它们的雏雕,它们会变得很有攻击性。
但是习性来看,蛊雕也有可能是菲律宾国鸟-食猿雕。
在村庄附近,食猿雕还经常捕杀狗、猪等家畜,在啄食猴子时十分凶残,也有袭击过小孩的纪录。
Harpy Eagle (Harpia harpyja)角雕 生活在南美,英文名字里harpy的意思就是鸟身女妖,这种女妖叫声凄厉长相恐怖,而且使用利爪和便便作为进攻武器。具体的图片,你们自己去找吧,有很多长相很恐怖的,我发的都很帅了,他们都有可能使山海经纪录的蛊雕
* 。犰狳
出自于《山海经·东山二经》: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荆杞。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
译文:余峨山中有一种野兽,他的样子像兔子,有鹰的眼睛,鸟的嘴巴,蛇的尾巴,见人就装死,被叫做犰狳,叫声就是名字的读音。据说犰狳一出现就会有虫害。
山海经里面第一种最被人认可的就是它,名字都没变。样子像兔子,鸟的嘴巴,蛇的尾巴,见人就装死(缩成一团,装一粒球),一出现就会有虫害?该不会是指麻风病毒吧?
6。魔鬼鸟
源于神话的一种珍稀动物,魔鬼鸟能预言爱人死亡。直到2001年人们都以为这种残忍的鸟并不存在。魔鬼鸟的传说最早源于斯里兰卡,它被当作乌力马Ulama。魔鬼鸟有着像人类一样的高频率的声音,据说它能预言爱人的死亡。
现在被认定是百慕大国鸟,百慕大圆尾鹱,中国叫法“百慕大大海燕”。百慕大大海燕的声音很恐怖,会发出奇怪尖利的叫声,加上百慕大被以前的水手称为魔鬼岛,百慕大大海燕一度被1* 世纪的水手当成魔鬼的呼唤。因为他们恐怖的叫声,搞到欧洲列强的殖民国不敢长期居住百慕大,因此就大量捕杀它。导致在1* 20年时这种鸟已近乎灭绝。也是现在被列为“濒危“等级的动物。
7。太岁
大家都有听过“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吧。其实我小时候就像过了,什么叫太岁?太歲是一種黏菌,是介於生物和真菌之間的一種原質體生物,既有原生物特點,也有真菌特點。有专家认为「太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古生物活體標本,是「人類和一切動物的祖先」。研究發現,「太歲」生命力極強,具備自身修複能力,體內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質。
其实秦始皇想要找的长生不老药,就是这个
據史料記載,「太歲」是古人假定的一個天體,和歲星(木星)運動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
「太歲」到了哪個區域,就在相應的方位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這就是「太歲」的化身,在這個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
這就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由來。
最早由关于太岁记载,也是出自于山海经。
“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彷彿,奇在不盡,食人薄味”
结论:太岁在现代说法来说是肉灵芝,据说吃了会延年益寿,在古代(秦始皇)更是认为长生不老药。因为在山海经记载尧、舜、禹等帝王皆过百岁,他们都食用过“视肉”、“聚肉”。
结论:能预言爱人的死亡,那百慕大不是没人类了,以前他们长期听到这样的声音,他们的爱人不是死光光?
* 。鹿蜀
出自《山海经》-《南山经》“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译文:杻阳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白头,通身是老虎的斑纹,尾巴是红色的,鸣叫起来像是有人在唱歌。它名字叫做鹿蜀。据说将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可以使子孙昌盛。
现在,被认为是??狓。
还真别说,还真符合所有条件。形状像马,白头,红尾,老虎斑纹...至于会不会唱歌,我就没听过
10。伯奇
傳說周宣王時,賢臣尹吉甫,聽信繼室的饞言,誤殺前妻留下的愛子伯奇,而伯奇的弟弟伯封哀悼兄長的不幸,就作了一首悲傷的詩,尹吉甫聽了以後十分後悔,哀痛不已。有一天尹吉甫在郊外看見一隻從未見過的鳥,停在桑樹上對他啾啾而鳴,聲音甚是悲涼哀悽,尹吉甫忽然心動認為這隻鳥是他的兒子伯奇魂魄所化,於是就說︰「伯奇勞乎,如果你是我兒子伯奇就飛來停在我的馬車上」,話剛講完這隻鳥就飛過來停在馬車上,於是尹吉甫就載著這隻鳥回家,到家以後鳥又停在井上對屋哀鳴,而尹吉甫假裝要射鳥,拿起弓箭就將繼室射殺了,以安慰伯奇。
看到伯奇勞乎,大家因该知道这货究竟是什么了吧?
没错就是伯劳鸟,由此可见古籍记载鸟类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了,虽然很接近神话
11。赤鱬
想看美人鱼?我就更点吧
赤鱬,出自于《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之后《北次三经》的人鱼、《中次七经》之缔鱼、《海外西经》之龙鱼、《海内北经》的陵鱼等都指赤鱬。
译文:赤蠕人面鱼身,叫声如鸳鸯。据说人若吃其肉,可以防病,又说可以不得疥疮
根据考证,赤鱬已经证实是海牛目的儒艮。
就是他,听说他也是美人鱼的原型哦。儒艮长期生活在海沟之中,以海沟上淹没在海水下的海草为食,每隔半个小时左右都要出水换气,通常像人类一样怀抱小儒艮喂奶。有人传说,儒艮出海时头上偶尔会披海草,所以被人们描绘为“头披长发的美女”。
他的声音像不像鸳鸯,是不是赤鱬,我就不清楚,因为听说在日本有类似赤鱬(人面形象)的标本。不过在《述异记》有很明确对儒艮的记载。“南海有鲛人,身为鱼形,出没海上,能纺会织,哭时落泪”
12。九尾狐
这次主要说得是九尾狐。相信大家都有听过九尾狐的神话,而且很早以前就已经流传国外(例如日本,朝鲜)。而最早记载九尾狐的记录,也是山海经。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郭璞注《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则云:“太平则出而为瑞”,又为祯祥之物。
大概译文:青丘之山,有一个野兽,它很像狐狸,而且有9个尾把,声音像婴儿。能吃人,人吃了九尾狐的肉不患蛊病(避开妖邪之气)
照字面来看,是类似这样意思,但是有专家有另一个说法,我个人也是很倾向这样的说法(难道真要我相信有九尾狐)
某砖家:《五藏山经》记述其他食人兽时都说“是食人”,唯独这里用“能食人”;或许可以理解为九尾狐能够给人送来珍异的食物,人吃了这种食物就能够不中邪。事实上,在古代文化中,九尾狐是一种祯祥之物,它的出现意味着天下太平、子孙昌盛
无论是哪个说法也好,但很明显,在山海经九尾狐没有后来古书那样神化,仿佛只是个奇特的动物。假第一个说法,九尾狐是恐怖的,九个尾巴,还能吃人,声音像婴儿的野兽。跟着第二个说法,九尾狐不但不吃人,反而还送食物,人们吃了九尾狐的食物,就不会中邪。而且郭璞还来个神助攻,表明九尾狐是吉祥物。完全和第一个说法相反。
所以,砖家也认为九尾狐,可能不是指九个尾巴的狐狸,而是九节狐狸的意思。看到九节,大家大概知道我想说什么动物吧?
就是他,俗称“九节狼”,学名小熊猫!
1* 。帝江
出自于山海经-《西山经 天山》载:“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在这里说明一下,大家有去吉印通 的话,知道神话中帝江是只没面目的鸟。但是繁体”焉“和”鸟“很像,所以这里可能是指”焉“,不一定是鸟,可能被后人传抄抄错也不一定。
上图是人们幻想出来的帝江(我能说像屁股么)
译文: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
但是有砖家就说明,黄囊可能指蛋黄,丹火是紫红色(源自于刘向 《列仙传?啸父》:“丹火翼辉,紫烟成盖)
什么是歌舞?歌舞的最初来源人们的协同劳作,劳作时的动作称为舞,劳作时的号子称为歌。《吕氏春秋》载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那么,经文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一种神,外形象蛋黄,红得象丹火,六只脚四支翅膀,看不清五官,好像懂得歌舞一般,这个神就是帝江。那么问题就来了,说来说去。帝江究竟是什么呢?
噔噔噔噔~就是它!民间俗称“大将军”的紫蜣螂~是不是有点神话幻灭的感觉,堂堂一个著名神兽,被我说成一只昆虫。
状如黄囊,指的是粪球象蛋黄 赤如丹火,指的是紫蜣螂颜色是紫红色 六足四翼,指的是紫蜣螂六条腿四个翅膀 浑敦无而目,指的是紫蜣螂五官看不到 是识歌舞,指两只紫蜣螂一前一后协作滚粪球,好像懂得喊着号子一起劳作一样。
法国布纳尔《昆虫记》载:“从前埃及人想象这个圆球是地球的模型,蜣螂的动作与天上星球的运转相合。他们以为这种甲虫具有这样多的天文学知识,因而是很神圣的,所以他们叫它“圣甲虫”。
我记得古埃及人还把圣甲虫放在法老王尸体的心脏,一起埋葬,足以证明蜣螂/屎壳郎的地位神圣
1* 。相柳
这个大家有玩游戏,因该有听过吧。
出自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吉印通 之北。
根据郭璞的说法,相柳也是相繇
译文: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它喷出来的水比洪水还厉害,又苦又辣,吃了就会送命,因此,这种水泽连禽兽也不能生活。禹见相柳如此猖獗,就运用神力杀了相柳,为民除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一沾土地就五谷不生,把大片地方污染了。禹尝试用泥土陉塞,但三陉三陷,禹只好把这片土地劈为池子,各方天神在池畔筑起一座高台,镇压妖魔。
其实我们排出被神话的部分,能肯定这货是恐怖的毒蛇,毒性极重
那么,相柳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个“九”字上。
古人是比较务实的,这种务实表现在字的应用上,就是通假字。只要大家能看懂、能理解,字形、读音相近的字,都可以拿来使用。要是放在现在,这通假字,就是错别字。
九,这里实际上是通“鸠”,古代鸽子一类的动物。《庄子·天下》:“九杂天下之川。”相柳(相繇)九首,不是说它有九个头,而是说,“鸠头”,即这种动物的头象鸽子头。
没错,就是今天的眼镜蛇~
其实,这些都是没经过真实考证,实际上你要考证也是不可能,相柳过于神话,根本无法考证,所以这些都是被“砖家”们推测出来(包括上上楼的虫虫)。山海经只有少许的生物是真正被证实,因为他们没有被夸大,而且有些生物还是很常见,例如犰狳。
1* 。山都
《尔雅·释兽》晋 郭璞 注:“其状如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 交 广 及 南康郡 山中有此物,俗呼之曰‘山都’。
译文:庐江郡的大山之中,有一种野兽叫山都,长得象人,但赤身裸体,看见人就逃跑。它们也有男女的分别,大约长四五丈,能互相呼唤,常常在黑暗之中活动,就象魑魅怪物那样。
现在被认定是狒狒,学名叫豚尾狒狒。而狒狒也是被证实生存了几千年的生物,时间甚至已经超过了人类的定居时间。
1* 。蜾蠃
出自《诗经·小雅·小苑》的诗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里的意思是古人认为蜾蠃只有雄,没有雌,他们没有孩子,就只好把螟蛉衔回窝内抚养。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收养义子称为“螟蛉之子”。
蜾赢,现在的人称为,属于细腰蜂一类。它作为一种生物,只有雄性而没有雌性,不交配不生育。它常常拿天牛的幼虫或蝗的幼虫来养育,这些幼虫经过它的养育,就都变成了它自己的幼虫。也有人把天牛幼虫叫做“螟蛉”。《诗经》说:“螟蛉有了幼虫,蜾蠃背它去抚养。”便是这种说法。
直到南北朝,医学家陶弘景,不相信蜾蠃无子,决心亲自观察以辨真伪。他找到一窝蜾蠃,发现雌雄俱全。这些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蛉不是义子,反而是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
后来,清朝学家郝懿行就批评古人“察物未精”,导致蜾蠃一直背负“美名”。
17。狌狌[xīng xīng]
源自于
《山海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山海经·海内南经》: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
郭璞《山海经图赞》:“狌狌之状,形乍如兽。厥性识往,为物警辨。以酒招灾,自贻缨罥。”
总体翻译:狌狌是一种神奇的野兽,传说他通晓过去的事情,但是却无法知道未来的事情。狌狌: 兽类,或叫做猩猩,形状像长毛猿的兽类,长有一对白耳,既能匍匐,也能直立行走,据说吃了狌狌的肉,有健步的作用。
现在被认定为滇金丝猴。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继大熊猫后,金丝猴被列为第二国宝 。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在中国的云南和西藏高山针叶林有分布。
也有一说,是猩猩(同音),不过山海经其实也是有猩猩一词,也是猩猩之名的来源。《山海经·海经》记载:“有青兽,人面,名曰猩猩。《礼·曲礼》云:猩猩能言。所以狌狌不一定是猩猩。
17。簸箕龟
源自于清代笔记体小说集《子不语》
乾隆辛卯春,山阴刘际云舟过镇江,见风覆客船,漂没货物甚多。江边有素谙水性人,俗名“水鬼”,专以打捞货物为生。是日,客舟有覆者,群水鬼皆至,言定价钱,一齐入水。及上岸,忽少一人,众疑其在水藏匿金银,复入水,遍寻不得。但见一龟:赤色,大过浴盆,形扁如簸箕,无头无尾无足。水鬼被其咬住,拉之不开,乃以大铁钩拽龟上岸。通体有小穴数百,皆其口也,人血已经吸尽,而口犹紧咬不放。刺以利刃,龟若不知。不得已,并人与龟烈火焚之,臭闻数里。
或曰:“此即锅盖鱼之极大者,严州江中尤多。”
译文:清朝,在江边生活着赖打捞货物为生计的人,被民间称为“水鬼”。某水鬼在打捞时被一神秘动物袭击,当场毙命。这个神秘动物周身赤色,比洗澡盆还大,形状像簸箕,没有 头手脚等。身上有几百个口,能把人的血液吸干,被烧的时候,其臭味闻数里。
已经证实是孔鳐。以上的簸箕龟,其实只不过是大只的孔鳐,连作者都说“此即锅盖鱼之极大者,严州江中尤多。”意思是这只不过是非常大的锅盖鱼,在严州江中很多(常见)。实际上这货不会吸血
,但是其危险性在于它的尾巴。其尾倒刺锋利异常,可使人头晕目眩,一旦被刺中胸口还是心脏....自求多福吧,所以小朋友们看到这货,不要好奇心去摸摸哦~
1* 。魔鬼鱼
说了那么多东方的,这次就说点以前西方的神秘动物。在很久以前,水手们在夜晚的时候会看到巨大的,长着翅膀,很像蝙蝠的鱼从自己的头上掠过,有时还会落在船上把船砸沉.....所以水手们非常害怕,给他个称号“魔鬼鱼”。在这里,大家知道我要说的是什么了吧(实际上,就连小孩也知道,只不过不知道他正确的学名)
很明显,魔鬼鱼是蝠鲼。其实,蝠鲼是个很温和的动物,一般上你不袭击,惊吓他是没事的。不过比起其他的温和动物,蝠鲼也是个很顽皮,爱恶作剧的孩子。
蝠鲼最具特色的一个习性就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飞跃绝技!根据科学家的观察,魔鬼鱼可以在海中跳最高跳1.* 米至* 米高,甚至还可以,跃起在空中翻筋斗!水手们看到一只蝠鲼跳过头上,就怕得要死(其实是我也怕),鄙视,恐怕他不知道“魔鬼鱼”还会成千上万条集体凌空飞跃(墨西哥海湾出现过)。被那些水手在夜里看到,可能怕得宁愿要跳海结束生命了(妈妈,我来了~)。
虽然蝠鲼是个温和的孩子,但是它性情活泼,常常搞些恶作剧。有时它故意潜游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体翼敲打着船底,发出“呼呼,啪啪”的响声,使船上的人惊恐不安;有时它又跑到停泊在海中的小船旁,把肉角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把小铁锚拔起来,使人不知所措;又或是它又用头鳍把自己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拖着小船飞快地在海上跑来跑去,使渔民误以为这是“魔鬼”在作怪,这实际上是蝠鲼的恶作剧。(感觉很有爱)
蝠鲼虽然平和,但是不可小看,他的力气惊人,所以一旦蝠鲼后续无力,跃出海上,掉落船上,绝对可以砸沉大船(大家千万别得罪他啊)。甚至他一旦凶起来,连鲨鱼都hold不住。蝠鲼的滑翔有时是为了独子被欺,有时是受到敌害的追击,有时可能是身上有寄生虫在作怪,它被折磨得受不了。
19。山臊
《神异经》云:“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一足,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白叫。人尝以竹著火中,爆普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
《神异经》中的山臊又称山魈、山猱等,是山中的一种动物,形似猴,身被黑褐色长毛,头长大,尾极短,眼黑而深陷,鼻部深红,两颊蓝紫有皱纹,以其状貌丑陋,旧时称之为山怪。这段文字说:在西方的深山里,有一种人形的鬼魅,名叫山臊,身长尺余,性嗜虾蟹,它常常袒身露体,到溪沟里捕捉虾蟹,之后,趁着人们进帐篷住宿的当儿,在夜色之中,便把虾蟹放在篝火上烧煮,并偷盗食盐,蘸着吃。
虽然搞不明白为什么说一足,但是身被黑褐色长毛,头长大,尾极短,眼黑而深陷,鼻部深红,两颊蓝紫有皱纹,感谢神异经写得实在太详细了,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猜到他是谁了。
头大,尾短,深陷的眼黑,红鼻子还不是你?
他就是“鬼狒”,学名叫黑面山魈看看上上图(玄幻版)和真实动物的差别有多大
20。鼷鼠
不知道大家知道神异经么?神异经有山海经的风格,也是夸大内容,描述妖精神仙,鬼怪等。但是,大家看第19(* * 楼)足以证明,其实所有描写妖怪其实是真实动物,我们不知道,只是无法证实/考证而已。这次,我们就谈谈神异经的“鼷鼠”
“北方有層冰萬里,厚百丈。有鼷鼠在冰下,肉重萬斤,可以做脯,食之已熱”。又云磎鼠“毛長八尺,可以為蓐,臥之卻寒也”。
当大家看到北方有層冰萬里,厚百丈,都知道是指什么地方吧。没错就是亚洲北部西伯利亞。顺便一提,《神异经》的作者是汉朝的东方朔。据说約公元前1* 2年,汉朝方士東方朔約在22歲時,曾隨漢武帝派遣的海上方士集團,到海外各地進行過海外探險旅行,有观点认为其曾到過北極。
目前《神异经》被认为是西伯利亞凍土中猛犸(长毛象)屍體或者麝牛。因为不看名字的话,其特征完全符合长毛象和麝牛。
不过“鼷鼠”之名实际上在春秋就已经有记载,也是后来我们认知的鼷鼠
《春秋》载,鼷鼠食郊牛角。
所以这也是一个谜,到底《神异经》的鼷鼠是猛犸或麝牛呢?还是一种已经绝种但尸体已经没有存在的西伯利亚巨鼠(肉重萬斤),还是一种也是绝种,巨大像鼠的生物。因为假如北极有老鼠的话,他们也是因该像猛犸那样长毛,也不是没有可能
21。在子
史书曾记载劳民国入贡“在子”,但我们看到这句话,自然想在子究竟是什么?
《王会篇》云:“良夷,在子。”
短短的一句话,依然无法推测在子究竟是什么,是人名?动物?还是宝物,一无所知
所幸《酉阳杂俎》就有提到“在子者,鳖身人首,炙之以藿,则鸣曰在子。”它很清楚告诉我们在子是个海洋生物,但又不是鱼鳖之类。孔晃注曰:“良夷,乐浪之夷也,贡奇兽。”把这所有的线索联系起来,我们来个大胆推断。当然在那之前,我们要明白劳民国和良夷究竟是什么意思?
《海外东经》记“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淮南子》东北方有劳民,这里的“劳民”应是“捞民”。古劳与捞谐音,“劳民”即是“捞民”,就是捕鱼者。
也就是捕鱼者入贡过在子(某海洋生物)。在子也出身于良夷,良夷又是那里?“良夷,在子”,“良夷”的良是浪,“乐浪”就是喜欢大海。“乐浪之夷”可以理解为喜欢生存在海岛的东夷人。又因劳民国在毛民国北,劳民国是生活在库页岛以北的捕鱼者。与库页岛相近的北方渔岛是乌第河入海口的尚塔尔群岛。我们推断,劳(捞)民国是生活在尚塔尔群岛东夷人。
也就是鄂霍茨克海(我国古籍称少海)海豹啦
(以上出自吴培玉的北大荒源流考)
不过不看地名的话,我原以为是下面这货
这货俗称”海和尚“,学名叫短指和尚蟹
22。文鳐鱼
见《山海经》:“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大概译文:文鳐鱼的外形大小像鲤鱼,长着鸟翅膀,斑白的花纹白白色的头,红色的嘴,经常游走于东海,在夜晚飞行,声音像鸾鸡,它的味道酸中带甜,吃了可以治癫狂病。文鳐鱼一出现天下就会大丰收。
很明显,这就是后来的飞鱼。有些种类的飞鱼有季节性近海洄游习性,形成渔讯,对于渔民来说渔讯毫无疑问就是丰收的开始。
2* 。耳鼠
出自于《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 丹熏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晋 郭璞《耳鼠》: “蹠实以足,排虚以羽,翘尾飜飞,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
大概译文:有一只野兽,样子像老鼠,兔头(菟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虎),幼兽的身体,其声音像狗的吼叫。用自己的尾巴来飞,叫耳鼠,不睬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吃了可以禁百毒。
一般被认为鼯鼠
2* 。兕
出自在《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译文:兕在帝舜葬地的东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状像一般的牛,通身是青黑色,长着一只角
很明显,兕其实就是犀牛,古人也常把兕和犀一起说,例如““其上多犀兕虎熊之类”“
亚洲的犀牛多数都是一只角,非洲的是两只,雌性无角。
根据文物照片,其中有金銀青銅犀尊,是戰國時作品,陜西興平(距西安市不遠)出土的。可以判断鑄造者必曾仔細的觀察過犀牛。這也許可以證實戰國時期,中原地區犀牛曾大量存在。甲骨文中有獵獲大量“兕”的記載,有學者認為“兕”就是犀牛。不過,也有學者不同意。
在古代,他们很喜欢用犀牛皮来制作鎧甲,因为其皮厚且結實,可以說是刀槍不入,而且还使用很廣泛(尤其是战国时期常常打仗,可想得知要猎杀了多少犀牛)。不知是如此,他们还为了犀牛角而猎杀犀牛。在1922年最后一只犀牛都因为人类卑劣的行为而猎杀,中原犀牛种宣布灭亡。
实际上,在动物界犀牛根本没天敌,因为他皮厚和體重甚巨(可達三噸),连老虎,狮子都不想捕杀他们。他们唯一的天敌就是人类。
2* 。鹦鹉
山海经有记载一只没有名字的鸟类“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我相信大家知道他是谁了吧
毫无置疑,能说人话,青色羽毛,红色喙的鸟类很明显就是鹦鹉。这也是山海经其中一个完完全全被证实的现实动物(或许说没有绝种,被保存起来)。我仔细想想,假如这世上没有鹦鹉这动物,我们单单看字面,还以为人舌的意思是长着一个人的舌头,能说话。我们就会把这鸟类想想成长着人的舌头的鸟妖精。
这证明了什么,文字背后指代的内容,我们不能死扣字眼不放。很多人都说我自己幻想出来,或者歪曲文字的意思,但我只想说,假如你真的跟着内容死扣字眼不放,你们只会百思不得其解,你们就只会说一句话“穿凿附会”。或许我是,但我不会真的去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长着9朵尾巴会变成美女的九尾狐,我也不会去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长者9个人脸,喷个毒,就可以灭全世界的蛇,当然除非你说是外星产物,我就真的无话可说。
2* 。陵鱼
出自于《山海经 海内北经》海中有陵鱼,人面鱼身,有手有足,啼声如小儿
人面鱼身,有手有足,声音像婴儿?7岁小孩都知道是什么生物了吧
来大家和这个萌物say hi,你看他的样子,摆明是和我们的同类
这货学名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听说,日本著名的妖怪“河童”其原型也有可能使娃娃鱼
2* 。軨軨
源自于《山海经.东山经》: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泽。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纹,其音如欽,其名曰軨軨。
译文:东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空桑山,北面临近食水,在山上向东可以望见沮吴,向南可以望见沙陵,向西可以望见湣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名称是軨軨,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形状像牛,有虎纹,还真有哦
肯尼亚林羚是非洲珍稀动物,19* * 年到197* 年间,受偷猎和疾病影响,肯尼亚林羚面临灭绝危险,肯尼亚山地区的肯尼亚林羚因此被合法捕获,并运送到美国设法使之繁殖。目前在肯尼亚整个中部高地地区,仅剩数量相当有限的肯尼亚林羚。据估计,在北美动物园中约有* 00只肯尼亚林羚。
有些种类还能善游泳和潜水,常在水中觅食水生植物。
虽然不明白他的叫声,不过刚巧这货还有潜水,不知道是不是古人在水灾的时候,见过他潜水,所以误解他的出现就代表水灾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