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给老师“解绑了”?工作内容少了不是一星半点,轻松很多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教育为生,为社会、国家培养人才,是一个很古老的职业,学校作为施教区,必须要有老师。
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好,教师队伍在扩大,是大家公认的铁饭碗,其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拥有一定高度的社会地位。
很多老师却不觉得自己多幸福,十分辛苦,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递知识,课下批改作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大部分老师忙得脚打后脑勺,甚至都顾不上自己的家,身心俱疲。
除去一部分人冲着薪资待遇当的老师,多数老师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也想要让自己栽培的人才遍地开花,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荣誉感,其他工作无法给予。
老师用心做教育,却受乱七八糟事情所累,有单位给老师安排工作,填各种各类表格,还要拍照、发文、小程序投票等等,时不时又要迎接检查。
正常工作经常被打断,比如老师在给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还没结束又安排其他事,暑假安全巡河,寒假家访,安排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或者要下载什么APP。
忙上加忙,和教育、教学没什么关系的杂事,弄得老师晕头转向,只好拼命挤时间完成,不想因此影响自己的发展。
学生还不让老师省心,动不动就发生矛盾,家长大闹一通,要么就给学生带录音笔,对老师的工作不支持,甚至不尊重老师。
老师之间内卷也很严重,占课时有发生,老师为了自己多讲一些题,玩起“游击战”,老师间免不了发生争吵,严重的话,会发生肢体冲突。
到最后,老师成了“副业”,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无形中就影响了教学状态,一些老师对此感到很压抑,刚上岗激情满满,后来别提多失望,有的老师选择了辞职,表示不想再从事教育行业,可见多伤老师的心。
非教学工作,严重干扰老师的正常工作,教育部发文,不能让老师成为“杂货铺掌柜”,原则上不得安排中小学教师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专题教育活动走进校园,必须要经过当地教育部门同意,提前申请,学校要配合的专项工作,不得随意扩展内容,更不能变更工作要求。
家长对此表示举双手支持,学生也少折腾了
教育部给老师“解绑了”,以后可以专心做教育事业,老师听了很高兴,希望学校、教育部门、各单位都能够落实,让老师回归最初的样子,认真教学,多培养一些人才。
家长对此表示举双手支持,老师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状态随之受影响,牵一发动全身,早就应该减少老师的工作内容了。
长时间以来,不难发现,老师忙东忙西,所做之事和教育教学没啥关系,积极性都下降了,“佛系”老师日益增多,甚至出现了抑郁的情况,个别老师也想着要跳楼,老师和学生一样,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压力,同样需要减负。
其他单位就不该随便参与学校的事情,安排校长工作,校长就会下发到老师身上,有时要家长配合,填表、拍照、投票……家长都是敷衍了事,本身就和学习没太大关系,没有几个人认真对待,所以,这些任务只会给老师、家长添负担,没有什么意义。
老师不是无所不能,他们都是普通人,工作内容多会很辛苦,无暇顾及教学工作,现在减少了工作内容,教学工作回归到正轨,老师们很开心。
写在最后
老师解绑了,感觉轻松多了,将精力集中在教学上,有大把时间研究,学生从中受益,这才是学校该有的样子。
当然,教育部门发了通知,落实的时候,可能还会出现阻碍,希望学校能挺直腰板,拒绝不合理的工作要求,还给老师一片安静的工作氛围,老师专心教学,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整体得到提高,学校方能进入良好的发展中。
老师日后教好书,培育更多学生,让祖国的花朵健康茁壮成长,自我价值最大化,各单位不要参与学校中来,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别把手伸得太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勿要忘了教育的意义,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信老师就能告别疲惫不堪的状态。
讨论话题:你对此现象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