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羊城晚报:《深圳湾上演人鸟抢食大战 鸟类生存遭遇食粮危机》(转载)
位于深圳湾畔的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是广东内伶仃岛福田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也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 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每年有10 万只以上的候鸟南迁北徙在此歇脚或过冬。在2012 年6 月5 日世界环境日来临时, 深圳市民陈先生致信羊城晚报记者称, 深圳湾非法捕捞已经令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危在旦夕”。
早在1994 年,深圳市为保护该片红树林及栖息在此的鸟类, 不惜多投入近亿元修改滨海大道建设规划,将滨海大道北移数百米, 并增设隔音墙。1997 年后深圳市更是耗百亿元巨资加强深圳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人工种植红树、修建深圳湾公园及15 公里滨海长廊。
令人费解的是, 面对不断危及深圳湾的非法捕捞问题,深圳市却迟迟无法根治,相反, 非法捕捞却在舆论呼吁声中不见收敛, 反而日益加剧。
1
现状
非法捕捞
未被遏制
市民陈先生致信羊城晚报记者称,深圳湾的非法捕捞现象在大运会期间停歇一阵后, 今年随着深圳气温的上升而愈演愈烈。虽然从捕捞者收获看, 每次下海捕捞的数量在减少, 所捕捞的鱼虾贝类的个头在变小, 但捕捞者的队伍却没有减少, 相反还在不断增多。更有甚者, 这些非法捕捞者不仅成群结队, 甚至还形成了捕捞、收购、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并且似乎打通了有关监管环节。他们不仅肆无忌惮地在保护区外非法捕捞, 甚至明目张胆地跑到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捕捞。即使在媒体报道后,有关部门查处时躲藏一下, 第二天又照样下海。
一位家住附近的市民表示, 如此多的非法捕捞者, 已经将大的贝类、鱼虾捕捞尽, 现在只能捞些小的。“红树林保护区红线以外的地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捕捞了, 他们都已经将手伸了红树林保护区, ” 他用手指了指正在红树林保护区内的捕捞者, 痛心地说, “再这么下去, 整个深圳湾不仅无鱼虾可捞, 而且也可能无鸟无观了。”
2
目击
百人规模
狂捞鱼虾
记者近日到深圳湾进行了多次实地采访, 发现正如陈先生所言, 深圳湾的非法捕捞现象显然肆无忌惮。
5 月21 日清晨5 时40 分左右, 记者来到深圳湾海滨公园, 登上一处高地, 远远便看到深圳湾海面有三、四艘船在移动。仔细一看, 这些小船均没有编号, 有的仍在收网, 有的则往深圳湾大桥方向行驶, 准备收工。
随后, 记者沿着深圳湾公园旁的望海路西行, 路的断头处即深圳湾公园最西边。在离该路边十多米远的海滩边上, 已经停了两三艘捕捞归来小船、渔筏等, 渔民们正在清理打捞的鱼虾。据正在深圳湾公园晨练的一位市民介绍,此处是渔民们打鱼归来集中上岸的地方, 路尽头空地自然形成了鱼货交易市场。每天清晨五六点, 渔民们便会将打捞上来的鱼虾汇集到此交易。该市民告诉记者, 此处的交易点大概也是在别处曝光后遭查处了才转移到此。
当日下午5 点半左右, 记者来到深圳湾公园东段—海滨生态公园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交界处, 记者发现接近深圳红树林保护区滩涂的深圳湾海面有黑白相间的小点在移动, 旁边是退潮后露出水面的黑色滩涂和数十只正在觅食的鸟儿。在此处散步的一位市民告诉记者,黑点便是非法捕捞者, 已经下海半个小时左右, 白点是他们所用来装鱼虾贝类的泡沫塑料盒。
记者目测了一下, 捕捞者超过百人。除此之外, 在红树林保护区红线范围以西, 华侨城人工湖的入海口位置,记者则发现了另一拨非法捕捞者, 约50人左右。他们有的已经走进离岸边数百米远的深水区, 有的则在靠岸边大约十多米的滩涂周边水域捕捞。有的捕捞者拿着用木头、铁网制的大筛子在筛洗捕捞上来的蛏子等, 而岸边则摆放着用泡沫盒装的捕捞上来的蛏子。
鸟类专家梁嘉善表示, 过度非法捕捞除了导致鸟类食物减少, 捕捞活动也将直接缩小鸟类的活动空间, 因为生活在这里的鸟类大都惧怕人类, 人多的地方, 鸟儿一般不敢过去觅食。
3
恶化
规模分散到成群结队
这样一片生态重点保护区, 深圳湾海域监管部门的眼皮底下是如何逐渐演变成非法捕捞者的乐土?
对此, 自上世纪90 年代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建立伊始便参与保护区工作,曾先后任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现已退休的王勇军回忆道,深圳湾的非法捕捞在保护区未设立前就有。
保护区设立后,情况大为好转。2003 年深圳市政府为了能让市民近距离观看大海,拆除了铁丝网,深圳湾的非法捕捞便有所增加。他曾经组织保护区的保安队伍联合渔政渔监及边防等部门连续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清理行动, 最多一次收缴了14条简易渔筏及捕捞工具。
近几年来, 不少内地来深者加入非法捕捞的队伍,使原本二三十人左右的非法捕捞队伍迅速壮大,人数多达数百人。捕捞手段则由最初利用竹子、木头、泡沫塑料盒等自制渔筏下海捕捞扩展到渔筏捕捞、退潮时直接下海捕捞、在水中放置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渔笼渔网捕捞等“立体式”捕捞。
在羊城晚报去年6 月11 日的采访中,非法捕捞者就透露,每条非法捕捞的船每月要向一位陈姓男子交500 元钱。
而在今年3 月6 日的采访中, 记者则发现,无论是深圳湾公园的保安、还是巡逻人员均对正在搬运蛏子的非法捕捞者视而不见。并且在此过程中,有一位衣着整齐并未下海的中年男子始终在旁指挥。
4
受伤
填海导致红树林被毁
据王勇军回忆,在深圳特区还未设立前,深圳湾和红树林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深圳特区建立后,因为经济发展、特区建设用地需要,深圳湾片区先后经历了福田保税区、南山科技园和深圳湾大桥建设三次大规模填海造地, 总共填了20 多平方公里。受此影响, 深圳湾总面积一下子减少了四分之一,还剩不到四分之三左右;而深圳湾岸边的红树林面积则从原来近200 多公顷减少到不足60 公顷。后来人工补种,目前才达100 公顷左右。但其中最为可惜的,也是生态价值最高的滩涂部分的高潮位在填海中全部被填了,至今没恢复。
王勇军告诉记者,填海导致整个深圳湾和红树林面积的大幅减少,滩涂的大面积破坏, 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几乎都被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自我修复能力大大削弱。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滩涂生活着大量的弹涂鱼、蛏子、招潮蟹、贝类、虾蟹等底栖生物,而这些底栖生物是红树林湿地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
对此,市民陈先生则表示,据他近几年的连续观察发现, 深圳湾非法捕捞者所捕捞的鱼虾、贝类等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同时个头也在逐渐变小。“我发现今年他们所捕捞的蛏子就明显比去年小很多。”他说。
5
威胁
捕捞网如陷阱困死飞鸟
“非法捕捞除了可能将深圳湾底栖生物捕捞殆尽外, 还将直接危及生活在此鸟类的生存。”原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现已退休的王勇军介绍道, 鸟类没有食物吃将必然会饿死。这是非法捕捞带给深圳湾生态系统的第二大影响。
王勇军告诉记者, 作为深圳湾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湾红树林片区生活着大量的鸟类, 其中有一部分是长期生活在此的留鸟, 而大部分则是秋冬季节从澳大利亚、西伯利亚来此过冬的候鸟, 这些鸟类大都以深圳湾内的鱼虾贝类为食。
他透露, 在上世纪90 年代初,他曾多次组织统计过深圳湾的鸟类数量(与香港同步计数), 那时每次都有5位数的静态数, 其中整个深圳湾大约有6 万只, 加上华侨城片区则可达7万只。但后来受填海导致食物减少等多种因素影响, 生活在深圳湾的鸟类总量锐减到现在的1、2 万只左右。“在上世纪90 年代,深圳湾上空还经常能看到像云一样的鸟群在飞翔。如今这种现象在深圳这边早已看不见了,只能偶尔在香港米埔看到。”他说。
深圳市观鸟协会的会员张先生说: “我前年及去年大运前在深圳湾数鸟,可见数量、种类都很多,看得眼花;但今年去数,数量、品种就明显没有以前多,很轻松就数完! ”他说,再这样下去,接下来几年真会无鸟可看了。他告诉记者,每次退潮后,非法捕捞者布在海滩上的数十米的长笼网内有大量鱼蟹显现在网外候鸟的眼皮底下,由于鸟儿们已在海岸线难以觅食,被网内食物吸引, 便铤而走险钻进长笼网, 当展开羽翅打算离开时却发现已身处陷阱不得脱身, 并随着潮水的上涨而淹没在海水里。
“去年9 月的一天上午,我带着儿子来深圳湾观鸟时, 就发现有一只鸟被困在长笼网内挣扎。眼看即将涨潮,我便冒险穿过100 多米的滩涂走到网边,发现原来是一只灰椋鸟。我慢慢地撕开长笼网,把它解救出来。”张先生说,之后,他又在网中解救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鹭等。
6
后果
候鸟难过冬数量在急降
来自深圳市观鸟协会2011 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从2003 年起,深圳观鸟协会持续对深圳湾旁的侨城湿地进行长期系统的鸟类监测, 数据显示目前观测到的深圳本地留鸟变化不大, 但候鸟数量却不断减少, 尤其是黑脸琵鹭等世界珍稀鸟类受影响明显。调查数据显示, 全球仅存2000多只黑脸琵鹭, 每年都会有一部分飞来深圳湾过冬, 多时有100 多只,少时也有几十只。但近年来黑脸琵鹭却在逐年减少, 其中2011 年飞来的黑脸琵鹭就减少了10% 。对此,市民陈先生认为, 非法捕捞再持续下去, 将影响秋天经此去澳大利亚过冬候鸟的食物供应, 届时包括黑脸琵鹭等在内的世界珍稀鸟类长途飞行至此可能会因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应而饿死、灭绝。
深圳市观鸟协会会长徐萌则表示, 近年来在深圳湾一带看得见的鸟类数量的减少非常明显。“虽然不能直接断定是非法捕捞造成鸟类减少,但从表面看, 非法捕捞令鸟类食物减少是不争的事实。”她说。
专家形容,假设10 个人一天需10斤大米养活;而如果大米只有5 斤,则只能养活5 个人。鸟与人一样。食物对它们来说也是刚性的, 没有这么多食物,鸟就会飞走或饿死。
此说得到徐华林的认同。据他介绍, 近几年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没变化,数量则稳中有增。“这不是好事!有可能是原本应在保护区外面活动的鸟因受非法捕捞者的影响而跑到保护区里来了,” 他说, “保护区红线外的滩涂、海面原来都是鸟类的活动空间,现在被非法捕捞者占据。久而久之,鸟类只能躲进保护区。”
文/羊城晚报记者 蒋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