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连营,刘备惨败,魏国为什么不趁势进攻,而进攻大胜的吴国?
曹丕做出这样的决定,好像有些南辕北辙,也违背了军事理论常识性。兵法云:趁虚而入,不把刘备打消失了,也得打得他再次流亡失所。
那么魏国的曹丕为啥去打士气正旺的东吴,而不是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呢?我的回答有如下理由:
一、曹丕替父血洗前仇
赤壁之战令曹操一败涂地,八十三万大军折戟沉沙,灰飞烟灭的十分悲惨,追究起来东吴是曹魏的最大仇家。曹丕早就想替父报仇,一雪前耻之恨。
俗话说:出檐的椽子先烂,曹丕就想拿下东吴杀掉孙权。虽然赤壁之战是吴蜀联盟的结果,但东吴是主要的敌人,一定啃下这块硬骨头。至于西蜀的刘备,早已被孙权打变形了,征伐西蜀先暂缓一下!
二、夷陵之战东吴崛起
夷陵之战以东吴全胜而结束,这时的孙权没有称帝,老奸巨猾的他深知在曹、刘两家之间,不能一味地亲近一方。比如亲近刘备是为抵抗曹魏进攻,如疏远了曹魏,又怎么能制衡刘备,这样的话必须玩太极推手,迎来送往谁也不得罪。
孙权暗地里与曹丕示好,以臣子的身份向曹丕表忠。曹丕也不是白痴,他看出了孙权伎俩,两头买好韬光养晦。
东吴打败西蜀,曹丕有些矛盾重重,好的方面是打败了刘备,不好的地方是孙权的力量壮大了,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两面三刀的孙权令曹丕愤怒,他深知这是养虎为患,趁东吴修整未足之时,是打孙权的最好时机。
三、不打刘备的原因
如果曹丕去攻打刘备,他考虑到有三点不成熟。1、自古以来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假如大军进伐西蜀,军队的行军速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留给刘备组织反抗的时间更多。
2、战线拉的越长,后勤给养保障就越困难。山地作战道路狭窄,从哪方面说都得不偿失。
3、哀兵必胜,至理名言,曹丕深知与刘备火拼,有两种战法是他不能接受的。1、刘备的游击战,以小股军队做吸引,在山区里打转转,得手就袭击一下,还找不到正规军,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达不到,所以放弃了刘备。
2、持久战,刘备发动西蜀军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这样就真的不好办了,陷入了全民战争的泥潭,连抽身的机会都没有,后果不敢想象。
四、曹丕南征的目的
曹丕的帝位是从汉献帝那里“敲”来的,道义上来说有些“灰暗。”曹丕也想和父亲一样有些骄人建树,来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
讨伐东吴是“立威”之战,在曹丕看来打败东吴势在必得,到那时天下人还说我什么呢?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魏军三次全力以赴,又全部败下阵来,曹丕的棍被东吴撅折了。
人算不如天算,有时候想得太多了,反而适得其反。是老天不遂人愿,还是曹丕谋划的不行,我想发起战争就失去“道”!
曹丕攻强弃弱,自有他的道理。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有这么一位叫喊着攘外必先安内,放进日本鬼子不打,专打抗日的八路军。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枪口不是对外!如果说曹丕是“强取豪夺,”我看他是欺软怕硬,正好与曹丕相反,虽然曹丕败了,但虽败犹荣,可他的失败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