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丛茶烘焙技术如何掌握?
温度是烘焙的关键,在不一样的阶段,根据茶坯含水量的情况,采用不一样的温度,原则是:温度先高后低,焙时先短后长。(1)初焙。此时茶坯含水量高,温度可相对较高,目的在于快速杀死残酶,蒸发水分。焙笼和焙橱温度为120-130:,烘干机进风口温度为140-150丈。
摊叶厚度不能高于1厘米,中间翻拌2次。至茶坯五至六成干即可起焙,焙时约10分钟。(2)摊凉。起焙茶坯即刻进行摊凉散热,让坯体内水分重新平衡。摊凉厚度为5-6厘米,时间为1-2小时。此时茶述不黏手,稍有硬触感,要及时把尚未完全解块的小团块解散。
(3)复焙。温度为80-90丈,茶胚摊放厚度为4-5厘米,焙30分钟左右,中间进行两三次翻拌,至茶胚达到八成干左右时起焙摊凉,摊凉时间可延至6小时以上。此时茶胚用手触摸有硬扎感,枝茎折之即断,叶片捏之即碎,带有片状,干嗅清香,含水量在7%-8%之间。
经过复焙的茶胚,外形、内质已基本固定,r遇茶季高峰,焙炉腾挪不开,可先把茶叶装起,事后再I进行足火。| (4)足火。采取“文火薄焙”,温度要低,焙时要长,温度为60-801,焙时要2-6小时,中间翻拌\ 2或3次。相关研究表明,茶叶的蜜糖香常常产生于低温长烘过程,此外,烘焙中多酚类与氨基酸、可溶性糖问相互间的热化学反应产物,也会增进茶汤色度。
经过足火的茶叶,含水量为3%-5%,叶片捏之成粉,干嗅香气清高,至此完成单丛茶的初制,成为“毛茶”。毛茶达到足够干后,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平温过程,俗称“炖火”或“回火”,通常是5-7天。“回火”后的茶叶,火味褪去,香味品质比足够干当天的好。
在烘焙的各个阶段,翻拌要适时、轻匀。采用焙笼烘焙的,要将焙笼移出炉外翻拌,避免碎末掉落炉中引起燃烧产生烟焦味;使用焙橱烘焙的,逐层抽出焙筛翻拌,并上下调整置放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