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胡佛:总统幕后的人,掌控美国48年,无数人恨不得他早死
相信很多人在想到美国这个霸权主义国家时,脑海中下意识浮现的便是一些刻板的但也是深入人心的标签——FBI 的特工、CIA的间谍,飞机坦克大炮航母卫星等等。
因为很多好莱坞大片的影响,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似乎成为了一帮特殊的人群,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精通多国语言,长相也是英俊或妩媚,杀起人来干脆利落、毫不留情。
但实际上,在现实中的美国,在FBI工作的人不过是一群公务员,负责外勤的就只是权限大一点的警察而已,可能其中极少数出身于军队的才会一些拳脚功夫和枪械手段。
在最早时候,他们只是一支拥有几十名侦探的微小组织,之所以能在如今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并且发展成为三万人的覆盖全球的庞大情报机构,和它的首任局长有着极大的关联。
而这个人在“民主至上”的美国历史上也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在他的权力达到巅峰期时,包括罗斯福在内的总统们也要完全屈居于他的光辉之下,所有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根本不敢与此人作对。
据说根本没有人知道他到底了解多少秘密。
而当他死后,出于对他叱诧风云长达48年的恐惧,美国立即下达规定,表示今后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职务,单人任职时间不能够超过10年。
这个传奇般人物就是FBI的第一任局长:约翰·埃德加·胡佛。
1985年的新年伊始,美国首府华盛顿特区的一户人家中,婴儿胡佛呱呱坠地,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人,一家子亲戚里也只有母亲安娜的叔叔是瑞士驻美国的名誉领事。
所以胡佛的家境并不算好,而且在他年纪小的时候,父亲一直都表现出庸庸碌碌的状态,还十分体弱多病,家中的大梁都是由母亲扛起来的,她给予了幼小的孩子很多关怀和依靠。
在这种环境里,少年胡佛并没有成为一个敏感内向的人,相反,他继承了母亲的性格,而且开始逐渐对各种社会问题产生了兴趣,萌生了从政的念头。
于是他在学校勤奋地读书,成绩一直都较为优异,然后在念完高中以后,成功进入了著名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就读。
在大学里,胡佛毫不犹豫选择了法律专业,因为他还是一心想要进入政坛,而如果想要加入政府部门,最常见的方法也就是成为一名法律精英。
在学习的过程中,聪明的胡佛也在持续关注着时态的变化,他逐渐学会了辩证地用独特的眼光看待事物。
比如他所研究的法律在他看来,并非是那么至高无上的,他信奉的是实用主义,即在一些必要的特殊时候,应该使用特殊方法,如果是为了真正去消灭坏人,那么甚至违反程序、无视法律都在所不惜。
在这个方面,当时的纽约市邮政督察安东尼·康姆斯托克正是胡佛的偶像,因为他在长期致力于打击欺诈和不道德行为时所使用手段,就是不惜违背法律而执行正义。
所以,此时的胡佛已经奠定了自己今后行事的基础——看重实际结果更大于过程的合理合法性。
从华盛顿大学毕业后的胡佛开始在政府部门寻求工作,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方单位都很缺人手,于是他顺利进入了美国司法部任职,此后他凭借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杰出的个人能力,很快被升职为敌国公民登记部门的负责人。
但胡佛的野心自然不止于此,所以到了1919年,他自告奋勇地为司法部单独成立了一个新的总情报部门,此时他才二十四岁。
他的升职之快其实并不奇怪,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胡佛年纪轻轻就心思缜密,拥有很深的城府,但这些并不会表现出来,他在上司面前一贯都非常积极热情,而在工作中洞察力惊人,看人看事都非常敏锐深刻,比其他同事都要更加细节。
除此以外他个人非常热衷于情报的收集,无论是一些与工作相关的恐怖分子信息还是与工作无关的国家时政要闻都牢牢掌握。
也正因为如此,胡佛对外成功抓获了一批德国间谍,对内处理了不少政府不希望看到的反对派人士,这样优秀的工作表现,让高层人员的目光终于落到了他的身上。
随着战争进程的白热化,如胡佛这样杰出的情报人员简直供不应求。
于是,在1924年12月,美国政府正式任命29岁的胡佛为美国调查局局长。
在当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务调整,没有人知道这个任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来美国的历史。
胡佛这种个性鲜明的人,刚刚上任肯定是要有一些大动作的,他首先就对部门的人事方面进行了一次翻天覆地的整改。
当时调查局内的人员水平层次不齐,他便硬是将那些混日子的全部一次性辞退,甚至规定以后招人,必须要有大学文凭,或者出身法学专业。
然后他就此建立了一套十分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局内部门各司其职,工作效率完成了巨大的飞跃。
不过同时他也彰显了自己的个性,把一些能力优秀但是不服自己的人也都踢了出去,或者是派他们去执行派那些让他们永无出头之日的任务,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当时公认的最强特工梅尔文·珀维斯。
很显然,胡佛的形象逐渐变成了一个强势的独裁者,但在应对国家危机的时候,他也同样勇敢地站出来,甚至亲自上前线参与抓捕行动,对于自己受到的各种死亡威胁也不屑一顾。
这就是胡佛真实而复杂的一面,任何人都不能说他道德高尚,但同样不能否认他是个能力很强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在美国政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比起高尚而无能的人,他们显然更倾向于有瑕疵但十分出色的胡佛。
在他的铁腕手段之下,联邦调查局很快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利剑,当时美国中西部地区掀起了一股抢劫银行的风潮,那些犯罪团伙数量庞大,并且拥有和警察不相上下的火力武装,所以总是能够在犯案后轻易逃脱法律的制裁。
而美国是个资本主义国家,所以那些银行家们的眼中只有利益,经常会因为债务纠纷使得一些平民家破人亡,所以当多家银行遭遇抢劫后,人们非但不出声谴责,反而支持那些劫匪们,甚至于把他们看作是民间英雄。
在当地政府奈何不了他们而向华盛顿求助后,调查局的人出手了,在胡佛的命令下,特工们全力出击,先后击毙了和逮捕了这帮劫匪中著名的头目约翰·迪林杰、埃尔文·卡皮斯等人,声名大噪。
胡佛也借着出色的成绩在不久后成功将调查局的权力与规模进一步扩大,并正式改名为“美国联邦调查局”。
他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更为严密的部署,比如协助创建了联邦调查局实验室,用于更加精密地分析现场数据,还有扩充鉴识部门的指纹档案,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指纹数据库。
这样彻底性地改革也让调查局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1942年,德国潜艇U-boat装载了两个纳粹特工小组共八人分别在佛罗里达州和长岛秘密登陆,意图在美国国内进行破坏活动,他们的计划非常周密,可是其中一人很快便被联邦调查局策反并交代了全部计划内容,导致这八人还未动手就遭到了悉数逮捕。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情报部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胡佛领导下的调查局更是无孔不入,窃取到了无数非常重要的机密信息。
同时他还在对内强力镇压那些激进派和不安定分子,大力搜捕间谍,只要是被他认定为有威胁的人,即便越权处理,他也会选择将其消灭。
正因为胡佛以及联邦调查的这些杰出贡献,所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后来的回忆录里高度评价他:
“这个国家有理由对我们的安全机构感到骄傲并对它们充满信心。他们使得我们可以在二战中近乎避免暴乱和间谍的干扰。”
不过随着权力的壮大,胡佛的胆子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在战争后期著名的薇诺娜计划事件中,联邦调查局负责继承了战前和英国的一个合作项目,内容是对苏联间谍在英国和美国的活动进行监听,然后在胡佛截取了这份美国最高的机密资料后,他竟然没有向包括杜鲁门总统或是马歇尔将军在内的政府高层汇报,而是把文件随手锁在了自己办公室的保险箱里。
就这样,联邦调查局在胡佛的率领下,通过战争急速加剧了权力的膨胀,当战争结束以后,他们的触手已经深入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这些精锐的特工全部都只听从胡佛一人的命令,仿佛他的私人军队,连总统都无法掌控他们。
如果说在战争年代,胡佛至少在保护国家安全上的确作出了重要贡献,那么在后来,他便逐渐开始铸造自己的庞大情报帝国了。
他将一万多名受到怀疑的对国家不忠之人的名单列出来,直接冻结了他们的人身保护令,在未得到总统批准的情况下便自作主张施行。
像这样的违反宪法的秘密计划在他手中还出现了很多,就像被披露的著名的“反谍计划”一样,胡佛利用维护国家安全的幌子来对付国内他自己认为有威胁的组织,如黑豹党、马丁·路德·金组建的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三K党、美国纳粹党等等。
最重要的是,他采取的方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包括渗透、盗窃、非法窃听、伪造文件和散布针对目标组织主要成员的谣言,甚至于煽动暴力和谋杀的行为,这已经是严重的非法活动,并且这些组织大多本身并没有真正扰乱社会安全。
除了民间的激进分子和党派成员,那些上流社会的高官富豪也同样摆脱不了胡佛局长的控制,因为他在当时可以轻易获得几乎任何一个美国人的全部信息资料,根本谈不上什么隐私,隐藏再深的秘密也能被很快挖掘出来。
美国的这些衣冠楚楚的政客或是锦衣玉食的上流人士,背后无不充斥着不可见人的各种丑闻,而这些丑闻几乎都被胡佛收集得整整齐齐捏在手里,其中还包含着玛丽莲梦露的裸照以及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的裸照。
这也就成为了他巨大能量的一部分,如同掌握了美国的生杀大权。
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掌握着多少秘密,这也就是没有任何一位总统敢于解雇他的原因,因为总统也不知道,同时完全无法确定这些秘密里是没有关于自己的一部分。
胡佛就这样成为了华盛顿特区的一个神话,也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最可怕的梦魇,下属们都无比敬畏他,关于这一点还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据称,胡佛在看备忘录时很喜欢在页边空白的地方作批注,要是备忘录的页边太窄了,他就会写上:注意边界。
但最好笑是,下属们没人敢问他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好自己拼命揣测,最后解读为他在询问边界是否有异动,于是派专员多次去查探美加和美墨边界。
直到一周之后这件事才真相大白,而那段时间联邦调查局频繁地勘察边界活动甚至导致了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加斯·豪尔被逮捕。
这就是胡佛的威慑力,他可以让任何人感到由衷的恐惧。
由此,他掌控着整个美国的局势长达48年之久,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美国总统都已经换了8位,总检察官16位,但FBI局长却始终名叫J·埃德加·胡佛,他拥有着之后任何FBI领导所无法超越的 的权力。
其间有很多政府官员都曾想要把胡佛拉下马,但一直到他死前,国会中仍然有许多人坚定地支持他,而1927年,他才终于因为高血压在家中去世。
当听闻胡佛的死讯后,在职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胡佛很幸运,因为他死的时间非常恰当,他还没有从职位上退下来,否则他很有可能遭到多方势力的暗杀。
但就在之后的全国讲话上,尼克松的话风又是一转,他说:“作为联邦调查局的局长,胡佛先生拥有赤诚的忠心,卓越的能力和非凡的奉献精神。可以说,他是在他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年代里的一个传奇。”
对于胡佛的死,尼克松展现出的态度是“危险离我们而去了”, 但究竟是因为胡佛而使国家变得更安全,还是胡佛的离开使得他大松了一口气,这恐怕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胡佛绝对是一个拥有巨大争议的人,这种争议直到现在还没有完结,但我们同样也无可否认,他是一个真正的传奇人物,作为政府官员,他也的确为国家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如今位于华盛顿的联邦调查局总部(J. 埃德加·胡佛大楼)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似乎永远包裹在神秘之中,而对于自己所掌握的那些惊天的秘密,胡佛从来没有泄露过一丝半点,甚至外人都无法确定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可是胡佛自己十分清楚,这就是他至高权力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