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董竹君:从青楼歌女到都督夫人,再到锦江饭店创始人,她是个传奇

F海报印刷2年前 (2023-03-10)问答62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一提起民国奇女子,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宋家三姐妹、林徽因、陆小曼、唐瑛等,她们有才有貌,在各自的领域谱写了传奇。

她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家庭条件优越,父母辈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可以说是肥沃土地上开出来的美丽花朵。

但董竹君不一样,她出身贫民窟,只读了几年私塾,做过青楼歌女,起点低的不能再低,但她硬是凭一己之力闯出一条路来,不断挣扎,不断尝试,最终创办了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大饭店:锦江饭店,成了民族企业家。

从贫民女到企业家,她经历了什么?

01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棚户区,父亲是个黄包车夫,母亲是个女佣,家境贫寒。

她父亲一天到晚劳碌奔波,靠两条腿挣点辛苦钱养家,但他非常疼爱女儿,也很开明,送女儿去私塾读书,说只有读书能改变命运。

在那个时代,这是非常难得的。

董竹君很幸运,她有一个好父亲。

她在学堂里很受先生喜欢,她热爱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成绩良好。

但好景不长,在她13岁那年,她父亲患伤寒病,久治不愈,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还借了不少外债。

家里的经济支柱倒下了,生计都无法维持,董竹君自然不能去上学了。

走投无路之下,她父母只好把她卖到青楼做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说好了三年后来赎。

董竹君很懂事,没有哭闹,老老实实地学艺,丝竹管弦样样精通。

加之她容貌清丽,又有一把好嗓子,在青楼渐渐有了点名气,生活待遇还算过得去。

但随着年龄增长,董竹君出落的越发美丽,老鸨觉得她很有潜力,能成为一棵摇钱树。

就开始谋划着怎么让她下海:既卖艺又卖身。

董竹君特别想离开这是非之地,但她人单力薄,一时没有办法。

此时,有一个人闯入她的生活。

当时正是大革命时期,好多革命党人常以青楼为掩护,在其间商谈国事,谈论计划。

同盟会成员夏之时就是其中一位。

一来二去,董竹君就与夏之时认识了。

夏之时年轻英俊,气度不凡,董竹君美丽多才,气质出众。

二人彼此欣赏,相爱了。

夏之时提出拿钱给她赎身,然后结婚。

这是很多青楼女子梦寐以求的,但董竹君拒绝了。

她说如果你出钱给我赎了身,那我就成你买的东西了,不会有独立的人格。

我自有办法脱身,你不用管。

但要结婚,必须答应她三个条件:一、她不当小老婆;二、要带她去日本留学;三、结婚后男主外女主内。

夏之时看她如此有主见,很欣喜,答应了。

果然,董竹君瞅准机会,用计把看守灌醉,然后悄悄逃出了青楼。

二人会合,一起去了日本。

到日本后,董竹君进入东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学习,她万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知疲倦地埋头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三年的时间,她就把四年的课程都学完了。

她还想进一步学习,继续深造。

但夏之时要回国就任四川都督,不得已,两人得暂时分开,他们此时已经有一个女儿了。

夏之时走之前给了董竹君一把手枪,董竹君以为是给她防身用的。

没想到夏之时说,如果你红杏出墙的话,就用这把枪自尽吧。

哪里是防身,是警告!

还把他在海南读中学的四弟叫过来,让他陪伴董竹君读书,实则监视。

董竹君既震惊又难过,相处这么久了,孩子都能跑了,还如此多疑,到底是不相信她,还是不相信自己呢?

董竹君搞不懂,但她还是在日本继续学习了两年。

两年后,她本打算去法国进修,但考虑到夏之时一个人在国内,没人照顾,她还是决定回四川一家团聚。

夏家在四川合江是名门望族,非常封建守旧,她婆婆非常介意她的出身,没给她好脸色。

董竹君没有争辩,默默忍受了下来。

她啥也没说,但做了很多事。

她勤劳能干,把一大家子的吃穿住行操持的井井有条,做饭、打扫、做糕点、腌腊肉等等,她都亲力亲为,做得完美。

日久见人心,她婆婆看她如此任劳任怨,被打动了,接纳了她,给他们夫妻举办了正式的婚礼。

董竹君算是正式进门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夏之时时运不济,官场失意了。

他在派系斗争中站错了队,被免职了。

他接受不了,天天借酒浇愁,后来干脆沉迷于吸鸦片,赌博。

这还不算,他还迁怒于人,动不动就拿董竹君和孩子们撒气。

更要命的是,他重要轻女,不允许女儿们去学堂上学,只同意请家教到家里授课。

有一次大女儿得了麻疹,病势凶险,董竹君专门清理出一间房,杀菌消毒,然后把自己的被褥搬到这间房,衣不解带地照顾了女儿四十多天,直至完全康复。

这本来是很多父母都会做的事。

但夏之时很有意见,说一个女孩,哪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照顾。

董竹君很气愤,两人吵架。

夏之时以她生不出儿子反唇相讥,在他眼里,四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不算孩子,只有儿子才算数。

婆家其他人也持此观点。

董竹君孤立无援,女儿们又年幼,董竹君只得咬牙坚持。

后来终于生出了儿子,夏之时欣喜若狂,董竹君的心却凉到了极点,女孩男孩两重天,要是没有她的保护,四个女儿在夏家会过着什么日子,会有怎样的未来,她不敢深想。

她对夏之时失望到了极点,他不再是那个追求进步的革命青年,而是退化成了一个顽固守旧的封建卫道士。

她开始谋划离开他。

两人分居了,董竹君开始想办法赚钱。

她先后创办了织袜厂和出租黄包车的公司,但都因经验不足倒闭了。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这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让她学到了很多,为她后来的成功提供了实战经验。

他们分居了5年,后来因为一件芝麻绿豆的小事,二人矛盾激化,董竹君愤而离婚。

有一次,大女儿国琼和一个男同学在一起打闹,这本是小孩子之间常有的事,但夏之时认为国琼不守妇道,有违礼法,要她上吊自尽。

国琼吓坏了,不知道咋回事,只知道哭个不停。

董竹君闻讯,赶来和夏之时大吵一架,说他小题大做,冷酷无情。

她受够了,再也不想和他过,决定分道扬镳,她要带孩子们回上海。

夏之时说,离婚容易,但离婚了她靠什么活?拿什么养活孩子们?都得饿死上海滩。

董竹君不管那么多,坚决要求离婚。

最后,董竹君带走了四个女儿,净身出户,儿子是夏家的宝贝,没能带走。

02

回到了上海,最初一段时间,她只能靠变卖首饰和衣物维持生计。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她想让女儿们过上好日子,接受好的教育,必须赚很多钱。

她决定再次创业。

于是成立了群益纱管厂,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她把孩子们送去苏州一家教会学校寄宿,自己平时吃住都在工厂。

工厂渐渐有了起色,后来她又拉到了一笔不菲的国外投资,纱管厂的效益越来越好。

但不久淞沪会战爆发了,纱管厂被夷为平地。

全部心血化为乌有,董竹君损失惨重。

她心灰意冷,一度想要自杀。

但有个叫李嵩高的四川商人听说了她的故事,非常钦佩她的毅力,主动资助她2000元,鼓励她再次创业。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竹君深受感动,决定从头再来。

她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设定了目标:做餐饮。

上海号称“东方小巴黎”,十里洋场,餐饮业很发达,怎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必须与众不同。

她在选址、装修、菜品、服务上下了大功夫。

她把店址选在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视野开阔,有面积很大的停车厂,这样有车的客人们停车方便,有助于吸引高端客户。

在装修上,她花高价请了外国室内设计师,融合中、日、西三方文化元素,打造出了清新雅致的就餐环境。

在菜品上,她把传统川菜进行了改造,以适应上海人的口味。

在服务上,她学习了法租界内高级西餐厅的做法,招聘女性服务员。

给予丰厚待遇,但要求也很高,不仅要相貌好,而且必须有初中以上学历。

这在当时是个创举。

绝佳的选址、独特的装修、精美的菜品、高雅的服务,董竹君的锦江菜馆一炮打响,拥趸众多。

每到就餐高峰,门外就得排起长龙。

上海滩的青帮大佬杜月笙来了也得排队,有一次他等的实在不耐烦,就对服务员说,叫你们董老板扩大店面,要是租房子不方便,叫她找我,我帮她找房东谈。

董竹君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杜月笙的帮助,把店面扩大了好几倍。

锦江菜馆一跃成为上海滩首屈一指的高级大饭店,无数政界要员、社会名流经常到此就餐。

杜月笙、黄金荣是其常客,卓别林还来吃过她们店的香酥鸭子。

董竹君终于成功了。

她又乘热打铁创办了锦江茶室。

花正好,月正圆。

1940年,日本人盯上了董竹君,要她与他们合作。

董竹君惹不起,但躲得起。

她把生意托付给了一个朋友,然后悄悄去了马来西亚。

直到1945年,董竹君才得以返回上海。

03

回国后接回生意,理顺关系,加强管理,锦江菜馆又重回正轨。

董竹君不仅有商业头脑,更有爱国情怀。

在四川时,她有一次偶然掩护了一个叫文兴哲的中共党员,通过与他的交流,她知道了中共的理想和主张,深为赞同。

从此就与中共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她与上海的地下党来往密切。

她曾出资创办印刷厂,为他们印刷宣传品。

她的锦江菜馆也成了中共的一个秘密联络点,掩护了不少革命志士。

她更是参与过营救民主人士张澜和罗隆基。

周总理曾盛赞赞她:“身为都督夫人,抛弃荣华,单枪匹马,参加革命工作,真是难得。”

所以,上海解放后,上海市委指示她把锦江菜馆和茶室整合成锦江饭店,以接待外国元首和政府要员。

锦江饭店成了上海第一个“国宾馆”,陆陆续续接待了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元首及要员。

等锦江饭店新的管理制度稳定下来以后,董竹君急流勇退,把锦江饭店无偿献给了国家,还把自己多么积攒的15万美金也捐了上去,更把自己的花园洋房交给了组织。

从此过着平淡的生活。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十年浩劫来临。

她在67岁时被抓入狱,天天被逼着写材料,要她交代历史问题。

写了一遍不合格,写第二遍,还是不合格,写了三遍、四遍、无数遍,永远不合格。

还有种种威逼。

不到半年,董竹君的头发全白了。

不知道何时能出去,绝望之下,她想起了鲁迅的话:“敌人让你死,你偏不死”。

这给了她精神力量,她决定振作。

每天擦洗马桶两遍,在巴掌大的狱室内跑步锻炼,每晚临睡前闻一闻偷偷藏起来的香皂,在清香中入睡。

5年之后,她重获自由。

1997年,董竹君逝世,享年97岁。

她生于乱世,出身贫寒,历经坎坷,终成大器,她在自传《我的一个世纪》中说:“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她活成了传奇。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收藏0
标签: 印刷厂招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