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培养?工厂内的浮躁心态实不可取
工厂是个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无数人匆匆进来,又急吼吼的离去。
很多人不断地抱怨:工厂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在这里一点希望也没有。然后可以数落出千万条理由来证明这里不好。
现如今,工厂对求职者的吸引力确实没有那些光鲜多金的职业更让人心动。
但是,制造业毕竟承担了社会大多数就业岗位,很多人其实在工厂度过了十年甚至二三十年职业人生。那么,工厂真的是限制我们成功的牢笼么?
(一)
马云首次高考失败后,找工作屡屡被拒,托关系在一家印刷厂送杂志。相信这段工作经历对马云后来的成功有不小的刺激。
孟非在个人自传《随遇而安》中回忆了自己成名前在印刷厂做工人的经历,他还出过一次不小的工伤。
戴军初中毕业后,也曾在深圳南宝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人。
原来工厂里也曾出过金凤凰。
拒绝培养?工厂内的浮躁心态实不可取
(二)
名人离我们隔了一个太平洋。
我舅舅今年近50岁,在珠三角从事机械行业有二十年。他对我回忆过他们曾经的学徒经历。
他说,那时南下打工的他们想学一门技术,但是到了工厂里,却发现没有学习的机会,一开始都只能做最苦最累的低层杂工。三十年前地域歧视还挺严重,车床都不让碰的。
为了学习机械技术,这些前辈们用心良苦。
除了平时自学看机械图纸外,实操时间都是在凌晨一点到五点,在没人上班时偷偷去车间跟老乡学习。
大部分初中以下文化的他们后来都成为了技术能手,至今还有几个我认识的亲友在机械行业做技术工作。
现在的求职者们,不知道还有多少具备刻苦学习技术的精神?
(三)
我舅混的真一般。
今天他还打电话托我找工作。我说你想干什么?
他说,我年纪大了,不想做工人了,能找个二线岗位最好。
话说我舅当年学了车床技术后,因为聪明能干也算成了能人。他谈了恋爱,然后频繁的跳槽。不过我没见过他有多少积蓄。
N年后,有一天,他说:打工没前途,我要做点生意。通过亲戚帮助,他在家乡街面上卖过水果,开过电话报亭。
我曾经去帮他的公用电话亭当过义务收费员。
后来,因为道路扩建,影响他的生意,他就改行收购废品。
又过几年,他回家把农村老房重建,为了还债又来广东进了工厂打工。
前年,他辞工不干到处折腾了一年。
去年,他在深圳打零工。今天,他说:没有零活干,还是找个工作。
我总结过,我舅的一生是折腾的一生,是从打工到打工的一生,是忙碌而无方向的一生。
(四)
我舅亲口讲过,他这一生挺失败,干啥都没干出个名堂。
他说,如果他一直坚持在机加工这条路上认真走下去,他不会这个样子。至少也可以混个管理人员。
他对我详细数列过不少于八个人的成功事迹。这八个人都是他曾经的同行同事且是同乡。他们起点几乎一模一样。
有两个人开了大公司,身价八位数以上。还有四个是自己开机加工小厂,另外两个在工厂做管理。
有一次,有个成功老乡让他去聚会,他犹豫几天没去。
我舅告诉我:这些人当年技术还不如他。
我哈哈大笑。
(五)
任何行业都有让你值得学习的知识。而浮躁正是职场发展的大忌,因为没有任何一门技能可以马上成为专家然后立即发财。
所有人都明白,只有种下一颗种子,不断的灌溉,经过多年的成长,才会收获一棵大树。
但是很多人,压根不想去播种子,或者刚种下就想要收获。
经常有一些员工感叹:当领导真舒服,我们就累的要死。我只能笑而无语。你无法跟他讲明白,领导以前比他付出的要多的多。
很多求职的新工一上来就问:你们这里工资能拿六千以上吗?我说:一万的也有,等你熟练学会就可以了。
然后,基本上就不愿再来了。他只想马上领到高工资,根本不肯费时来学习技能。
(六)
制造业因为季节性影响,或者产品结构不平衡,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有些岗位很忙人手不足,另外的生产线又无事可做。
在这种背景下,管理技巧中有一项叫做培养一专多能员工,来解决部分员工无事做与部分岗位人手不足的矛盾。
遗憾的是:这项培养一般得不到员工的理解。很多员工宁愿休息也不肯到另外岗位上培养学习。
他们的口号是:有事就做,没事就玩,学那么多干什么?
我知道很多小型的工厂,他会招聘一些维修人员。因为编制有限,要求维修人员会电气同时懂机械维修。这种典型的多技能岗位人员,我认识的一个人工资过万。
拒绝学习,真的不是好心态。
(七)
心态决定一切。
如果想以后过上想要的生活,就应该去为实现它而投入努力,而不是什么也不做。
浮躁会让人只顾着眼前的短期利益,而不愿意进行长期的投入。很多人觉得工厂没有前途,以混日子的心态工作,可惜又不具备像戴军孟非一样另辟道路的专长。
由工厂出去利用所学技术与管理知识,开创事业相当成功的人我也认识好几个。
拒绝在工厂沉下心学习的心态实不可取。如果离开后也是这种浮燥短视,那么也不过是没有方向的继续折腾罢了。任何行业任何职业都会有成功同时还有失败两类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上原本就没有随随便便成功这回事。
这是我舅用亲身经历证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