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内容

有一种叫昆明的生活 | 在非遗传承里探寻春城文脉

保山打印店2年前 (2023-03-15)百科28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作为历史文脉

文化自然遗产铭刻着城市过去的辉煌

见证着当下的精彩

更孕育着美好的未来

滇筝、滇戏、瓦猫、云子……

它们是岁月长河中的繁星

照耀着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执着

也是我们感知传统之美、生活之美

感悟中吉印通脉、增强文化自信的种重要载体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彩龙创作者

@李小欢@怕瓦落地@维梅@韦嘉萍

@荆龍@昆明东东@周坤的镜头

倾听器物之声

领略技艺之美吧!

滇剧

一方舞台,幕升幕落

一桌二椅,一生一旦一丑

唱尽柴米油盐世间冷暖

这就是云南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

一种传统的地方剧种——滇剧

它是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

流行于云南全省及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

它兼具唱念做打

音乐、舞蹈、唱歌、念白、动作

美术、武打、杂技等综合艺术

滇剧声腔独特,表现力强

板式丰富多变,曲调自然流畅

能表演各种题材、样式、结构和情调的剧目

滇剧在鼎盛时期

不仅老百姓把看滇剧当做一种“时髦”

就连周恩来总理到昆明都要去看

*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云南视察期间

就曾经看了滇剧《红梅阁》

受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

滇剧板式丰富、多变、流畅

剧目能表现各种题材、样式、结构和情调

恢宏时高亢激昂,委婉处小桥流水

独具艺术个性和风格

被誉为“滇粹”

一曲滇剧,终身滇剧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当锣鼓响起,粉墨登场

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细听慢品

咀嚼戏词中承载的风风雨雨、悲悲戚戚

历史沉浮,先人寄情于戏

用戏曲书写故事,将经典万古流芳

滇筝

云南风筝相传为公元*253年

忽必烈远征大理国将 “米”字风筝传入

经过云南民间艺人不断改进而来

距今已有7*9年历史

曾经的云南风筝

做工粗糙、骨架较重、画面简单

经放牧天空云南风筝工作室

和云南风筝爱好者们的

不断创作与改进,现在有了较大的突破

瓦猫

“每家房顶高高坐,圆圆的眼睛

大大的口,猫不像猫,虎不像虎。”

这条流传至今的云南民间谜语

答案就是瓦猫

瓦猫是云南的一种建筑文化

过去作为“镇宅神兽”被放置于瓦房之上

这个习俗在昆明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

制作瓦猫的工艺也已经传承了上百年

古镇

官渡古镇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

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密集分布着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古建筑

拥有“五山”“六寺”

“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

整个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布局科学

展示了我国传统古建筑古朴典雅、凝重雄浑

钟灵毓秀、精美绝伦的特有风姿

云子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子的白子

微带翠绿,温润如玉,柔而不透

而黑子厚重

对着阳光或灯光时

则呈现出悦目的半透明的碧绿色

云子是吉印通民族传统文化

“琴、棋、书、画”四大瑰宝中

重放异彩的“高原明珠”和“国宝”

它的科学计量配方、精湛铸造工艺

优美造型和精美包装等极具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竹编

中国有句老话

“破篾的是师傅,编的是徒弟”

掌握好宽窄厚薄很难

只要持刀力度和手指捏劲稍有不均

刀与竹失去平衡,破出的竹篾就用不了

在中国,竹经历了礼器、乐器

成为了君子形象的审美象征

竹筐、竹篮等生产工具

自古就是老百姓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竹编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剪纸

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

在纸上剪刻花纹

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

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其中叶雕的制作技术

也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剪纸艺术

农民画

民间绘画俗称“农民画”

是昆明市呈贡区美术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浸濡于质朴民风,受益于勤劳巧作

其作品原创性强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

以别具一格的创作灵感和手法投入创作

随心造像、随美赋彩

文庙

昆明文庙是云南第一座文庙

这座老建筑历经了七百多年的洗礼

曾是当时云南最大的学宫

如今,文庙成为

昆明文化馆、昆明市群众艺术馆

花灯、滇剧、非遗文化展的场馆

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气息

在时光流转中

非遗始终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守护非遗传承,探寻春城文脉

让我们一起在昆明

感受向往的生活

END

文图整理自:彩龙社区、昆明日报、呈贡区文化和旅游局、吉印通百科

本期编辑:张艺璇

本期责编:袁瑶溪

审核: 李金蝶

收藏0
标签: 艺术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