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内容

轻松越过心理防线·《玩转广告》节选

月上西楼3年前 (2021-09-29)问答152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利用自我嘲弄的视觉形象以达到似是而非的效果,也是创意中常见的手法。例如“埃斯普拉达”烧烤店的平面广告,一把巨大的叉子将普拉达烧烤店变成一个“牢笼”。关在“笼子”里的主人公,双手紧握着叉子的两边,透过缝隙朝外面张望着。游戏的意味表现得十分突出——主人公们始终面带微笑,他们在逗你玩儿,千万别当真!广告语以幽默的色彩说道:“一旦你走进埃斯普拉达烧烤店就再也出不来了”。“根本不要想能从我们的烤肉那里逃走”。以及“没人能俘虏这么多顾客。”——我们并不否认这只是一个“噱头”,但它比那种正面诉求产品特色的广告,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却是毫无疑问的。它们建立在与消费者共同进行的心智游戏的基础上。

  看起来现代广告喜欢采用自我嘲弄的手法,是因为观众们喜欢它。就像有人在分析观众的收视习惯时,如此说到:“在头半个小时里是什么锁住了观众?那就是娱乐和广告间的界线的混淆。”而这种自我嘲弄的广告,有时候看上去与一部短小的娱乐片并无二致。它们同样是既“平常”又“可笑”,完全可以作为一部娱乐片来欣赏。

  一种名叫“红色”的酒就是如此。在广告中,一群少女扭动着身子,做出夸张的动作,她们有的握着酒瓶,像是在胡言乱语。有的蹲在地上,眼睛茫然地望着空中,广告语如此说到:“也许我们以前见过面,在你疯狂至极的梦境里。”或者是,“让我们玩捉迷藏吧。为什么你不先藏起来?”以及,“这可能使你感到吃惊,但我真的没穿这身衣服去诱惑你。”和“来做个梦吧,老兄!”

  不论这支广告是发布于印刷媒体,还是在电视上播出,人们很容易把它当作具有一定情节的娱乐片海报或是新近拍摄的MTV。实际上,它们有着几乎相同的形式——叙事的、夸张的以及一些悬念,加上音乐和灯光的配置和高超的摄制手法,看起来,一样是令人赏心悦目的。

  而与之相反的是,广告界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斯蒂夫#8226;亨利指出:“很多时候,客户都希望广告把他们的形象塑造得白璧无瑕、十分完美,但真正能够从情感上打动观众的是人性,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一个倒霉蛋,例如大众汽车公司曾经塑造的那样,虽然看上去很丑,但它往往可以起作用。同样,一个穿着大尿片的胖墩墩的橘子人,虽然不很雅观,但也会给观众留下印象。”

  同样地,对于观众耳熟能详的事物进行滑稽的模仿,也有着相同的作用,它们模糊了娱乐和广告的界限,让原本“严肃”的事情,变得像一场笑料百出的有趣的游戏。

  模仿似乎是创意的大敌,而且当它成为一种趋势时,我们甚至难以分辨哪些广告属于真正的原创作品,而哪些只是鹦鹉学舌的模仿之作。当今社会,传播的速度太快了,广告中一句原创性的话语一旦流传开来,很快就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并且被广泛运用在广告之外的不同场合。“地球人都知道!”“味道好极了!”“我要爽歪歪!”可能是被引用最多的话语。

  不独语言被大量模仿,甚至当一些原创作品推出并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媒体上很快就会出现大量的跟风之作,它们在表现手法上与原创广告如出一辙。我们甚至很难弄清楚谁在先,谁在后。不过,对此现象,我们仍不必大惊小怪,这恐怕是由游戏的本性所决定的。既然大家都在玩,为什么我就不可以?

  或许我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来看待模仿,因为即便在伟大的创意作品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模仿的痕迹。只是它们与趋势性的人云亦云稍有不同:出人意表的滑稽模仿,向人们展示了前所未见的场景,并产生出惊人的效果。所以,看起来我们不应当排斥它,而应该鼓励这种借模仿进行再创造,以求推陈出新,别开生面的做法。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出色的广告,利用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些普遍熟悉的事物进行滑稽的模仿,并将它们轻松地“嫁接”到产品上。已然过时的事物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并被赋予新鲜的含义。人们被重新带入游戏之中,由此而感到身心的愉悦。

  滑稽模仿的实质在于,观众能非常在行地识别出广告里的笑柄是什么,以至并不需要把它表达出来。游戏就这样获得了观众的默许——人们并不缺乏类似的经验,尽管此前讲述的是另一个情节不同的故事,但只要在模仿中能够爆出笑料,目的就达到了。观众们的要求是很容易满足的。

  眼镜似乎是一个具有滑稽意味的产品,创意人总爱抓住这个特性进行模仿,向人们展示近视带来的尴尬和不便。我们在福爱眼镜公司的一则广告里看到了跟影片《泰坦尼克》相似的镜头,大副问手握舵盘的老船长:“前方是什么东西?”老船长眯起眼镜回答:“那是一朵云。”只要看过《泰坦尼克》的观众,这时候可能都要发出会心的微笑——近视,意味着一场灾难,但我们不会成为“老船长”!

  一则儿童烫伤基金会的广告,是对于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绝妙模仿。为了向公众传达烫伤急救手册中介绍的五种方法:“冲、脱、泡、盖、送”,创意人让一位酷似卓别林的演员来表现五个滑稽动作。使观众一下子就记住了烫伤时应该如何处理的要领。这样去“教育”人,或许比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说教”令人印象更加深刻。因为它有一个很好的记忆点,那就是被“烫伤的卓别林”,观众还是第一次在广告中看到这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形象。此刻,他摇身一变,成为一位讲解怎样处理烫伤方法的老师。这太有趣了!

  而婴儿对成年人的模仿也总是会让我们的眼前一“亮”——仿佛是Vauxhall汽车的发布会现场,台下坐满了观众,他们是婴儿,台上的 也是婴儿。今天要宣布什么呢?当然是一种新的汽车。只听见婴儿 在台上咿咿呀呀,用婴儿才能听懂的语言说:“公民们,听着,我们有这个权力要求行驶安全,要求提供给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不是一边有保险杠,而是两边都应有……我们要求有自己的空间,盛满玩具,跟在家里一样。我向大家推荐的就是这样一种汽车Vauxhall。”这种只有通过创意才能实现的场景,由于出人意表而妙趣横生,当然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前面谈到的“变形的蒙娜丽莎”和“看着裸体女人的《思想者》”,都可以当作创意人对经典作品的滑稽模仿。在消费者的视线难以停留下来的今天,它们以荒诞的外表,轻松越过人类的心理防线,并以一种“玩笑”的方式,娱乐着观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广告引向了游戏。

   (待续)

收藏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