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之书——记2006年11月所购图书31册
十一月之书
——记2006年11月所购图书31册
1.“不嗑死”与“不吃饿”
上周去邮局取稿费,遇见一个想汇款的老太太。
“我不认字,你能不能帮我填?”老太太问。
“我们不能给你写,你找别人吧!”
于是,我帮她填了一张——她去交钱时,我躲开了,免得被她怀疑为窃贼。也许我有点多心,但还是稳妥些好。如今,向善者总是到处碰壁,做好事时如无恶报便该谢天谢地。一次,在沈阳的公共汽车里给老太太让座,她连夸我好几站,临下车时又使劲拉我,让我赶紧坐回去。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一个青年却教育了我。他飞速地坐过去,用责备的眼光把我看成傻瓜。还有一次,在哈尔滨的公共汽车里给小学生让座,她像猹一样地扭身坐过去,对我连眼皮都不撩一下。还有一次,忘记是在哪个城市,甚至也忘记是在哪一年了,在路边遇到一辆倾倒的自行车。我刚把车子扶起,车主人便走过来,怪我撞倒了他的车……
生活就是这样,我不知被多少人骗过骂过,却还要照自己的原则做事,这叫自作孽,原也怪不得别人。那个老太太走时,再次对我道谢。我本该那时离开,却等她出门几分钟后才走。
那个老太太真幸福。假如我不识字,也不会读书,准会有幸福生活。可惜,我中毒已经太深,以至于身边没书便了无生趣。书呀书,你是个什么东西,竟有这样大的毒性?
“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書。”“说文”中对“書”的解释是:“书,箸也。从聿,者声。”而“聿”即是“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那么,照“说文”的解释,“書”是一个动词。如今,“書”往往被用作名词,可它还会让我想到一个奋笔疾书者,一个只能对白纸敞开心扉的痴人。
在英文中,“书”被写作“Book”。这个单词也像汉语的“书”一样,可以当作动词。虽然英文是字母文字,没有象形功能,其读音却也能让我产生联想。Book的读音为[buk],若用汉语来写,可以写作“布嗑”。由此可见,英文的Book大约指布面精装书,这种东西不是用来读,而是用来“嗑”的。嗑书者谁?中国早有定论:书虫是也。假如这个虫子一连吃掉三个神仙字,还可以化成脉望呢。假如不嗑书,结果又将如何?Book的复数Books清楚地告诉我们:不——嗑——死!
在德文中,“书”的写法是“Buch”,与英文Book相仿。我不知道德语发言规则,姑且把Buch读作“布吃”吧。那么,在德国,书不但也是布面精装,而且是用来“吃”的,比“嗑”更加到位。卡内蒂的长篇小说《迷惘》中就写了一个爱“布吃”的德国学者,他把书看得高于一切,终生与书相伴,当世界不允许他存在,便纵火自焚,让他的藏书与他一道殉葬。假如不吃书,结果又将如何?“Buch”的复数写作Bucher(u的上面还有两个点),这说明,不吃书的结果是er(饿),即:不——吃——饿。
在法文中,“书”大概写作“bouquin”。从音标看,它的发音大概同“布嗑”差不多。不懂法文发音规则,不多谈了。但法国人的爱书肯定不在英、德人之下。1707年,勒萨日的《瘸腿魔鬼》刚出版时,一时“巴黎纸贵”,有两位绅士为争买此书甚至展开决斗,这说明法国人对书的追求已经达到一种更高境界:不——嗑——杀。
我对书的迷恋,差不多也到了同样地步。为此,我每天都在忏悔,却从不肯悔改。有时,就算明知道某些书日后只能看上几眼,也还是要买,以至于经常被以节俭为美的读书人笑话。
“你的书都读了吗?”假如我的电脑显示器不是特别厚实,有时真怕那些手指会气势汹汹地穿透显示器,直指“山根”,让我“一百年还是晦气”。
也许,说这种话的人忘记了一句老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假如他肯按照这句名言去做,一辈子只买半本《论语》或一部《庄子》,那我就无话可说。
还有一点:书也是商品。虽然你不能像在菜市场里一样,理直气壮地在书店里大喊:“给我来半斤《莎士比亚全集》,要顶花带刺的,烂的不要!”却无法改变书也是商品的现实。有人冬天买一车大白菜,吃不了烂掉,却没人说什么;买一本日后只能看几眼的书,为什么却要被人直指“山根”呢?难道我干扰了市场?
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内的图书馆只是卖火柴小女孩的冬日梦,只能让读者死得愉快,却不能给他生的乐趣,假如他对图书馆的书抱有阅读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我怎能不去买“布嗑”,假如买得起?
买不起或买不到的书,只能去网上寻找。几天前,在网上下载到一本《世界地名词典》,是上海辞书版的,足足有1000多页。假如去买旧书,没有20元恐怕买不到,就算买下来也是麻烦,因为这本书按笔画检索,查起来非常慢,在电脑中却不然。接着,我又下载了一本不知谁编的外国地名词典,正在偷着乐,突然在里面发现这样一行字:“Aug【请使用文明用语】urg”。这是什么意思?原来,这个词的意思是“奥格斯堡”,它的原文为Augsburg,其中包括s和b这两个字母。结果,凡是原文带有这两个字母的,都被那家文雅的网站替换为【请使用文明用语】。从这个不是笑话的笑话来看,就算没有错字,网上的书也有很多令人头疼的地方,往往只能用来备查,下载与买书必须同时进行才好。
因此,买书是合法行为,这没什么可害臊的,就像买黄瓜白菜一样。不买也没关系,反正“不嗑死”、“不吃饿”之类的话都是外国人说的,当不得真。
2.《拉比齐出走记》
11月5日,二折购得叶君健译童书二册,实付3元:
《拉比齐出走记》(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选 红苹果丛书),叶君健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初版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选 红苹果丛书),[挪]埃格纳著,叶君健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初版
《拉比齐出走记》包括四种南斯拉夫童话,分别是伊万娜的《拉比齐出走记》,贝洛奇的《奇异的方块块》《老房子三号》,勒奥波尔德的《小裁缝丁姆的故事》《小裁缝丁姆的新故事》,插图新绘,比较恶劣。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是故事版,里面有不少天真的漫画插图,估计是埃格纳自己画的,因为他本来就是个画家。
叶君健的译文总是那么美好,他的书也不怕多买,可惜遇不到他的译文集。他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如此优美,却还有人问是否有更好的译文,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3.《傻子出国记》
11月11日,先在师大书摊买下三本书:
《傻子出国记》,[美] 马克·吐温著,陈良廷、徐汝椿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初版,5元购
《伊索寓言》(插图本),方平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初版,1992年2印,2元购
《新编德汉袖珍词典》,江燮松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初版,5元购
又去降价书店二折买下两本新书:
《奥地利风情录》(域外风情丛书第二辑·中英文对照),蒋保忠编著,东方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6年2印
《药学拉丁语》(普通高等中医院校协编教材),王锡荣主编,学苑出版社1995年初版
★《傻子出国记》
原名《The innocents abroad》,又名《The new pilgrim progress》。innocents大意为“天真”,译成《傻子出国记》,倒也有趣。《The new pilgrim progress》意为《新天路历程》,显然袭用了约翰·班扬的书名。
这本书很厚,足有582页。据译者后记,1867年,美国《上加利福尼亚报》组织“教友城号”轮船游览地中海国家和朝拜圣地,共有66名乘客报名。马克·吐温知道此事,给报社写信,要求充当随船记者。当年6月8日轮船启航,11月9日回到纽约。马克·吐温为该报写了53篇通讯,再加上几篇为他报撰写的通讯,在1869年成书。
中国对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很重视,重要作品几乎都已译出,对他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却翻译不够,似乎还有好多没译。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已买过多种,除周作人译本外,买其余译本差不多只是为其中的插图,买这一本也是为此目地。
凡是方平先生的译本,都会收入精美插图,同时详细注明版本,这一本也不例外。封皮的彩插有如《格林童话》插图,“抬驴”故事的插图纯为剪影,比方平译《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中的剪影更为细腻;其余故事的插图均为漫画风格,线条纯熟,描摹精当,的是大师手笔。
可惜,译者后记中没有介绍插图作者,仅介绍了译文版本。译者所据的是三种英译本:
1.Grosset Dunlap版插图本,1947
2.G.Townsend英译本,1968
3.V.Jones英译本,两者之间
此书译文以第一种为主(此为少年读物),少数故事来自后两种,彼此有情节出入时,具体取舍由译者“自己判断”。全书共收入88篇故事,虽然译者觉得G.Townsend英译本“接近最早版本”,但他认为它是“成人阅读研究”的,从中选取不多,其中有两三篇不见于G.Townsend英译本。
G.Townsend的全名为乔治·菲勒·汤森(George Fyler Townsend),我去年为春风文艺出版社翻译的两本《伊索寓言》(中英对照)即采用他的英文版,是1880年第10版,共收入300多则故事,我去掉了专谈因果报应的,只保留300篇。
译者说,他的译文“追求一种明快简洁、近乎海明威式的语言风格”。具体如何,可以其中一篇为例:
《躺在牛槽里的狗》
一只狗躺在装着干草的牛槽里。
公牛干了一天重活,饿了,来到牛槽吃草;可是那只狗不愿有人来打扰他,跳起来,不断地向公牛狂叫,不许他碰一碰干草。
公牛本是很有耐性的动物,最好却忍不住说道:“你这只狗真不讲理,你自己不吃干草,却又不让人家吃!”
自己没法享受却眼红别人。
这一篇大概不是据G.Townsend英译本所译,Townsend的英译如下:
The Dog in the Manger
A DOG lay in a manger, and by his growling and snapping prevented the oxen from eating the hay which had been placed for them. "What a selfish Dog!" said one of them to his companions; "he cannot eat the hay himself, and yet refuses to allow those to eat who can."
★《新编德汉袖珍词典》
购买此书,说明我终于准备自学德语了。
这其实是被迫的。最近在译一本英文童书,故事发生在德国和奥地利,有点宗教色彩。所以,除拉丁文外,书中出现了很多德文人名地名,甚至德文单词。怎么办?为了黑塞、雷马克、托马斯·曼等许许多多我深爱不已的德国作家,我早有学习德文的打算,这一次正好坚定了决心。
可惜,这本字典太小,很少收入人名和地名,以后还得买本更大的。书中介绍说,从1998年8月起,所有德语国家将使用统一的“德国正字法”,这说明我的德语学习还没有开始便已落后,真不妙,好在字典里附有正字法规则,看起来有如中国的简体字与繁体字,其变形有规律可循。
扉页上有一行字,特把此书“献给南京大学世纪老人张威廉教授”。张威廉先生的译本,我这里早就买过,几天前还见到一本他编辑的德语课本,当时没买,等我买到这本字典时,那课本居然不见了,唉。
★《奥地利风情录》
中英文对照——假如你在翻译跟奥地利有关的作品,自然会需要这种书。
★《药学拉丁语》
很多英文作品中都会出现拉丁文,因为它被广泛地用在祈祷词和动植物名字上,而中医又比较贪婪,什么东西都可以入药。所以,这本书不可不买,书中附有大量动植物名字的拉丁文,可以备查;其中还有简明的拉丁语教材,可以帮我简单了解拉丁文语法,认识简单的拉丁文。事实上,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书,竟无意间得之,快哉。
4.《小布头奇遇记》
11月13日,又购得一本“小布头”,2元:
《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初版,1994年第2版17印
以前买过新蕾版,但我小时候看到的是这个版。这是90年代重印本,封面为塑料压膜,比较讨厌,里面的插图也印得不清晰。希望还能买到更早的本子。
提到建国后的新童话,很多人都会说郑渊洁,可我偏要说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小贝流浪记》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美食。
5.《世界通史》
11月17日,为弄清一个翻译时遇到外国历史问题,准备去买几本史书,因为家里的几种外国史都不够用。要说运气不好,那就是撒谎,因为我一到师大书摊就看到一套世界通史,同一本高尔基文集一起买下,24元:
《世界通史·上古部分》,齐思和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1973年第2版1印(内部发行)
《世界通史·中古部分》,朱寰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1972年第2版,1973年1印
《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杨生茂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1972年第2版1印
《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下),杨生茂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1972年第2版1印
《高尔基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初版
然后,在另一书摊5元买下德语课本和法国文学简史:
《德语300小时》,殷桐生等编,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1982年初版,1984年2印
《法国文学简史》,[苏]普什科夫编,盛澄华、李宗杰译,作家出版社1958年初版
在第三个书摊,4元购得一本故事选:
《达斡尔民间故事选》(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孟志东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初版
当晚,六元购得一套《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上下),许仲琳编,钟惺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初版
★《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世界通史·中古部分》《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下)
这套书虽然买的贵,但书页极新,是松花江地委宣传部的书,30多年来似乎都没人翻过,顶好。其中一本的末几页被哪个淘气孩子用裁纸刀割出了大口子,我用白纸条贴了半天才粘补好。促使我购买这套书的,是其中的“重印说明”。不知这说明是谁写的,明里胡说,却在字缝里给读者递老实话,极妙。
开头,作者大谈这套书所受的“修正主义影响”,认为它没有很好贯彻马列思想,犯下许多“严重错误”,不能顺应文革潮流,又具体点出其“五大罪状”:
一、因袭旧史学体系,没有很好贯彻奴隶们创造历史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剥削阶级及其活动当作历史的主体。……
二、没有着重阐明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的动力。……
三、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各种唯心主义谬论,特别是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影响,在本书中也有反应。书中……往往重艺术,轻政治,用人性论观点代替阶级斗争观点。
四、没有遵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教导,……
五、结构上分期分区太细,……有些章节材料烦琐,流于支离割裂。
把这些话反过来听,怎能不心花怒放?假如这套书不是“材料烦琐”,我后来又怎能查明那个历史问题?不过,这些“罪状”中有一点失实,因为书中的文艺介绍极少,还谈不上“重艺术”,未免有些可惜。接下去,作者又介绍了新版的遗憾和好处:
“重印前,对书中已发现的有关政治原则等错误,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对史实错误也作了一些订正。为便利读者,还增加了地图和插图。”
因担心读者对新版的政治修改表示鄙夷,作者马上又交待了一句:
“但是,原书的体系、结构未改,关于历史主体和历史动力等根本问题,错误非增损或更换个别字句所能纠正,……”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可以放心,虽然还有一点点遗憾。书中的插图和地图均为黑白,但印刷比较清楚,比许多新版历史教材里的图片印得好。
★ 《高尔基文集》(第2卷)
平装本,封面设计宁成春,封面绿皮,上有竖格及高尔基剪影,内无插图。全书共17卷,第1~8主要收入短篇小说。
★《德语300小时》
刚刚买下此书,便在另一个书摊看到一本全新的,好在不过是课本而已,不必较真。这是科技德语课本,但基础知识应该都一样。后面的课文都是科技文章,讨厌。
从书中介绍看,多数德文字母的发音似乎跟汉语拼音差不多,奇怪。许多德文单词都跟英文差不多甚至相同,让我大占便宜。比如,“我的”在英文中写作mine,在德文中写作mein,只差一点。不过,德语的单词分阴阳,还有四格什么的,这都是新东西。先学着看吧。
★《法国文学简史》
网上有一篇李升恒回忆盛澄华的文章,里面说:
“他在五十年代还出版过一本《法国文学简史》,不到一百页,是把苏联大百科全书中的‘法国文学’这一条目的全文翻译成中文。这是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有关法国文学的简史,对我们那时的学习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据我买到的作家出版社1958年初版《法国文学简史》来看,这段回忆有许多错误。《法国文学简史》共159页,并非“不到一百页”。译者为盛澄华、李宗杰,并非一人。该书也并非“苏联大百科全书中的‘法国文学’这一条目的全文”,而是苏联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版《法国手册》中的文学部分,另外还有关于戏剧的部分,但此书未译出。我不明白,很多人为何只凭记忆写作,就算回忆者无法查找,记录和编者也该尽量核对才是。不然,史料越多,反而越乱。
★《达斡尔民间故事选》
这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中的一种,以前买过几种,唯有这本最新。我觉得,它是国内最好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还曾见过几种,每册15元,买不起。
★ 《封神演义》
小时候读的《封神演义》,就是这个广东人民版,至今仍对书里的人物绣像念念不忘。小时候,不知用薄纸对那些人像描摹过多少次。杨任手心里的眼睛,姜子牙的四不相,都是我喜欢描摹的东西。当然,如今看来,这些绣像不过线条精细而已——认识了陈老莲,别人的版画就很难入眼了。但记忆仍然美好,完美无缺,不受时空和眼光限制。这就是我虽有人文社版,也要买这个广东版的原因。
这套书不难看见,残本却少,而我又只想要带插图的上册。拖到今天,不耐烦等,只好买了一套。下册极破,上册全新,正好。
书前有一篇黄秋耘先生的《略谈封神演义》,小时候光顾瞧热闹,对它却没印象。买到此书便开始读这篇文章,没等到家就已读完,挺有意思。
编者说,此书有康熙四雪草堂刊本,上海广益书局1921年曾据此刊印,无分段与标点。这次重印,对广益书局做了分段与标点,改了些错字,又请“暨南大学彭骏对全书作了校阅”。我不知道这位彭骏是怎么校阅的,校阅标准又是什么,反正我刚翻到第2页就看到一个奇怪的句子:
“初,帝喾次妃简狄祈于高谋,有元鸟之祥,……”
我们都知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元鸟”又算个什么东西?既然此书最初底本为康熙刊本,肯定是小玄子在作怪。可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要为康熙避讳?我找出人文社版,这一句写作“有玄鸟之祥”,看起来舒服多了。
黄秋耘先生在《略谈封神演义》一文中说,《封神演义》与“三国”相反,是三分史实,七分实事;还说《封神演义》中一再渲染“人力不可胜天”的思想,比较落后。
我觉得,这些看法虽不错,却不能算《封神演义》的弊病。此书虽有“演义”之名,却不过拿历史做幌子。在小说开头,看到纣王惊于女娲美色,令人取文房四宝,题写七言诗的情节,你就知道此书绝非历史演义,因为那时既没有后人所谓的文房四宝,也没有七言诗。所以,与其说作者想编写历史演义,不如说作者想要借历史来开玩笑。而且,他的玩笑开得比谁都大,书中处处透着讽刺与幽默,可以算作长篇“戏说”的老祖宗。假如板着脸来看此书,既不会得到乐趣,也不会发现书中的闪光点。
从此书的框架、部分思想和写法看,可以把它勉强比作中国的荷马史诗,虽然它的艺术成就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在荷马史诗中,诸神皆有七情六欲,其中尽有无赖、泼妇、落井下石者、打小报告者等等;在《封神演义》中也是如此。
《封神演义》里,元始天尊、老子和通天教主是神仙中的三个大头目,他们的老师鸿钧老祖对他们却不放心,在第84回给他们仨喂下仙丹,假如他们仨再起互相争斗之念,便“腹中丹发几时薨”(这很像《笑傲江湖》中任我行给属下喂的“忠心药”)。你瞧,连神仙都如此,凡人又怎能免得掉呢?这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大讽刺,也是一个大幽默。这种讽刺与幽默,在荷马史诗那里也能找到。
再比如,女娲一向被尊为圣贤,《封神演义》却对她大开玩笑,把她变成书中最大的妖精头目,因为天下群妖都归她掌管。女娲是个小心眼,纣王“得罪”了她(要在外国,则可以说纣王恭维了她),她就说什么纣王气数已尽,打算为所欲为。为了显排场,她明明只需要轩辕坟三妖,却一次把天下妖怪都召过来。或许,她是想从中挑一个最漂亮的,结果选中妲己。于是,书中最冤屈的人物出场了。妲己比窦娥还要冤枉十倍,因为她本是妖精,需要天天吃人的,不许她吃人,坑害百姓,她又怎么活得下去?可她最后就因为这个丧了命。
“人力不可胜天”的思想,在《封神演义》和荷马史诗中都有,可那些人物却都“明知不可为而偏为”,这难道不算积极思想吗?当然,《封神演义》中的消极成分过重,影响了其思想价值,但也不能将其完全抹杀。
《封神演义》中最了不起的,还是哪吒杀父的叛徒思想,尽管哪吒执行得不彻底,因为他的一举一动要受作者的思想限制,而作者思想又要受时代限制。尽管如此,敢于提出这种思想,已经非常难得。
关于此书,还有许多想说的,等我有时间,一定写一篇长长的《封神演义漫谈》,全面地说一说。
6.《三十二个木头人》
11月21日下午,去师大书摊。临走前,恰好是11:11;回来时一看表:14:14。有趣。
3元购得两本故事书:
★《三十二个木头人》,沈湛华等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版,1983年1印
据译者介绍,《三十二个木头人》的来历很有意思。此书共包括两个长篇,一为《三十二个木头人》,一为《魔尸》,故事结构有如《天方夜谭》,大故事套小故事,虽然流传于内蒙古,却起源于印度,在1608年由梵文译成蒙文。20世纪初,一个只会听、说蒙文的俄国人,把从蒙古人那里听到的故事记录为俄文。后来,他的俄文手稿数易其主,最后落入蒙古科学院 之手,1923年在蒙古刊印1000册,1959年重刊,本书即根据1959年重刊本翻译。1957和195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分别出过这两个故事的蒙文本,这一回是初次译成中文。
★《阿拉伯民间故事选》,扬帆编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初版
据编译者介绍,《阿拉伯民间故事选》主要选自埃及《金字塔报》1983创办的“我所喜爱的小故事”专栏,另有部分故事选自《阿拉伯周刊》和《卡里来和笛木乃》,共300多则,全部类编。这样一来,我们无法看到故事的来处,非常可惜。幸好《卡里来和笛木乃》即《五卷书》的译本,凡是来自此书的故事都可以分辨出来。译文中还包括了很多《伊索寓言》,这更容易鉴别。
7.《萧伯纳戏剧集》
11月25日,21元在师大书摊购得几本旧书:
《老板》,[俄]高尔基著,楼适夷译,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初版
《高尔基选集·短篇小说集》(精装),巴金、瞿秋白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初版
《高尔基选集·戏剧集》(精装),林陵、陆风、焦菊隐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初版
《萧伯纳戏剧集·第三卷》(精装),张若谷、老舍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初版
《莎士比亚戏剧集·第三卷》,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初版,1962年5印
上次曾经见过这些书,当时只看见摊主的妻子,一本书她就朝我要20元,怎么能买。
然后,16元在另一个书摊购得三本书:
《屠格涅夫中篇小说选》,李家云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初版
《亚森·罗平智斗福尔摩斯》,[法]勒勃朗译,龚晓庄等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初版
《新简明法汉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初版
接着,去二折书店,购德文书三本:
《德汉常用词组》,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年初版,1991年3印
《德国概况》,同济大学2000年初版
《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应试指南》,宋健飞等编著,同济大学2001年初版
另外还给别人买了两本英文1~6级单词手册,反正是送人的,不在这里多说了。
★《老板》
这是高尔基除《在童年》等书之外的另一部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他年青时喀山流浪,进面包工厂做学徒工的故事。建国后出版的高尔基文集中,这种新文艺版最漂亮,但不收插图。
★《高尔基选集·短篇小说集》(精装),巴金、瞿秋白译
★《高尔基选集·戏剧集》(精装),林陵、陆风、焦菊隐译
这两种都是布面精装,封皮破损得厉害,书页破旧。“短篇小说集”中收入20个短篇,多为其早期作品,其中的瞿秋白译文曾收入《海上述林》下卷和《瞿秋白文集》第六卷。“戏剧集”中收入《小市民》《在底层》《仇敌》《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他的人们》,都曾经过译者修订。今年买过一种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年初版《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别的人》,也是焦菊隐译,大概是原译文的重印。这两种书都有苏联人的插图,印成黑白色,但比较清晰。
★《萧伯纳戏剧集·第三卷》
这书也是精装,刘岘设计,相当漂亮。封面有萧伯纳木刻像,其下有两枝绿树;衬页印有绿色花、叶,扉页印有一棵绿菊,绿气袭人,令人心静。其中收入《伤心之家》(张若谷译)、《奥古斯都斯尽了本分》(俞大缜译)、《苹果车》(老舍译)、《真相毕露》(方安译)。
★《莎士比亚戏剧集·第三卷》
我已有莎翁全集,摊主却逼着我买,索性再买一种。它的封面比较朴素,黄褐色,楷体书名,下有莎士比亚像。其中包括《量罪记》《暴风雨》《冬天的故事》,直排繁体。
★《屠格涅夫中篇小说选》
曾经买过张友松译《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上海译文社1983年初版), 黄训经等译《屠格涅夫早期作品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
这本《屠格涅夫中篇小说选》中包括六个中篇:《好斗之士》《佩图什科夫》《多余人日记》《不幸的女人》《表》《克拉拉·米利奇》。其中,《好斗之士》《佩图什科夫》即《屠格涅夫早期作品选》中的《爱决斗的人》《别屠什科夫》;《不幸的女人》即《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的《不幸的姑娘》;《表》也译作《怀表》,很多外国儿童小说选集中可以看到。
★《亚森·罗平智斗福尔摩斯》,[法]勒勃朗译,龚晓庄等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初版
此书曾经要价4元,但这回只要2元。勒勃朗即勒白朗,我曾经买过一本沈阳康德五年(1939)十一月廿日发行的《古城秘密》下册,署名“法国勒白朗原著 周瘦鹃译”。周瘦鹃大概是勒白朗侦探小说最早的中译者之一,曾在二十年代初与孙了红、沈禹钟等译出勒白朗的《侠盗亚森罗苹》。顺便说一句,中国最早翻译高尔基作品的也是周瘦鹃,译文名为《大义》,收入《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曾得到鲁迅的赞许,周作人也曾记得此事。
★《新简明法汉词典》
这本字典很厚,等我对德语稍有了解,可以接着学法语。现在,可以用它来对付英文中出现的法文。最近刚刚译成一部混有不少法文的英文书,以后大约还会遇到。前几天,我甚至在翻译时遇到了意大利语,可我实在不敢想得那么远。
★《德汉常用词组》《德国概况》《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应试指南》
前者是字典,后两者都是教材。
8.《猫狗小英雄》
11月23日,收到朋友赠书6册,非常感谢:
《我和花草有约》,[捷]卡雷尔·恰佩克著,约瑟夫·恰佩克插图,耿一伟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年初版
《猫狗小英雄》,[捷]约瑟夫·恰佩克著、插图,星灿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年初版
《讨山记》,阿宝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初版
《紫罗兰姑娘》,[美]衣修午德著,卞之琳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
《英国诗文选译集》,王佐良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年初版,1982年2印
《花园与春天》(印度文学丛书),密尔·阿门著,李宗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初版
《紫罗兰姑娘》见于《卞之琳译文选集》,《英国诗文选译集》我早已买过,《花园与春天》为印度文学丛书之一,《讨山记》还没有看,这里只说几句恰佩克兄弟的《我和花草有约》《猫狗小英雄》。
《猫狗小英雄》中还包括《我的小狗达森卡》,此书曾出过单行本,大概名叫《小狗杰西卡》,定价很高。恰佩克兄弟的这两本书,内容我都没看,光顾着欣赏约瑟夫画的插图了。假如卡雷尔不是约瑟夫的弟弟,也许不会让他来画插图吧,因为约瑟夫的插图实在太棒,很容易把读者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当年,王尔德之所以与比亚兹莱决裂,大约跟嫉妒比亚兹莱为《莎乐美》创作的插图不无关系。
对于卡雷尔·恰佩克,中国读者比较熟悉,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倪鱼之乱》。对于他的伟大人格,我们却宣传得不多。在《我和花草有约》里,译者只提到卡雷尔1938年12月25日去世,在《猫狗小英雄》里,译者连约瑟夫的死因都没提。虽然这两本书做得漂亮,要是我来负责文字编辑,准会捎带着介绍一下。
据金重远《炮火中的文化——文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希特勒1938年入侵捷克之前,卡雷尔本有去外国避难的机会,他却誓死不离故土,最后因对捷克前途忧伤过度而发病身亡。他在遗书里写道:“宁愿做不幸的人,也不要去做微不足道的人。”约瑟夫则在德国入侵后被抓进集中营,最后惨死在里面。除了恰佩克兄弟,茨威格、卜劳恩也是二战中损失的顶尖艺术家。
总之,正因为喜欢约瑟夫·恰佩克的插图,我才请朋友帮我购买这两本书。
昨天刚下了一场大雪,以后几天,卖书的大约不会出来,如还买到什么,再稍加补充就是。
16:06 06-11-26 肖毛
附:2006年11月购书31册目录
2006年11月5日,实付3元
1.《拉比齐出走记》(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选 红苹果丛书),叶君健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初版,定价8元,2折购
2.《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选 红苹果丛书),[挪]埃格纳著,叶君健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初版,定价6元,2折购
2006年11月11日,实付16.6元
3.《傻子出国记》,[美] 马克·吐温著,陈良廷、徐汝椿译,封面设计:于绍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初版,定价3.5元,5元购
4.《伊索寓言》(插图本),方平编译,封面设计:陈锡奎,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初版,1992年2印,定价2元,2元购
5.《新编德汉袖珍词典》,江燮松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初版,定价30元,5元购
6.《奥地利风情录》(域外风情丛书第二辑·中英文对照),蒋保忠编著,东方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6年2印,定价11元,2折购
7.《药学拉丁语》(普通高等中医院校协编教材),王锡荣主编,学苑出版社1995年初版,定价12元,2折购
2006年11月13日,实付2元
8.《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初版,1994年第2版17印,封面设计、插图:沈培,定价5.5元
2006年11月17日,实付39元
9.《世界通史·上古部分》,齐思和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1973年第2版1印,定价1.2元(内部发行),5元购
10.《世界通史·中古部分》,朱寰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1972年第2版,1973年1印,定价1.5元(内部发行),5元购
11.《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杨生茂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1972年第2版1印,定价1.25元(内部发行),5元购
12.《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下),杨生茂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1972年第2版1印,定价1.1元(内部发行),5元购
13.《高尔基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初版,封面设计:宁成春,定价1.35元,4元购
14.《法国文学简史》,[苏]普什科夫编,盛澄华、李宗杰译,作家出版社1958年初版,定价0.6元,2元购
15.《德语300小时》,殷桐生等编,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1982年初版,1984年2印,定价1.8元,3元购
16.《达斡尔民间故事选》(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孟志东编,封面设计:何礼蔚,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初版,定价1.1元,4元购
17~18.《封神演义》,许仲琳编,钟惺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初版,定价2.75元,6元购
2006年11月21日,实付3元
19.《三十二个木头人》,沈湛华等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版,1983年1印,封面设计:刘嵩柏,定价0.53元,1.5元购
20.《阿拉伯民间故事选》,扬帆编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初版,封面设计:周志宇,定价0.77元,1.5元购
2006年11月25日,实付52.4元
21.《老板》,[俄]高尔基著,楼适夷译,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初版,定价4角,3元购
22.《高尔基选集·短篇小说集》(精装),巴金、瞿秋白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初版,定价2.2元,5元购
23.《高尔基选集·戏剧集》(精装),林陵、陆风、焦菊隐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初版,定价2.6元,5元购
24.《萧伯纳戏剧集·第三卷》(精装),张若谷、老舍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初版,刘岘装帧木刻,定价1.8元,5元购
25.《莎士比亚戏剧集·第三卷》,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初版,1962年5印,定价0.91元,3元购
26.《屠格涅夫中篇小说选》,李家云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初版,封面设计:王晓勇,木刻题饰:杨以磊,定价1.8元,4元购
27.《亚森·罗平智斗福尔摩斯》,[法]勒勃朗译,龚晓庄等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初版,封面设计:蒋明,定价1.35元,2元购
28.《新简明法汉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初版,定价4.75元,10元购
29.《德汉常用词组》,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年初版,1991年3印,定价15元,2折购
30.《德国概况》,同济大学2000年初版,定价18元,2折购
31.《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应试指南》,宋健飞等编著,同济大学2001年初版,定价24元,2折购
2006年11月实付总计:116元
附:
2006年11月23日收朋友赠书
1.《我和花草有约》,[捷]卡雷尔·恰佩克著,约瑟夫·恰佩克插图,耿一伟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年初版,定价13.8元
2.《猫狗小英雄》,[捷]约瑟夫·恰佩克著、插图,星灿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年初版,定价13.8元
3.《讨山记》,阿宝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初版,定价20元
4.《紫罗兰姑娘》,[美]衣修午德著,卞之琳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封面设计:胡杰,定价0.4元
5.《英国诗文选译集》,王佐良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年初版,1982年2印,封面设计:王秋水,题字:周珏良,定价0.65元
6.《花园与春天》(印度文学丛书),密尔·阿门著,李宗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初版,封面设计:张守义,定价0.7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