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内容

朱然墓:三国名将递上“名片”

鹤岗会员卡制作2年前 (2023-02-10)百科27
印刷厂直印●彩页1000张只需要69元●名片5元每盒-更多报价➦联系电话:138-1621-1622(微信同号)

贵族生活漆盘

制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图片来源:马鞍山市三国墨然家族墓地博物馆

在群星灿烂的三国英雄中,东吴上将墨然的出名度其实不算高。并且因为汗青上有过擒关羽的事迹,墨然在后世演义小说中的形象也不太正面,《三国演义》以至虚构他在夷陵之战中被赵云一枪刺死。然而,就在1700多年后,安徽马鞍山一座奥秘大墓被翻开。墨然,那位早已尘封于汗青的三国将军,重返人们的视野。

马鞍山位于长江下流东岸,间隔南京仅50多公里。那里有孙策渡江之地牛渚矶,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马鞍山市雨山南面有一个小土冈,本地人称之为马营冈,相传曾是东吴戎行牧马的场合。

1984年*月初,马鞍山市沪皖纺织吉印通开发公司扩建仓库,在那片小土冈上不测发现了一座砖室墓。考前人员对墓葬停止了抢救性挖掘,挖掘工做历时15天。令人欣喜的是,那座大墓的墓仆人身份很快就浮出水面,他就是三国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墨然。

在墓葬考古中,破解墓仆人身份之谜是公家最为关心的工作,同时也是考古工做者面对的难关。墨然墓之所以可以被敏捷“破案”,是因为墓中出土了写有墨然名字的木刺和木谒。

刺和谒是写有仆人身份与姓名的竹木翰札,类似于如今的手刺。谒稍宽,在西汉已经普遍利用,刺则起头流行于东汉至三国。其时的仕宦、文士互相造访,要先在门口将本身的名刺或名谒递给侍者传递,仆人阅后,才决定能否接见,以及用什么礼仪接待。另一种情况是在庆祝、问疾等礼仪交往中,造访者将名刺或名谒置于礼物之中,以表心意,那又有些像如今的贺卡。谒利用场所较为正式,刺利用场所相对随意一些。

墨然墓出土14枚木刺、*枚木谒。木刺长约24.8厘米,宽*.4厘米,正面曲行墨书“门生墨然再拜 问起居 字义封”“丹杨墨然再拜 问起居 故鄣字义封”等字样,字体隶中带楷;木谒长约24.8厘米,宽9.8厘米,正面顶端中央墨书“谒”字,右起曲行墨书“持节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丹杨墨然再拜”字样,那些信息都与史乘记载墨然的籍贯、官职契合。

据考古发现,在墓中放置木造名刺,可能是东吴期间流行的陪葬风俗,在湖北武昌郑丑墓、湖北鄂州史绰墓、江西南昌高荣墓均有木刺出土,而木谒则是墨然墓初次发现,同期北方的魏晋墓中则尚未发现。

墨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的舅舅墨治早年跟从孙坚起兵,是东吴政权资历最老的臣僚之一。墨然原姓施,因过继给墨治而改姓墨,他从小与孙权同窗读书,关系非常亲密,最末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在东吴军界是仅次于陆逊的二号人物。墨然于赤乌十二年(249年)逝世,享年*8岁,孙权为之素服举哀。

墨然墓是一座前带阶梯形墓道的双室墓,坐北朝南,前室与后室之间不设通道,仅以墓壁相隔。前、后室中各放置一具黑漆棺木,因在地下安葬已久,呈浅栗褐色,后室墓棺较大。揣测前室为墨然一位妻妾的棺木,后室为墨然棺木。

墨然墓受过盗墓者的盗扰,但仍然保留了140多件随葬品,包罗漆器、木器、青瓷、陶器和大量铜钱。此中漆器的数量相当多,约80多件,那批漆器根本上都是生活用品,如案、盘、盒、勺、槅、盒、壶、羽觞、凭几等。有的仍在现代生活中可见,好比漆槅就类似于大食堂吃饭所用的餐盘,便利将差别的食物分区盛放;有的则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远去,好比凭几,魏晋南北朝期间贵族都是席地而坐,坐累了就会倚靠在凭几上小憩,而在唐代以后,高背椅子起头普遍利用,凭几就被裁减了。

墨然墓出土文物有4件因为极其宝贵稀有,被列入我国“制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漆木屐、贵族生活漆盘、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犀皮黄口羽觞。

墨然墓出土有一对珍贵的漆木屐,纵8厘米,横20.5厘米,高0.*厘米,重50克。据文献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穿木屐的汗青。《急就篇》颜师古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能够践泥。”南方气候湿润多雨,空中经常泥泞不胜,穿戴木屐能够提拔鞋底与空中的间隔,从而连结脚部的干净。

东汉末年,木屐已经非常风行,《后汉书·五行志》载:“延熹中,京都长者皆着木屐。”木屐以至还应用于军事。司马懿在五丈原逃击蜀军,但因为关中地域空中有良多蒺藜,司马懿让军士两千人穿上平底无齿的木屐来吸附蒺藜,为后面的大军扫清障碍。魏晋以后,名流常以着木屐为时髦。墨然墓出土的木屐证明,在三国期间,穿戴木屐就已经是贵族生活中的流行时髦,那一风俗很可能通过东吴活泼的航海活动而传布到日本等域外国度。

199*年9月,在墨然墓西南*0多米处,考前人员又发现四座砖室墓,据考证为墨然家族墓,揣测可能为墨然养父墨治或墨然之子墨绩(施绩)之墓,此中出土的青瓷羊外型漂亮,釉色莹润,是东吴越窑的精品之做。

现在,墨然墓已建成墨然家族墓地博物馆,向公家开放。墨然生前应该不会想到,他的家人将“手刺”投入墓中那个细微的动做,让他在千年以后成为屈指可数的可以被后人“看见”的三国名将。

(做者系中国做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物庇护协会会员)

生长

收藏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