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博大精深,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从香道的历史文化来看,汉代之前用香是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风气更盛,东西文明的融合,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的典型摆设。然而到近现代中国在科技、军事上全盘落后于西方世界,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开始广泛接受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潮。连绵不断的战争,使人们失去了熏香怡情的闲情逸致。香文化也渐行渐远,失去了安神养生、陶冶性灵的内涵,而是作为祭祀仪式被保留在庙宇祭祀之中。想要留住这一古老的历史文化。便要从识香、品香做起。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香篆打拓的教程。
香道的步骤:
1.松香灰
用香筷将香灰顺时针方向搅散均匀,动作要轻,不要扬起香灰。这样做的目的是留有空气,使香粉充分的燃烧。
2.压香灰
用香铲将香灰从四周到中间压平,尽量压实一些。手法,左手持炉可顺时针转动,右手持香压轻轻压香灰。
* .扫灰
香灰压平后,用羽扫,将炉壁上沾的灰清理干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 .放香篆
将香篆放在压平的香灰正中间,并轻压一下,稍作固定。
* .取香粉
用香勺将香粉取出放在香篆上,一次取的量不要太多,以免掉落桌面。
* .填香粉
用香铲将香粉添加于香篆的镂空处,动作要轻,不能将香粉弄到香篆外面,也不能将香篆移动。填过一遍后,可以用香铲轻轻的压一下,再补一次香粉,然后再轻轻的压下,要压实一些,不能太松。这样点燃后就不容易断篆。
7.脱模
将香粉填满后,一手扶炉,一手将香篆垂直轻轻提起,香粉不可有任何的散乱,要整齐成型。
* .点香
专用打火机(初学者可点燃一支线香)将香篆一头点燃,用手轻轻扇灭火苗。
9.品香
品香时,香炉离人至少一尺,如离的太近,一来对香是一种不尊重,二来,闻到的多是烟雾,影响对香气的品鉴。
沉香在香道中价值极高,香道之中的香,主要有四种:沉香、檀香、龙涎香和麝香。古人常说“沉檀龙麝” ,四香之中以沉香为首。燃烧时发出的香味是一种沉静而高雅的清香,很容易使人心平气和,进入安详的状态。香炉、手炉、香斗、香筒、卧炉、熏球、香盘、香盒、香夹、香箸、香铲、香匙、香囊等,造型丰富的香具,成为香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文人大都爱香,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独特的。它既是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作为创作的题材融入了文人的大量作品之中。可以说,文人与香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文化与香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密切而微妙的关系。
文化是需要沉淀的,同样,人的内涵是可以通过熏陶沉淀来培养的,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来,有时候也是一种难得的奢侈。
而研究中国文化,如果不研究香,就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也难以揭示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真谛。
品香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一种心境,感受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品香如品人,人有万象,香有千面。真正的好香经得起小火的考验,真正有品味的人同样也能承受尘世的侵蚀。品香心安,心安而不惧,气从以顺、病安从来,清心寡欲,知足常乐。
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都能来用香、品香,传承吉印通 千年香文化,静享高雅精致心生活。
* pthfxt 个人*: 12070* 1* 77 吉印通 店:和风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