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楼文字“档案”
台湾东吴大学那里,有“钱穆先生故居”,大陆观光人士,特别是文化教育界的,多会到此一游标书楼书。
钱先生当年由香港迁台,原拟购地建房,已经看好了地,画好了图纸.正将继续进行时,被政府接手,按图纸建造,成为政府宾馆,交由先生免费居住 ,直到晚年迁出标书楼书。早年的过程,《全集》所收钱先生给杨联陞先生各书中时有言及。五十七年八月书中讲到 “此间门牌已编定为台北士林外双溪临溪里二邻六号之五.穆为新居取名素书楼。墙角悬榜,以便来访者。穆幼年先慈挈余居无锡老宅素书堂之东边,前在成都,闻先慈噩耗,悬吾室曰思亲彊学之室,今又逾廿七年矣.思亲之情,先后犹一,然精力已退,不敢再以彊学自居,名此楼曰素书,亦聊志余思亲之意而已。”。前此五十七年六月书中,只说 “方期迁去外双溪……不料天雨连绵……”还没有素书楼之名。五十八年书中说 “此间园中栽树栽花大体已告一段落,有老树,有新苗,有苍松四枝极可爱,然非到暑间不能知其果活否。有枫树,有樱花等,皆幼苗移来,须到今年冬明年春始可观。不知 大驾果能重来台北,一赏此小园风物乎?”这园子的建设,则是政府移交后钱先生自己经营的了。另外,五十七年书中还讲到 “在此获得宾馆优待,不能杜门不问外事,故邀之讲演者多应少却。其实较之在学校正式任教,费时多而得酬少,亦仅求其心之所安而已。唯此下不能常以为例,必当逐渐谢绝耳。”钱先生本意,迁新居后地僻客少,可以一意撰述,所以邀请讲演必当逐渐谢绝耳。
《全集》里还有《素书楼闲吟》诗三十五首,则是后来写的标书楼书。“一园花树,满屋山川。无得无失,只此自然。”“家畜两稚犬,客到必叫呼。病中客加稀,犬吠益喁喁。”“筋骨年来慵似病,小楼寂寂欲何如。山环水匝无多事,长日杜门一卷书。”略抄一二(都是六十三年到六十七年,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所写)。从钱先生给杨先生的书信,和后来的诗,可以读出当年素书楼的情形和素书楼主人的心情于一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