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很多人预言,像传真机这种古老的机器只有在古董店或博物馆里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佳能ir2318l复印机图解。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办公室里天天面对着的机器,我们熟悉吗?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对她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让笔者顺着历史的足迹和大家去探索传真机的发展史。
传真机的全英文名是“telefacsimile”,意为“电话传真机”,更通俗地说就是“远程复印机”佳能ir2318l复印机图解。一部传真机器读来自纸张上的信息,然后转化为信号通过电话线发送到另一端上的传真机,另一端的传真机接受它并将信号转为图像复印出来。以前我们常在报纸上看到诸如“新华社传真照片”之类的文字,这表明照片是记者在外地照好后,利用传真机发回来的。当然现在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多了,也不一定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过,这曾经深刻影响过整个传媒界几十年的传真机是功不可没的。
一、技术革新
在传真机的技术革新方面佳能ir2318l复印机图解,我们可以分为技术摸索和技术起飞两个阶段,先看以下这个重要纪事列表:
发展阶段 时间
重要事件
技术摸索阶段 1843年 亚历山大·贝恩(Alexander Bain)发明传真机
1848年 贝克韦尔进一步发展了贝恩的传真技术佳能ir2318l复印机图解,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滚桶扫描技术
1862 年 意大利物理学者高瓦泥·凯斯利(Giovanni Caselli)制造出早期传真电报机
1865年 第一台工作传真机器和传输服务器建立
技术起飞阶段 1902年 医生亚瑟·科尔(Arthur Korn)在德国发明了图片传真术
1925年 艾多奥德·毕林(Edouard Belin)在法国成功构造出毕林诺图解
1925年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贝尔实验室采用真空管技术和光电管技术研制出了实用型的传真机
1926年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正式开放了横贯美国大陆的有线相片传真业务
1934年 美联社开始使用有线电传真(wire photos)传输相片
1964 年 美国施乐公司发明了长距离电子影印法
1966 年 施乐公司发明了Magnafax Telecopier
20世纪60、70年代 日本公司进入了传真这个市场佳能ir2318l复印机图解,很快地新一代的更快速,更小和更有效率的传真机变成现实
20世纪70年代后 以电话线为媒介传输图像的传真机器开始在美国商业方面变得普遍
1996年 撇尔泥·宝尔思(Pitney Bowes)发明了第一个的网络传真机
(一)技术摸索阶段
可能有人认为,在许多办公室都可以看到的传真机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技术佳能ir2318l复印机图解。事实上,传真的技术始于十九世纪,拥有专利权的传真机在1843年发明,比1876年出现的电话还要早33 年,这的确不简单。一个苏格兰修理钟表者,亚历山大·贝恩(Alexander Bain),他设计了一套类似把二支钢笔连接到二个钟摆的装置,依次被连接到电线,能够在另一端的电传导性的表面信息重现。这一个装置应用于第一份横跨美国的电报信息传输中。
1848年腓特烈·贝克韦尔(Frederick Bakewell)进一步发展了贝恩的传真技术,他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滚桶扫描技术,这一技术直到今天仍在应用佳能ir2318l复印机图解。
1862 年,意大利物理学者高瓦泥·凯斯利(Giovanni Caselli)建造他称呼为“pantelegraph”(意为pantograph和telegram的混合产物) 的早期传真电报机佳能ir2318l复印机图解。
以亚历山大·贝恩的发明为基础,包括一套同步化装置佳能ir2318l复印机图解。1865年,第一台工作传真机器和传输服务器建立。从1856年到1870年间他的 pantelegraph被法国邮政电报代理使用,用于巴黎和马赛等城市之间的输送照片和写作。
当时传真机的技术没有像现在那样复杂佳能ir2318l复印机图解。传感器水平地扫描纸张从左到右一次一行,就像你用你的眼睛正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一样。如果传感器感应为白色片它的记录为a 0,而如果它感应为黑暗片则它的记录为a 1。这样所有页都是一连串的0 和1 的数字。调制解调器将这变成一系列的高或低的固定声音,发到一个在远处的接收器上。在另一端,声音再次转变为0和1。这些以亮点或暗点作为记号被印刷在纸张上,而且最初的图片再现于数以百里计之外。
对于第一台传真机,图片必须由非引导墨水印刷成的锡纸才能被传真佳能ir2318l复印机图解。电极扫描过表面,感应亮点或黑点依靠的是流动的涌流片。传输和接收的机器有个相同的速度快速旋转的鼓,而且每次向左边旋转0.5 毫米,以便最后整个的图片被扫描。这样的传真机器送一张 20 cm x 15 cm图片大约要半个小时。
早期的传真机如下图: